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批評變成一種激勵:這樣責備下屬,他會反過來感激你

2020-10-20 劉海誠

作者丨劉海誠

首發丨股權激勵實戰邦

作為管理者的都知道,對下屬不能一味的只展現友好,適當的時候必須把嚴酷的一面展示出來。因為管理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引導、誘導的作用,把員工引向好的那一面。同時,還可以避免員工觸碰底線。

員工往好的方向發展,管理者要進行適當的激勵和獎勵。而當員工向不好的方向發展,管理者就要進行適當的懲罰、責備和批評,兩者缺一不可。

但人不是機器,是充滿感情的,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生物。人類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因發達的大腦,賦予了人類遠高於其他生物的智慧。與之相反的是,又因發達的大腦,同時給了我們情緒,讓人類時時刻刻陷入痛苦的深淵。

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讚揚,但同樣的,我們也極害怕別人的指責。

對於企業員工來說,讚揚會催人奮進,而批評所引起的憤恨,常常會降低員工的士氣和感情,並且所指責的狀況仍然無法獲得改善。

所以,如何正確的表揚和批評員工,是領導者必不可少的功課。

01

會批評人的領導,才是好領導

我認為,在企業管理者的諸多能力中,批評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換句話說,會批評人的領導,才是好領導。

很多年前,一位朋友,在一家建築工程公司做安全協調員。

那時候人們的安全意識都不強,在工地上有很多的員工都不願意戴安全帽。他的工作職責就是監督在工地上工作的員工都戴上安全帽。剛開始,一看到工地上有不帶安全帽的員工,就很嚴厲的告誡他們,必須嚴格遵守公司的規定,並把沒有帶安全帽的員工訓誡一頓。

雖然員工接受了他的糾正,但是滿肚子不高興,在他離開後,又把安全帽摘了下來。久而久之,在工地上員工不戴安全帽的現象,依然沒有得到改善。

後來我給他出了個主意,發現有人不帶安全帽的時候,就問他是不是安全帽戴起來不舒服,或者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然後以令人愉快的聲音提醒員工,安全帽的目的是保護他們不受傷害,建議員工在工作時間一定要帶好安全帽。

結果,從那以後在工地上主動帶安全帽的員工越來越多,並且不會造成憤恨和情緒上的不滿。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我們都希望員工向好的方向發展,並及時改掉不良的壞習慣。但當我們用不當的批評和指責的方法,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但是,當我們換一種方式,用讚賞的態度去糾正員工的錯誤,效果卻變得更好。

02

這樣責備下屬,他會反過來感激你!

會批評人的領導,會給下屬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頓悟。不會批評人的領導,會讓下屬心生怨恨背地罵娘。

刻薄的批評,曾使得英國文學史上文學作品最豐富的作家之一——託馬斯·哈代,永遠放棄了寫作,也曾使得英國詩人湯姆斯·查特登走向自殺。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員工做錯事或犯錯誤,我們應該及時的指出,適當的批評,使其懸崖勒馬,不至於再犯更大的錯誤,從而影響全局的工作。但是,企業管理者在員工做錯事或犯錯誤後,一定要注意批評的批評的方式。

真正的批評不是把人整垮,而是幫助他成長。批評的目的不是苛責與謾罵,而應該是一種激勵的方式。大聲的責罵與訓斥,不但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更容易激化矛盾。

那麼,怎樣責備下屬,才能讓他不僅不怨恨你,反而感激你、積極改正呢?

管理者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搞清楚狀況再開口

很多時候,領導者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現象,並沒有弄清事實真相,就開始對下屬發火,因此難免造成很多「冤假錯案」。領導者應該先了解清楚情況,確認事實真相後,再做出處分,下屬會更信服你。

2、犯錯的當下,就要立刻開口指正

責備的最佳時機,就是在下屬犯錯後,當下並實時的責備。此時指出下屬的錯誤並糾正,他們的感受也會特別深刻,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相反的,如果當下沒有指正,事後再翻舊帳進行糾正。非但無法達到改進的效果,反而會造成下屬的負面情緒。領導者要明白,責備也有時效性,事後翻舊帳非但無法讓下屬反省,反而只會徒增他的不滿與挫折。

3、責備時間3分鐘就夠了

責備的時間越長,事情的焦點就會越模糊。對方的專注力,也無法持續。

沒人喜歡被罵,被罵的時間越長,就越聽不進去。責備的目的,是要讓對方發現自己的錯誤,因此責備的重點應該是如何讓對方接受?如何讓他主動改善?

長篇大論的責備,只會浪費彼此的時間,卻毫無效果。嘮嘮叨叨的罵人,反彈的心態也會大於反省。

4、針對一件事責備,絕不扯到其他的

責備是讓下屬發現自己的問題,並及時改正。如果同時間提出兩個,甚至三個,只會讓被責備的人感到混亂。責備的本意是希望下屬能改正錯誤,並提出改正的建議。

所以,一次針對一件事講就好。講的方向越多,講的焦點就會越模糊。

5、明確說出你期望的目標和準則

很多人的辦公桌都是雜亂無章的,當領導指出來以後,當天就會收到成效,但是過幾天後,桌子又亂了,為什麼?

這是因為每個人對整齊的標準不同。領導在交辦工作時,應該明確說出自己期望的目標和準則,讓下屬有依循的標準。

6、責備後不要輕易聽信下屬的道歉

很多時候,當領導檢查工作,下屬沒有完成時,通常會直接道歉。這時候,很多領導也會就此作罷。這種下屬道完歉就算了的責備,只是表面上的斥責,就算當下問清原因,馬上指正,下屬也不會因此成長。

作為領導必須這樣確認,你以前都是怎樣制定工作計劃的?完成多少百分比了?還有多少沒做好?遇到什麼障礙?怎麼會卡主?還沒有做好的部分,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把沒有做好的理由弄清楚,下屬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就知道問題在哪,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7、絕不能只批評不讚揚

人性化管理是管理者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一個人生活在溫馨友愛的集體環境裡,工作熱情和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相反,一個人生活在冷漠、爭鬥和爾虞我詐的氣氛中,情緒就會低落、鬱悶,工作熱情就會大打折扣。

批評應對事不對人。在批評員工前,要先設法表揚一番;在批評後,再設法表揚一番,絕不可只批評不讚揚。總之,應力爭用一種友好的氣氛開始和結束談話。

作為管理者,對員工錯誤的批評是必要的。但讚美要看時機,批評也要看技巧。如果管理者能夠掌握表揚和批評的方法,就做到了既實現了批評的目的,又保護了批評的自尊心,既有助於改善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關係,又能夠在員工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作者簡介:劉海誠(工作ID:qxsxylfp),企恆道創始人,中國股權激勵研究院研究員,股權激勵實戰派導師,15年團隊打造經驗,曾從0打造超3500人的營銷團隊,2家大型集團公司萬人商學院構建者,現任多家企業經營戰略顧問,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

我是劉海誠,學企業管理,就來找我!

相關焦點

  • 《讚揚與責備》:下屬不服批評?3招擺脫「責備招黑」,重建勢能
    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資深導師——特麗·阿普特在《讚揚與責備》一書中,毫不客氣地指出:人腦會以自利的方式拉抬自尊,也會通過「把別人眼中我們的錯誤,變成是他人行為的結果」來抵抗責備,從而證明自己的無辜。甚至不給別人保留面子,會毀了一個人。同時他指出,「你每天遇到的人,有3/4都渴望同情。你成為現在這樣的人,並沒什麼可居功自傲的。而出現在你面前那些充滿煩躁、固執和缺乏理智的人,他們之所以會成為這樣的人,其實他們自己並沒有很大的過錯,你應該對他們表示惋惜、憐憫和同情。就像假如沒有上帝的恩賜,你也會像他一樣。」
  • 《讚揚與責備》五大技巧打造你的管理高情商,成為下屬追捧的領導
    在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所著《讚揚與責備》中,解答了很多相關問題。一、讚揚是我們的「快樂源泉」當我們受到讚揚時,大腦會分泌出一種精神「鴉片」。那是一種會令我們感到愉悅的非凡體驗。其原理是我們的大腦在受到表揚時,就會分泌催產素和內啡肽。
  • 領導薦讀:員工犯錯時,激勵比批評更有效
    皮格馬利翁效應有這樣的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 學會建設性批評,讓下屬心悅誠服還感激你
    管理者難免會遇到需要批評下屬的時候,那麼要怎樣批評下屬才是最合適的呢?這個時候就需要建設性批評。什麼是建設性批評?原則二:以事實為依據批評的時候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能以主觀感受來批評。原則三:不做人身攻擊人身攻擊的批評會讓被批評人沮喪,也影響其他員工的情緒。
  • 批評和責備,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生活中,沒有人不會犯錯,也沒有不會受到批評和責備,可惜的是,接受批評和責備是一件讓人很不愉快的事情。當人們受到批評和責備時,有些人能夠很快地調節情緒和感受,將負面的事情變得積極;但還有許多人會陷入負面情感中,生氣和抱怨,最後變為消極和自責。批評和責備,很難消化嗎?
  • 領導批示下屬,下屬情緒激動,語言過激怎麼辦?
    首先我們從下屬層面出發分析問題:一、如果下屬是屬於內向型。內向型往往表現為好靜、不善於交際、情感處理能力較弱、有較強的自尊心。這時候我們假設一個背景:內向型下屬犯錯了,你在你團隊面前評判他的不好,指責他。
  • 下屬幹勁不足,動力不夠?九招教你怎麼激勵下屬
    而如果你是領導者的話,你還可以將自己的優秀傳遞給自己的下屬,讓他們也在職場獲得成功。那麼作為領導者該如何激勵下屬呢?第一招,先給自己的下屬起到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尤其是下屬很多的領導者,要想激勵下屬,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讓自己成為下屬真心羨慕的人,獲得下屬的對自己權威的認定,對自己能力的認定,再去激勵會效果倍增。所以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出很好的成績給下屬看。
  • 批評員工的絕招——批評與問責,對事不對人
    然而,胡佛並沒有責備機械工,只是伸出雙手,拍了拍工人的肩膀,說:「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修復我的F-51飛機。」相信胡佛的做法足以讓那名機械工銘記一生,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他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會像胡佛那樣做?
  • 《讚揚與責備》:正確面對讚揚,積極接納責備,化解伴侶溝通難題
    特麗·阿普特在書中舉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妻子總是對丈夫說:「你真會照顧我。我任何時候都能依靠你。」後來丈夫丟了工作,他覺得心情抑鬱,妻子沒有抱怨,而是提醒他:「你是堅強的,你從來都是堅強的。我知道我能依靠你把一切都弄妥當。」幾個月後,丈夫得了嚴重的抑鬱症,也不再努力找工作。
  • 一個優秀的領導要怎麼對待下屬呢?以實例讓你知道答案
    有時候考慮下屬人比較辛苦,所以就頂上,但這種降低自己的做法沒有得到下屬的尊重,因為那麼大一個團隊,不可能對每個人都那麼好,不要指望得到你幫助的人感激你,因為他覺得是理所應當的,而且出事的時候,因為領導是老好人,所以第一責任就壓在自己身上了。
  • 好領導是如何批評員工?這三點原則,下屬被罵也心服口服
    而這個時候,老張卻看見一位員工趴在桌子上,沒有給員工任何解釋的機會,當時就指著那位員工說:「你怎麼趴在桌子上啊,不知道到工作有多忙,多少人都在忙著,恨不得要加班!要是不想幹,就不要幹,趁早給我走人」員工因為他是領導,低著頭沒有說話。後來員工找到老張,告訴老張,他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難受才趴下休息一下的。
  • 善世分享:「實用」阿里巴巴的leader們是如何批評下屬的?
    02批評=刷新卸下了上面的心裡包袱,我們再具體來看下,怎樣批評一個人?這裡有兩個公式送給大家。第一個公式,批評≠責備。責備的字面意思是批評、指責,它強調的是做錯了什麼,強調的是過去。而批評,一定是要強調怎麼做對,強調的是將來。第二個公式,批評=刷新。有一個動作,我們每天都會做。
  • 《讚揚與責備》:使誇獎恰到好處,讓批評利人利己
    在校長的責備教育下,孩子們有極重的反叛、報復心理,這是因為孩子們的自尊被嚴重剝奪,沒有得到最基本的尊重。而馬修老師採用的是讚揚式教育,他從尊重孩子心理出發,拒絕採用強制型教育,讓孩子們在肯定中找回自己,找到信心。
  • 抑鬱不是你的錯,停止你頭腦內責備的聲音
    一般情況下,遇到抑鬱的來訪者求助的話,我首先做的一個治療工作就是,讓對方停止頭腦內責備的聲音。停止內心責備聲音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情況下,我首先會通過一小段的漸進式放鬆訓練來讓來訪者將關注放在自己的身體上,專注於每個局部的感受時,往往這種緊繃與鬆弛會讓他們得到片刻的症狀緩解,進而體驗到難得的好處,那就是像沒有抑鬱一樣生活,重建心情可以好起來的信念。
  • 激勵下屬的11個便宜手段在這裡!
    提起如何激勵下屬,不少經理人特別是中層經理人經常抱怨說:「我一沒有給下屬提職晉升的權,二沒有給下屬加薪發賞的錢,你讓我怎麼激勵下屬
  • 高明的管理者在批評下屬時,場面話要拿捏好
    身為管理者,在管理中也離不開這種「禮儀」,尤其是在管理者批評下屬時,更應該照顧對方的情面、顧及對方的感受,多說一些寬慰人的場面話,這樣才能讓人更好地接受批評。高明的管理者在批評下屬時,往往選擇欲揚先抑、旁敲側擊、弦外之音等軟著陸的批評法則。軟著陸就如同飛機降落時的一個緩衝器,這樣可以減少飛機降落後的慣性,讓飛機更加平穩地停下。
  • 你跟孩子怎麼說話,決定著他會變成什麼人
    【正向激勵 vs 負向激勵】——你跟孩子怎麼說話,決定著他會變成什麼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需要被管教的言行舉止,當我們嚴厲地批評、糾正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裡是有些害怕和擔憂的。他可能會產生疑問:「我變成這樣,媽媽還愛我嗎?」
  • 英語每日一句:他會責備你的粗心大意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他會責備你的粗心大意 2016-11-01 14:43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家長哪怕再疼孩子,也要給他立下這3個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
    而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哪怕再疼愛自己的孩子,也要去正確的引導孩子,給孩子立下這3個規矩,等孩子將來長大了,他們一定會感激你的。是圍著孩子給他餵飯吃,還是自己吃自己的飯不管孩子呢?其實父母在此時不用給孩子費太多的口舌,等大家吃完飯後,如果孩子還不吃,就把他面前的食物全部收走。家長千萬不要擔心會餓壞孩子,因為一頓兩頓飯並不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什麼影響。相反的父母在這時候把飯端走,讓孩子看看自己任性不聽話時父母的態度,不是寵著他而是生氣,他也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去吃飯。
  • 你以為的批評,只不過是一種抱怨
    但在這些批評的聲音中,還有一些極端的聲音,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觀點來攻擊社會監管部門,如果任由這樣的聲音繼續擴張,很可能會煽動大眾的情緒,讓更多的人一不小心變成了"烏合之眾"。 而如果我們真的要批評某件事的時候,要儘可能的保持中立而不帶情緒。 如果你運用自己的專業以及合理的分析、建議對別人提出批評,這當然是一種貢獻,這也符合了地球村的理念,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提出有意義的批評,而不是光抱怨的話,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