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月14日電(劉磊)「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殘疾人也一個都不能落下。」前往重慶九龍坡西彭鎮的路上,羅高利說。
此行要去峽口小區劉高福老人的家,這是九龍坡區殘聯理事長羅高利第四次去。年近歲末,他要給老人送去新春慰問生活物資——臘肉、大米、糧油,帶著香氣兒。
各項保障救助政策為殘疾人兜底
九龍坡區殘聯啟動「關愛殘疾、冬送溫暖」活動,劉高福和妻子領到了臘肉、大米、糧油等生活物資。新華網 劉磊 攝
到達目的地時,劉高福和妻子早已坐在門口等候。今年87歲的劉高福是一名老黨員,前些年患病,腿腳落了殘疾。75歲的妻子饒洪明曾是他的「拐杖」,而如今饒洪明身體狀況也不佳,患有心肌梗塞、高血壓等疾病,長期靠吃藥穩定病情。
饒洪明邀我們去屋裡坐坐。冬季,重慶多陰天,光線不足,劉高福20多平米的家更顯逼仄、陳舊、陰暗,家具都是老物件,門口的桌子上一摞摞擺放的全是饒洪明口中的「救命藥」。視線繼續往屋裡探,羅高利沉不住氣了。數九寒冬,兩位老人床上還鋪著竹蓆。
老人家中。新華網 劉磊 攝
「殘疾人群體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的特殊群體,需要更加特殊的幫扶措施」,事實就擺在眼前。
可是如何幫扶?
「最近幾年政府幫了我們很多。」饒洪明指著廁所說,「去年九龍坡殘聯給我們安了新的熱水器,現在洗澡方便了。」
老人家中的熱水器其實源於九龍坡區殘聯去年的「無障礙改造」計劃。在門檻前砌上緩坡,便於腿腳不便的殘疾人使用輪椅進出;在廁所安上熱水器和扶手;為特殊殘疾人定製低矮灶臺……「這些特殊的幫扶措施都是本著讓殘疾人群體生活更加便利的初衷。」羅高利說。
事實上,這些只是九龍坡去年推進各項保障救助政策落實工作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2019年,九龍坡區殘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覆蓋3200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3230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4828人,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690萬元。同時投入財政資金80餘萬元,開展「關愛殘疾、冬送溫暖」活動,看望慰問低保戶殘疾人3129戶、一戶2殘困難殘疾人家庭和一戶3殘以上殘疾家庭112戶。
劉高福今天就收到了「關愛殘疾、冬送溫暖」活動發出的大禮包:價值500元的新春生活物資、1000現金和第三代殘疾證。有了1000元現金,這個冬天兩口子能換上一床厚被子。想到這些,因病致貧的劉高福又開心地笑了。
授人以漁 加強殘疾人就業工作
在政府幫扶下,劉高福的小兒子擺上了修鞋攤自力更生。新華網 劉磊 攝
然而保障救助政策為殘疾人兜底,終究只是「授人以魚」。
以劉高福為例,「如何讓他們一家憑藉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這是一行人心中的疑問。
羅高利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在他領路下,在村中一棵大樹下的修鞋鋪,一行人見到了劉高福的小兒子。
羅高利介紹,劉高福曾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大孫子相繼去世,兒媳改嫁,因年少時犯錯剛剛刑滿釋放的小兒子就成了家中頂梁柱。
然而,劉高福的小兒子也是三級殘疾,就業幫扶、「授人以漁」刻不容緩。2019年,九龍坡區送崗位、送修補鞋的工具,讓劉高福小兒子在峽口小區公路邊補鞋補貼家用。近期,村裡還將騰出一間空置房給他開店。
據介紹,2019年,九龍坡區殘聯加強與區級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做好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全年新增殘疾人就業創業100人。貫徹落實殘疾人就業創業新政,進一步鞏固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個體就業、農村種養業和盲人按摩業等五大就業渠道,積極拓展輔助性就業、文創產業就業和居家就業等就業途徑,不斷提升殘疾人就業水平和收入水平。
快到春節,九龍坡區殘疾人群體又收到一個好消息。1月11日,重慶市第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202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殘疾人。報告指出,在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重慶注重發展兒童、殘疾人等福利事業,促進慈善事業發展。
羅高利說,作為一名殘疾人工作者,新的一年他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