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條仁義忠孝名言警句: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

2020-12-20 古典文化和詩詞

「忠」:忠誠、忠良、忠恕。「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張的一種優良品德。「孝」:孝心、孝敬、孝道。中華民族崇尚祖輩傳承理念。主要是對父母、長輩之「孝」,強調長幼有序。

一、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各種罪惡之中以放縱為首,各種行為當中以孝道為先。

二、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選自《論語》。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三、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出自桓寬《鹽鐵論·孝養》。孝敬長輩需要的是質樸實在的作為,實實在在的敬意與愛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

四、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堯舜所行之道,就是孝順父母和友愛兄弟罷了。

五、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其中包含了孝道。

六、孝者,天下之大經也

語出《大戴禮記·曾子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起點,是一切德行的大經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社會人倫的基本法則。

七、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章》。這個孝道,可分成三個階段,幼年時期,一開始,便是承歡膝下,事奉雙親。到了中年,便要充當公僕,替長官辦事,藉以為國家盡忠,為民眾服務。 到了老年,就要檢查自己的身體和人格道德,沒有缺欠,也沒有遺憾,這便是立身,這才是孝道的完成。

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孔子說:「孝,是天經地義的,是人民應該行使的做法。」

九、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人皆為父母所生養,作為子女應當誠心盡孝道。身為人之父母,應當「知止」在以仁慈之心關愛子女、教養子女上。

十、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出自《幼學瓊林》.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的是兄弟。

相關焦點

  • 百善孝為先,關於孝道的10句名言!忠孝是立身之本!
    百善孝為先,關於孝道的10句名言!忠孝是立身之本。1. 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詩書是覺世之師,忠孝是立身之本。——元·秦簡夫《東堂老》。熟讀經書是觀察世事的老師,忠孝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所在。3. 天高不能壓太陽,兒大不能壓爹娘。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兒女再大,也不能欺壓爹娘。4.
  • 廣安嶽池縣楊氏:忠孝仁義修身齊家
    楊武是楊氏家族入川第19代子孫,祖輩4代皆是書香門第。如今,楊武雖已退休,但心繫子孫的他,仍然在傳承楊氏家規的路上繼續前行。楊武所在的嶽池縣顧縣鎮,居住著清朝(同治四年)楊廷楠的後人。以「楊氏宗祠」為中心,散布在長田、魚峰、雙鄢、天平、苟角等鄉鎮。
  • 隸書新作忠孝傳家仁義處事對聯(每日一品第989期)
    「忠孝傳家德為本,仁義處事信當先」是一副人們喜聞樂見的修身聯,廣泛流行於民間。「忠孝仁義禮智信」從我國春秋孔子時代就提出的修身要義,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前言關於忠孝仁義,老子曾說過一句讓很多人費解的觀點:「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本文著重來探討下忠孝仁義為何伴生邪惡,以及幾個大義滅親的跌宕小故事。(翻譯過來就是: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就盛行了;家族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有忠臣產生)很多人讀這節會覺得莫名其妙。忠孝仁義難道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
  • 你知道「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什麼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優良的中國傳統美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
  • 元代社會的「孝」被賦予更深的涵義,是忠孝仁義為一體的孝道觀
    元朝建立之後,主張以孝治國,並大力宣揚忠孝仁義一體思想;此時,理學宣揚的孝道觀對人民思想控制加深,「愚孝」行為屢禁不止。種種原因致使元代盛行孝親敬老之風,孝子人數增多,《元史·孝友傳》中有言:「元以孝義聞者,蓋不乏焉。」
  • 宋元時期常將忠孝聯繫在一起,從家庭的「孝」走向社會的「仁義」
    宋元時期常常將忠孝二者聯繫在一起,並將其延伸為包含忠孝仁義在內的一種儒家倫理道德。換言之,無論是宋代還是元代,「孝」是包含「忠孝仁義」在內的廣義的孝,是從家庭或家族的「孝」走向社會的「仁」、「義」。而一些儒士出身的地方官員往往以忠孝仁義的倫理思想教化地方百姓,宋仁宗朝,王結在出任順德路總管期間,「教民務農興學、孝親弟長、戢奸禁暴,悉登於書,俾朝夕閱習之」。元代儒士認為,要實現元朝社會的長治久安,必須要推行以忠孝仁義為核心的倫理思想,這是鞏固人倫、維繫人心的關鍵,他們認為,「儒者之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國家鹹治。」
  • 張鵬翮:清風素節 忠孝仁義(家風家訓)
    他督促長子張懋誠主持修訂《張氏族譜》,並親撰譜序,編纂《家規輯要》來規範、約束家人及後世子孫。他教育後代,治家「務須屏除惡習,力於勤儉」;修身要「存孝悌之心,行仁義之事,出為忠臣,處為端人」;為官「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要「律己公廉、執事勤恪」。他還仿「周公得禾、孔子受鯉」之意,以「懋勤顧問,知遇崇隆;清正仁厚,進德立功」十六字為行輩字派,命名子孫。
  •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中國封建社會,是忠孝仁義的社會,向來講究「儒學思想」,從上到下,全部都講「禮儀與仁義」,但是,有時候忠孝仁義,應該怎樣選擇,這是一個兩難的事情,在宋朝,文天祥的弟弟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那麼他到底是怎麼選擇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當今時代的忠孝仁義?
    蘋果都說養兒防老啊,可是呢都變成什麼樣子了,還沒老呢,都啃老了。為了一部手機。打爹罵娘。這還是人嗎?你們有沒有想過?他們在鄉下。每天起早貪黑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怎可亂了綱常,丟了忠孝仁義。做事要先做人,如何去做人?如何立足於社會?想要立足於社會,必須先尊重他人,尊敬他人。才會被別人尊重。愛來者愛返,若要人敬己,己要先敬人,寵愛要有方式方法,講究分寸。賺錢要有方法,花錢更要有方法,什麼都不能太過。
  •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山歌唱文明第十一彈】忠孝仁義禮智信,光宗耀祖家門興 2020-07-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動漫中那些忠孝仁義禮智信!
    在這個充斥著烏煙瘴氣的時代之下,還是讓我們用一顆平常心來盤點二次元世界的「忠孝仁義禮智信」。廢話就不多說了,現在開始!「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是句名言。(土方最大的有點就是不需要任何的契約,任何的協議,一樣盡忠,知道嗎?混蛋們不像某些人,還要契約什麼的。土方為國盡忠嗎?以他而言其實也不是,他忠的是那份心。那份真正為民,愛民的心,也許在他認為沒有那麼偉大的宏願。只是儘自己的本分保護自己心中嚮往的那份需要守護的東西。不管結果如何,他做到了,守護到了。
  • 【方志四川•人物】冉進財 ‖ 忠孝御史趙成慶
    趙垠割股療母的故事,「驚天地、泣鬼神」,為其後代子孫樹立了一個至親至孝的榜樣,也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據《四川通志》記載,僅明朝時期,四川境內像趙垠那樣割股(肉)療母(父)的孝子孝婦就有46人。趙成慶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忠孝仁義、家風嚴謹的人家,他骨子裡流淌著「忠孝」的血液。他秉承忠孝家風苦讀詩書,最終走上仕途,並官至御史中丞兼兵部尚書。
  • 不愧是禮儀之邦用「忠孝仁義禮智信」冠名的城鎮一樣不少!
    忠縣忠縣位於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孝感市孝感隸屬湖北省地級市,地處湖北東北部,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動天地而得名。被譽為中國孝文化之鄉。
  • 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南通通州用忠孝文化引領新風尚
    中國江蘇網9月14日南通訊(記者 李志華 通訊員 印春湘 袁飛)9月13日,在通州區東社學校,40名中小學生手持讀本,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練習著民族英雄嶽飛的忠孝名篇《滿江紅》,三天後他們將在「弘揚忠孝文化、聚焦『精忠報國』、培育時代新人」通州忠孝文化園建設座談會現場朗誦。「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 【方志四川 人物】冉進財‖忠孝御史趙成慶
    趙垠割股療母的故事,「驚天地、泣鬼神」,為其後代子孫樹立了一個至親至孝的榜樣,也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據《四川通志》記載,僅明朝時期,四川境內像趙垠那樣割股(肉)療母(父)的孝子孝婦就有46人。 趙成慶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忠孝仁義、家風嚴謹的人家,他骨子裡流淌著「忠孝」的血液。他秉承忠孝家風苦讀詩書,最終走上仕途,並官至御史中丞兼兵部尚書。
  • 中國現代社會缺失的「忠孝仁義」,到底要從哪裡找回來呢?
    嶽飛曾說:"忠孝仁義",缺一不可。現在的人卻在違背這句名言,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要爭著做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呢?為了更清楚地了解現在社會的倫理學, 筆者嘗試從忠孝仁義四個角度去解析當下的四個問題,好協助有關的社會學家設計一些讓社會更加和諧的制度。
  • 施耐庵送宋江三個外號,體現「忠孝仁義」中的三個,卻獨缺這一個
    其實作者施耐庵給宋江的這三個外號別有用心,這三個外號正對應著中國人最講的「忠孝仁義」中的三個字,而「忠孝仁義」四個字中的另外一個,宋江卻永遠也沒有。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宋江的第一個外號「呼保義」。呼保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
  • 忠孝文化深入人心
    芳橋目連文化節,一是為了延續傳統節日,二是為了弘揚忠孝文化。近年來,芳橋街道陸續修建了「目連救母」雕像和周處忠孝園,通過一系列活動,打響芳橋忠孝文化品牌。本屆目連文化節,芳橋街道依舊在忠孝文化上做足文章。5月11日下午,市民蔣佳靜帶著6歲的兒子,特意從周鐵趕到目連文化節現場湊個熱鬧,令她沒想到的是,他們正趕上了周處忠孝園裡的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