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裡拼音怎麼學,一篇全部講清楚.

2021-02-07 安心陪娃

先會聽再學拼,背熟拼音表不如分解發音。

看著拼音拼不出來字?可能還沒找到發音組合規律。

聽懂押韻等於理解90%拼音構成。

小學拼音要不要提前學,答案是肯定的,翻開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書就會發現,只安排兩個單元的課時學拼音。

即使老師不趕進度,在小學語文半期考題裡,就包括所有拼音必會知識點,23個聲母、24個韻母表、16個整體認讀音節,等孩子慢慢消化的時間也並不充裕。

要問拼音難嗎?

難,如果是0基礎,一口氣上來就是a,o,e,i,u,ü,要在幾周的時間裡學會韻母發音學聲母,張嘴音節就能拼讀,是不是很難?

可拼音學的不就是中文發音,天天都在說的中國話能有什麼難的?

其實早接觸,多練習,孩子天生對語言的感知力,是最好的助力。千萬別把拼音當外語,上來就去記音節讀法,拼音不是速成中文的口訣。

都說語感啟蒙越早開始越好,從日常的交流閱讀中帶入音節拆分知識就是啟蒙拼音的捷徑。

兒歌童謠就是現成的教具,耳朵聽嘴巴說就是學。

還記得怎麼教牙牙學語的寶貝講話嗎?

大概都是這樣的畫風:指一個蘋果,

媽媽:蘋果,蘋~果~

娃:平~鍋~

媽媽:……😥

娃:😃

吐字不清是常態,口腔肌肉是需要靠鍛鍊慢慢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聽多了語音加上對應實物,大腦感知配合語言,認知加發音的熟練度才會提高。

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學會說話的,相似的內容放在學拼音上,大人需要做的就是多一步,在教會發音認字的同時展示中文發音規則:

蘋~果~

p-íng~g-uǒ~

(口型可以經量誇張,力求發音最清晰,最慢速)

有意識地把單個字的發音分解出來讓孩子聽懂,漢字是用怎麼用音節組合說出來的。

聲母是p,韻母是ing,píng第二聲組成蘋果的蘋。

在娃開始認字的時候,就完全可以引入音節拆分的內容。

最先可以先不必刻意的講解什麼是聲母韻母,四聲調的變化。

先製造經常接觸多音節分解的機會,孩子自然就會有感覺其中的規律。

等後面引入正式學拼音的時候,已經有一定的聽力基礎,才不會一頭霧水不知道拼音是怎麼轉化成字音的。

最初創建拼音最大的作用,便是把中國漢字繁雜的發音變化系統歸納成固定的聲母加韻母組合。

之前的專門探討過為什麼小學課本裡把認字放在拼音之前——《拼音到底要不要教?怎麼教?》。

中文是象圖形文字,拼音是聽覺感知,兩者本就可以同時進行,聽懂發音變化,在配套上相應文字。

能把拼音帶入到日常認字,朗讀兒歌,跟讀古詩裡,學習的效果立竿見影。

想學拼音,千萬別上來就是一副色彩斑斕的掛圖,或是密密麻麻全是字母的索引表格。

形象化的配圖只能幫助記住字母書寫,和發音沒有半點關係。

全套音節的拼音表最好留著家長自己看。(想教什麼自己總要會吧)

中文作為母語在實際生活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想認拼音基本不需要特意去找,可以拿來就用的要素處處都有,聽一個認一個,多念一次就熟練一次。

標語廣告,繞口令,哪怕是不小心的口誤都是現成的知識點。

(作為一個南方人,被嘲笑是胡建人,福州還是湖州的梗都快老掉牙了,但拿來教做範例,娃一樣會覺得有意思。)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海報,橫幅,廣告語,要是不帶押韻或諧音字,大概多都不好意思貼出來。

帶娃出門逛一圈,怎麼都能多認識十幾個字回來,同時邊看邊讀出押韻字,增加認字樂趣。

垃圾不落地,(dì)

城市更美麗。(lì)

節約能源有良方(fāng),

充分利用自然光。(guāng)

一雙公筷(kuài),

健康常在(zài)。

只要多留心,處處都是新發現。把讀出押韻作為認字的贈品,一舉兩得。

說到押韻就不能不提央視大神級的段子手朱廣權,一張嘴就是教科書級別的。

不敢想像,中國話裡要是沒有了押韻,會是怎樣枯燥,怕學拼音有困難,先來找找押韻詞有哪些還怕學不動?

回憶起我們小張口就來的兒歌裡,哪一篇少了韻律加持。

光是念一遍,聽一遍,看一遍,讀一遍,圈出韻字拼一遍,就足夠學齡前的娃搞定基本的拼音構成。

句尾用紅色字,就是這首兒歌的韻字。

臺,taí   來,laí。

留心聽到到帶押韻的兒歌,和孩子一起就有意識地找尋單句結尾字音,實際上就是在感受押韻和學會拼音裡韻母音素。

《日有所誦》一年級

z+ou=zou 走

g+ou=gou 狗

t+ou=tou  頭

sh+ou=shou 手

押韻在字音中作用最大就是韻母重複運用,不誇張的說,理解清楚韻母發音,同時也更容易找到聲母在發音中的變化作用。

不管是學母語還是外語,永遠是聽力先行。

即使孩子從沒有接觸過拼音,重複相似的有趣韻律本就是來喚醒孩子感知力的最好旋律。

害怕自己語音不規範,把孩子帶偏?

參考帶注音的文本,多聽配套的專業朗讀材料。類似的中文兒歌每個平臺資源都很多,平時都說用英文磨耳朵做發音訓練,從小打造中文的語感也是一樣原理。

在有一定聽音辨音的基礎上,再引導孩子把已知的讀音對應到拼音字母上面去。

再去知道啊發a,哦就是o,鵝鵝鵝是eee。

四是sì,十是shí,散步念sàn bù,不能說成上鋪 shàng pù。

一隻豬(zhī  zhū)和一蜘蛛(zhī  zhū)會是同樣的發音。

先聽得懂押韻裡聲母和韻母組合,再去能讀出發音,直到看到音節能夠自主拼讀。

要說韻詞格律,有誰比得上古人寫詩時候的推敲更精確?

當給孩子閱讀古詩的過程裡,讓聽覺對應文字,再用音律來配合。學會一首,同時學著圈出韻字,試著拼一拼押韻音節,拼讀加認字一起完成。

具體操作如下:

單篇古詩列印或手抄一份,讓孩子圈出帶壓韻的單字。有基礎的孩子還可以要求試著在旁邊注音。

詩的韻腳落在:

光guang 霜shuang 鄉xiang

初次接觸字母,暫時寫不出拼讀音節也不怕,難度放低點,家長在文本上直接標註生字和韻詞拼音,能跟讀熟練之後,反過來對照注音拼讀一次,加深讀音印象。

四聲調在學韻母音時候一起搞定。

只有韻母才有四聲變化,聲母是什麼就發什麼音。

四聲的變化和押韻一樣,同樣的單字拼音,如果換一個聲調就會產生各種有趣的笑話。

比如外國人就常常分不清四聲,往往會吧水(shuǐ)餃(jiǎo),變成睡(shuì)覺(jiào)。

想表示謙虛的時候會說:你果醬了!

類似這樣的例子,和娃當成笑話笑一笑也算漲見識的段子。

多留意生活中類似的口誤,學到新的生字拼讀,直接四個聲調一起發一遍,拓展出聲調變化之後還可能變成其他什麼字。

例如提到ba,就會包括出現:

八bā,拔bá,把bǎ,爸bà

四種不同的變化,同時又是四個不一樣的單字,說錯就是要鬧大笑話的。

單韻母a,o,e,i,u,ü,每個韻母各有四個聲調,幫孩子認清聲調的時候,我想到個小遊戲輔助練習。

準備24張厚卡紙,寫上a,o,e,i,u,ü字母,每個字母四張,標註上四聲ā,á,ǎ,à,以此類推。

玩法有兩種,初級先打亂卡紙,讓孩子自己來按照四聲順序排列。

抽到e的卡,擺出ē,é,ě,è。同時最好嘴巴還能發出相對的音節。

進階的玩法,打亂順序後抽牌,看到一張馬上能發出發出卡片上顯示的韻母和音調。

基本學到會拼能認出聲母韻母就可以,學前不必全部學完,如果孩子能分清聲母、韻母和漢字發音之間的關係。

上學之後再跟老師強化聲母韻母書寫規範,注音規則就相對輕鬆得多。

小問題一:

拼音和英語拼讀可不可以一起學?

啟蒙英語和拼音並不衝突,兩個語言拼讀的原理相似,哪一個先學問題不大,但隨時留點時間給娃做好發音轉換過渡的準備。

其實不管先學哪一種拼讀系統,同時也在給另一種打基礎,鍛鍊好拼讀思維對英語自然拼讀來說,也是聽覺能力的鍛鍊。

小問題二:

要不要練習拼音聽寫?

熟練不一定要馬上會寫,指讀也是讀音訓練。

我用聽寫拼音來鍛鍊字母書寫,是在即將升小學的暑假,本意是嘗試看娃聽力轉筆頭的能力。

結果發覺聽音沒問題,讀音也難不倒,就慘在下筆的時候。

聽到wa,寫成ua,ei寫的是ey……錯誤率慘不忍睹。

(也不能全說怪是認識26個字母帶來的混淆,孩子在最初期都需要時間轉化過程)

回頭想想,和學英語背單詞一樣,單單看這個單詞都會認會讀,一到默寫就不會了。

之前一直在做聽力和拼讀練習,沒有機會給予書寫的內容,大腦中還沒有和字母產生記憶連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需要的把拼音字母具象化,用圖形記憶標註出拼音字母。

從說到寫,看似很容易,對孩子來說是從口語到筆頭再到書面,需要克服幾層難度的變化。

千萬不要指望一步到位,慢慢調整難易程度。

回想最初,就是發現娃拼寫聲母+韻母太難,退階到只要寫出聲母。

複合韻母寫不出來,先會寫單韻母,鼻音韻母en和eng聽不出來,就先學著拆分組合,e+n=en發出的聲音靠前。

wen發溫的音。

e+ng=eng聲音從靠近喉嚨裡發出來。

weng發翁的音。

從聽力出發,能辨別讀音,就不怕寫不出拼音。

重點資源推薦:

《日有所誦》兒歌版(3-4歲  5-6歲,4-5歲)

親近母語包含一套3-6歲的幼兒《日有所誦》讀本,全本配插畫和兒歌,全部都是經典兒歌童謠,內容五花八門,韻律簡單好記。

雖然沒有標註拼音,但每篇的押韻都是很容易被聽出來的要素。

《日有所誦》一年級版

內容相比兒歌版本更加貼近小學課本,包括一部分童謠,古詩,兒童詩等等,文字內容加多同時標註拼音。

更適合學齡前和一年級小學生按相應年級閱讀。

《魔法拼音王國》

關於拼音的繪本只買過這一套,還是很好用的。字音的分類的學習,都按照拼音認知的規律來展開,拼音圖像化的設計也讓孩子很容易看懂,

內頁的畫面更是很花心思,藏著的細節足夠作為親子共讀時候講解拼音相關知識。

《聲律啟蒙》

經典的古典啟蒙讀物,能說的太多。想要了解的話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聲律啟蒙使用指南》

說這麼多,只想提醒即將和孩子一起面對人生第一次學習歷程的家長。

幼小銜接裡拼音只是基本元素,學會一種能力也不只是單純為了應付考題。

培養對新知識的好感度,難道不比死記硬背更開發孩子學習天性?

不做無用功,好用的辦法還很多。

希望我們都能放輕鬆,和娃一起順利度過。

感謝你的收看: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還不錯,不用轉發也不用收藏,只要動動手指點個在看。

感激不盡!(づ ̄3 ̄)づ╭❤~

相關焦點

  • 幼小銜接裡拼音怎麼教,一篇全部講清楚
    學得快不如學得早小學拼音要不要提前學,答案是肯定的,翻開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書就會發現,只安排兩個單元的課時學拼音。即使老師不趕進度,在小學語文半期考題裡,就包括所有拼音必會知識點,23個聲母、24個韻母表、16個整體認讀音節,等孩子慢慢消化的時間也並不充裕。
  • 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數學嗎?錯!幼小銜接還要提高這些能力
    一轉眼,就進入7月底了,離一年級小學生開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你家娃幼小銜接做好了嗎?一提到幼小銜接,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學拼音,學數學,學認字。實際上,這只是幼小銜接的其中一部分。家長現在要做的就是退後一步,讓孩子主動來找你,引導孩子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確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三、優秀的專注能力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一節課的時間基本是20分鐘左右,而上學之後,一節課的時間則為40分鐘,所以很多孩子就會出現坐不住的情況。
  • 麥田拼音——幼小銜接學拼音的神器?你怎麼看?
    一些家長說當時大孩幼小銜接的時候沒有學習拼音,後面正式上學學拼音花費了很大的精力,現在二孩眼瞅著也快上幼兒園了,該不該提前準備著,給孩子報個拼音培訓班什麼的。古語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孩子也是各種操碎了心,那麼小馬就來和大家說說幼小銜接拼音課程。
  • 幼小銜接重點是學拼音?接錯了等於白念銜接班,一年級照樣跟不上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目前幼小銜接暑期班如火如荼的遍布各省各市,家長們在暑假拼命把孩子送進幼小銜接班中學習,生怕不上幼小銜接,一年級就跟不上,要掉隊。翻開這些家長的日常記錄,早早開始體驗輔導孩子寫作業,拼音寫不對,拼不好,數學加減法還要講好幾遍,家長們都要崩潰了。你看,不上銜接班,那到小學怎麼辦?以語文啟蒙為例,幼小銜接往往有兩大類學習,一是拼音、二是識字。而家長和機構老師,也都以拼音學習為重點。
  • 幼小銜接在「變異」 幼童被「綁架」學語數外
    這道題我們用來考察實驗班的孩子,結果是孩子們全部答對:5隻!可是當我們問孩子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孩子們只有3個答案:加法、減法和不知道。這反映出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誤區:孩子們根本不理解數字的概念,更不理解加減法究竟是怎麼回事!
  • 幼小銜接之拼音到底用不用提前學?
    到底該不該學呢?正方一辯:拼音肯定要學!女兒是去年9月份入的學,根據女兒入學後的經驗來說,我覺得拼音還是要適當學點的,因為現在很多寶貝學前都會接觸拼音,老師的講課速度很快,如果不提前接觸,很可能學得稀裡糊塗,連聲母、韻母還是分不清。補起來好累!
  • 拼音是小學生的第一道坎:「幼小銜接」不背這個鍋
    有些剛上一年級的父母真頭疼,孩子學拼音吃力啊!每天班級群裡被老師點名表揚的小朋友不但聽寫一百分,字跡還非常工整漂亮。一打聽,70%以上的孩子都提前上過幼小銜接。再看看自家娃,連簡單的拼讀都錯誤百出,把b和a組合拼,娃念成ba達,把fo念成fao, 還有的孩子會念b也會念a,可是兩個拼音合起就偏偏舌頭打結。
  • 幼小銜接中 什麼比識字學拼音更重要?·都市快報
    快微課之校長有話說 青藍小學校長今天揭秘 記者 劉益梅 再過5個月,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即將升入小學,面對幼小銜接這個重要的轉折期,嚴陣以待的寶爸寶媽們開始陷入糾結和焦慮:要不要讓孩子提前學拼音、做口算,是讓孩子有個完整無憂的童年,還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幼小銜接不是提前學認字和拼音,讓語文老師告訴你,學什麼最重要
    雖然本學期還沒結束,不少面臨家中有即將入學的家長都開始焦慮了,該不該去上幼小銜接?怎麼上?我自己在家輔導,究竟能不能跟上9月份開學的學習節奏?除了識字量和拼音,在入學前,我們為了讓孩子儘快進入小學生的角色,還應該輔導做什麼?家長的急,體現在不能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
  • 一篇拼音字母a寫了4個小時,令人崩潰的幼小銜接
    前兩天我接送孩子有個寶媽和我抱怨作業太多,她女兒第一次寫拼音字母a寫到凌晨一點多。我女兒的幼兒園大班有部分幼小銜接課程,一周會布置2-3次作業,一般是寫1頁數字、拼音或者筆畫,周末的作業會多一些,要看英語視頻和數學的擴展學習。
  • 幼兒園不學拼音小學跟不上?幼小銜接有必要嗎?送給糾結的家長
    #前段時間,同事諮詢我家娃有沒有上幼小銜接的機構,因為今年秋天他家娃就要上幼兒園大班了。糾結的是周圍的人都在外面上,害怕自己會落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聊幼兒園不學拼音小學能不能跟得上,以及幼小銜接有沒有必要上的問題。2018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包括提前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
  • 你確定你是在上幼小銜接?還是在上拼音補習班?
    前兩天,樊理姐姐被邀請參加一個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活動,其中有一個環節,是邀請到了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哥哥姐姐回到幼兒園給弟弟妹妹講關於小學的故事!前一天孩子們就開始準備啦!提了很多關於小學的問題,來看看吧!1.小學有沒有水果?2.小學的床為什麼有兩層是高低床?3.小學有沒有圖書館?
  • 你確定你是在上幼小銜接?還是在上拼音補習班?
    前兩天,樊理姐姐被邀請參加一個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活動,其中有一個環節,是邀請到了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哥哥姐姐回到幼兒園給弟弟妹妹講關於小學的故事!前一天孩子們就開始準備啦!提了很多關於小學的問題,來看看吧!1.小學有沒有水果?2.小學的床為什麼有兩層是高低床?3.小學有沒有圖書館?4.小學的廁所和宿舍男女生為什麼是分開的?
  • 「幼小銜接班」火爆 家長擔心孩子學拼音跟不上
    而記者日前在調查中發現,「幼小銜接班」儼然成為最受追捧的一類培訓班,動輒兩三千甚至大幾千的收費並沒有讓一些家長猶豫,甚至有培訓機構表示暑期的集訓營名額都已「售罄」。不提前學拼音孩子就會跟不上?幼小銜接究竟該銜接什麼?揚子晚報記者為此做了一番調查。 「幼小銜接班」到底有多火?
  • 幼小銜接拼音難學?跟一線老師學方法,輕輕鬆鬆變學霸!
    關鍵是前後內容聯繫大,一個拼音學不好,後面的拼讀就會出問題,一個知識點學不會,就會影響到整個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我親眼見過很多剛上小學拼音跟不上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特別吃力。其實呢,沒上過幼小銜接、家長也沒給孩子單教過拼音、識字的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跟不上老師進度很正常。不必過於著急。入學以後只要緊跟老師的進度走,做好監督工作,我們的孩子們都是沒有問題的。
  • 「幼小銜接」焦慮
    7月5日,槐蔭區居民陳女士上大班的女兒,突然不想去幼兒園了,「一問才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退園,轉去提供幼小銜接課程的地方上學了。」陳女士很納悶,「不是有規定,不允許開設幼小銜接班嗎?」開設幼小銜接全年班的以大型連鎖培訓機構為主,定價約2.5萬元,課程設置相似。一家分校位於建設路的培訓機構工作人員介紹,該機構幼小銜接班不涉及拼音,但10個月的課程能學1000多個字,幼兒可實現獨立閱讀,也教筆順、筆畫等書寫,「知識儲備(應付)一年級沒問題」。
  • 幼小銜接之拼音學習——規則篇
    幼小銜接階段是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階段,孩子們要學習一定的拼音知識,才能成為培養孩子們閱讀習慣路上的助力。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們了解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拼音?學會拼音有哪些作用?我們可以這樣和孩子們講:學習拼音我們可以識字,可以看書講故事,可以更好的學習說普通話。疫情期間我們都不能開學,幼小銜接的孩子們的學習不能像在幼兒園學習的那樣系統,老師會在線上教學,但那也是把重點放在新的知識體系裡,稍帶有一些簡單的複習。所以在這裡童老師帶大家把相關知識點一點一點的整理出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如何應對幼小銜接?抓住4項能力,幫助孩子從容面對,平穩度過
    一轉眼,就進入7月底了,離一年級小學生開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你家娃幼小銜接做好了嗎?一提到幼小銜接,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學拼音,學數學,學認字。實際上,這只是幼小銜接的其中一部分。那麼孩子知道怎麼和老師溝通嗎?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知道怎麼解決嗎?如果忘記帶筆,帶書了怎麼辦?如果忘記帶作業,如何和老師解釋?如果受傷了,如何向老師同學求助?
  • 幼小銜接怎麼選擇呢?
    幼小銜接班,解決您新一年入學的困擾!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重大轉折,也促使我們的孩子要面臨幼小銜接階段的多重阻礙,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等跟不上小學節奏成為幼小銜接的主要障礙。
  • 幼小銜接學會漢字、拼音就夠了?恰恰相反!在家這樣學才對
    邦主有話說:今天繼續來講幼小銜接。上周《幼升小別焦慮!要不要上幼小銜接?該怎麼選?跑遍鄭州大小機構,終於總結出這份經驗!》聊到了幼小銜接為什麼這麼重要,也寫了鄭州目前幼小銜接有哪些,怎麼選。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報,一定要根據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別因為聽了「不需要提前學」,就頭腦一熱,讓孩子在家放羊了,結果自己也沒時間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和銜接小學的習慣。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如果不上幼小銜接班,我們應該怎麼在家給孩子做語文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