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當代文藝理論與實踐

2020-12-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報天津11月14日電(記者張娓)近日,「天津與中國當代文藝70年」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方紀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津召開。與會學者圍繞天津文學文獻、口述史料整理與研究、天津當代文藝理論與實踐研究、方紀研究等議題展開研討。

天津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景詩提出,要著力打造一個能夠凝聚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合力的廣闊平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天津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李彬梳理了70年來天津文學事業的發展歷程,總結了天津文學在各個歷史階段取得的傑出成績。他提出,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推動天津的文學創作,進而創造更大的成績。

天津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方兆麟認為,對於70年來的天津文藝經驗,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去研究,要避免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衛東在當前語境下對方紀的《來訪者》予以重新審視。通過考釋作品寫作及受批評後的狀況,他從20世紀50年代「愛情悲劇」敘述的角度,對當年的批評話語做出辨析。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教授袁洪權提出,革命歷史小說在新歷史語境下,不得不進行有效調整,而由之帶來的壓抑性處理,正是20世紀50年代革命書寫的核心問題。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劉運峰重點評論了孫犁的系列散文《鄉裡舊聞》。他認為,這是孫犁童年生活的真實記錄,是對親朋故舊的深切懷念,也是對社會動蕩中人性的揭示和剖析,值得研究者深入挖掘和賞鑑。

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閆立飛提出,孫犁、梁斌、王林、方紀等解放區作家不僅是天津市解放區作家的代表,而且在中國解放區作家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對於他們的關注和深入研究,代表了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的深度和最新進展。同時,經典作家的再解讀對於解放區作家作品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鎮南表示,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對解放區文學作品評價過低的現象,要進行客觀的、歷史的、高瞻遠矚式的文學批評。

研討會由天津社會科學院與天津市作家協會聯合主辦,天津市解放區文學研究會、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及天津市作家協會文學院共同承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娓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推動法學理論研究持續深入發展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明春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理論體系建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推動了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立足新時代法治建設實踐在全面依法治國不斷走向深入的過程中,法學界應努力推動法學學科發展,擺脫西式話語的束縛。
  • 2019年地方志理論研討會舉行 聚焦理論研究與當代應用
    20日舉行,專家學者聚焦「地方志:理論研究與當代應用」。  據悉,本次研討會是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落實「一直將地方志理論研究和方志學學科建設作為必須持續推進的長久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地方志理論研究與當代應用」的學術盛會。
  • 美術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互相促進(逐夢70年)
    美術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互相促進,從民族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不斷開拓國際視野,探索美術創作規律,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逐步推動中國美術朝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化方向前進。大力普及,不斷提高,雙重飛躍新中國美術是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引下發展起來的。
  • 推進網絡文藝批評理論的建設與研究
    蓬勃發展的網絡文藝不僅對網絡文藝批評實踐提出了現實要求,也要求學界及時推進網絡文藝批評理論研究。網絡文藝批評在批評的性質、對象、主體、方法、標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筆者所致力的媒介文藝學研究認為,四大批評類型忽略了文藝活動中媒介要素的存在,特別是今天的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媒介的強勢介入使文藝活動中其他要素及其關係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催生出了網絡文藝新形式。如果考慮到媒介要素的存在,批評家就有可能傾向於從作品(更確切的說是文本)和媒介的關係進行批評實踐,從而形成不同於以往四大批評類型的新批評形態或批評範式。
  • 當代西方空間批評關鍵詞研究述評
    本文主要對空間批評的諸多關鍵詞進行分類闡釋,力圖從宏觀和微觀、整體和具體層面勾勒出相對完整的研究圖景,突出空間批評的問題意識和空間視角的語境化。在理論不斷增殖的現狀下,建構「文論—空間」的思考模式,刷新對文藝理論和批評的理解,嘗試應用社會實踐和理論縱深共享的空間理論知識體系。
  • 社會轉型與當代轉型社會學研究的理論脈絡
    當代轉型社會學研究的出現, 正是轉型理論研究與社會轉型實踐相互影響的產物。回顧當代轉型社會學研究興起的理論歷程, 我們發現專注於「傳統與現代」主題的社會轉型研究, 基於市場轉型的社會轉型研究, 聚焦於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轉型研究, 導向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轉型研究以及文化視域中的社會轉型研究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社科評論|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理論研究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對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深入研究和妥善處理宗教領域各種問題,結合我國宗教發展變化和宗教工作實際,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用以更好指導我國宗教工作實踐」。  正確解讀「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內涵。
  • 吉林大學當代社會發展理論與問題研究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82020393  課程名稱:當代社會發展理論與問題研究   學時:   60               學分:3       開課學期:3   開課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
  • 曲紅梅 | 西方環境倫理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當代轉向
    西方環境倫理學研究中的一個主流方向是用傳統的規範倫理學理論為環境問題研究提供思想基礎,並嘗試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理論思路和方案。經由此種方式,傳統的規範倫理學理論也在新的問題域中煥發了生機。 結果主義倫理理論與環境問題的結合最為盛行。在一個結果主義者看來,一個行為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取決於此行為的結果是善的還是惡的。功利主義屬於典型的結果主義。
  • 當代中國史研究的理論範疇與方法論
    當代中國史研究的理論範疇,從本質上講,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理論範疇是一致的。比如其中都有歷史發展的動力、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目的性與客觀性、確定性與選擇性、必然性與偶然性、連續性與階段性、人民群眾的作用與傑出人物的作用,以及整體與局部、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等基本概念。只不過這些範疇拿到當代史研究中,會有一些內容和表述的變化。
  • 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
    而盲目實踐,必然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必將導致實踐走彎路甚至失敗。正如列寧所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   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一貫思想和寶貴經驗。習主席曾指出,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是我們的傳家寶。
  • 對我國當代宗教經典翻譯研究的幾點思考
    就中國而言,除了佛經翻譯,《聖經》翻譯、《古蘭經》翻譯以及新興宗教經典的翻譯也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翻譯經驗和理論論述,值得深入研究。下面我便結合《宗教經典漢譯研究文集》談談我對中國當代宗教經典翻譯研究的幾點思考。一、進一步挖掘整理傳統宗教經典譯論客觀地說,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 廣東省學習習近平文藝思想座談會在廣州召開
    在省委高度重視下,2015年以來,我省率先舉辦全省文藝骨幹學習習近平文藝思想專題研討班和各類培訓班,率先成立了「習近平文藝思想」課題組,專題研究習近平文藝思想理論成就和時代價值,率先組織了以「學習習近平文藝思想」為專題的理論學習文章在各大主流媒體發表,營造學習、研究、宣傳、落實習近平文藝思想的濃厚氛圍,並形成相關研究成果。
  • 陳瑞峰:為深入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提供學理支撐
    一是為深入學習領會思想主題提供了學理支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主題。《基本問題》一書,聚焦這一主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對這一思想的立論基礎、時代背景、主題主線、歷史貢獻,作了深入研究闡釋,提供了嚴謹細緻的學理分析,充分彰顯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理論邏輯。
  • 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三屆理事論壇召開
    當代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興未艾,除了結合中國語境,學者們也對經典馬克思主義以及西方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進而言之,事件化可以成為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最重要的途徑,並且有助於馬列文論的深入拓展,將諸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關於《巴黎手稿》的討論等都看作「事件」,可以對馬克思主義文論有更深入的認識。聊城大學文學院朱印海教授認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選擇,走上超越創新之路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 新時代實踐民俗學理論與本土話語體系構建
    如何通過民俗研究,將這種關乎人類知識的公共議題,以本土話語表達出來,並提出中國方案,是當前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從文本到生活:當代民俗學的實踐轉向當代社會科學的實踐理論轉向,為實踐民俗學本土理論及話語體系構建奠定了基礎。
  • 民國時期的廣告研究及其當代意義
    當前的學者致力於從理論以及實踐兩個方面進行研究,但是當時的廣告實踐比較還是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所以民國時期的廣告學研究的視角還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論與現實不能夠很好地進行結合。部分學者認為民國時期的廣告書籍多數都是講理論,能夠真正應用到現實的很少,所以不具有較高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在當時展開的小範圍廣告學教育還是大多使用國外的教材,國內還沒有具備完善的廣告學著作體系。
  • 2018法學理論研究盤點|行政法學:關注法治實踐 創新理論研究
    馬懷德◇行政法基礎理論是需要持久關注和深入研究的領域,只有在理清行政法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行政法學理論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並為中國特色行政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行政法學界緊扣時代發展脈絡,服務國家需求,積極回應重大理論命題,密切跟蹤行政法治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持續關注行政法治前沿問題,拓展理論視野,創新理論研究,圍繞著行政法基礎理論、行政法法典化、清單制度、行政協議、政府信息公開與個人信息保護、共享經濟、規制理論、法治政府建設與評估、行政訴訟法實施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學術智慧
  • 餘清臣:論教育理論的實踐化改造
    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秘書長、九三學社北京師範大學委員會參政議政委員。從現實來看,很多成功的教育改革實踐都有著比較明確的教育理論根源,教育理論在此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還有很多教育理論並沒有在教育改革實踐中發揮更明顯的作用;很多教育改革實踐儘管使用了特定的教育理論,但這些理論並沒有按照預示的方向發揮明顯的作用。根據理論與實踐關係的一般原理,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不僅是教育理論價值實現的必由之路,也是當代教育理論研究應對自身價值危機的一個必要目標。
  • 佟家棟:紮實做好理論政策創新研究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入分析、科學分析當前大變局下國際經濟調整、國際地緣政治動蕩、國際社會分化與重組等,就一定能夠充分認識和把握這個大局。當下,尋求搶抓機遇、戰勝疫情、實現經濟復甦,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的內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