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本人不僅坐而言,而且早已起而行,達到那種境界了

2021-01-08 逆襲的笨笨哥

大丈夫不論得不得志,皆能恬然處之。孟子說:「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土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觀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不得志的時候也不忘記義理,在得志的時候更不違背正道。

孟子還認為君子是不受外界動搖的,只要不做欠缺仁德、違反禮儀的事,則縱使有什麼突然降臨的禍患,也能夠坦然以對,不以為禍患了。孟子本人不僅坐而言,而且早已起而行,達到那種境界了。有一次,公孫丑問他:「倘若夫子做到齊國的卿相,得以推行王道政治,則齊國為霸諸侯、稱王天下,也就不算什麼稀奇事了。可是當您實際擔負這項重職時,也能夠做到毫不動心的境界嗎?」孟子回答:「是的。

我四十歲以後就不動心了。」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呢?孟子列舉了兩個方法,即「我知言」與「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所謂「知言」是指能夠理解別人所說的話,同時也能明確地判斷。《(孟子》中講,「聽不到妥當的話,就知道對方是被私念所蒙蔽;聽到放蕩的話,就知道對方心裡有邪念;聽到邪僻的話,就知道對方行事有違反正道的地方;聽到閃爍不定的話,就知道對方已經窒礙難行了。」換言之,擁有這種明確的判斷力,就不會被那些無關痛癢的小事所愚弄,更不會因而動搖自己的心意了。第二,「浩然之氣」。公孫丑問孟子,何謂浩然之氣?孟子說:「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這段話的大意是,這種氣極其廣大、剛健,若能對自己所行的正道抱著相當的自信,以這種方法來培養它,就能充塞於天地之間。

但它只是配合著道與義而存在的,若缺乏道與義,則浩然之氣也就蕩然無存了。只有在反覆實行道與義時,才能夠自然而然地獲得,如果僅是偶一為之,就不可能獲得。總之,首先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合乎正道之事抱著堅定的信念,然後オ能產生「浩然之氣」。在《論語》中有「孔子絕禮於陳」的故事。孔子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時,在陳卷人政治糾紛中,連吃的東西都沒有,連續幾天動彈不得。最後,弟子子路忍不住大叫:「君子也會遇到這種悲慘的境遇嗎?」孔子對於子路的不滿視而不見,只是淡淡地回答:「人的一生都會有好與壞的境遇,最重要的是處在逆境時如何去排遣它。」荀子根據這段故事指出:「遇不遇者時也。」任何人的一生總會有不遇的時期,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會有和預期相反的結果。長此以往,任何人都不免產生悲觀情緒。然而,人生並不僅有這種不遇的時候。當雲散日出時,前途自然光明無量。

所以,凡事必須耐心地等待時機的來臨,不必驚慌失措。相反,在境遇順利的時候,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可是總有一天,不遇的時刻會悄然來臨,因此,即使在春風得意之時也不要得意忘形,應該謹慎小心地活著。身處順境而不驕矜;身處逆境而不頹唐,這才是聰明人所應採取的生活態度。

相關焦點

  • 點讚模範「坐而言」更要「起而行」
    點讚模範「坐而言」更要「起而行」 發表時間:2015-08-04   來源:贛州文明網 「點讚」本身就是「坐而言」的過程,而更為重要的乃是「起而行」。「坐而言」只是了解真諦和內涵,「起而行」才能夠獲得道德模範的「精氣神」,並能夠讓道德模範「精氣神」延續下去。    「坐而言」顯得簡單而單調,目的在於掌握道德模範的「精氣神」。對道德模範來說,在第五屆候選人中,彭偉平的例子熠熠生輝,作為身懷六甲的孕婦卻勇敢地跳水救人,如此行為能夠在整個社會內形成崇德向善的暖流。
  • 【村官感悟】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要想通過村官工作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自己的人生價值,你必須是個意志堅定,實事求是,用實際行動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正所謂那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如果你是個自控力很差的人,或是一個對生活懶散的人,那你真的應該對自己做一些適當的改變了。
  • 《雪中悍刀行》:孟子義飾「紅薯」,坐在椅子上那刻,直男全沸騰
    《雪中悍刀行》:孟子義飾「紅薯」,坐在椅子上那刻,直男全沸騰。拋開幾位主演不談,《雪中悍刀行》這部劇的配角都十分出彩,尤其是飾演「紅薯」的女演員孟子義,不僅五官精緻,皮膚和身材也是分外出挑,是名副其實的「膚白貌美大長腿」。
  • 教宗|福傳不可坐而言,卻要起而行
    當天取自《宗徒大事錄》的讀經章節,講述上主的天使告訴斐理伯:「起來,往南行,沿著由耶路撒冷下到迦薩的路走,即曠野中的那條路。」(八26)教宗解釋道,斯德望殉道以後,爆發了針對基督徒的大規模迫害,門徒們四處逃散。然而,正是這股迫害的風把門徒們吹往遠處福傳。如同植物的種子隨風飄到別處播種那樣,這段經文也是如此:門徒們帶著天主聖言的種子前往遠方並且播種。
  • 南懷瑾先生:孟子起碼花了二十多年的工夫,才做到不動心的境界
    大而言之,一個國家民族對於自己歷史文化的習性,是很難改變過來的;小而言之,個人的習性,也是很難改變的。想把一個舊的傳統變過來,十分不易,而且傳統愈久愈是難以改變。接著孟子又說:所以到了由武丁領導天下的時候,能使諸侯都來誠心朝貢,好像也是輕而易舉,像在手掌上運用的事情一樣。
  • 坐而言 不如起而行 路雖遠 行則將至
    聆聽,紀錄,思想啟迪智慧……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活動臨近尾聲,孟州市教研培訓中心劉秋霞老師對本次活動做了總結,希望老師們在不斷學習中感悟整理與複習教學的真諦,研究、實踐、提高,堅守初心,逐夢前行……     本次培訓活動圓滿結束!
  • 坐而言 起而行(圖)
    我們這兩天在這裡「坐而言」,論壇的結束也就是「起而行」的時候。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把這些結論化成實際的行動。  吳伯雄說,人在臺北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這兩天一直在關心論壇的發展和進行,特別交代在場的四位國民黨副主席代表他,向所有參與論壇的人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 兩岸交流要實質推動 韓國瑜: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華夏經緯網12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政大東亞所22日晚間舉行50周年所慶,準高雄市長韓國瑜受邀出席並表示,兩岸交流若只是「滑過去」,不會有效果,心理的認知很重要,而要推動雙方和平往來,甚至開創未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定要有實際的推動。
  • 「神聖」一詞的來歷不同尋常,代表著孟子仁義道德的最高境界
    當人自身的心性是真實的時候,他也就能感天動地,達到天地的真實,實現天人合一。相反,當人自身不是真實的,那麼他就無法感天動地,不能契合天地的真實,不會實現天人合一。當然,除了存心養性知天之外,孟子也特別強調養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 杭州之行不負芳華,工作在我們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杭州之行不負芳華,工作在我們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陽信縣實驗小學王文娟杭州的煙雨樓閣,杭州的西子湖畔,杭州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諸多的美麗元素,註定杭州必定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工作在我們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很珍惜接下來幾天的學習,我相信這次杭州之行,定會不負芳華!
  • 連戰:論壇只是「坐而言」 會後要「起而行」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記者陳斌華 陳鍵興 李凱)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14日在兩岸經貿論壇開幕式上說,今天我們在這裡只是「坐而言」,提供意見。會議結束了,我們要「起而行」,我們要爭取績效。  連戰說,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是從務實的立場來出發的,我們沒有任何的意識形態,我們念茲在茲的都是人民的福祉,都是民族的利益,所代表的是人民殷切的期盼。
  • 齊宣王對孟子從善如流,「王顧左右而言他」原來是這麼來的……
    我聽您的近臣胡齕說過一件事,有一天,您坐在堂上,有人牽牛從堂下過,您看了就問,牽牛幹嘛去?回答說:「要宰了它祭鍾。」您立刻說:「放掉它吧?我實在不忍心看它恐懼得直哆嗦。」回答說:「那麼就停止祭鍾嗎?」您說:「怎麼可以停止呢?用一隻羊來替換吧。」孟子問宣王:「請問有這樣的事嗎?」宣王回答:「有啊!」
  • 三大行書,三大境界!您選那種?
    故呈現給我們的不僅是三種書法藝術,還是三種境界,三種人生!任選其一種,都值得我們傾盡一生去學習,就看您更欣賞那種,更接近那種!顏真卿《祭侄文稿》「真跡」捲軸局部顏真卿寫此稿時的唯一原則就是一任感情的傾瀉,而不復較其書體是真,是行,是草,因而達到了合情即合理的藝術境界。
  • 《孟子》與潤澤之道
    究竟如何去改善人民生活、如何減輕百姓繁重的苦役和賦稅、如何激發百姓的積極性等,其根本就在於你的君主和你本人了。」正如一位媒體人所說的那樣:「必到之地,早已建成;必見之人,早已長成。」當我在《孟子》裡發現「潤澤」這個詞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冥冥之中,在潤澤園與陽明教育研究院之間就一直有根線牽引著。為什麼呢?
  • 從四民分業重審孟子教育思想
    四民即士、農、工、商,四民分業指士、農、工、商分別從事不同的工作,集中居住於不同的地方,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提升社會成員的專注度和生產效率,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這一模式被學者稱為「士農工商」較自由發展模式,與秦國的編民耕戰模式相對。這種模式不僅幫助齊桓公稱霸中原,也奠定了關東社會的基本模式。孟子生長於鄒魯之鄉,一生兩次赴齊,並希望在齊國實現自己的仁政主張,因而對齊國有著特殊的情感。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順應自然,自得悠閒,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首先是順應自然。行到水窮處,這是王維寫自己散步中的一件小事,卻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坐看,靜心看清楚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無論是順水而來,還是水窮而看雲,我們都應該接受,有路可走便走,走到盡頭了,那就坐下看雲,順應自然,不強求環境和他人要順應自己的所求,也不因為外境的變化而動搖心境。其次是自得悠閒的人生境界。
  • 如何看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對人生有何啟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有一首代表作《終南別業》,詩中有一句燴炙人口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時。」是說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一直走到水的盡頭,坐在那兒等著看天空的行雲變幻,從而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栩栩如生,如身臨其境。
  • 孟子早已給出了答案
    導語:亞聖孟子的君子之道與為君之道有什麼聯繫?二者如何統籌兼顧,孟子早已給出答案,入世之臣,君子不做王,道德領袖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基本上都是遵從儒家學說的君子之道進行繁衍和發展的,尤其是從漢武帝之後的封建歷史,儒家學說成為了封建歷史的正統學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讓儒家學說的地位不可撼動。
  • 讀懂《孟子》:養善心,明事理,行正道,成就圓滿人生
    孟子被稱為「亞聖」,在傳統儒家中,地位僅次於孔子。漢代趙岐把《孟子》一書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宋明理學興盛,更將《孟子》列入「四書」,奉為人人必讀的基本經典。時至今日,社會迅速發展,生活日新月異,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孟子》?鄭連根老師研讀《孟子》,對於《孟子》的認識和領悟有許多獨到之處。1.
  • 《孟子》的精華15句: 要是早幾年看到就好了!
    這種勇氣,跟李敖先生那種特立獨行、百無禁忌,或者《天龍八部》裡獨闖聚賢莊的喬峰大俠那種快意恩仇、視死如歸,是有本質區別的。所謂「有理不在聲高」,站在公理正義一邊的人,是道義上的強者,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所以能無所畏懼。3、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