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滿霞老師接受採訪時,她正忙碌於照顧生病的老母親,百忙之中,依舊抽出一段時間接受採訪,講述她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為傳播中華文化而努力的故事,讓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王老師十分健談,說話不緊不慢,卻非常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她對海外中文教育發自內心的熱忱和激情令人深受觸動:「我們希望把中文扎在華人孩子們心裡,如果沒有根基,人就像浮萍一樣漂來漂去,不知所蹤。」作為卑詩省中文協會會長和溫哥華北京中文學校的教師,多年來王老師和眾多同行一起,為在卑詩省推動中文教育和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
為中文而奔走
01
去年在卑詩省中文協會秋季研討會上,王滿霞會長致詞讚揚眾多老師為卑詩省中文教育作出了貢獻。她將華人比作不畏環境惡劣、生命力極強的蒲公英:「無論是先僑還是現代華人移民,都能克服艱難困苦,成就自己,回饋社會,因為都有一個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根。」
採訪時,王老師屢次提到在將近40年的歷程中,卑詩省中文協會一路走來非常不易。她總是謙虛地強調,中文協會所取得的成績歸功於前輩們的努力和廣大華文教師的辛勤耕耘。她深情地回顧老一代學者為在海外推廣中文教育和弘揚中華文化不懈努力,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早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卑詩省就有一些熱心的華人家長和教師致力於推動中文教育。香港來的葉吳美琪女士和祖籍浙江、臺灣長大的錢慰曾博士便是最早的創會領導人。他們為爭取在卑詩省確立中文地位做出了很大貢獻。
當時中文老師和教材都很難找,為了聯絡各個中文學校、尋找教材、交流教學心得、培訓老師,最終在1981年成立了卑詩省中文協會。這是一個非牟利、非政治、非宗教性質的民間學術組織。從建會時的一二十人,發展到今天,已擁有六十多所會員學校,三百多名個人會員及九名理事,成為溫哥華地區最大的中文教育組織。來自兩岸四地、熱心中文教育的人士,在協會裡共同努力推動中文教育。
在卑詩省中文協會及教師、家長及華人社區經年不懈的努力下,中文在大溫地區的地位獲得了空前提高。卑詩省政府於一九八六年宣布中文列為中學第二外語選修課程,繼而在一九九四年確立中文成為省試選修科及大學認可的科目,接著省教育廳又在一九九七年正式設立中文挑戰考試。目前,在許多中學甚至一些小學都設有中文課,參加中文省考和挑戰考試的學生逐年增加。全省的中文學校大大小小近百所,就讀中文的學生有三、四萬人,其中包括西人及其它族裔的孩子。中學和大學均教授漢語拼音和簡體字。
王老師說,協會這樣一無資金、二無辦公室的民間學術組織,30多年來之所以能夠不斷壯大,歸功於中華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協會一屆又一屆的理事們無私奉獻,以及眾多中文教育者的無私奉獻。
回憶從事中文教育的歷程時,王滿霞老師講,她最早在本拿比教育局開辦的暑假課程裡教授中文。為了更好融入社區、體驗義工文化、了解中文教育信息,於1994年加入卑詩省中文協會。她被協會老一輩華人做事的嚴謹和無私奉獻精神打動,也出錢出力為協會做義工。二十多年來,王老師參選到理事會,從會員組、宣傳組理事,再從副會長被選為會長,一直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弘揚中華文化。她認為,「政治是短暫的,文化才是永恆的,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面前,我們很渺小。怎樣在海外真正弘揚中華文化,把中文的根基扎在孩子們心裡,才是最重要的。」
疫情中的奮戰
02
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王滿霞老師帶領卑詩省中文協會理事及會員老師們多次參加了華聯會舉辦的社區文化活動。組織老師、同學觀看華聯會春晚,在海外感受熱鬧喜慶的過年氣氛;組成旗袍方隊,參加中華傳統文化節,在海外真切體驗傳統文化。
新冠疫情期間,協會呼籲所屬的中文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通過華文教育基金會及華僑華人公益基金會為湖北三所醫院捐款抗擊疫情。一些早已退休的老校長、老教師收到倡議後積極參與。不少校長和老師已經在其他地方捐過款物,又再次積極參加募捐。學生們熱心捐出打工掙的錢以及壓歲錢,還把籌款倡議翻譯成英文,在社交媒體發布,向西人同學朋友宣傳中國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
三月疫情在加拿大爆發,協會馬上呼籲大家通過紅十字會為加拿大醫護人員捐款。當卑詩省教育局通知線下停課停學時,協會及時組織中文老師學習線上教學經驗,開始網上中文教學。
疫情期間的暑假,為了讓孩子們仍能體驗中華文化,協會下屬的一些會員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們參加了中國僑聯「親情中華」網上凱叔講故事四川、黑龍江、江蘇宿遷及內蒙通遼等地夏令營。在雲端聽老師講解成語寓言、人文地理、歷史溯源以及中國古代經典故事《西遊記》、《三國演義》及《荒野大冒險》,極大地提高了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興趣。八月,協會為紀念加中建交50周年,舉辦了雲端講故事比賽。
回家的感動
03
訪談中,最令筆者感動的是王滿霞老師講述華人孩子在「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中經歷的點點滴滴。1999年第一批參加尋根之旅的孩子們,許多人前往中國時都帶上了方便麵、枕頭、床單和被罩等,擔心國內貧窮落後,生活不便。親自到了之後,才震驚於中國的現代化和生活的便捷。王老師稱,「當孩子們站在長城上,深深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歷史的厚重悠久,由衷體會到身為華人的自豪感。」
王老師回憶到,每次舉辦夏令營,當地人都會非常熱情地接待來自海外的華人學生,帶領他們學習中國書法、繪畫、武術、舞蹈、手工,遊覽各地名勝古蹟,品嘗風味小吃。夏令營結束時,很多孩子會忍不住落淚,非常不捨得離開。
自1999年開始,王老師每年都親自帶隊夏令營從未缺席過。談到初衷,她表示,「中國幅員遼闊,在那裡吃的看的都是中華文化,讓華裔孩子去中國親身體驗才能加深對祖籍國的感性認識。」她在微信中感慨道:「20年來我的生日都是在夏令營裡度過,都是孩子們為我慶生,為我準備蛋糕為我精心製作生日卡,為我唱生日歌。那一次次生日會讓我心頭熱、淚水流。看到孩子們努力學中文、學中華文化,一切勞累和溽暑炎熱都煙消雲散了。」
赴華觀摩交流團
赴華觀摩交流營
從1997年開始,協會還平均每兩年組織一次資深教師或中文學校校長團赴華觀摩。一些來自臺灣的校長和老師,看到祖籍地的美麗景色和現代化發展,忍不住感動落淚:「原來我們的家鄉這麼好!」當他們與家鄉的親戚聯繫上,又再次被親人的純樸及友善感動。短短的赴華觀摩旅程,許多老師和校長對祖籍國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深入了解,極大推動了卑詩省的中文教育。
在王滿霞老師眼中,海外中文教育任務艱巨又偉大,不容易卻意義深遠。華人學生學習中文雖然困難重重,但非常值得,在生活中也有實際用途。王老師談到她的許多學生朋友,就是因為中文優異才順利地在各個領域找到不錯的工作,成為政府的翻譯、醫生、律師、 房地產業的從業者等等。熟練地掌握中文讓他們更好地幫助政府官員、病人和客戶,並成為加中友好交流的新一代橋梁。
在訪談最後,王老師真誠寄語加拿大的華人家長,重視下一代的中文教育,努力將中文根基從小扎在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