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杜絕「小學化」教學,有些家長著急了說:孩子在幼兒園不學點拼音、加減法,孩子上了一年級,怎麼跟得上呢?
幼兒園開學快一個月了,這幾天大班的好幾個家長到園長辦公室給園長媽媽反饋:園長媽媽,孩子都上大班了,怎麼不教孩子學拼音數學,怎麼也不布置家庭作業呢?當家長的心情能理解,但是大家有沒有從孩子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呢?
今年的9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草案》強調,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孩子在幼兒園到底要不要學這些東西?
聽完下面這個故事,你就知道為什麼不要過早的給孩子教這些未來他必須要掌握的規範知識。
1968年,美國一位三歲女孩指著一個禮品盒上的「open」,對她媽媽說她認識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是怎麼認識的?女孩說是幼兒園老師教的,這位媽媽在表揚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幼兒園告上了法庭。
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孩子想像的權利,因為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是蘋果、太陽、足球、鳥蛋等等圓形的東西,但是自從幼兒園教她認識字母之後,孩子就失去了這種想像的能力,她要求幼兒園對此負責,並進行精神賠償。
此案在法院開庭時,這位媽媽做了如下辯護:我曾經在一個公園裡見到兩隻天鵝,一隻被剪去了左邊的翅膀,放在較大的水塘裡,另一隻完好無損放在很小的水塘裡。管理人員說,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剪去左邊翅膀的無法保持身體平衡而無法飛行,在小水塘裡的因沒有足夠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呆在水裡,現在我女兒猶如一隻幼兒園的天鵝,他們剪掉了她一隻想像的翅膀,過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陪審團的全體成員都被感動了,幼兒園敗訴。從這個故事可以很明確看出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想像力多麼重要。
如果我們在孩子不到6歲就開始按部就班教給孩子1+1=2,教給孩子死記硬背乘法口訣,書寫和背誦拼音字母,這些硬性規範的知識,實際上這些知識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孩子都會水到渠成自然就會的。
昨天下樓到小超市取快遞時,看到店家不到4歲的兒子,在媽媽的呵斥下「不端正」地寫著一排排數字1、2、3(重複寫,一個數字重複寫一排),坐得不端正;寫得不端正;握筆不端正,但是媽媽只看田字格裡有沒有那幾個數字「躺」在那裡。
看到後,我真的很心疼孩子,這麼小孩子就開始被強迫「學知識」,孩子這個時候天性是玩,是做遊戲,是跟媽媽很和諧的親子聊天,怎麼能是被迫「做功課」呢?為什麼家長不讓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不讓孩子行使他自己的權利「玩」呢?家長為什麼不陪著一起玩呢?
我不理解3歲多的孩子,這個時刻「被迫」每天堅持寫的「家庭作業」,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到底意義有多大?看出來了,對他媽媽意義非常大,緩解了媽媽教育的焦慮:我在教兒子學習,兒子只要寫了就不會耽擱!
愛因斯坦說得好:「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像才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許多父母就如同這位小男孩的媽媽一樣望子成龍的心切,過早地用成人的觀點去教育孩子,用固有的方式和模式去引導孩子,對於孩子有時候的「異想天開」甚至會恥笑和打擊。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幼兒園為滿足家長的心理,開始教孩子許多所謂的規範的知識,如:小學化的內容,答案統一標準。就如同「雪化了是什麼?」標準答案永遠是統一的!但是有想像力的孩子會說:雪化了是春天!你怎麼看?
幼兒時期就開始教給孩子死記硬背,教孩子「小學化」的一些知識,不僅沒有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特點,還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不利於孩子創造能力的培養。
我們當父母的,當老師的要正確地引導孩子的想像力,絕不能剪掉孩子想像的翅膀,要鼓勵孩子用它那雙想像的翅膀,在想像的海洋裡自由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