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原區棉紡路街道辦事處位於中原區東北部,是原國棉三、四、五廠所在地,轄10個社區和朱屯1個行政村,總面積1.97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10萬人。
「十三五」期間,棉紡路街道黨工委團結帶領一班人,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勇於擔當,奮力拼搏,以城市基層黨建為引領,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抓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不斷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實踐,傾力解決轄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特色街區項目為帶動,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彰顯棉紡文化特色。目前,全轄區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向好,轄區環境持續改善,尤其是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完工,老社區的面貌發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轄區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實施品牌工程 城市基層黨建有新看點
品牌示範,凝聚幹群向心力。「十三五」期間,棉紡路街道始終堅持「黨員帶群眾、黨風帶民風、黨建統全局」的工作思路,始終把基層黨建放在工作首位,細抓嚴管、精耕細作,通過打造社區黨建示範品牌,發揮示範效應帶動其他社區硬體達標,軟體上檔次,工作出亮點。
通過抓換屆優化黨建隊伍,抓學習增強黨員幹部政治素質,以「兩委」換屆為契機,選能人、用強人、服眾人,選優配強了基層支部隊伍,年齡學歷結構更加優化。同時,通過嚴格落實理論學習制度、「三會一課」制度、黨員活動日制度等,進一步提升了黨員教育管理水平。通過整合資源,區域共建,加大投入,先後打造了方圓經緯社區的「五力」黨建,錦繡城社區的「六心」黨建、三棉東社區的「三色」黨建,通過品牌亮點的打造,增強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凝聚轄區黨員群眾、服務黨員群眾的功能設施和服務能力水平。目前,建成超過1500平方米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4個,2個新建社區達3000平方米以上,完善的功能室加上經常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得到轄區黨員群眾高度認可,也吸引了全國的目光。2019年12月方圓經緯社區代表鄭州市迎接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工作成果觀摩。
「小馬扎懇談會」,優質服務暖人心。「十三五」期間,棉紡路街道在落實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等活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黨建載體,為黨員群眾提供優質暖心服務,創新「一徵三議兩公開」工作法,購置500多個小馬扎,每月召集黨員群眾開展「變化大家看、發展大家談、行為大家評、治理大家議」「小馬扎黨群社情懇談會」,有效治理破解了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封門劃院」「夜市擾民」「環境衛生」「公共安全」等問題100多件。棉紡路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的先進經驗被省、市委組織部推廣。
實施融合共治
基層社會治理實踐有創新
「十三五」期間,棉紡路街道按照「上級圍繞下級轉、條條圍繞塊塊轉、部門圍繞基層轉、幹部圍繞群眾轉」的工作思路,基層治理不唱獨角戲,突出街道、建強樞紐,整合各類資源,在全轄區推行了「路院共治」,提出「一長主責、三長協同、四方聯動」的「134路院共治」模式,將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從路上延伸至院內,這既是空間上的延伸也是責任制的延伸,實現了區域無死角,責任全覆蓋。
堅持「條塊共治」。著力在街道和各級職能部門條塊結合、協同聯動上下功夫,具體是吹響「三支哨」:吹響「集合哨」,能做盡做主動攬責。哨音即指令,院長每日集結院內隊伍,做好樓院日常巡查,發現問題主動作為、及時處置。吹響「支援哨」,哨響人到迅速整改。成立「街道院長制聯動調度中心」,片長就甄別後的疑難問題向調度中心吹哨,調動「6+N」職能部門做出快速反應,做到「哨響人到、事畢人撤」。目前已通過「支援哨」解決樓道照明、垃圾分類、消防隱患等各類問題500餘件。吹響「動員哨」,廣泛發動全民參與。「棉西小院」引領居民做活基層治理的做法被《人民日報》等中央20家主流媒體集中報導,吸引省內外觀摩學習近百次。
堅持「黨群共治」。搭建黨員議事會、居民聯合會、部門協調會「三會」平臺,動員居民黨員和樓棟群眾力量,建立銜接有序、協調順暢的基層管理機制。目前,棉紡路街道已建立樓院監督員隊伍9支,黨員志願者隊伍12支,「夕陽紅」義務巡邏隊15支,定期組織參與樓院巡查活動,實現黨群共治合力最大化。
堅持「生態共治」。棉紡路街道立足轄區綠化基礎資源,認真謀劃,按照「城市園林化、庭院花園化」為藍圖,實施「一區兩廊三街四園五評」工程的思路,全民植綠、拆牆透綠、破硬添綠、見縫插綠,點線面相結合,草花樹相呼應,無死角、全覆蓋,營造愛綠、植綠、護綠的濃厚氛圍,全方位打造「美麗棉紡」。目前,5座遊園已基本建成,新增綠地6000平方米,新植月季、灌木6000餘株。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抓好落實惠民生
「十三五」期間,棉紡路街道面對轄區基礎設施落後、物業管理缺位、私搭亂建多、環境髒亂差、消防安全隱患多、群眾意見大的狀況,不等不靠,勇於擔當,積極作為,重拳出擊「拆違治亂」,還空間於居民,先後拆除鐵皮房等違建2300多處,騰出空地因地制宜修建充電車棚、停車場及休閒健身廣場等。2019年以來,棉紡路街道緊緊抓住全市「雙改」「三項工程、一項管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契機,爭取專項資金約1億元,把老舊小區改造的惠民政策落實落細,徹底改善老舊小區的人居環境。
全區域改造,工程體量龐大。2019年3月起對轄區6個老舊社區進行了全域改造,含37個樓院,惠及居民約15683戶,工程量約佔整個中原區改造任務總量的21%,截至2020年10月底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注重工程細節,彰顯棉紡特色。為把老舊小區改造這項民生工程落實好,棉紡路街道成立專班,以「保質量、保進度、保環境、保安全」為目標,堅持帳篷日例會、晨8點碰頭、紅袖箍民情員上樓入戶和進店訪商,「小馬扎」直通民意,一直在居民的「放大鏡」下開展工作。棉紡路街道還立足棉紡特色做文章,路院一體規劃,在對老街道、老建築、老設施、老廠房的微更新過程中,增加了很多體現棉紡特色的暖心細節,路燈燈罩棉花團、空調外機「國棉1956」、下水井蓋棉花圖案等細節再現了棉紡味道、棉紡文化。
構架「鐵三角」,推進長效治理。「雙改」工作三分在改、七分靠治,改造成果人人享有、鞏固成效人人有責,棉紡路街道圍繞長效治理,對6個老社區的環境衛生、垃圾分類、停車管理等進行整體打包,引進了正規物業公司,即:鄭州家泰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構建起了社區黨組織領導、居民委員會、業委會、物業公司鐵三角治理架構。下一步,將按照條塊結合、社會參與、協同聯動,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後的長效治理工作格局,讓居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啟動三廠街區改造項目
棉紡文化有傳承
「十三五」期間,棉紡路街道在項目建設上狠下功夫,積極提供優質服務,推進項目建設,棉紡路北側「方圓經緯」「盛潤錦繡東、西廣場」「宏江瀚苑」「升龍天匯」等項目進展順利,為中原區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充分發揮棉紡轄區曾經以紡織工業聞名、有較為完整的紡織工業遺址資源的優勢,在街道的積極推動下,市重點項目: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已落地,主體修復項目即將開工。
產業升級是街區的活力之源。在三廠中街兩側有保留完整的蘇式建築群,街道擠出發展空間、謀劃業態更新,增強區域發展活力。2020年8月棉紡路街道啟動了總投資約14億元的鄭州國棉三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改造項目,佔地面積約6.5萬平方米,改造範圍主要涵蓋三廠中街及生活區北部兩個蘇式建築圍合區。項目涉及地上建築27棟,其中居民樓24棟,1019戶居民,房屋面積小、房齡長、老齡居民多、困難群體集中、產權糾紛複雜。8月23日徵收方案入戶摸底,按照市、區「掛圖作戰、集中攻堅」行動要求,組建工作專班,成立臨時黨支部,集結9支黨員突擊隊,招募52名居民志願者,分組包樓、定人包戶,堅持做到換位思考、依法用情、有疑必復、有難必幫,僅用30天時間,居民同意徵收意向達98%。在徵收過程中,棉紡路街道通過徵集老物件老照片、頒發「榮譽居民」證書、優先創業就業等措施,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補償實惠,棉紡紡織文化得以傳承,努力實現民生、文化、經濟效果「三統一」。「下一步,棉紡路街道三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改造項目指揮部將充分吸納民智,聽取各方意見,圍繞全周期治理,把居民安置、建築修繕、文化挖掘、產業規劃、招商運營、創業就業等閉環管控,努力探索城市有機更新的新路徑。」中原區棉紡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高留念說。
「我們將在中原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打造特色街區、責任街區、活力街區為目標,久久為功,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為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貢獻棉紡力量,為實現十四五規劃的偉大藍圖而努力奮鬥。」展望「十四五」,高留念信心滿滿。
【來源:鄭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