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學時的一天晚上,我接到她一位同學媽媽的電話。
剛接通,電話那頭著急地說:「了不得了,你女兒把我兒子給打啦。踢到我兒子命根子啦」
我一聽嚇一跳,「啊,沒事吧,怎麼能這樣,咱們現在抓緊去醫院」。
電話那頭:「沒有,沒有,是差點踢到,是讓您告訴你孩子注意點,小女孩還能打人。」
我鬆了口氣,說:「我問問她,怎麼能打人呢?」
這是我第一次因為孩子被人家訓斥。鬱悶,掛了電話,把女兒叫了過來。
女兒說:「啊!沒有啊,誰敢打他啊,老師早就說了。以後誰都不要和他玩了,不小心碰著他,他媽就可能找到學校來,都惹不起。下午我們幾個女生在操場玩,男同學都躲著他,他來湊熱鬧,我不小心碰到他了,我給他說了對不起啦!」
女兒接著說,「那次他被另一位同學撞到,碰到桌子角,眉頭破了一點兒,他媽媽去教室找了那個同學,說如果再找事,就不客氣啦,還說我們班主任老師不負責任。明明是同學不小心碰的,後來那位同學和媽媽帶著禮品去他家賠禮了,才算完了!」
慶幸他孩子沒啥事,真要碰腫破皮,我女兒也免不了被威脅!
小學的孩子打打鬧鬧是常事,摟脖子抱膀子,走路呼呼啦啦,尤其是男孩子,玩起來沒輕沒重,故意的時候太少了。
家長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去學校恐嚇孩子。
結果是,老師讓大家都躲著她孩子,這孩子無形中被孤立了。
等於這位媽媽親自孤立了孩子。
後來這位同學拿著高檔玩具,高檔手機去學校炫耀,只是想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價值觀慢慢就變了。同學們離他越來越遠了。
家長如何處理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問題至關重要。
處理不好,可能造成孩子的尷尬處境,進而可能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下方高能,家長注意!
一、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孩子的小矛盾不要當回事兒。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孩子一般很快又玩一塊兒去啦!
老家有個鄰居大嬸,為了孩子們的磕磕碰碰小事,經常和別的孩子家長吵架鬥氣,後來孩子倒沒啥事了,她那兒還過不去,人緣盡失。
孩子習慣了被保護,會喪失了處理問題的能力,長大遇到芝麻點小事也不願意自己承受了,成了寶媽男,媽寶女。
二、家長要寬容大度,嚴以律己。
孩子身上的的問題,或多或少反應了父母的問題。父母寬以待人,處理好了家庭鄰裡關係,孩子也會從中受益。
大人錙銖必較,孩子也會斤斤計較。
三、孩子不要養的太精細,放出去和同齡孩子玩耍。
有些家長看孩子是見不得風,碰不得雨,不沾泥不下地。
溫室的花草不能和野草野花比,經常讓孩子和小夥伴一塊兒瘋玩,經過一身水一臉泥的摔打,孩子也學會了和朋友處理關係。
三、家長沉著冷靜,明察秋毫,中立公正。
有的孩子本來當時沒什麼事,一見到家長就問題擴大化了,感覺有滿肚子委屈。
家長不能被孩子表象所迷惑,遇到問題要問清前因後果,不聽一面之詞。
控制情緒,不能一聽孩子哭訴就火冒三丈,要去「報仇雪恨」。
四、找老師溝通,和對方家長商量解決。
孩子真的遇到校園暴力,家長不要退縮,第一時間找老師和對方家長溝通,千萬不要找到本人武力解決,以免衝動造成大錯。
老師就是孩子的保護傘,告訴孩子如果遇到欺凌,一定第一時間找老師反映。孩子一般年齡小,還是懼怕老師和家長。
和老師和家長溝通不要帶情緒,以免適得其反。
女兒的一位班主任老師開家長會時曾說過,你那樣對我了,我怎麼可能再以平常心對待你的孩子。
那位老師是實在人,可以理解,人都是感情動物,互相尊重才好,要將心比心!
結束語:養兒育女不溺愛,為人處世要寬容。尊師重教風格高,家校協作是雙贏。
我是先正己後教人,我不是專家,我是努力媽媽,遇見你,是我的幸運,可以關注我,給我私信,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