一行禪師,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精神領袖之一,2014 年因嚴重腦出血後送醫後,一直住在法國梅村休養及定期接受治療。但據美國《時代》周刊2019年1月的報導,92 歲的一行禪師近月已拒絕治療,並回到他 16 歲時出家的地方——越南順化的歸原寺,等待從自身的生死輪迴中解脫。
一行禪師於1926年在越南出生,1942年在歸原寺出家,1949年受具足戒,是越南臨濟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禪師主張入世佛教,將一生奉獻於和平運動與弘揚佛法之中。1963年,他在越南推動反戰運動。1967年,禪師獲馬丁.路德.金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於1982年在法國創立梅村禪修中心,推廣正念修習。禪師於2014年中風,經四個半月療養後,繼續與梅村同修一起修習正念。2017年8月,他回到越南靜養。
禪師的主要著作有《佛陀轉》、《與生命相約》、《正念的奇蹟》、《活在當下》,其中《正念的奇蹟》受到很多中國讀者的喜歡,其中的內容和修行的方法也幫助很多迷誤者找到了活著的意義,使他們重新回歸美好的生命之體驗。
今天為了更好的了解一行禪師的所思所行,哲學詩畫為大家精選了32個名句,一起來品讀,感悟。
1.通過念念留心專注的覺察,悉達多的心、身和呼吸都達至完滿的合一。他在念力上的修習,使他培養出很大的定力。而他就是用這種定力,幫助他觀照他的身和心。
2.停止在憎恨和暴力的路上走,那便是你最偉大的善行了。
3.紛爭和衝突全都由狹窄的眼光和見解產生。對見解的執著,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礙。被狹見捆綁著的人無法把真理之門打開。
4.佛陀用一生的踐行提醒我們,不要浪費時間於無聊的閒話、過分的睡眠、追逐名聞利養、貪求欲望、與敗德劣品的人在一起以及自滿於對教理的淺見。
5.不要追逐過去,不要迷失於未來。過去的不再,未來的未來。徹視生命的當下,此時此處,行此道者,安穩自主。
6.孩子們,名和利不是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名利消逝得很快。了解和愛才是世上最寶貴的。如果你們對事物有深切的了解並去愛,你們便會領略到快樂。有了解和愛,一切都能成就。
7.人生的確充滿苦惱,但也有很多的美好。沉迷於欲樂固然對身心有害無益。如果生活得簡單健康,而不被慾念貪求所奴役,你是可以經驗到生命的奇妙美好的。
8.執著與分別心,都是導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所有人真正渴望著的愛,是慈愛和悲心。
9.多練習觀察呼吸和觀照身體、感受、心和心所產生物象。你這樣修習,便每天都會多增長一些謙虛、自在、無著、平和和喜悅。
10.每個人都應該避免走兩條極端的路徑。其一是把自己沉醉於感官物慾的享受之中;其二則是以異行和苦行來把身體的需要剝削。這兩種極端行為都必然導致失敗。我們應找到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帶領我們達至了悟、解脫和自在。它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的八正道。
11.所有眾生都本具開悟的心性。每個人都存藏著開悟的種子。眾生都不用向身外求悟,因為他們本身就含藏著宇宙間的所有智慧和力量。這是佛陀的偉大發現,更是所有眾生應該為之慶幸的。
12.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創的。由於無明與妄見,人所說所做的往往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嗔恚、憤怒、多疑、嫉妒和氣惱都會產生痛苦。這全部都是由於缺乏覺察,源於自身的無明。
13.留心專注地觀察呼吸所得到的第一樣效果,就是降伏散亂和昏沉。
14.佛陀之道,不要求別人無條件地信奉,佛陀之道真正尊重思想的自由。
15.兒女對父母的最大孝敬,莫過於活著賢良幸福的一生。這就是對父母的最好回報,因為這樣做,便達成了他們對兒女的期望。
16.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麗和醜陋的。美與醜都只是我們心中創造的觀念。它們與五蘊是難分難解的。
17.在大慈和大悲裡,沒有絲毫的分別、『我的』或『非我的』成分。正是因為沒有分別,因此也就沒有執著。
——《佛陀傳》
18.我拾起這片葉子時,我看到它假裝在春時誕生,又假裝在秋末死去。為了幫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眾生,我們也出現了,然後又消失了。我們心中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如果我們在覺照中過日常生活,如果我們慈悲、小心、專注地行走,我們就能夠創造奇蹟,把我們的世界變成一個適合居住的奇妙的地方。
19.種子再飽滿,也需要大地的滋養。
20.我們只能教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否則很難教好。
21.如果你欺騙和傷害別人,到頭來你自己也會被欺騙和受到傷害。
22.我們常以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甚少與自己真正接觸。我們的心只忙於追逐昨天的回憶和明天的夢想。
——《與生命相約》
23.實際上,「愛」就是「理解」的別稱。如果你不理解,那麼你就不能正確地愛。沒有理解,你的愛只會讓他人痛苦。
24.奇蹟並非行於水上,奇蹟乃是行於地面。
25.不要錯過任何可以坐下的機會,不要為任何事情而煩憂。放下你的負擔、你的憂慮和你的項目。坐下來,感受你的存在。與你的兒子、你的女兒、你的伴侶、你的朋友一起坐坐。那樣就足夠讓人快樂。
26.佛陀說:「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們很少會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們喜歡追逐過去或憧憬未來。」
27.如果你想要賺取很多錢,你就必須努力、快速地工作;但如果你生活得很簡單,那麼你就可以慢慢地、念念分明地工作。
28.許多年輕人傾盡所有時間和精力於工作和公司,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感受、情緒和關係。我希望他們可以像我這樣,跟隨自己的呼吸,正念地上下樓梯,將禪修、工作、快樂和生活融為一體。
——《活在當下》
29.緣起法是對諸法的深入觀照,以此切入他們真實的本性,洞見他們是整體實相的一部分。了悟實相整體不可分割,無法被切成小塊而各自獨立存在。
30.專注工作,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這就是正念。正念可以瞬間召回我們渙散的心,使它恢復完整,這樣,我們就可以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31.佛陀是醒覺者。一個醒覺的人可以看到生命和宇宙的體性。因此,一個醒覺的人是不會被虛幻、恐懼、嗔怒和欲望所纏繞。一個醒覺的人是個自由的人,心裡充滿和平和喜悅、愛和諒解。
32.對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當你疲倦、憤怒或絕望時,你應該知道如何回歸自己內心深處,好好觀照自己的疲倦、憤怒與絕望。這就是為何我們要練習微笑,練習用正念行走與呼吸以及用正念進食。
——《正念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