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基督徒都有福傳的「義務」和「使命」,必須聽從聖神,走出去親近人群,從具體處境展開福傳工作。教宗方濟各4月19日在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
當天取自《宗徒大事錄》的讀經章節,講述上主的天使告訴斐理伯:「起來,往南行,沿著由耶路撒冷下到迦薩的路走,即曠野中的那條路。」(八26)
教宗解釋道,斯德望殉道以後,爆發了針對基督徒的大規模迫害,門徒們四處逃散。然而,正是這股迫害的風把門徒們吹往遠處福傳。如同植物的種子隨風飄到別處播種那樣,這段經文也是如此:門徒們帶著天主聖言的種子前往遠方並且播種。迫害的風促使門徒們傳揚福音。上主就是這樣福傳、宣講的,祂也希望我們以同樣的方法傳報福音。
聖神不僅催促斐理伯,也催促我們每個基督徒宣揚福音。教宗為此提出福傳的三個關鍵詞:起來、走近、從具體處境著手。他指出:「福傳不是一個規劃完善的勸人改教計劃,而是聖神告訴你該如何前行,把天主聖言、把耶穌聖名傳揚出去。聖神首先說:『起來,前行。』福傳不可坐而言,卻要起而行,不斷走出去,向前邁進。你要前往那片你得宣講聖言的地方。」
隨後,教宗提及許多離開故鄉和家人、前往遠方宣講天主聖言的男女。他們當中有些人缺乏抗體來抵禦異國他鄉的疾病,因而英年早逝,或是所謂的殉道。有一位樞機向教宗談及這種情況,稱之為「福傳的殉道者」。
教宗表明:「福傳手冊的作用並不大。我們需要的是親近人群,走近察看所發生的事,然後從個別處境著手,而非從理論切入。福傳不能靠理論。福傳的要點在於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從具體處境著手,而非理論。斐理伯宣講耶穌基督,剛毅之神催促他給太監付洗。這位宗徒不斷前行,直到他覺得完成了使命。這便是福傳的方法。」
教宗最後提醒說:「唯有在聖神的威能下秉持這三個態度才能傳揚福音。少了聖神,這三個態度也無濟於事,因為是聖神催促著我們起來、走近,並且從具體處境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