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也有族,水還有文字?寰行山水間,民族風情向水而生

2020-12-22 中國國家旅遊雜誌

這一季寰行中國的主題是「水生萬象」,以水為主線。從桂林出發的這段「親水而靈」之旅中幾乎每一個落腳點都能接觸到一個少數民族,民族風情融入山光水色之中。

向水而生,親水則靈,以水作據,這是一個充實而又迷人的旅程。

01

桂林-三江

水,作為滋養古代文明的重要起源,不曾間斷地在為華夏文明輸送著自己的能量,灌溉著流域內的土地。治水用水從古至今都是我們國家重中之重的問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廣西興安靈渠就是其中之一。

靈渠歷史悠久,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始於秦朝修建,歷經兩千多年,仍發揮灌溉、排洪、灕江補水、旅遊作用。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並稱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據說,這是秦始皇為了方便運送糧草到廣西地區而修建,是秦始皇統治期間的創舉之一。郭沫若曾贊之「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其偉大的地方就在於它連接了湘、漓二江,從而也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布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號稱「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在人類運河史上可謂是一大工程,它的修建之難度、設計之精妙,皆為曠世之作。

江水遇到長短三七分的人字形大壩後,按此水量比例,分別流入南、北渠。兩江之水在設計師手中奔流不息,福繼後人。2000多年過去了,大壩無恙,靈渠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興安人。

廣西三江縣的侗族程陽八寨。顧名思義,以八個寨子相連,組成了這樣一個大型侗族村落。侗寨依水而建,侗族人民依水而居,形成了侗族獨特的建築和生活方式。

獨特的鼓樓群、木結構吊腳樓群、梯田群、水車群……濃鬱的民風民俗聞名遐邇。有侗族的地方就有風雨橋,而程陽風雨橋,又稱永濟橋、盤龍橋,是整個三江地區體格最大,最宏偉的一座橋。

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建築全以榫卯連接,結構牢固,接合縝密,不差分毫,縱橫交錯,渾然一體。該橋與我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杜撰的「羅馬的鋼梁諾娃上的沃橋」齊名,為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是侗族人民與水結緣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冽,放眼遠眺,林溪河蜿蜒而來,仿佛踏入了一片世外桃源,河邊水車群,緩轉灌溉,實用且帶著濃鬱的民族文化。這裡居住著近萬侗族民,與水相親,與水相融,早已成了這個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依水而居,在水的饋贈下侗家人得以繁衍生息;親水而靈,這裡養育了靈秀的阿哥阿妹,他們把水化作符號穿在身上,藏在歌裡,用獨特的方式訴說最暖的水生萬象。

02

三江-河池

又見風雨橋,就知道這是一個依水而居的部族。

雨卜苗寨是廣西柳州最古老的苗族村寨,「水」是雨卜的靈魂。從海拔2181米的元寶山蜿蜒而來的是六甲河,從寨中輕輕穿過,沿河兩岸綠樹成蔭、竹林梯田延綿不絕。雨卜苗寨很小,只有1400多人口,但卻有著千年的民族文化、風俗。

這裡的苗寨建築也獨具特色,都是用本地的砂木搭建而成的吊腳樓,層層疊疊,一直蓋到了兩邊的山坡上,從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欣賞這麼一個古寨,伴隨著遠處傳來的隆隆流水聲,仿佛穿越到一幅秀美的山水畫中,讓人如痴如醉。

苗族人的熱情和真誠是毋庸置疑的。剛抵達風雨橋橋頭,好客的苗家人便盛裝出席,列隊而立,濃鬱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歡快的奏起苗家音樂搖擺著跳起舞歡迎遠方而來的客人。喝過苗家阿妹遞過的薑茶就可以順利入寨了。

古樸的雨卜苗寨至今保留著傳統的苗族傳統手工藝。淳樸勤勞的苗族人民深諳水的重要性,將包羅萬象的圖案與想像結合,用最古老的符號,在一件件作品中盛開綻放!

比如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如今已成為苗族少數民族出色的文化特徵。

史書無字,絲線傳承。苗錦,又稱五彩錦,是苗族女人用染成五色的絲線織就的織物。以針當筆,彩線為墨,用最愛的五彩和最美麗的方式在一塊苗錦上表達對天地自然的崇拜和對生活的熱愛,每一條線都是他們越過的山川河流,每一針的靈感都源自織女內心盛開的花朵。

又如苗銀。苗族最常見的裝飾品,經手工打制而成,圖案精美,富有寓意。苗族的銀飾製品工藝要比想像中難上多許,複雜的工藝,多的要經過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03

河池-荔波

「北有九寨溝,南有小七孔」。荔波是地球喀斯特地貌上生態保存最為完好的綠色明珠,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位於貴州省荔波縣小七孔景區。

這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神秘之境,在寬僅1公裡、長12公裡的狹長幽谷裡,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於一體,玲瓏秀麗,素有「超級盆景」的美譽。

小七孔的名字是由一座古橋而來,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為有七個孔,區別大七孔,故名小七孔。相傳,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忠貞之橋」。

清朝一對情侶真心相愛,卻備受家族阻撓,二人私奔至此,前有洶湧的大河,後有追來的士兵,於是決定殉情,生死相隨。正在此時,被真愛感動的七名仙女幻化成了這座七孔橋,讓這對痴情男女順利逃脫,從此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景區之名便得名於此橋。

移步換景,68級跌水瀑布映入眼帘,滿目飛泉,滿耳淙淙。或傾珠撒玉,推雪擁雲,似銀河瀉地,形態各異,氣象萬千。

一路高潮不斷,1.6公裡的狹窄山谷裡千姿百態的瀑布跌水競領風騷,令遊客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據專家考證,如此眾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實屬全國之罕見。

68級跌水瀑布的一段對面是拉雅瀑布。瀑寬10米,落差30米,逼近觀看,但見瀑首懸藍天,旁綴白雲,瀑勢如山倒,吼聲似雷,頗為壯觀。

荔波的鴛鴦湖是由兩個大湖、四個小湖串聯組成的一個奇妙的水網,為世界同一緯度地區絕無僅有的巖溶地貌水上森林區。鴛鴦湖是一個天然喀斯特高原湖泊,掩映在森林之中的湖面堪稱鑲嵌在貴州高原上的一塊綠色翡翠。

千百株樹木植根於水中的頑石上,又透過頑石紮根於水底的河床。這種水、石、樹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嘆為觀止。

在黔南荔波,水對大地的改造持續上演。大地溶蝕、山嶽重塑,新的景觀不斷產生,它們被統稱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天鍾洞就是其中一個。

峰迴路轉,一條巨型彎月形瀑布映入眼帘。潭面上波平如鏡不見河的蹤影,潭邊怪石奇樹林立,潭外水聲轟鳴,四周高山緊鎖,水深如同地底深淵。據說即便是發洪水時,潭面也猶如鏡子般平靜,只有壩上雪崩似的滾水瀑布,才感到臥龍在潭底翻滾。

04

荔波-貴陽

貴州省南隅、黔南州東南,橫亙著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三都水族自治縣。三都縣被稱為「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縣境內山川秀麗,綠水環繞,民風古樸且熱情好客。

水族是一個以「水」命名的民族,有殷人後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說法。他們崇拜「水神」,喜以「魚」為圖騰。三都的水族遠古而神秘。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擁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服飾 、曆法、民族節日、歌舞、體育、生產及生活習俗。

水族有自己的水歷,節日繁多且各具特色。如世界上最長的節日——端節;歡歌如潮、風情萬種的卯節,又被稱為「東方情人節」;以血緣家庭為單位,各村寨聯合舉行祈禱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動「敬霞節」等等……其獨特的民俗文化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寶庫中一件璀璨的瑰寶。

中國水族卯文化陳列博物館裡濃縮展示了水族人的生活方式,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傳遞水族人獨特的民俗風情,承載歷史,展現文化。其中最為引起注意的要數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水書」了。

水書,是古代水族先民用類似甲骨文的金文記錄下來的一種古老文字,水語稱「泐雖「,它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古代天文、曆法、氣象、民俗、宗教等知識,目前仍在水族民間普遍使用,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青山綠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造紙條件,告別了三都水族,來到被譽為「中國國紙之鄉」的丹寨。丹寨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而丹寨石橋村,憑藉手工造紙而聞名,其造紙技藝從唐朝傳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因保存完備的傳統造紙工藝,丹寨古法造紙技藝被稱為我國現存的「活化石」,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於造紙的特殊需求,村民會選擇在溫差較小、溼度適當的山崖下或天然巖洞裡設槽造紙。穿洞,是石橋景區的著名景觀,穿洞中的鐘乳石生長速度很快,因而表面質地較軟,有奇異的觸感。穿洞中流出的水質非常好,自古就有匠人在穿洞口建坊造紙。

經檢測,穿洞水質含弱鹼性,造出的紙保存年限長達1500年,被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指定為文物古籍修復紙,以及茅臺頂級白酒的封壇用紙。

還有一種花紙,製作有著複雜的工藝。女人山上尋找鮮花,趁早上有露水時候採摘,然後將剛採摘回來的鮮花直接放進專門準備好的紙漿模,再澆上一層紙漿,保留鮮花原汁原味的色澤與形狀,長期不變色。

水生萬象

是人文的萬象,也是地理的萬象。

一路從桂林到貴陽感受來自水的不同力量,從水的形式形態,到水的文化影響,智行千裡,縱情向前。

讓我們期待下一季別克·寰行中國帶來更精彩的文化之旅。

別克「寰行中國」之旅已進入第五個年頭,從「華夏探源」到「一帶一路」、從「文化橋梁」到「文化寶藏」,別克寰行之旅踏遍中國的40000多公裡車轍印記,是旅程,更是一份禮物。

今年的主題為「水生萬象」,在別克Avenir高端子品牌新車的一路相伴下,閱大河山川,覽天地豪壯。同時,別克品牌將繼續攜手國家地理,製作新一季《寰行中國》(Route Awakening)紀錄片,向全球觀眾展現中華文明如何在水的滋養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中國國家旅遊》投稿郵箱:CNT2018@126.com

相關焦點

  • 南行·水書 | 子不語傍水之音
    行於華夏,動若脫兔,億頃神州,咫尺天涯。華夏文字,仿佛來自遠古圖騰時代的信仰,仿佛通往鬼神秘境所在的迷思。行·色向南,傍水而行,首驛,壯侗之鄉。...其所居之地傍睢水,「飲睢水,成睢人」,「睢(sui1)」便成為水族自稱,睢水也成為民族發源之水。而「泐(le4)」有書寫之意,為古漢語遺存。水族語言中的「泐睢」之文由此得名。
  • 古琴曲《山水間》:心安如山靜如水,不知迷醉山水間
    ,一山一水一世界。清晨,在山水間聆聽萬物復甦的聲音,潺潺流水,悠揚婉轉的鳥鳴。晨風,微雨,空氣中瀰漫著露水的香氣。遠上藍天白雲間,幾簾瀑布掛眼前,春意暖暖風帶香,吹落花兒水中遠,落日彩霞滿千山,輕舟晚歸蕩炊煙,吟歌對唱月半彎,
  • 郭店楚簡文字《太一生水》篇略解
    目前其文字已經專家確認,更為簡體文字,而以《太一生水》為篇名,全文如下:       1、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泠熱。泠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溼燥。溼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故歲者溼燥之所生也。溼燥者冷熱之所生也。冷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
  • 「水做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一方甲天下
    陳毅元帥在疊彩山前的詩,可以桂林的山水是非常驚豔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範圍很廣,項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巖洞、石刻等等,其境內的山水風光舉世聞名,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上一期說美食,這一期專門介紹一些著名美景!
  • 溯源創世 回歸初心 大秦之水向世界講述水文化
    在中央電視臺1套、13套的新聞聯播與新聞直播間驚豔亮相的同時,大秦之水還被中省市107家媒體單位或網絡大V聚焦,成為了此次龍舟節最耀眼的一顆星。這一刻,大秦之水「跋山涉水」與悠悠漢水實現了水乳交融。這一刻,大秦之水返璞歸真,鐫刻著圖騰的基因緊緊地與歷史聯繫、組合在了一起。
  • 五行之中金生水,堅硬的金屬,怎麼能生水呢
    要解開這一疑惑,我們需要先了解五行的本質是什麼,五行的本意並不是五種物質,金並不是指金屬,水也不是單純的水,而是表達了五種變化狀態。分別是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這五種基本變化形態。何為金曰從革,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匯聚堅硬之意,從就是匯聚,革就是切割,什麼能切割,堅硬的東西才行。
  • 湯湯水水,山山水水 by 魷魚
    定下實習後,仰仗零星工資,硬要搬出一年幾百塊的小宿舍,向全世界宣布我一夜就要長大成人。然而我的廚藝卻沒有跟上我長大成人的速度。所幸湯也,妙也。無論買到怎樣的歪瓜裂棗,菜菜肉肉一鍋燜上數小時,聞著味道也能滴下口水。實在太適合我這種廚房殺手。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諸子喻山水》課例賞鑑
    生齊讀第二則。師:除了治學要循序漸進以外,孟子還表達了哪些觀點?生:我覺得前面四句話概括起來就是「格局」兩個字,就是說你要見過大海的廣闊,才知道原來還有比自己更厲害的事物。「觀於海者難為水」這一句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總的來說,前面四句就是說要有大的格局,學習的時候不能只專注於小的東西,你同時還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
  • 問道五朵山,暢遊三潭水,在山水間洗滌心靈
    五朵山奇峰相峙,飛瀑高掛,怪石林立,泉流潺潺,春天杜鵑爛漫,夏日綠意盎然,秋季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山水如詩如畫,兼具南秀北雄。五朵山又是有名的道教聖地,與「南頂」湖北武當山齊名,素有「北頂」之稱。五朵山為中原靈水福地,山上有青牛宮、靈官殿、祖師廟等古蹟,山中有大潭、二潭、三潭等自然瀑布景區,山水自白雲寺奔流而下,自頂至麓,依次形成大潭、二潭、三潭三個瀑布,尤以「三潭夜月」蔚為奇觀,是中原地區久負盛名的道教文化旅遊勝地。五朵山距離南陽市區60公裡,交通便捷。目前沒有被開發,風景原始秀麗,道路崎嶇難行,是驢友們理想的探索之地,是越野愛好者喜愛的拉練路線。
  • 王德祿山水畫集:水的技法
    王德祿先生山水畫集第二章:水的技法作者:王德祿繪圖:王德祿審核:雪狼異族編輯:呂兵山水畫離不開畫水,水無形中有形,有形時卻以無形出現,故畫水比較難學,水有靜動之分,靜時如鏡,景物倒映,楚楚動人,或為微波粼粼,遇暴風疾雨波濤滾滾使人心激蕩,或濁浪排空,驚心動魄。
  • 「在水一方·浪漫經典」民族管弦樂音樂會舉行
    記者 鄭宇 攝  本報訊 (見習記者 趙迎昭)6月22日晚,由重慶民族樂團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主辦的「在水一方·浪漫經典」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國泰藝術中心舉行。在重慶民族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指揮何建國的指揮下,該團藝術家為觀眾帶來了13個精彩紛呈的節目。  音樂會上,改編自經典歌曲的民樂受到觀眾歡迎。二胡和笛子演奏的《女人花》你聽過嗎?
  • 《山山水水關乎情——山水田園詩》文/木若水(遼寧)
    宋代歐陽修、蘇軾、辛棄疾、範成大、楊萬裡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略舉幾例: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2.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此外,還有鄰人、野老、農夫、樵夫、漁夫、林叟、山客、牧童的人物形象;耒耜、鍤、鋤頭、犁等農具;黍、粟、桑、麻、菊等五穀植物;雞、犬、牛、羊、蠶、蛙等動物意象。
  • 如何讓自己成為水做的女人
    《紅樓夢》中賈寶玉有句名言:女人是水作的骨肉!喜歡唐宋詩詞的朋友都會多多少少受到婉約浪漫文學的薰陶,欣賞水一樣的女人。淺笑盈盈、明眸皓齒、寧靜優雅有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萬種風情。如何讓自己成為水做的女人呢?紅巾講一點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幫到大家。
  • 徒步灕江,深度體味桂林的山山水水——九馬畫山篇
    朝板山碼頭建得很不錯,這裡除了建有休息亭,還有觀光走廊。在觀光走廊裡,隨便找個位置都可以觀賞、拍攝到20元人民幣背面圖的圖景。只是最佳拍攝時間得等到黃昏以後,因為大白天江面竹筏太多,破壞了水面的平靜,山的倒影出不來。在到達朝板山碼頭之前,還有幾個自稱是「20元人民幣背面圖最佳拍攝點」的地方。
  • 山水間的書籤
    |音量小一點,靜靜去聽| 文 | 江徐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那些寫在山水亭臺間的文字,便好似文章裡的佳句,散落於山山水水的字裡行間。
  • 名字中五行屬水的字
    《說文》:「姓,人所生也。」姓是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誌。它最早是氏族圖騰標誌,有了文字後,才形諸文字。姓名學以人物為目標,依據文字的音、形、義、意、數的原理,按照名學、易學、五行學、能量學、社會學、民族文化等,根據象、數、理
  • 廣西柳州最「良心」的4A級景區,有山有水還免門票,遊客:推薦!
    大家都知道,柳州是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而實際上,柳州除了工業之外,也有著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好山好水讓許多來到柳州的遊客都大開眼界。最近,我就跟隨「三月三,遊廣西」的活動來到了廣西柳州,參觀遊覽了許多柳州的知名景區,其中的「龍潭公園」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去澳門感受「水舞間」
    適逢澳門「水舞間」五周年慶典,澳門新濠天地打開劇院之門,把劇院之奧秘全面公開,7月至9月期間推出「水舞間水底潛歷之旅」及「水舞間探索之旅」,讓觀眾史無前例地踏足世界級匯演的後臺,零距離探索「水舞間」的秘密,並潛入全球最大型及最壯觀水上匯演之水底世界看秀,全面挑戰感官極限。
  • 水知道答案: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水知道答案》通過大量科學實驗向世人展示了一項獨一無二的科學觀察: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江本勝博士還被邀請到聯合國做專題匯報,主題就是世間萬物都是可以溝通的,人類的想法決定著周圍的環境,人類心裡的念頭,包括說出來的話和寫出來的文字,對水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 雲南人為什麼如此熱愛「蘸水」?
    雲南大理的這道生皮蘸梅子醋,就是一個代表。 所謂生皮,就是半生不熟的豬皮,有時也包含新鮮的生豬肉,也被白族人稱為「黑格」。殺豬是件大事,得挑好日子,新鮮的豬皮,去乾淨毛髮,燒一把稻草,把去過毛的皮在火上燒一燒,切成片,生皮便做成了。這時,倒上當地白族自家釀的梅子醋,這種醋帶有些許甜味,配上野花椒、煳辣子、麻籽、蒜蓉、薑末、白糖,做成梅子醋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