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藍色小字「和風編輯部」, 才能看到更多精彩內容哦!
若您沒有時間閱讀原文,可以點擊收聽:
(人名部分為音譯,不同版本會有出入,敬請諒解。千萬不要錯過文章珍貴圖片與視頻哦!)
在福傳過程中,很多教外朋友會問:「你們的教宗是怎麼產生的呢?」包括很多教友,也對教宗的一些詳細的知識並不是非常了解,當教外朋友問起來的時候,常常會非常尷尬。今天,編者就放棄大段的說教,就「他是如何成為教宗」為線索,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基本的教會知識。
視頻:歷史會銘記這一刻,貝爾格裡奧樞機當選新教宗
今天,2018年3月13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們的教宗方濟各上任5周年的日子!首先恭賀我們可親、可愛、可敬的教宗;也感謝天主賜給我們的好牧羊人,讓我們為教宗多多祈禱!於此同時,編者也為大家整理出教宗的產生流程,為大家解疑答惑。
第一個任教宗——聖伯多祿。相傳伯多祿匆忙逃離耶路撒冷,
在城外遇到背著十字架的耶穌。
伯多祿問:「主,你往哪裡去?」
耶穌說:「去耶路撒冷再次被釘。」
於是,伯多祿欣然返回,
被倒釘在十字架上,為主致命。
教宗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組織的領袖,是24個天主教會的共同領袖,是全球信眾超過10億人的羅馬拉丁禮天主教會的最高元首。天主教是耶穌親自建立的教會,自宗徒時代傳承至今,當伯多祿被立為教會磐石,教宗一職就奠定了他的神權、他的影響力。
現在,很多社會上的翻譯,竟然稱教宗為「教皇」,一些教友覺得差不多,也是傻傻分不清楚。來來來,大家一起跟我念——教宗!
「教皇」一詞的翻譯最初出現在《天主聖教實錄》,由羅明堅用拉丁文寫成,由利瑪竇及一名中國秀才將之譯成中文,在肇慶出版。後利瑪竇研習四書,對其解釋為「立有最尊位,曰教化皇,專以繼天主頒教諭世為己職」。
教會在深入研究後發現,「教皇」翻譯都不準,不太嚴謹,不能體現原意,於是將其叫停進行修訂為——教宗。
教宗是宗教領袖,不存在世俗上所謂「皇帝」的含義,而現在很多媒體卻明知故犯這種錯誤,讓人們對教會產生誤解,不知居心何在。
對聖伯多祿繼承人,羅馬總主教,只能叫教宗。
梵蒂岡
天主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最大特點就是普世教會的共融,各地方教會組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團體。
天主教傳教士的足跡遍布全球,幾乎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座城市都會有一座或多座聖堂,而聖堂也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最宏偉建築。
全世界天主教徒人數在2005年至2013年期間,從近11.1億人增長為12.5億人,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比例增長至17.7%。由此可見,天主教是世界最具規模、分布最廣的宗教團體。
梵蒂岡
天主教傳教比較嚴謹,絕對尊重個人意願。打算加入教會的教外朋友被成為「慕道」,需要參加「慕道班」,有至少一年多的慕道時期(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學習教會的基本知識、禮儀與信仰。
司鐸就是神父,司鐸是正式的神職,神父是對司鐸的尊稱。
天主教有著長達上千年修道的傳統。拉丁天主教規模比較大,規矩也比較嚴格,它要求司鐸(神父)以上的神職人員必須遵守神貧、貞潔、服從三願,度不結婚、貧窮、謙卑的生活。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左)26歲獲神學博士學位
立志成為司鐸,需要進入修道院,讀好多好多年的書:
首先,成為司鐸必須取得一個天主教的哲學學士學位;然後,(在一般的情況下)還必須取得一個神學碩士學位。 基本上,十來年的時間就過去了。當然,很多司鐸也會取得博士學位。
畢業的學士親吻主教權戒。二人頭上的帽子有相同的古老根源
沒錯,就是這麼嚴格,西方的「學士—碩士—博士」的三級學位制度,最早就是從神學院的培養模式中借鑑過來的。學位帽來自羅馬天主教的神職四角帽 與圓錐紅帽。現今最常見的學士帽,歷史可以追溯到天主教神父若瑟.達勒姆(Fr. Joseph Durham)及愛德華.奧萊利(Edward O'Reilly)在1950年所創的新款式。
所以,不要覺得天主教是迷信什麼的,其實我們是無比高、大、上的,神父們的學歷絕對可以妥妥秒殺大眾的。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全世界主教來梵蒂岡開大會
理論上說來,任何一名司鐸都可能成為主教,他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35周歲以上;
2、5年以上的司鐸經驗;
不過,這項規定也曾因為特殊情況而被打破。例如,秘魯的一位叫做阿爾奇德·蒙多薩(Alcides Mendoza)的總主教,在30歲就已經成為主教了。歷史上也從不缺乏一些直接從修士、或執事一躍而成為主教的例子。所以,上述這兩項條件,只能在一般情況下、適用於一般司鐸成為主教的流程。
第一人華籍主教——羅文藻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3、現任教區主教的認可。
主教會編寫一份名單,上面是他所考慮的主教候選人。因為主教是終身制,所以當主教去世或年滿75周歲退休後,這份名單會送到宗座大使手中。(註:羅馬教會在世界各國設立的外教機構,叫做宗座大使館 ,宗座大使館的長官就是宗座大使,他是羅馬教宗與梵蒂岡城國的代表。)宗座大使在收到一個教區的候選主教名單後,會對上面的司鐸做出嚴格的調查,甚至還會與他們進行談話,了解他們的個人情況。
目前,教會中共有司鐸41萬餘名,主教5237位。
宗座大使最終會從名單中選擇三個他認為合適的人選,然後提交給梵蒂岡的一個主教遴選單位,這個單位由許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主教組成,他們將從這三個候選人中選出一個恰當的人選,交給教宗給予最後的批示。
教宗如果認為不合適,需要重新篩選。 教宗批准同意後,舉行祝聖禮儀,候選人就可以正式擔任主教了。
許多人都以為樞機是一個高於主教的神職,但這是完全錯誤的。
教會只有三級神職,即:執事、司鐸、主教。其中,主教是最高的神職。事實上,從羅馬教宗、樞機、到每一個偏遠教區的主教,他們的神職都是「主教」,並且在這個意義上是完全平等的。
但是,在組織上與行政上,羅馬教宗是「羅馬拉丁禮天主教會」的最高長官(「西方總主教」或「西方牧首」),同時也是全體天主教會的首席主教。教宗在這個意義上,高於拉丁教會的全部主教,以及非拉丁天主教會的宗主教(牧首)。
第一位華籍樞機主教——田耕莘樞機
樞機本意為樞紐、關鍵、重要之意。樞機主教是天主教會內僅次於教宗高級聖職幕僚。這些才德兼備的教會菁英,是由教宗親自甄選,協助教宗管理普世教會的事務。
截止到2016年5月,全球共有樞機214人(其中100人因年逾80周歲而失去了選舉資格 )。
司鐸擔任樞機:約翰·亨利·紐曼
很多人習慣上把「樞機(Cardinal)」翻稱為「紅衣主教」,其實是不恰當。因為樞機並非一定由主教擔任,歷史上並不缺乏一些司鐸擔任樞機的例子
例如,「牛津運動」的領導人約翰·亨利·紐曼,他原本信仰英國國教會(Anglican Church),後來在1845年轉而皈依羅馬天主教,成為了一名司鐸。1879年,教宗良十三世擢升紐曼為樞機,但是,他並沒有同時接受一個主教的頭銜,至死也仍然是一位司鐸。
選舉地點:西斯廷教堂(1505年,時任羅馬教宗的儒略二世聘請米開朗琪羅為西斯庭教堂的天花板作畫,他耗時四年零五個月完成了組畫《創世紀》,它包括《創造亞當》、《原罪-逐出樂園》、《大洪水》在內的9幅中心畫,以及眾多裝飾畫,涉及343個人物形象。1536年,米開朗琪羅又再次受聘在西斯庭教堂的祭壇壁面作畫,並耗時六年完成了著名的《末日審判》。)
被關起來哦!選不出教宗不能出來哈
選舉人員:樞機主教。選舉教宗的時候,全世界的樞機將匯聚一堂,關在西斯庭教堂內,舉行秘密的選舉會議。
樞機團的教宗選舉會議,有如下幾點要求:
首先、每位80歲以下的樞機都同時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80歲以上的樞機不參與選舉;
其次、教宗選舉會議在西斯庭教堂封閉舉行,期間隔絕與外界的一切通訊,直到新教宗產生;
再次、選舉四天一次進行,每個樞機可以投一票,單人獲得三分之二的選票當選。
西斯廷教堂的煙筒
選舉產生期間,全世界天主教徒、包括非拉丁天主教徒都會關注選舉的情況。西斯庭教堂惟一跟外界聯繫的方式,是教堂的煙囪。
每一次投票結束之後,樞機們都會把選票燒毀。當教堂的煙囪冒出黑煙的時候,表示這一輪選舉沒有選出教宗;而當煙囪裡冒出白煙的時候,就表示新教宗產生了。
五年前的今天:現任教宗方濟各被選中
新教宗需要給自己起一個新名字。個別教宗會沿用自己的本名,他們主要是早期教宗;更多的教宗會選擇一位聖人的名字,或者前代教宗的名字。
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3年2月28日因健康問題辭職後,合資格的115位樞機於翌月12日進行教宗選舉閉門會議;經過5輪投票後,樞機團於翌日獲出豪爾赫·馬裡奧·貝爾格裡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為新任教宗,尊號取名「方濟各」(著名的方濟各修會的創始人的名字,表達對窮人的關注),之後於同月19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教宗就職儀式後正式成為第266任教宗。
就任:2013年3月13日(在位5年)
前任:本篤十六世
聖秩
晉鐸:1969年12月13日由拉蒙·何塞·卡斯特利亞諾主教(Bishop Ramón JoséCastellano)晉鐸
晉牧:1992年6月27日由安東尼奧·喀拉蚩諾樞機(Cardinal Antonio Quarracino)晉牧
擢升樞機:2001年2月21日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擢升
個人資料
本名:豪爾赫·馬裡奧·貝爾格裡奧Jorge Mario Bergoglio
出生:1936年12月17日(81歲)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國籍:阿根廷(同時擁有梵蒂岡公民權)
居住地
梵蒂岡宗座宮(法定)
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事實)
曾任職位
耶穌會阿根廷省會長(1973年-1979年)
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輔理主教(1992年 - 1997年)
奧卡領銜主教(1992年-1997年)
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總主教(1998年-2013年)
聖羅伯·白敏領銜司鐸級樞機(2001年- 2013年)
格言
MISERANDO ATQUE ELIGENDO(因仁愛被揀選)
籤名
牧徽
新教宗的主教座右銘是一句描寫耶穌對待稅吏罪人態度的拉丁文「Miserando atque eligendo」,意為「因仁愛被揀選」。
這徽章除了印有這句座右銘外,還在藍色背景上放置了基督的縮合字,體現了耶穌會典型的會標。此外,在基督縮合字下方還有一顆五角星和一串葡萄。
來,跟隨我!
「只有基督才是真司鐸,其他人則是祂的執行者。」(聖多瑪斯·阿奎那)
無論是成為一名司鐸也好,主教也好,教宗也好,普普通通的教友也好,都是天主的聖意, 天主的召叫。
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友,在受洗時候,都已經領受了「司祭、先知、君王」的職務。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賴天主的助佑,善儘自己的本分!
點擊查看,更多教會知識:
教宗2018四旬期文告:由於罪惡的增加,許多人的愛情必要冷淡!
【教宗教理親授】天主就在那裡,你卻心不在焉!
【熱點關注】 神父的日子不好過……
緬懷:聖若望保祿二世對世界的十大貢獻
被遺忘的英雄:拯救30萬中國難民的獨臂神父!
天主教九大影響中國的傳教士!
你對我們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嗎?讀完文章,你有什麼感悟和感動呢?快點兒和大家一起留言分享吧!
讚賞是大家的支持與肯定!鄭重承諾,所有讚賞均用於福傳與愛德服務活動!謝謝!主恩滿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