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2020-12-20 南汐不回頭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

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還記得《梁書·庾黔婁傳》說,他的父親庾易疾始二日,醫云:欲知差劇,但嚐糞甜苦。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鬥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忠孝兩難全,因為進朝為官,連父親病重也沒能照顧,盡到最後的孝。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再例如東漢三國時期,出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故事的主人公徐庶滿腹經綸,足智多謀,在新野縣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威名大振,深得劉備的信任,他本人也對劉備非常的忠誠。後來,曹操使計騙徐庶的母親到了曹營,又假以徐母之名騙徐庶進曹營。在忠與孝的艱難抉擇面前,徐庶非常的矛盾,躊躇良久,最終他選擇了孝,進了曹營。但他立誓仍忠於劉備,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計,因此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徐母知道後,大罵徐庶愚蠢,為了斷了他盡忠的後顧之憂,她自縊而死。就這樣,徐庶非但沒有盡孝,卻逼死了自己的母親,最終也留下了不忠的罵名。忠孝二字為難了多少能人志士。

忠孝之所以不能兩全是因為我們既要忠於國家,又要孝順父母。然而當我們在國家的利益面前,只能選擇舍小家為大家,國家的利益高於個人的一切,在國家面前一切都應該是以國為重。而孝順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應該做的事情,如果連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都不能對她們做到孝順,那就真的枉為人子。

忠孝兩難全,那現代社會的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忠孝其中一個方面,如果「忠孝兩難全」是個事實,那麼不要苛求完美,你要這樣認為,「忠」要求你對其忠,是關心你,因為你人生路要走很長前途!「孝」要求你對其孝,是愛護你,因為你們相依為伴天倫!別人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當自己遇上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個好答案!

相關焦點

  • 忠孝兩難全?看看兵哥怎麼說
    自古忠孝兩難全。」對於軍人而言,由於職業的特殊性,更是在相當長時間裡無法在家侍奉父母。於是忠與孝似乎就是一個只能對立而無法統一的命題,有人認為盡忠就難以盡孝,盡孝則無法盡忠。上海海警支隊某艇幹部小張說:「自從穿上這身軍裝,我就知道,對於父母只能是更多的虧欠。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忠孝觀念最早產生於先秦時期,是在古代敬天法祖思想倫理化過程中,在世俗社會層面產生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當時的儒、道、墨、法等諸子百家,皆對忠孝作了詮釋。先秦以來的幾千年時間,社會倡導忠孝立本,忠孝建功,忠孝成為了一種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
  • 努力讓官兵忠孝兩全-中國青年報
    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忠孝難兩全」,常常用來形容一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公而忘私、為國棄家。這裡的「忠」指的是對國家的奉獻,「孝」指的是對家庭的責任。在今天的中國軍隊中, 「忠孝難兩全」也是廣大官兵會遇到的情形。
  •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這才是徐元直離開劉備的真正原因
    徐庶是一個孝子,儘管漂泊在外多年,怎麼會忘記母親的筆記,程昱模仿母親筆跡的小手段,徐庶應該會看得出來。在這個時候來了一封不像母親筆跡的書信,徐庶應該明白這是個計謀,他更會明白「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但是,他還是離開劉皇叔而去。 徐庶的舉動,或許會讓很多人和讀者看不明白。賢臣擇主而事,既然認定了劉備,卻為何離去? 因為徐庶孝順!
  •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人,忠孝不能兩全時該怎麼辦
    自古忠孝難兩全,所謂不能忠孝兩全的人大多數指有大作為的人。忠,指的是自己的祖國,或君臣之間。孝指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了。自己的父母理所應當的孝順,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有許多為了忠孝兩全,而失去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也有許多人懂得忠孝不能兩全時,自己要忍,而這個忍字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懂的忍讓的人日後定有大作為。伍員楚國人,父親伍奢,哥哥伍尚。父親伍奢當時是楚平王大子建的太傅,而費無忌是少傅。
  • 靈性奇柏忠孝「兩難全」:忠柏隨「忠」去,孝柏留人間
    靈性奇柏忠孝「兩難全」:忠柏隨「忠」去,孝柏留人間萬物生成皆神聖,一草一木總關情。在前幾篇的文章中,「源易緣」為大家介紹了,河南新鄉衛輝比幹廟裡的天葬墓和無心菜。因此亦稱作「忠孝雙全」。傳說,商王朝的比幹長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一心為國,對商朝忠心耿耿。比幹既忠且慧,屢諫紂王,最後卻被紂王剖心,其死極為慘烈。為了紀念比幹的忠心,在河南鶴壁有一座「摘星臺」,有人也稱為「摘心臺」。上面建造一座石坊,上書「忠烈坊」三個古樸蒼勁有力。
  • 生活中:忠孝能兩全嗎
    關於此問題,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忠孝不能兩全。首先,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所謂說人命關天,沒有了健康,沒有了生命,錢又能如何,何況你爸現在是蟲遇到了人生的選擇題,而且是比較難的的選擇題。如果換位思考,您又該如何決擇呢?
  • 自古忠孝難兩全 來看古人如何作兩難選擇?
    在中國古代,忠孝問題是一個核心問題,又是一對矛盾。隨著皇權制度的瓦解和現代法律體系的完善,類似困境就不復存在了。而「救母親還是救女友」的則不是什麼千古難題,因為二者的關係在中國傳統社會並不能構成一對平等的矛盾關係,孝的觀念往往會主導人們的選擇。《論語》記載,葉公對孔子說:「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 楊傳軍:自古忠孝難兩全 群眾安全高於一切
    「面對重病的母親和突如其來的疫情,我知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群眾安全高於天,自古忠孝難以兩全,母親只是全村2500多人中的一員,我必須抓好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楊傳軍告訴記者,白天要堅守崗位,晚上回去就和家人們輪換照顧母親,盡一點孝心,待母親的病情稍微好轉一點,他又回到卡點上和同事們一起值夜班。
  • 「忠孝不能兩全」有了新解
    這種非巡遊式的網約車很適合胡師傳經營,也不能說是適合,是充滿著「孝」的感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其實這是一個網約車司機盡孝的感人故事。老胡今年40多歲,已有20多年的駕齡,家境一般。但凡以車謀生的人經濟上都不是家財萬貫,更何況老胡家裡還有一位80歲的痴呆母親。
  • 土家女人畢生堅守,破題「忠孝難兩全」
    土家女人畢生堅守,破題「忠孝難兩全」 這是一方多情的土地這裡,群山環繞,樹木蔥蘢。這裡壁立千仞,山崖陡峭。這裡,有一方熾熱的土地,孕育了大山千年不變的堅守。這裡,有夢想,有故事,有希望。地標定位在德江縣桶井鄉下坪村大屋基組,故事得從土家女人杜典娥老師用畢生的精力破解「忠孝難兩全」的苦辣辛酸開始——一個信念,註定一生的堅守1987年秋天,20歲的土家姑娘杜典娥從穩坪區中學畢業,在當時,杜典娥是大屋基唯一一個「有文化」的女兒,算得上非常之幸運。
  • 社會心理學(二)|心理學如何解釋「忠孝不能兩全」
    角 色 衝 突角色衝突:是指個人不能同時滿足對其有意義的多種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時所出現的矛盾心態當一個人受時間或精力的限制,不能同時滿足外在社會不同的角色期望而履行的不同角色,迴避履行任何角色都會引起消極後果的時候就會出現角色衝突。「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就是典型的角色間衝突。那麼解決方法就是首先明確各種角色的重要性和不履行某種角色的後果,然後選出輕重緩急,優先執行最為重要和能避免嚴重後果的角色。
  • 《歷史永遠銘記》朱宏嘉回憶忠孝兩難「選擇題」
    雖然這是一部正劇,但它做到了將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第二,該劇在涵蓋了真實的歷史人物、領袖人物的同時,也塑造了一批鮮活的的藝術創作人物。鮮明的人物性格,複雜的人物感情,跌宕的人物命運,以及人物的成長與變化在全劇中都得到了極好的體現。」 萬盛華導演介紹道,在創作該劇時,全體演職人員以「三真」作為創作準則,即真誠的心,動真感情,表現真實。
  • 忠孝難兩全!保定民警抗擊疫情期間送走母親的故事,看哭無數人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用出色的工作告慰逝去的母親,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忠孝的內涵。
  • 「忠孝」思想是中國人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誕生之後,由於孔子和歷朝歷代賢人的努力貫輸,「忠孝」 思想就慢慢形成了人們一種良好的道德觀念。「忠孝」思想主宰了中國人幾千年,是維繫國家和家庭不可或缺的紐帶,自從有了這根紐帶,國家的動亂和家庭的矛盾就成不了主流,總可以平息動亂,化解矛盾,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保證家庭的溫馨和睦。
  •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中國封建社會,是忠孝仁義的社會,向來講究「儒學思想」,從上到下,全部都講「禮儀與仁義」,但是,有時候忠孝仁義,應該怎樣選擇,這是一個兩難的事情,在宋朝,文天祥的弟弟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那麼他到底是怎麼選擇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試析傳統文化中的忠孝觀念及其現實意義
    意思是說,在家庭或家族的關係中維持其穩定和睦,必須做到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辭婦聽,國家才能安寧。孔子特別看重孝,把它做為其仁學的根本,孔子的學生還進一步說明了倡導孝悌之道的社會 政治 意義。「其為人也孝梯,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論語》)意思說,只要人人做到「孝梯」,就不會犯上作亂,天下就會太平。
  • 忠孝兩難全,他為報父仇一夜白頭,滅了自己祖國,把君王掘墓鞭屍
    伍子胥,按照正史的評價,他是奸臣無疑,在忠孝兩難全的時代,背叛君王原本不守孝道更可恨,而伍子胥為報父仇引吳國禍害自己祖國的行為放到現在可謂是十足的漢奸。然而如今再看,他也不過是個被命運所捉弄,無法自拔的可憐人而已。
  • 長篇彈詞《再生緣》中完美理想女性與忠孝兩全男性的對比分析
    2 追求忠孝兩全——皇甫少華皇甫少華是作者陳端生傾心塑造的正面形象,不僅賦予他高貴的出身,而且生的風流英俊、瀟灑倜儻,滿身武藝,為人正直,而且忠厚志誠,對愛情忠貞不渝。尤其是他對父母的孝,對國君的忠,文章中則時有體現。
  • 人物故事|周祖平:忠孝難兩全,忘我守「疫」線
    我認為人不能活在自私之中,只有這樣,世界明亮的天空才不會黯然失色。我願我的母親一路走好。」淚點瞬間在群裡爆棚,眾人好言勸慰周祖平一番;社區黨委書記鍾炳熊第一時間,要求他離開點位,回家料理後事。犀池五街發現疫情後,周祖平和弟弟一起在社區從事志願服務,來不及照料重病在床的母親。周祖平本可回家照看病榻前的母親,盡一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