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書筆法,這些經典名帖必不可少!

2021-02-08 國畫藝術

談到學行書,許多人都只重視具體步驟和方法。其實在學行書前有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那就是學習行書認識和態度方面的問題。


學習任何東西,總有一個從初級到高級漸進的過程,學習書法藝術也是如此。書法臨帖第一步:如何追求「形似」?無論是毛筆還是鋼筆書法,都必須在臨摹好的法帖、範字上下功夫,並先得「形似」。而且 實踐證明,追求「形似」 ,對於初學書法者有很重要的意文。



學習行書,首先碰到的也是臨帖問題。正確對待臨帖問題,是學習行書由不會到會,由不好到好的關鍵所在。


現在有一部分人臨帖選的都是不值得去臨的作品,比如一些近現代的不成熟的作品,或者是古代的非經典的作品,臨帖要找準目標這是第一位的,要抓住經典。古人有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所以學習的對象、學習的榜樣要越高、越完美越好,一入手就要臨最好的帖,一開始取法就要取好,這是學書法避免走彎路的很重要的前提。


有人以為行書好學,臨帖不臨帖沒有什麼關係。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各體書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習起來各有各的難度。行書有它自己的結體、筆法、章法的特點和自身的規律要熟練地掌握它,也必須借鑑前人的經驗和成就,而前人的經驗和成就,都體現在他們留存下來久經考驗的作品中。



認真臨摹他們的作品,就是借鑑和掌握他們作品的技法和審美情趣的最主要手段。不利用前人的成就和經驗是愚窣的。不臨摹前人的作品,就學不會也學不好行書藝術。能夠認真借鑑前人的成就和經驗,就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行書藝術,創作出優秀作品。


只有借鑑、掌握前人的經驗,成就越多越熟練,基礎更豐厚,才能創作出有質量的作品,開出鮮豔的花朵。沙灘是長不出碩果的,基礎不牢就想創新,只能說明眼光短淺。所以,學習和從事行書藝術,臨摹古人的範帖是一輩子的事,永無止境。只是臨摹時要求不同,不可以放棄借鑑前人的經驗和成就。古今許多有成就的著名書家,到老還在臨帖就是這個道理。



臨摹範帖,特別是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就不是照貓畫虎,而是要創造性地去臨蔡,去掌握規律性的東西,不能停留在一筆一畫被動的模仿階段。初期的臨幕,是為了掌握初步的基本創作手段。深入臨摹階段是為了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創作手段。擴大臨摹範圍階段,是為了為我所需要,把前人好的地方吸取過來,融會貫通,自立面貌,獨自成家創作所需要的技法手段,都可以從臨暮中解決。甚至審美情趣和神韻,也可以從臨摹中得到借鑑。


所以選帖就十分重要了。


最有名的五大行書當然是不能越過去了


第一行書《蘭亭序》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  尺寸:109*28cm

第二行書《祭侄文稿》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尺寸:111*33cm

第三行書《寒食帖》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尺寸:113*31.77

第四行書《伯遠帖》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尺寸:84*33.6cm

第五行書《韭花貼》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尺寸:35.7*31.7cm


中華五大行書,目前代表中華行書最高的藝術水平,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五大行書不能自拔。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嘆於作者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嘆於作者如水般流暢的文採。


本套五大行書採用優質宣紙高清複製,無限接近於真跡,最小的毫米題跋歷歷可辨,縱觀全局,方便臨摹。


《寒食帖》實拍圖

《伯遠帖》實拍圖

《韭花帖》實拍圖



原       價:498.00元

限時特惠價:198.00元


1、7天內包退,15天包換。

2、全國包郵,貨到付款。

3、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


相關焦點

  • 100大書法名帖之: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不只是漂亮那麼簡單
    為了更好地和大家分享書法,今天開始,會陸續和大家介紹歷史上的那些書法名帖,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了解經典,繼承經典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希望對大家的書法學習能有點滴幫助。既然是談經典,我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 行書筆法解析
    下面先來研究行書筆法的主要特點: 1.改變楷法 首先,要區別楷書和行書的筆法行書則要改變這些楷書的筆法,儘量採用簡潔筆法。
  • 行書書法:行書基本筆法
    一、側筆法  行書的側點多是有斷有續,運筆以方便流暢為原則,強調相互呼應和態勢。 二、橫筆法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三、豎筆法  行書豎畫接近楷書懸針、垂露法,但它按運行去向,出現帶鉤和曲鉤或化成點的姿態,造成顧盼之勢。
  • 初學行書千萬別學蘭亭序,學這個帖會讓你突飛猛進!
    它的經典毋庸置疑,但是從行書初學角度來說,它是好,但不宜學,更不宜出帖。學它很容易困在用筆上而不見王書全貌。這也是為什麼學蘭亭序鮮有大家,相反,另一部不是「親生」的王書,卻造就了無數書法大家,也成為行書入門的必修課。這部經典就是《集王聖教序》。
  • 他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譽為「最美行書」,比王羲之如何
    喜歡書法的朋友,會發現今人與古人書法,無論風格、形式都有很大不同,古人書法以秀美、飄逸為榮,今人書法以狂野、奔放為耀,尤其是行書、草書等方面,更是如此!為啥書風差別如此之大?梁詩正尤其善於楷書、行書,他吸納前人筆法基礎上,結合當時盛行的館閣體實用性,把漢字實用性和藝術性發揮極致,啟功先生非常欣賞梁詩正,他曾經說過:書法,200多年來,我只服他!
  • 他臨寫百家名帖,化繁為簡,博彩眾長,啟功都跟他學書法
    如果您了解這些人書法特點,您就可以很清楚了解行書發展各個時期的主要特徵,他們都是當時引領潮流的人物。梁詩正作品在筆法上,梁詩正沒有王羲之等人高妙,他反而對古人筆法進行簡化,並大膽把館閣體的實用性融入行書之中,行中有楷意,化繁為簡,用筆嫻熟,表達出他人難以企及的高雅氣息!
  • 行書豎畫的長化、曲化筆法要領
    【兩山堂說書】行書豎畫的長化、曲化筆法要領——以王鐸行書為例…………………………——與楷書筆畫比較,行書具有橫的短化點化、豎的長化曲化、撇的直化反弧化、捺的點化、 點的一落即帶、折的圓轉化、鉤的引帶化等筆法特點。
  • 鋼筆行書筆法(收藏備用)
    鋼筆行書筆法司馬彥、司馬東 著第一章 行書概述第一節 行書的形成與發展行書是介於真、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也就是說,行書是運用一定的章法,部分地簡略楷書的筆畫、改變楷書的筆形、簡化楷書結構而形成的。行書用筆比楷書率意,結體比楷書流行。也就是說,行書是草寫,簡化了楷書的筆畫與結構,以草書用筆的放縱性,衝破楷書用筆的嚴謹性,才形成了楷法、草法有機融為一體的新體式。行書中,筆畫增加的鉤挑,點畫之間的遊絲牽連的筆畫,仍是楷書的筆法。
  • 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學行書?
    楷書練的是結體,是筆法,行書就是把楷書中不太連貫的動作與筆法串接起來而已。其筆法也大部分採用楷書的筆法。當你明白了「連筆字」跟行書的區別之後,就知道該怎麼去從楷書過渡到行書了。楷書的筆法跟行書是相通的,行書無非將楷書中部分有形的筆法化為無形,但這種無形依舊可以從運筆的動作以及字的結體中體現出來。當你將楷書的基本筆法以及基本結體規律掌握之後,過渡到行書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 清代最美行書,這字寫得超凡脫俗,少有人能做到
    梁詩正書法集到清代後,書風基本固定,主流書風以董其昌、趙孟等人為主,書體多是楷書、行書,其中也有一些優秀書家,向宋、唐、晉的大師們取法,代表人物有林則徐、林則徐等等。,被譽為「清代最美的行書」!單從藝術上講,相對王羲之而言,梁詩正的行書沒有那麼多複雜的筆法,他的筆法多用側鋒取妍,筆致翩翩,結構舒展秀逸,縱橫揮灑,實為難得精品,實在太美了
  • 行書的筆法指的 是什麼?不知道吧?
    一、 筆法。筆法指執筆和用筆,寫行書的人一般都練習過楷書,所以執筆和用筆都有了基 礎。但是,行書的筆法比楷書耍豐富得多。但總的原則是堅持以中鋒用筆為主。二、 墨法。中國畫家講究「筆墨」二字,書家也講究這兩個字。
  • 聊一聊:張裕釗行書的筆法、字法、章法和墨法
    張裕釗行書之筆法筆法是書法技法的核心內容,也稱「用筆」,是指在行書過程中運筆用鋒的方法。前兩處主要論及其筆法、墨法、用指、用腕,短短數字卻兩次提到「明指得力,指能轉筆」。指出行書時應該用無名指用力和轉筆,便於筆力貫穿筆畫始終,使筆畫一直保持中鋒軌跡,寫字開合自如。
  • 行書書法筆法是基礎,這個講解把筆畫講到位了
    在行書的書寫中,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其字形,另一方面更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因為筆畫是字的基本構成元素。因此,把握好每個筆畫的寫法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學習環節。本圖所提供的是以蘭亭序的字形為素材,對每個字的基本筆畫進行詳解,我們知道,蘭亭序是王羲之所寫的天下第一行書,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對此愛不釋手,這個教材就是從基本筆畫開始,逐步深入進行的。但是,我們在學習初期,還是要從簡單的筆畫開始入手,掌握了這些基礎後,再對其字形進行練習,這個步驟是必須的,也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 10幅中華書法傳世名帖,不可不知!
    原標題:10幅中華書法傳世名帖,不可不知!   中華書法留下了無數名作,讓後人嘆為觀止,這10幅中華書法傳世名帖,帶你走進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文化。   一、現存最為古老的法書真跡——《三希寶帖》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勝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乾隆喜歡在名帖名畫題寫跋文,而梁詩正就是他的「代筆」,所以後世能見到梁詩正的墨跡多半跟此有關,比如《十宮圖》每張圖後面,都有梁詩正的跋文:
  • 王羲之的《蘭亭序》筆法精湛,董其昌曾說:此帖章法古今第一!
    說到王羲之,大家就會想到他是一位書法大師,他的書法作品被歷代書法家臨摹研究,尤其是他所寫《蘭亭序》,筆法精湛,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行書的典範之作。那麼《蘭亭序》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後人對此帖推崇備至呢?
  • 王羲之不小心從隸書帶來的筆法,被米芾發揚光大,已成經典
    但宋代的米芾卻通過一生的努力學到了二王真髓 這不,連王羲之無意中帶入行書的隸書筆法 也讓米芾給打造成了自己的標籤 這就是:蟹爪鉤
  • 米芾最高境界的作品,瀟灑自如、清勁風動,被譽「中華十大名帖」
    誰若能掌握書法大家的用筆筆法,誰就能得其真傳,也成為一代名家。但是作為初學者想要學習好書法的筆法,不能上來就研習那些名家大家的筆法,而是要循序漸進,由簡到繁,先去臨摹一些清晰明了的作品,打好基礎後再去進一步深造。
  •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中國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的財富。當然,書法字畫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提及到字畫的話,我們也都會想到每一個年代裡的,那些優秀書法家們,他們的字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寫草書和行書,一定要有自由輕快的筆法
    人們經常追問,王羲之為什麼能書千秋《蘭亭序》,王獻之為什麼能成傳世《中秋帖》,究其原因,無非是自由和飄逸和筆法。比如《惜壺茶舍》這作品,行書成榜,四字成仙意,快意而書,恰是四仙聚首南天去,瑤池有宴待君來的飄逸。你看「惜」字如筆法婉轉成逸,繞筆成龍騰。「茶」則以結體生逸,橫筆傾而成險,豎筆定乾坤,險正一路驚心魂。「舍」字則以墨色成逸,左邊施墨施以飽潤,右邊施墨施以簡韻,左飽右簡,氣蘊通暢,十分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