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書院——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

2020-12-25 五臺山晉哥
忻州古城北城樓——忻州的標誌

秀容書院位於忻州古城的西南方的九龍崗西坡上,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它是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在忻州乃至山西教育歷史上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將近300年來,從這裡走出去的秀才、舉人以及各類人才數以萬計,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勝枚舉;其二,它是秀容古城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2004年列為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三,它是山西省目前保存最為完好且任然具有教育功能的書院,可謂是古代書院發展變遷的縮影。

秀容書院牌樓
秀容書院校訓

書院是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和學術研究機構,自唐代中期一直到清朝末年,在近千年的歷史中,它對我國教育、學術和人才培養,湊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乾隆四十年(1775)江西新城人魯潢任忻州知州,開始在高曠優美的九龍崗創建秀容書院。魯潢採用「選考英才,延師入館」的辦法,解決了師資問題,進而添建房屋,解決了宿舍和教學場所的問題,這樣,一座亭閣坐落,草木茂盛,環境清幽,別具風格的書院就出現在了州城九龍崗的西坡上。光緒二十八年(1902),秀容書院改稱新興學堂,民國元年(1912)又改稱忻縣中學,解放後,這裡先後是忻州師範學校,忻州三種的校址,現在是忻府區第一職業高中的校址。、

秀容書院一角

秀容書院總佔地面積約16畝,含相對獨立、風格各異的院落15個,共計建築30座計208間房屋,書院總體布局由上中下三院組成,中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北向南分別為柏樹院、棗樹院和槐樹院,這可能是體現了秀容書院主張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精神。有一座青碧琉璃瓦覆頂的道教建築文昌祠,是當年文人學士祭奉文昌星的亭閣,也是書院中最早的建築,每年的二月初三、八月初八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院落中還有呂祖廟、天慶觀、七聖觀、紫微觀、白鶴觀等諸多道教神仙的宮觀,至今觀址猶存。

古城內一角

秀容古城又稱臥牛城,是明代萬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重建的,其輪廓像一頭臥牛,而上院的六角亭和八角亭是臥牛的雙角,也是秀容書院的標誌。六角亭稱為「廖天閣」,這裡是觀城望景的最高點,前人的許多九龍崗詩作都是在這裡吟賦而成。金代大文豪元好問曾吟詩讚道:

九龍崗上望青川,水色悠悠接遠天。

絕似江南風景好,煙波只欠釣魚船。

六角亭

八角亭的高度略低於六角亭,,傳說當時知州邱鳴泰是個大孝子,公務之餘思念故鄉老母,所以選擇高地建築,並經常登高望遠以解思母之情。有感於知州的孝心,時人將此亭閣命名為「望萱閣」,舊以」萱堂」代指母親的居室。站在八角亭上向北眺望,可見古城城樓鼎立、廟宇參差、居民錯落,新城規模宏大、街道縱橫、高樓林立,遠處金山、忻口一覽無餘,整個忻定盆地盡收眼底,令人流連忘返、遐想無盡。

古城一條街一角

如今,秀容書院被忻州市政府開發稱為了忻州古城的一大亮點、一大重點,一座古樸、清雅、完整的秀容書院,將和武廟、古城牆以及南北城樓一起展示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

北城樓夜景

目前,忻州古城已開始迎客,免門票,根據2020年的客流量來看,是一個很不錯的旅遊勝地,有高速口、忻州火車站、忻州西站(高鐵和動車)、五臺山機場等重要而便捷的交通樞紐。

相關焦點

  • 「文物古蹟」秀容書院
    丨關注我們秀 容 書 院秀容書院是山西省唯一一處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書院,是我國古代書院發展變遷的一個重要縮影,也是忻府區繼承先賢發展的一種難能可貴的文化教育財富。2004年6月10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我在秀容書院穿越245年
    青石臺階百轉千回指引我們親近她——秀容書院 這裡是忻州第一所學府從「秀容書院依山而建的秀容書院分下中上三院 〖下院〗
  • 忻州市「書文明城市 繪美麗家鄉」中小學生書畫展在忻州古城秀容書院開展
    2020年08月31日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忻州新聞——《創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專欄報導:忻州市「書文明城市 繪美麗家鄉」中小學生書畫展在忻州古城秀容書院開展
  • 網媒看山西|忻州古城: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據悉,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的忻州古城,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因忻州古稱九原縣、秀容縣,故忻州古城又稱「秀容古城」。 過去,忻州古城因繁榮富庶而得「南絳北代,忻州不賴」之贊,又因文風昌盛而有「文躋九原、雅出秀容』之譽,更具『晉北鎖鑰、三關總要」之名,曾是晉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鎮。
  • 晉北鎖匙,美麗秀榮,最美忻州
    忻州古稱「秀容」,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開始活動,至今已有將近18000年的歷史。禹王洞四座國家級森林公園,有歷史上著名的忻州明代城樓忻州城原有四門,城門上均有樓,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 ),由於歷史的原因,僅有北城門樓倖存於今。
  • 杭州這個書院曾經是浙江省的最高學府 如今卻因相親會而聞名
    梁祝的故事與萬松書院的關係則是來源於明末清初《同窗記》的記載,因為他們求學來的便是杭州,此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電視劇、電影都是以這裡為範本展開的。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萬松書院,讓我們看看古代的學校是什麼樣子。
  • 記憶中的秀容古城
    (通訊員:杜文清)近年來,假期出去旅行很受人們追捧,周邊遊、省內遊、國內遊、國外遊,觀賞大美河山,品嘗特色美食,了解各地文化……然,在今年中秋、國慶「兩節」來臨之際,我為我的親朋好友推薦了一個好去處――忻州秀容古城。
  • 忻州古城印象
    作者:芳春2020年12月4日,我們一行五人相約去忻州古城採風。從太原出發,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就到了忻州老城,這裡存車免費,而且環境乾淨整潔,初見古城竟然就這樣溫暖。忻州是省府太原的門戶,是三關的可靠後方,城內南北大街是太原以北唯一的通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忻州古城成為歷來兵家必爭的軍事戰略要地,有「晉北鎖鑰」之稱。古城城牆上設城垛,垛與垛之間稱垛口,垛上設垛眼。所有這一切的設置,都是抵禦外來侵略,保家護城,守護一方安寧。
  • 西安這座書院,明清陝西最高學府,400多年歷史了,很多人不知道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書院,像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長沙的嶽麓書院,還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以及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書院。其實還有別的書院,像東林書院,石鼓書院,以及茅山書院,麗正書院,麗澤書院,等等。書院從唐代初年產生, 清末退出了歷史舞臺,延續了一千多年。許多書院,都是安在了深山老林裡,就像光石山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等等。
  • 「網媒看山西」忻州這座古城,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據悉,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的忻州古城,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因忻州古稱九原縣、秀容縣,故忻州古城又稱「秀容古城」。「過去,忻州古城因繁榮富庶而得『南絳北代,忻州不賴』之贊,又因文風昌盛而有『文躋九原、雅出秀容』之譽,更具『晉北鎖鑰、三關總要』之名。」
  • 忻州古城最新進展,泰山廟、財神廟、關帝廟建成這樣了
    來源:山西忻州古城秀容印象去年以來,忻府發展啟動實施了規模浩大的忻州古城保護改造建設工程。泰山廟、財神廟、關帝廟保護性修復與改造一期項目工程建設已竣工。泰山廟、財神廟、關帝廟三廟做為忻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遠近聞名。
  • 襄平書院,遼陽最高學府。始建於180多年前,至今保存完好
    遼陽有一個道光年間修建的書院,襄平書院。原設於城內義學街。道光十七年(1837年),遼陽知州章朝敕率眾集資修葺。光緒十年(1884年),在剛家胡同建新校。義學街的校區已經損毀。新校區在現在的四高中院內,新校距今已經有180多年的歷史了。襄平書院遼陽州創設,是科舉時代遼陽最高學府,不少名人舉子都出自這裡。
  • 忻府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張生明一行到秀容中學調研
    2020年8月10日下午,忻府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張生明一行到忻州秀容中學調研。副區長閆秀斌、政府辦主任李文海、政府辦副主任閆江濤、區教科局黨組書記、局長焦志敏及相關領導一起陪同調研。秀容中學、忻州九中、創奇高中、人才初中一區四校的校長一起參加此次調研。
  • 忻州古城·財神廟
    忻州古城財神廟,位於忻府區財神廟巷,與泰山廟呈丁字相交,坐西向東,東西長55.6米,南北寬25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2007年過殿、鼓樓、大殿進行過維修,中軸線上現存過殿、大殿、兩側存有鼓樓、偏殿。 當年的山門,在廟院的東北方。
  • 四大書院之一,曾是最高學府,荒廢250年之後成熱門旅遊景點
    我們國家發展到現在,有5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包含的內容也非常豐富,高中的時候學習教科書的話,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現在的話老師可以在學校裡面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在古代像現在的學校還沒有出現,那麼那時候的學生是在哪裡的進行學習的呢?
  • 記憶中的忻州古城轆轤井
    記憶中的忻州古城「轆轤井陳世琦忻州古城素有「臥牛城」之稱,地形西高東低,雙流合抱。古城內以「北大街」和「南大街」合稱的「南北大街」為中軸線。轆轤或架在有石條「井樁」的木支架上或安裝在架起來的大石條上,自帶井繩前來擔水。不時有人用「車脂」潤滑轆轤,共同維護,保證轉動靈活使用方便。學道街片區與石狼巷、周家巷隔街相連,文廟照壁南側就有一口安裝雙轆轤的大口井,好大的井口上方,架著巨大的石條,兩則裝有轆轤,可滿足兩人同時絞水。周圍大部分住戶在此擔水,大家以水桶排隊為序。
  •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散發著濃鬱的書香氣息
    嶽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在嶽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麼說嶽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嶽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