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到了大學,衣食住行都是在學校。因此生活費都要比高中多一些,大部分家庭給學生的生活費都是在1500-2500之間,如果是在我國西部地區的大學,可能生活費要花費得更少一些,畢竟我國西部地區的物價水平要低很多。同樣一碗麵條,如果是在西部地區的大學,就是在五塊錢一碗,而如果在我國東部地區就要十塊錢一碗。所以在東部地區上大學的同學,每個月的生活消費自然要高一些。這必須要根據不同的地區與家庭情況制定。
在我上大學那會兒,我們平均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在1500左右,只有一位同學每個月的生活在8000左右,要是平時買衣服買包都是父母另外給。這讓我們眾多同學都很羨慕,我們都說如果我們每個月能有8千的生活費,每個月至少能存在六千。而事實上我那位同學每個月八千都不夠用。因為家庭條件富裕,消費觀念也都很大的不同,我們買一條兩百的裙子都要省吃儉用幾天才能買,而他買一些幾千的名牌包包,名牌衣服就如同家常便飯。自己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有時候還會聽到他打電話給父母抱怨生活費太少。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那些給孩子8千以上生活費的家庭都是什麼層次的家庭?
一般情況下,這類同學的家庭條件就很富裕。在初高中就是上的貴族學校,平時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高,父母也不覺得每個月給8千生活費有什麼不妥。這是由於消費水平的差異,我們買東西可能追求的是性價比,但他們追求的就是名牌,奢侈品。有時候買一件T恤就是幾千塊,因為對生活水平追求有差異,我們認為八千很多,但他們就只認為八千只能足夠溫飽。平時和朋友聚會去的都是較為高檔的地方,一次消費就是幾千塊。所以在他們眼中,根本就沒有要節約用錢的習慣。因為知道自己只要沒錢了,一個電話父母就會給自己銀行卡轉錢。
有時候自己過生日,親戚朋友給自己的生日紅包都是幾萬。所以並不覺得賺錢有多麼不容易。而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父母一個月的薪水就只有幾千塊,所以平時的生活費都是很節約在用。如果自己想換手機或者買電腦,只能通過自己兼職賺錢買。因為家庭條件不同,我們在生活方式上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還有一些學生是學習的藝術類專業,藝術類專業與普通專業相比,每年的學費要多很多。而且專業的消費也很高。比如學習的是畫畫專業,經常需要買原料與參加各類比賽,這都是要依靠金錢支撐的。還有一些同學學習表演,如果僅僅靠自己摸索,是很難快速成長的。就需要花錢參加一些導師的課程與輔導,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指出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才能更加快速的成長。即使自己每個月不買名牌包包與衣服,僅僅是在學習方面的費用就是一大筆。所以一般學藝術的家庭條件都還可以,因為家庭條件貧困的同學根本就不敢報考藝術類專業。
有些學生在大學裡就開始創業,但是自己又沒有創業啟動資金。這時候就只能依靠父母,雖然作為家長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成功,但是也希望孩子能夠接受更多的歷練。所以就儘可能支持自己的孩子,如今高校也有不少大學生在大學就創業成功的,買上了豪車買了房。不過這樣成功的案列畢竟是少數,而且多數成功的大學生都是父母支持了啟動資金。創業固然可以,但是在創業之前一定要評估失敗的後果。若是我們失敗了,能否有心理準備去承擔後果。
對於家長要給孩子多少生活費合適?具體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而定,如果自己的家庭條件並不富裕。沒必要為了滿足孩子,每個月給孩子五六千的生活費。與自己的家庭條件匹配即可。也希望同學們不要盲目與其它同學攀比,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不同,若是想獲得更高的生活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我們可以在大學利用業餘時間做兼職,靠自己賺的錢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