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強制的正能量和被掌摑的孩子:親手剪掉翅膀,如何叫我飛翔?

2021-01-21 沐瀅讀書育兒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一個叫繆可馨的小學五年級女孩墜亡了。

事情發生在6月4日下午3點14分。

一個聰明、可愛、家裡貼滿了獎狀的小姑娘。

她愛寫作文,寫了很多如《星星舞會》、《坑娃的捉迷藏》這樣可愛的文章。

她愛記日記,言語間都是一個孩子的可愛童言,可是日期永遠停留在了6月3日。

微博上的繆可馨家長的字字泣血,細數了關於老師曾經掌摑孩子、收紅包等細節。

我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是在15日,一面之詞,恐有反轉,決定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而在這兩天,也終於關注到了調查結果:

孩子出事當天老師未曾批評,也未曾發生什麼不愉快;

涉事袁老師稱只有「傳遞正能量」這幾個字是她寫的,其他的修改、刪除符號全不是出自她手:

袁老師承認此前有收紅包、打罵孩子、及校外辦作文班的行為:

(調查截圖部分源自@ 紅星深度)

這和繆可馨家長發文的內容有些出入,大部分對上了!

仔細地讀完了繆可馨的作文,看看她曾經獲得的成績,在看看她的媽媽在文中所描述的,在殯儀館看到孩子時的場景,做了媽媽之後最見不得這樣的事情,怎一個心痛了得?

對於孩子的讀後感,老師標註:傳遞正能量!

又是這個「正能量」!似曾相識嗎?

我想到了前陣子大火的鐘美美。

黑龍江鶴崗的小學生「鍾美美」在網上發布的「模仿老師」系列視頻,一下子被眾多網友圈粉了!

這個13歲的男孩,穿著各種各樣的女裝,模仿了老師在接主任電話、突擊檢查、抱病上課、抓學生對象等等的語氣、神態、對白……

因為太惟妙惟肖,讓眾多網友笑稱:「從這個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老師的影子」,「想起了當初被老師支配的恐懼」。

可是就因為模仿得太像了,他也一下子被推上風口浪尖。

緊接著,他發布的模仿老師的視頻全部消失了。

他說,是自己刪除的,沒有人給予他壓力,但這個孩子,的確是被當地的教育部門約談了。

當地的教育部門說,要發布正能量的視頻。

於是,鍾美美接下來的視頻,真的就「正能量」了——模仿各行各業,同樣惟妙惟肖,只是,不再模仿老師了。

網友們詫異:這孩子一沒說任何髒話,二沒瞎編,這些神態、眼神、細節、動作,不就是你我讀書時候的某某某位老師嗎?

如果說,模仿老師不是正能量,那那些覺得自己被影射了的老師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本身就不具備「正能量」?

老師們誠惶誠恐的「正能量」,究竟是什麼?

在批註繆可馨作文的袁老師的看來,她需要的並不是一個孩子的真情實感,而是程式化的寫作模式和絕對的服從,又疑惑是她對繆可馨沒有報自己的課外作文班的不滿和發洩。

這就導致了這位老師連最起碼的錯誤都沒有發現:

這篇作文的真正錯誤,並不是繆可馨寫了不夠正能量的感受,而是弄錯了作者吳承恩和羅貫中。

這個常識性的錯誤被一位從教20多年的語文老師忽略了,她緊盯著孩子寫出的內容和標準的、唯一的答案不符,於是紅筆批註,勒令重寫。

從什麼時候開始,作為也有了標準答案了?

既然在語文教學中設定了作文這一項,並且讓它佔據了大篇幅的試卷比重和分數比重,不就是要在考察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和字數內,將自己的感想用最精煉的語言快速付諸筆端的能力嗎?

這項能力不僅僅是大量閱讀的積累、搜集資料素材,更是在閱讀基礎之上的消化、吸收和潤色,這個過程,就是孩子的內化過程,每個孩子都不同,他們讀過的書也不同,又憑什麼叫孩子千篇一律地讀一樣的書,按照模板刻畫成唯一的樣子?

還是說,這位老師同樣感覺到自己被一個孩子的作文的內容所影射了?不舒服了?惱羞成怒了?

不止是寫作文,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從來都是希望孩子是積極的、是開心的、是服從的。

我們厭煩那些愛哭、多愁善感、思維敏銳又鋒芒畢露的孩子,因為,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始終高高在上地站在孩子的上帝視角俯視著他們,覺得自己是萬能的,可以控制他們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全能自戀」。

百度百科給了它一個通俗的解釋:

全能自戀,是每個人在嬰兒早期都具備的心理,即,嬰兒覺得我是無所不能的,我一動念頭,和我完全渾然一體的世界(其實是媽媽或其他養育者)就會按照我的意願來運轉。

每一個希望孩子時刻圍繞著他團團轉的、以上帝視角來俯瞰孩子、控制他們的老師抑或家長,都處在這種「全能自戀」之中。

當他們發現,孩子強於自己、超過於自己、不能被控制的時候,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全能自戀」被打破了。

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麻煩、他們需要的是絕對服從!

為了維繫這樣的全能自戀心理,就必須進一步採取更加嚴厲的控制,袁老師既是這樣的老師,因此,她能夠交出教學成績優異的答卷,同樣也能做出被網友實名舉報的對孩子過格的苛責行為:

如果老師和家長們從未接納過孩子,又談何讓他們朝著應該有的樣子成長?

真的正能量是什麼?

是孩子各有各的樣子,成為他們應當成為的樣子。

教育不應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將這幾天一直關注的一些想法訴諸筆端,將它們形成文章,若您是一位家長或者從事教育的工作者,讀到此文,不知能否獲得一些反思。

此前在我平臺上發了一條有關於這件事的短評,迅速引發30萬圍觀,其中一位網友的評論也引發了我的另一個角度的思考:當孩子遭遇挫折,我們該如何明白讓他們珍視生命?

有人說繆可馨的死是因為孩子的抗打擊能力不強,而我卻覺得這似乎是太過於剛烈的表現。

只是,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面前,過於軟弱和過於剛烈,都不是一件好事。

作為家長,平日裡多給孩子更多的愛,這種愛與成績無關,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不要再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

這種愛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關注,讓孩子永遠對父母保持敞開心扉的熱情和信任。

告訴孩子:哪怕全世界都不喜歡你,還有爸爸媽媽一直愛你。

我們也期望,孩子會遇到一位影響一生的良師,手中有戒尺,眼中有光芒!

我們都有孩子,作為家長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更不希望教育之路就此停滯不前!

相關焦點

  • 被強制的正能量和被掌摑的孩子:親手剪掉翅膀,如何叫我飛翔?
    又是這個「正能量」!似曾相識嗎?我想到了前陣子大火的鐘美美。網友們詫異:這孩子一沒說任何髒話,二沒瞎編,這些神態、眼神、細節、動作,不就是你我讀書時候的某某某位老師嗎?如果說,模仿老師不是正能量,那那些覺得自己被影射了的老師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本身就不具備「正能量」?老師們誠惶誠恐的「正能量」,究竟是什麼?
  • 父母不能剪掉孩子的翅膀,又期待他展翅飛翔
    有時父母才是孩子展翅翱翔最大的阻礙。前些年新聞報導過,有位姑娘家裡經濟條件很差,但她大學畢業後,不願意工作,待在家裡啃老。姑娘有錯,已經成年卻沒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她父母也有錯,小時候就剪掉她的翅膀,又期待她能飛翔。孩子最早內心的安全感,是由父母給予的。
  • 「你剪掉了我的翅膀, 卻怪我不會飛翔」刷爆了父母的朋友圈!
    你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這部動畫短片卻獲117個獎項提名,斬獲64項大獎。當孩子以飛翔的姿態接過書包,當他以毫無創意地寫法描摹出ABCD。是學校、家庭教育的「成功」,也意味著孩子的個性和創造力被無情地完全抹殺。
  • 專注啃老10年的33歲女大學生:你們剪掉我的翅膀,卻怨我不會飛翔
    專注啃老10年的33歲女大學生:你們剪掉我的翅膀,卻怨我不會飛翔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番作為,但是總會有事與願違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是有著雙面向的,孩子犯的錯誤,家長也不可能逃脫責任。範女士就像是被父母親手割掉了翅膀的小鳥,她內心是想飛翔在外面的世界的,但是她已經失去了飛翔的資本,她的內心已經對這個世界心慌膽怯,所以她只適合呆在籠子裡。
  • 你剪掉我的翅膀, 卻怪我不會飛翔,這部動畫與家長共勉!
    新學期到了,替孩子挑選幾本適合他閱讀的圖書,是開始的第一步。你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沒有一句臺詞,這部動畫短片卻獲117個獎項提名,斬獲64項大獎。當孩子以飛翔的姿態接過書包,當他以毫無創意地寫法描摹出ABCD。
  • 你剪斷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唐燦式家長」平庸了多少孩子
    可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給予孩子理性的教育和引導。長大後的她,卻成了爸爸媽媽嫌棄和丟人的所在。她親手製作的蛋糕,媽媽看不上;她熬夜打磨的生日禮物——手串,媽媽不願意戴;她繼續追尋自己的夢,被媽媽嘲笑白日做夢。
  • 「你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這個動畫短片感動無數家庭
    它的名字就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說實話,一看到這部動畫短片的名字,我對裡面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巨大的期待,就以為只是非常普通的一部動漫短片。主要講的是一個家庭的父親與自己孩子的一天的日常生活,我們能夠看到每一個家庭之間的身影,同時他們的故事好像也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或者說我們每一個人好像看到了一種無聲的力量,這種力量激勵著我們一起繼續走下去,一起更美好的生活,一起讓自己的家庭變得更加美好。
  • 夢想是孩子飛翔的翅膀,如何給孩子插上翅膀!
    鳥兒要想飛翔,必須要有一對翅膀。孩子要想飛翔,必須要有夢想。夢想就是孩子的翅膀,指引著、鼓舞著、激勵著孩子去奮鬥、去拼搏,去與天公試比高。 夢想是孩子飛翔的翅膀,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二人,便是在夢想的支撐下,首次實現了無動力飛機到動力飛機的成功轉化,首次完成了飛機的成功飛行,讓人類不再望「空」興嘆,終於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萊特兄弟的祖父是車輪製造商,經常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們兄弟二人對製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女大學生33歲啃老十年哭訴:你們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範成金情緒非常激動,她在聲嘶力竭的控訴是父母親手摺斷了她的翅膀,還怪她不會飛翔。控訴父母無休止的批評自己給她帶來的種種傷害。「中國式家長」的批評教育範成金父母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頂著「我做什麼都為了你好」的名義隨意踐踏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這個本來富有創造力的女孩,在父母的打壓下漸漸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孩子一旦有自己的想法、創造,他們都認為是不允許存在的,馬上否定。
  • 33歲女大學生理直氣壯在家啃老10年,剪掉翅膀,又埋怨我飛不起來
    前言:33歲女大學生不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10年,「剪掉了翅膀,又埋怨飛不起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為何會有這樣的論斷?而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家庭教育觀念的這個話題,如今天的案例:33歲女大學生不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10年,眾人無奈吐槽:「剪掉了翅膀,又埋怨飛不起來」導致女大學生如此病態的現狀重要的關鍵點就在於「社交恐懼症」,但視頻中女子面對鏡頭各種不滿吐槽卻有人持有不同的觀點。
  • 如何考入耀華——英語給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是因為自己雖然奧數成績不錯,囊括了「陳杯」、「華杯」、「希望杯」的一等獎,但畢竟小卷考試不只是考數學,我的英語成績總是「不給力」,讓我提不起氣來,自己也想提高,但只是「有想法,沒辦法」。我明白,奧數杯賽成績只是開啟耀華之門的鑰匙,最終能否走入耀華,絕不能僅僅依賴數學,英語成績提高不了,就沒有把握和信心,就是沒有飛翔的翅膀!   我是幸運的,翅膀很快找到了!
  • 幼兒家長要求給娃布置家庭作業,不要剪掉孩子想像的翅膀
    管理人員說,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剪去左邊翅膀的無法保持身體平衡而無法飛行,在小水塘裡的因沒有足夠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呆在水裡,現在我女兒猶如一隻幼兒園的天鵝,他們剪掉了她一隻想像的翅膀,過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陪審團的全體成員都被感動了,幼兒園敗訴。從這個故事可以很明確看出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想像力多麼重要。
  • 賜以孩子飛翔的翅膀—給年輕父母支招(四)
    那麼如何使學生的習作做到具體生動呢?這是孩子們學習寫作進步最關鍵的一步。學會想像,猶如給孩子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我們的老師通常要求學生注重平時的觀察。可是到了寫的時候誰還讓你觀讓你察呢?顯然,叫學生平時注意觀察成了一句空話。根據我的經驗,與其說是「觀察」,倒不如教他們如何展開「想像」。
  • 「折斷了翅膀,還要孩子逆風飛翔」,超前教育的慘劇,父母懂嗎?
    有個好孩子叫「別人家的」;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父母常常會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的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作比較;以大人的看法,孩子就應該被「激勵」,從根源認識到自我,樹立一個榜樣,不能從小就輸在起跑線上;但其實以孩子幼稚的想法看,他所理解明白的是比別人差,從小就給自己心靈上留下了陰影;當然!
  • 勵志語錄:夢想是引導我們飛翔的翅膀,插入夢想的翅膀讓自己飛翔
    相信,要是我向著這一理想化勤奮努力,鍥而不捨,那麼,我也一定會取得成功。珍惜自己的時間,利用一分一秒。不要錯過工作,細心注意,細心注意,能做到這一點,還有什麼其他不可能的事情嗎?有些人為了財富而積累金錢,有智慧的人積累幸福並與他人分享。幸福不僅在於行動,而在於擁有。剝奪他人的幸福並不能使他們幸福。
  • 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又埋怨我不會飛翔,當下教育的弊端
    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又埋怨我不會飛翔,當下教育的弊端為人父母最大的期待就是看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種成長不僅僅只局限於身體上,一天天發生著變化。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成熟。到今天已經33歲,然而卻一直待在家裡啃老,女兒曾經說過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又在埋怨我不會飛翔。這段採訪在被曝出之後,立刻引起了很多父母的擔憂,因為在採訪當中母親的做法其實恰恰就是當下很多父母的做法。
  • 百家故事無視我存在的男人,讓我長出了飛翔的翅膀
    張幼儀就是無視我存在的男人,讓我長出了飛翔的翅膀。張幼儀做好自己,實現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與他無關。同時還照顧了孩子和徐志摩的雙親。也許比起那些浪費愛情,張幼儀是犧牲的,但是張幼儀的愛卻是博大的。當你扛住了那些難熬的日子,還那麼善良博愛,上天怎捨得不賜你一雙翅膀呢!有些時候就得感謝別人的輕視,他的辜負,才讓你的人生顯得更加的鮮活明亮!不斷學習進步就是張幼儀改變命運的最好武器。成為最好的自己,去匹配最好的生活,找個最舒服的人過一生。
  • 正能量!父親幫助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子「飛翔」
    原文標題:兒子有唐氏綜合症,老爸給他拍飛行照美國猶他州有一個家庭,用攝影和YouTube上的一個頻道傳播關於唐氏綜合症的正能量,用他們的親身經歷來激勵他人。Alan Lawrence和他的妻子領養了一個女兒,在唐氏綜合症的兒子William(他們叫他「Wil」)之前還有3個孩子。Wil出生於2013年10月,當醫生告訴LawrenceWil患有唐氏症時他震驚了。他說:「這讓我們悲喜交加,我們對唐氏症了解得很少,我們不認識患有這種病的人,所以我們不知道這個病會導致什麼。」
  • 雷慶瑤:用隱形的翅膀飛翔
    雷慶瑤:用隱形的翅膀飛翔 ■ 本報記者 何茜 餘向華 身材高挑,臉上寫滿笑靨,白色的短袖上衣,粉紅色的公主裙,一頭烏黑閃亮的長髮……只是,兩個袖口空空的。
  • 「割草機父母」,請不要剪斷孩子的翅膀,阻礙孩子的飛翔
    《Alike》:你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愛孩子沒錯,照顧孩子也是應當的,但如果孩子事事依賴家長,沒有一點自主能力,那他將來在社會上如何行走,如何立足?每位家長在愛孩子時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讓愛理智地釋放,如果我們的愛讓孩子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那愛就會變成害。03 影響之二,抗挫折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