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貴州省興義市召開萬峰湖專案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協作機制建設推進會。作為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的第一起公益訴訟案件,在四級檢察機關一體化辦案模式下,萬峰湖專案取得了積極成效,得到了三省區各級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進一步強化了協同治理萬峰湖的共識,為解決「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這一普遍性問題提供了範本。
湖水連三省,湖面映萬峰。時值金秋,地處滇黔桂交界處的萬峰湖天氣依然陰晴不定。9月15日,記者跟隨萬峰湖專案組成員一起到現場辦案,去時豔陽高照,返程大雨傾盆。
「湖區天氣變化巨大,我們辦案經常經歷。有一次先是41度高溫下無人機取證,辦案人員中暑,從湖區返回縣城又遭遇冰雹,大風颳倒道路旁邊的樹險些砸中辦案車輛。」專案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唐榮鋼,檢察官助理嚴庭相說起那次經歷輕描淡寫。
西林紅谷溝整治前後
「但是看到湖水現在這麼清澈,湖面再也沒有密布的養殖網箱,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同樣是專案組成員的貴州省黔西南州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劉勝鳳說。因為辦案,他們常常需要徒步數小時去查看汙染情況。
萬峰湖專案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協作機制建設推進會召開。
這次現場辦案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貴州省興義市召開的萬峰湖專案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協作機制建設推進會的一項議程。
專案組現場辦案,與興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世友交流萬峰湖治理情況。
現場巡湖時,興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世友拿出了萬峰湖地圖和一些照片,向專案組成員展示了近年來湖面的變化。從照片上,記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曾經分布在湖面的密密麻麻的養殖網箱。而在現場,湖面上已經看不到一個網箱。
「養殖戶是怎麼承包的?」參加巡湖的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問道。
「之前養殖戶都是無序佔有,網箱非常多,漁民投餵大量飼料,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質嚴重下降,臭味燻天。」鍾世友說,真的要感謝檢察機關,讓萬峰湖環境重新變好。
巡湖中,大家觀看了黔西南州開展萬峰湖環境綜合治理紀實專題片,之後乘船來到了一個特別的建立在湖邊的公益訴訟聯絡站,該聯絡站由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貴州興義市、貴州安龍縣、廣西西林縣等地檢察院共同建立,方便跨區域辦案,發現案件線索或共性問題共同研究。這裡同時也是隆林各族自治縣檢察院派駐萬峰湖(隆林轄區)天生橋水庫庫區檢察室。
記者了解到,由於隆林縣城距離萬峰湖庫區較遠,辦案人員往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為節約時間,提升辦案效率,專案組辦案人員長期在檢察室吃住和辦公。檢察室條件較為簡陋,經常停電,在線索摸排初期,天氣寒冷,狀況糟糕的時候,辦案人員在檢察室只能煮麵條吃,還由於斷斷續續的停電,發生了把麵條煮成麵糊的趣事。「每次下來檢察室就像回家一樣。」長期在天生橋檢察室辦案的隆林縣檢察院檢察官黃雲健笑著說。
萬峰湖專案組在湖區檢察公益訴訟聯絡站聽取基層檢察院工作情況。
在這裡,西林縣等地檢察院分別介紹了各自的專案工作進展情況。聽取了基層檢察院的介紹後,張雪樵對辦案工作提出了「三個統籌」的要求:統籌深化辦案與長效機制建設,將四級三地五縣十二個檢察院協同的一體化辦案模式打造為同類案件辦理的模型範本;統籌推進岸上岸下、幹流支流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既治理岸下網箱養殖,也治理岸上環境汙染;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扶貧工程,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同時助力當地生態優質特色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建設,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兼得。
現場辦案快結束時,記者碰到了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工作人員申義建,他告訴記者:「之前湖上都是養魚的,環境也不好,來遊玩的人少,治理之後湖水水質比以前好了,大家都願意來玩。」
參加本次會議的除了四級檢察機關專案組成員,還有萬峰湖流域三省區地方黨政機關相關人員。「萬峰湖是興義人民的萬峰湖、是貴州人民的萬峰湖、是全國人民的萬峰湖。我們深切體會到了萬峰湖治理之難啊!」在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主持的座談會上,黔西南州副州長李淞說,號稱「野釣天堂」的萬峰湖,現在魚已經枯竭了,相信檢察公益訴訟能發揮巨大效用。
因為橫跨幾個行政區,實際辦案過程中,檢察官們確實遇到了「上下遊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的情況。為了實現綜合治理,萬峰湖流域內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檢察院、貴州省黔西南州檢察院、雲南省曲靖市檢察院制定了關於萬峰湖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協作機制,並共同編制了《萬峰湖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方案》。
各地黨政機關也都採取多種措施治理萬峰湖環境汙染。曲靖市副市長鍾玉介紹,曲靖市建立了環境執法銜接配合機制和工作聯席會議,協同配合執法、案件移送、重大案件會商和督辦、緊急案件聯合調查、案件信息共享等機制,明確了涉嫌環境汙染刑事犯罪案件查辦、移送及證據提供相關責任,確保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
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農中校、雲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施建邦、貴州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杜樹生介紹了各自的專案落實情況。從他們的發言可以看出,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協同推進解決萬峰湖生態突出問題,得到了三省區各級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大量的非法網箱和浮房被拆除,因投料養殖導致水體黑臭現象已根本扭轉,萬峰湖水質已明顯改善,專案保護萬峰湖生態環境公益的直接目的已基本實現。
記者從最高檢第八檢察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9月10日,專案組共摸排線索53件,以掛牌交辦方式交三地檢察機關25件,地方檢察機關已立案20件,磋商解決問題15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件。截至8月底,專案組在廣西督促行政機關拆除養殖網箱面積535960平方米,水上浮房682個;在雲南督促行政機關清理湖面釣臺、浮動設施154個,涉及湖面水域面積約8.1平方公裡;在貴州督促行政機關拆除回流網箱面積1188平方米、拆除雨棚33個。
充分體現了最高檢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對人民群眾以及對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負責,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廣西百色市常務副市長石國懷這樣評價。廣西在此次萬峰湖整改治理方面任務重、壓力大,專案辦理得到自治區政府陳武主席、李彬、方春明副主席高度重視,要求相關行政機關做好支持、配合,對存在的問題堅決整治並作出相關具體工作部署安排,目前湖面網箱養殖已清理完畢,效果凸顯。
面對來自各界的期望,張雪樵也作出了有力回應:「努力讓老百姓生活環境更好,更富裕,把萬峰湖治理打造成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品牌範本。」
來源:檢察日報、央視《24小時》
原標題:《關注 | 萬峰湖專案組現場辦案!這是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的第一起公益訴訟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