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
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還記得《梁書·庾黔婁傳》說,他的父親庾易疾始二日,醫云:欲知差劇,但嚐糞甜苦。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鬥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忠孝兩難全,因為進朝為官,連父親病重也沒能照顧,盡到最後的孝。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再例如東漢三國時期,出了一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故事的主人公徐庶滿腹經綸,足智多謀,在新野縣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威名大振,深得劉備的信任,他本人也對劉備非常的忠誠。後來,曹操使計騙徐庶的母親到了曹營,又假以徐母之名騙徐庶進曹營。在忠與孝的艱難抉擇面前,徐庶非常的矛盾,躊躇良久,最終他選擇了孝,進了曹營。但他立誓仍忠於劉備,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計,因此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徐母知道後,大罵徐庶愚蠢,為了斷了他盡忠的後顧之憂,她自縊而死。就這樣,徐庶非但沒有盡孝,卻逼死了自己的母親,最終也留下了不忠的罵名。忠孝二字為難了多少能人志士。
忠孝之所以不能兩全是因為我們既要忠於國家,又要孝順父母。然而當我們在國家的利益面前,只能選擇舍小家為大家,國家的利益高於個人的一切,在國家面前一切都應該是以國為重。而孝順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應該做的事情,如果連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都不能對她們做到孝順,那就真的枉為人子。
忠孝兩難全,那現代社會的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忠孝其中一個方面,如果「忠孝兩難全」是個事實,那麼不要苛求完美,你要這樣認為,「忠」要求你對其忠,是關心你,因為你人生路要走很長前途!「孝」要求你對其孝,是愛護你,因為你們相依為伴天倫!別人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當自己遇上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個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