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連和周處的忠孝節義,向來為世人推崇。芳橋目連文化節,一是為了延續傳統節日,二是為了弘揚忠孝文化。近年來,芳橋街道陸續修建了「目連救母」雕像和周處忠孝園,通過一系列活動,打響芳橋忠孝文化品牌。本屆目連文化節,芳橋街道依舊在忠孝文化上做足文章。
5月11日下午,市民蔣佳靜帶著6歲的兒子,特意從周鐵趕到目連文化節現場湊個熱鬧,令她沒想到的是,他們正趕上了周處忠孝園裡的親子活動。「射箭、投壺,還有為母親節特意打造的祈福心願卡,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也受到了忠孝文化的薰陶。」蔣佳靜說,這樣的親子活動,不僅加強了自己與孩子的溝通,祈福心願卡還讓年幼的孩子對「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目連文化節期間,芳橋街道「孝老愛親模範家庭」宣傳牌吸睛無數。「作為兒媳婦,能做到30年如一日照顧體弱多病的公婆,這個繆才芬可真孝順。」「張亞芬不僅要照顧患有殘疾的丈夫,還得照看婆婆,真不容易。」……不少市民看著這些模範家庭的事跡,紛紛為他們點讚叫好,感慨正是有了身邊這些鮮活的忠孝之星,才會讓更多人感懷並傳承忠孝文化。
傳統美食回味無窮
除了各類精彩的表演外,目連文化節也成了美食的聚會。現場,不僅有豬婆肉、烏米飯、梨膏糖等本地的傳統美食,也有鮮榨果汁、烤肉串、臭豆腐等時下年輕人偏愛的各色網紅小吃。
「一直知道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可梨膏糖的製作過程我還是頭一次看到!」市民錢琳在無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任林海夫婦的梨膏糖攤位前,一邊看著正在熬煮的梨膏糖,一邊饒有興致地聽著「小熱昏」。她感嘆道,賣梨膏糖「三分賣糖,七分賣唱」,今日一見,果不其然,說著便買了些梨膏糖,「難得才能看到這樣傳統綠色的止咳產品。」錢琳笑著說。
定居在常州的芳橋人王裕寧,此次特意趕回老家。他說,平時在外工作,時常會想念地道的家鄉味道,可這些特色美食都分散在各地,「目連文化節則將這些美食都匯集到現場,一站式就能吃遍宜興本土美食!」王裕寧說話間,還不忘拍攝小視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不一會兒就有不少朋友為其點讚。
競技活動精彩紛呈
「比賽開始!」5月11日上午,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5支龍舟隊如離弦之箭衝出起點。和著明快的鼓點聲,選手們奮力划動船槳,動作間盡顯力爭上遊的勁頭。
作為本屆目連文化節的重點賽事,也是首次「亮相」目連文化節的活動,來自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200餘名選手,齊聚「恆大杯」六省一市龍舟邀請賽。水上,你追我趕,奮勇爭先;岸邊,觀者如雲,吶喊助威。當天,特地從宜城趕來的市民史葉一邊觀看比賽,一邊高興地說:「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龍舟賽,沒想到現在宜興也能看到這麼精彩的比賽。這次來目連文化節,值了!」
此外,作為近兩年目連文化節的「招牌」,摩託艇以及「空中飛人」等水上表演今年也是人氣十足,圍觀的群眾不時發出陣陣驚呼。水面上的表演精彩紛呈,陸地上的活動同樣看點十足,身手敏捷的「孫悟空」、一條條來回遊弋的「金龍」,以及踩高蹺、舞龍燈、打腰鼓等民俗表演,均自帶「吸粉」功能,吸引不少遊客拿起手機定格瞬間。
一場文化與競技的精彩「邂逅」
—第六屆宜興·芳橋目連文化節活動掃描
精彩紛呈的活動,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濃厚的忠孝文化……5月11日至12日,「忠孝最芳橋、美德傳天下」第六屆宜興·芳橋目連文化節在陽山蕩風景區如約而至。一年一度的目連文化節,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