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2020-12-20 玉筆兮

忠孝觀念最早產生於先秦時期,是在古代敬天法祖思想倫理化過程中,在世俗社會層面產生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當時的儒、道、墨、法等諸子百家,皆對忠孝作了詮釋。先秦以來的幾千年時間,社會倡導忠孝立本,忠孝建功,忠孝成為了一種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

學生敬老

隨著忠孝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忠孝不能兩全」一語也在民間廣泛流傳,似乎忠和孝是矛盾的、衝突的,盡忠就不能事孝,事孝就不能盡忠,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縱觀歷史典籍和古往今來、著名專家學者的論述,都是把忠和孝放在統一層面上,沒有把忠和孝對立起來,所謂「古人云: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之觀點是如何在社會上流傳?許多歷史故事和戲曲為了突出忠表現出這個觀點應該起到很大作用。還因為忠和孝在特定的時候也出現衝突、矛盾,給人二者只取其一的抉擇。其實,這種矛盾和衝突是暫時的,只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最終它們是高度統一的,不少人往往忽視了這一點。

歷史上真正的英雄人物都是忠孝兩全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嶽飛精忠報國三十九歲被奸臣所害;文天祥為了民族氣節四十七歲慷慨就義。後人對他們的頌揚忠的一面多一些,他們的另一面孝親尊老鮮為人知。

嶽母刺字

大禹治水為了天下蒼生,也是為了完成父親和祖父的最大遺願; 嶽飛母病,嶽飛「嘗藥進餌」,親自侍奉,母亡,赤腳扶棺近千裡,嶽飛認為:「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有愛主之忠」; 文天祥父親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古代社會的意識形態,雖然十分重視忠君思想理念,但同時非常看重孝親。

東漢末年,徐庶是劉備帳下謀士,曹操為了得到徐庶,擄獲徐庶母親,仿照徐母筆記招攬徐庶,徐庶辭別劉備投奔曹操,見了母親得知被騙,徐母斥責兒子對劉備不忠憤而自殺。徐母自殺是《三國演義》藝術加工情節,代表一種觀點,孝親而不忠君並不是親人所期望的,反之,因為忠君而一時不能事親,並不能說就是不孝。

民族英雄趙一曼

近代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復興、國家尊嚴和理想信仰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拋下自己的親人,未能給雙親養老奉終,他們的犧牲換來了革命事業的成功。新中國建設初期,一大批科學家和尖端科技人才告別家鄉,隱姓埋名,身處戈壁大漠偏避的科研基地,潛心鑽研,長期與家人分離,他們的無私奉獻換來了中國「兩彈一星」。這些英雄的中華兒女為之奮鬥和獻身的事業,正是他們的父母親人所期望嚮往的,其子女既是為國爭光,也是為家族「光宗耀祖」,又豈言不孝呢

民族英雄楊靖宇像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今天,我們培養家國情懷,引領時代風氣,需要大力倡導新時代的忠孝兩全的倫理道德。

「百善孝為先」。現在奉養盡孝的條件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要優越,要摒棄忠孝不能兩全的觀點,奉養父母,「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外」(曾子)。孟子認為:「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養老敬老,對老人永懷一片孝心,這個家庭便會和諧。如果家家孝敬父母,戶戶敬重老人,由此也會使一個地方人心純正、民風淳樸、社會秩序井然。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老英雄

家和國是分不開的,忠和孝也是不能分開的。在家為孝,在國為忠,忠孝兩全,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歲月裡薪火相傳、繼往開來、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五千多年的源頭活水為炎黃子孫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文化養分,每個人從中吸收養分有多有少,區別在於有多少樸素的情感、理性的自覺和堅定的修煉。

相關焦點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努力讓官兵忠孝兩全-中國青年報
    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忠孝難兩全」,常常用來形容一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公而忘私、為國棄家。這裡的「忠」指的是對國家的奉獻,「孝」指的是對家庭的責任。在今天的中國軍隊中, 「忠孝難兩全」也是廣大官兵會遇到的情形。
  • 「忠孝不能兩全」有了新解
    這種非巡遊式的網約車很適合胡師傳經營,也不能說是適合,是充滿著「孝」的感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其實這是一個網約車司機盡孝的感人故事。老胡今年40多歲,已有20多年的駕齡,家境一般。但凡以車謀生的人經濟上都不是家財萬貫,更何況老胡家裡還有一位80歲的痴呆母親。
  • 「忠孝傳家——傳統人物畫中的家族信仰與家國情懷」專題展揭幕
    ——傳統人物畫中的家族信仰與家國情懷」專題展在廣州增城1978藝術博物館揭開帷幕。此次展出的60餘明清時期人物畫作品,豐富立體地展現了傳統家族的生活場景以及情懷信仰。 對於觀眾,展覽是一次追溯先代歷史、瞻仰先賢文明的精神充電,喚醒人們對家風建設的關注。該展覽由長沙大觀文化、1978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逸點藝術機構承辦。
  • 生活中:忠孝能兩全嗎
    關於此問題,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忠孝不能兩全。首先,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所謂說人命關天,沒有了健康,沒有了生命,錢又能如何,何況你爸現在是蟲遇到了人生的選擇題,而且是比較難的的選擇題。如果換位思考,您又該如何決擇呢?
  •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人,忠孝不能兩全時該怎麼辦
    自古忠孝難兩全,所謂不能忠孝兩全的人大多數指有大作為的人。忠,指的是自己的祖國,或君臣之間。孝指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了。自己的父母理所應當的孝順,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有許多為了忠孝兩全,而失去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也有許多人懂得忠孝不能兩全時,自己要忍,而這個忍字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懂的忍讓的人日後定有大作為。伍員楚國人,父親伍奢,哥哥伍尚。父親伍奢當時是楚平王大子建的太傅,而費無忌是少傅。
  • 【校報特稿】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2014年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2個關鍵詞「文化理想」和「家國情懷」。從社會責任感到「家國情懷」,馮先生的語言轉換,進一步堅定了學校確立「家國情懷」的信心。以系統哲學為指導,天大培養目標中的「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雖然可以分別解讀,但絕不能孤立理解。換言之,「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天大培養的人才必須既具有「家國情懷」,又具有「全球視野」;必須既具有「創新精神」,又具有「實踐能力」。這才符合「形上形下、達材成德」的內在要求。
  •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這才是徐元直離開劉備的真正原因
    徐庶是一個孝子,儘管漂泊在外多年,怎麼會忘記母親的筆記,程昱模仿母親筆跡的小手段,徐庶應該會看得出來。在這個時候來了一封不像母親筆跡的書信,徐庶應該明白這是個計謀,他更會明白「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但是,他還是離開劉皇叔而去。 徐庶的舉動,或許會讓很多人和讀者看不明白。賢臣擇主而事,既然認定了劉備,卻為何離去? 因為徐庶孝順!
  • 土家女人畢生堅守,破題「忠孝難兩全」
    土家女人畢生堅守,破題「忠孝難兩全」 這是一方多情的土地這裡,群山環繞,樹木蔥蘢。這裡壁立千仞,山崖陡峭。這裡,有一方熾熱的土地,孕育了大山千年不變的堅守。這裡,有夢想,有故事,有希望。地標定位在德江縣桶井鄉下坪村大屋基組,故事得從土家女人杜典娥老師用畢生的精力破解「忠孝難兩全」的苦辣辛酸開始——一個信念,註定一生的堅守1987年秋天,20歲的土家姑娘杜典娥從穩坪區中學畢業,在當時,杜典娥是大屋基唯一一個「有文化」的女兒,算得上非常之幸運。
  • 儒釋道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
    《日講禮記解義》 資料圖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種家國情懷的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諸流派都有其歷史作用。儒學強烈的家國情懷,歷來為世人所公認;而道家和佛家的家國情懷尚未被世人充分認識。例如清代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潛書·性功》篇中,就曾提出「老養生,釋明死,儒治世」。
  • 戰疫故事 新冠病毒檢驗人楊潤:忠孝難兩全·家國系兩端
    他,2019年父親去世,留下曾患過重病的母親獨居;他,疫情而前,義無反顧,舍小家為大家,始終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最前沿。他就是四川省內江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楊潤。忠孝難兩全,家國系兩端當天空露出魚肚白時,我看了看時間,快八點了,又是一個不眠夜。放下手中的資料,望見窗外的街道樹上火紅的燈籠,才想起今天是農曆大年三十。內江街道上的人們,忙碌著準備年宴。對於疾控人來說,疫情阻擊戰早已經打響。守護他們的安寧與祥和是職責。
  • 忠孝兩難全?看看兵哥怎麼說
    自古忠孝兩難全。」對於軍人而言,由於職業的特殊性,更是在相當長時間裡無法在家侍奉父母。於是忠與孝似乎就是一個只能對立而無法統一的命題,有人認為盡忠就難以盡孝,盡孝則無法盡忠。上海海警支隊某艇幹部小張說:「自從穿上這身軍裝,我就知道,對於父母只能是更多的虧欠。
  • 社會心理學(二)|心理學如何解釋「忠孝不能兩全」
    角 色 衝 突角色衝突:是指個人不能同時滿足對其有意義的多種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時所出現的矛盾心態當一個人受時間或精力的限制,不能同時滿足外在社會不同的角色期望而履行的不同角色,迴避履行任何角色都會引起消極後果的時候就會出現角色衝突。「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就是典型的角色間衝突。那麼解決方法就是首先明確各種角色的重要性和不履行某種角色的後果,然後選出輕重緩急,優先執行最為重要和能避免嚴重後果的角色。
  • 人物故事|周祖平:忠孝難兩全,忘我守「疫」線
    我認為人不能活在自私之中,只有這樣,世界明亮的天空才不會黯然失色。我願我的母親一路走好。」淚點瞬間在群裡爆棚,眾人好言勸慰周祖平一番;社區黨委書記鍾炳熊第一時間,要求他離開點位,回家料理後事。犀池五街發現疫情後,周祖平和弟弟一起在社區從事志願服務,來不及照料重病在床的母親。周祖平本可回家照看病榻前的母親,盡一份孝道。
  • 長篇彈詞《再生緣》中完美理想女性與忠孝兩全男性的對比分析
    孟麗君是《再生緣》的主人公,但作者在塑造她的形象時,不僅有智慧、有謀略,也有小女子的私心;元成宗貴為天子之身,也並非事事為國家著想,而是七情六慾皆具;劉捷、劉奎璧父子雖是反面人物,但最終知道感謝皇甫家的恩情。筆者就文中孟麗君、皇甫少華和蘇映雪的三個主要人物作分析。
  • 忠孝難兩全!保定民警抗擊疫情期間送走母親的故事,看哭無數人
    他向上級匯報後,緊急安排好工作後,才匆匆往家趕。到家不久,老母親就於26日凌晨5時去世。作為一名黨員,他堅決執行黨的政策,強忍著悲痛,勸說家屬嚴格按照「白事簡辦」的原則,沒有通知外人,於當天上午將母親火化。事後他才向支隊主要領導簡單匯報了一下情況,並表示處理好母親的事宜後馬上趕回大隊。
  •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其中大家都想到了家國情懷這個詞。家國情懷詞典是這麼解釋的,所說的「家國情懷」,其概念是多層次的: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階級優越性的自我標榜,具有狹隘性。同時,家國情懷在形成過程中,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是密不可分的,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楊傳軍:自古忠孝難兩全 群眾安全高於一切
    「面對重病的母親和突如其來的疫情,我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群眾安全高於天,自古忠孝難以兩全,母親只是全村2500多人中的一員,我必須抓好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楊傳軍告訴記者,白天要堅守崗位,晚上回去就和家人們輪換照顧母親,盡一點孝心,待母親的病情稍微好轉一點,他又回到卡點上和同事們一起值夜班。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傳統文化中最寶貴也最活躍的精神資源。在近兩個世紀驅逐外侮、建構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它發揮了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今天,在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家國情懷」也有了新的發展。
  • 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要從立法先行,把家國情懷的踐行融入法治建設全過程,加強對青少年家國情懷教育專項立法;從家風起步,深入挖掘優秀家訓家規;從文化深耕,深挖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創作蘊含家國情懷的影視文學作品等;從實踐入手,開展志願服務、勞動實踐、主題宣講等活動,讓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  擔負社會責任防微杜漸,當好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