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ABS業務疾馳下的隱憂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蘇長春 劉宇陽

資管新規去通道化的大環境下,資產證券化(以下簡稱「ABS」)業務由於得到監管和市場的支持,成為近年券商資管業務開拓的新藍海,創新產品層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券商開展企業ABS備案規模佔市場總體比重高達85.05%。但近年券商ABS業務疾馳過程中,一些風險隱憂也開始顯現,華林證券、華泰聯合等多家券商曾因ABS業務中存在不同的合規風控等問題遭到監管點名或處罰。未來如何規避違約風險,該在哪些環節加以重視,也成為業內人士探討的熱點話題。

創新產品不斷

備案規模領跑市場

在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加大的背景下,符合監管引導政策的ABS日益成為企業青睞的融資渠道,市場也得以形成規模化發展,企業ABS備案規模截至上半年末已突破3萬億元,這期間券商機構成為市場主導,創新產品不斷。

9月11日,「興業圓融-廣州開發區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正式發行。據了解,該項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管理人及牽頭銷售機構為興業證券。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全國發行的首單專利許可智慧財產權ABS,創造了全新的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業務模式,基礎資產為廣州開發區內11家高新科技企業的103件發明專利、37件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許可使用費。

從該類型ABS的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某券商內部人士坦言,結合國外金融領先發展經驗來看,未來我國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將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涉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等著作權,及其他眾多類型的智慧財產權資產類型,未來該領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除智慧財產權ABS外,今年3月,第一創業還首發文科租賃ABS。另外,供應鏈金融、CMBS(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也成為近年來包括證券公司熱衷發行的新型產品。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ABS的本質,在於將具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進行證券化,這就意味著任何現金流穩定且可以與其他主體相隔離的基礎資產都可以拿來進行資產證券化。

而作為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的主力發行機構,近年來,證券公司的ABS業務發展迅速。據中基協公布的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備案監測簡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累計有132家機構備案了2244隻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總備案規模達3.04萬億元。同期,共計132家機構開展了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包括證券公司81家、基金子公司49家、信託公司1家。從備案規模來看,證券公司累計備案規模高達2.58萬億元,佔比85.05%;存續規模也達到1.28萬億元,佔比87.81%。

從管理人備案累計規模排名來看,2019年上半年,德邦、中信、華泰、中金、平安5家證券公司無論是備案累計規模還是數量,均居前列。另外,就存續規模排名而言,前24位均為證券公司。

何南野認為,券商能成為ABS業務的主力機構,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ABS一直以來實行分道制,銀行類的信貸資產由信託公司來擔任發行機構,並在銀行間交易市場進行交易,企業的信貸資產由券商來擔任計劃管理人,並在上交所和深交所進行交易,使得兩者在市場的開拓方面被監管系統人為地隔離。由於企業類信貸資產相比銀行類信貸資產,ABS市場需求更大,這使得券商ABS發展也更為迅猛。

另一方面,在從事ABS業務時,券商自身的優勢也更為明顯。何南野強調,券商的人才基礎、產品的創新及設計能力、監管溝通、渠道銷售以及承銷等能力相比信託都更具優勢,甚至很多券商直接從投行團隊裡面撥出一小部分人員從事ABS業務,這些人員此前都有從事債權、股權等發行承銷方面的豐富經驗,使得券商在從事ABS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風控漏洞頻曝

大小券商均被點名

所謂「欲速則不達」,在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機構爭搶拓寬ABS藍海市場的同時,業務快速擴張的背後也頻現隱患。

今年5月,黑龍江證監局對華林證券採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劍指華林證券的ABS業務。警示函內容顯示,華林證券作為紅博會展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計劃管理人,因存在對特定原始權益人、擔保人的盡職調查不到位,對相關主體內部控制、關聯關係、擔保人的債務結構等情況盡調不到位,存續期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對專項計劃的部分風險防範措施、增信措施落實不到位,風險監測不及時,披露不充分等問題,違反了相關管理規定,黑龍江證監局對該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同年4月,陝西證監局也在對開源證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中提及,開源證券資產證券化業務、新三板推薦掛牌業務的質量控制部門未能與業務部門相分離,且部分公司債券、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盡職調查不充分,信息披露不準確,未勤勉盡責履行存續期管理工作,違反了相關規定。

另外,華泰聯合證券也因作為華泰美吉特燈都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的財務顧問,未對專項計劃基礎資產進行有效的合規性審查、未能保證提供給管理人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被江蘇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自2017年以來,還有申萬宏源、恆泰證券等多家證券公司收到監管罰單。

滬上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強調,目前來看,資產支持證券出現違約等信用事件主要有三類原因。一是基礎資產現金流大幅下降或不及預期。二是原始權益人或承諾差額支付的擔保人信用資質發生惡化。三是相關機構基礎資產管控能力弱、發行人違規挪用資金或產品結構設計存在缺陷。

「證券公司也存在過度追求業務發展速度而忽略了質量的情況,」上述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券商ABS過度大舉增長背後,難免會出現人員短缺、項目承做質量下降等問題。另外,券商團隊在對ABS資產進行研究分析時,更關注主體信用質量,而忽視風險的有效隔離以及交易結構的有效搭建,使得一旦主體發生經營困難,ABS基礎資產難以與該主體進行有效隔離,從而被波及並發生風險問題。」

監管應加強違規整頓

管理人盡調能力待提升

在信用風險高企、ABS違約事件頻發的大環境下,作為發行和計劃管理人的券商機構該如何守好「看門人」責任,避免踩雷,監管還需要做出哪些規範和引導措施,也成為業內人士探討最多的話題之一。

何南野就指出,從券商公司管理角度上看,機構一定要建立更為完善的項目審核機制,要在項目的立項、內核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前防範風險。從項目團隊個人方面,應注重對市場相關風險問題的總結,發現其中共性的問題,並在項目具體承做之中注意去避免上述問題,同時也應加強個人學習,提升自己在產品設計及創新方面的能力。

「在承做盡調環節,從業人員不能放鬆對基礎資產的盡調核查,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再有便是對於ABS增信措施方面不可流於形式,要力求增信措施真正起到風險保障的作用。譬如增信主體或擔保方要與融資主體有明顯的風險隔離,否則一旦一方出現危機,增信主體受到波及,增信措施自然就會沒有效力。」一家中型券商資管人士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在監管規範方面,中泰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秦龍也認為,隨著資產支持證券產品高速發展,基礎資產更加多元化,交易結構更加複雜,未來可以從加強對基礎資產的真實性核查和提高基礎資產的現金流獨立性兩個方面降低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的違約風險。

另外,何南野也提出了四點建議,他表示,監管首先應加強對違法違規現象的整頓和規範,對部分從業質量較差的券商進行相應的懲罰,以淨化行業環境。二是應對市場創新類的ABS產品保持更為寬容的態度,應鼓勵創新。三是打破人為的隔離,強化市場間的競爭,讓信託、券商資管等可以在信貸類資產ABS和企業類資產ABS中自由競爭,強化市場的活力。四是對行業爆發式的無序增長進行相應的管控,要注重防範債務風險的發生,引導行業朝著健康、穩健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首份券商3月報出師不利 紅塔證券自營疾馳現隱憂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馬嫡)A股上市券商3月月報將迎來密集披露,率先發布的紅塔證券當月營收淨利告負,淨虧損超過4000萬元。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也反映了在行情震蕩之下,券商自營投資業務承壓,業務「偏科」的中小券商業績波動更為明顯。
  • 券商ABS業務大洗牌 尋找自己的切入點
    來源:中國證券報ABS業務逐漸成為券商激烈爭奪的新戰場。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66家金融機構共發行了305隻企業ABS項目,發行金額合計4482.14億元,同比增長近一成。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券商ABS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行業排名或將多次洗牌,做好合規和風控也是應有之意。 業務排名大洗牌 無論是從金融機構佔比,還是發行規模來看,券商在ABS業務中都佔據主導地位。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6家券商發行的企業ABS規模超過100億元。
  • 券商ABS業務調查:27家券商連發近60個崗位狂攬ABS人才
    初步統計,節後一周就有27家券商(含1家券商資管)發布近60條ABS業務招聘廣告。ABS整個團隊、資產證券化部門總經理、項目承攬崗、資產證券化項目經理等職位幾乎全數囊括。  火熱:27家券商近60條招聘廣告  熱、熱、熱!資產證券化業務,步入快車道,其人才招聘也隨之熱得發燙。  火山財富發現,近日在獵聘網、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三大網站發現,券商正在大量招兵買馬,布局和拓展自身的ABS業務。
  • 2019年上市券商年報出爐,自營業務明顯增長,券商投行業務表現亮眼
    隨著2019年上市券商年報陸續出爐,除了自營業務明顯增長外,去年券商投行業務也表現亮眼。Wind資訊數據顯示,24家上市券商在2019年合計實現投行業務收入292.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42億元增長21%。但投行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降至10.17%,較2018年下滑2.1個百分點。
  • 券商投行業務艱難轉型 六成券商IPO零收入
    未來隨著券商競爭日益劇烈,IPO業務會進一步向龍頭券商集中。「今年上半年對擬上市企業的財務要求較高,疊加目前市場行情低迷,監管層對於融資規模預計也會適度考慮目前市場實際情況而有所縮減。」某券商投行業務人員告訴記者,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對於本身項目儲備就較少的中小券商而言,下半年IPO業務顯著好轉的難度較大。
  • 券商業務線上化轉型勢不可擋,老虎證券領銜網際網路券商口碑榜—中國...
    艾媒諮詢日前發布《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證券行業發展狀況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中國證券類APP用戶規模今年預計增至1.29億人,隨著在線交易規模擴大,未來傳統營業部職能將進一步弱化,而具有科技基因的純網際網路券商將逐步成為金融服務的重要提供商之一。目前,傳統券商的網際網路服務仍佔市場主流,但純網際網路券商正在快速崛起,以老虎證券為代表的美港股券商領銜券商口碑榜,用戶滿意度高於A股券商。
  • 券商財富管理業務透視:多家券商上半年新增開戶數超30萬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周尚伃今年上半年,證券市場交投活躍,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增長顯著。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上半年39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經紀業務收入774.9億元。伴隨佣金率持續下滑以及券商財富管理轉型進程加快,上半年有18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佔比低於30%。在此過程中,券商的投顧等綜合實力也在不斷提升。
  • 主打「特色牌」 券商發力賣方研究業務
    原標題:主打「特色牌」 券商發力賣方研究業務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及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趨勢確定,券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 註冊制下投行業務大比拼!前五券商手握40%在審企業 中信證券37家高...
    原標題:註冊制下投行業務大比拼 前五券商手握40%在審企業 中信證券37家高居榜首 摘要 【註冊制下投行業務大比拼!
  • 券商博士後工作站20歲了!「智囊團」罕見揭秘,與券商業務如何銜接...
    作為行業第一家成立博士後工作站的券商,廣發證券無疑是行業博士後培養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券商。博士後工作站與券商的具體業務如何銜接,博士後工作站的門檻如何,都有哪些研究課題?博士後出站後的去向如何?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了廣發證券博士後工作站,了解智庫型證券人才的發展歷程。
  • 券商業務類型一文看懂!
    多金融機構聯動業務剛過「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在新修訂的《證券法》帶動下開啟了新的徵程,本次修訂的《證券法》在推進市場改革、維護市場秩序、強化市場功能,保障投資者權益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作為重要市場主體的證券公司,其展業模式也將受到較大影響,以史為鏡,梳理證券公司的既有業務體系,或可總結創新經驗,在新制度框架體系下探尋未來展業的可行路徑。
  • 大券商哪塊業務最賺錢?
    從目前已經發布年度報告的券商來看,營收超過百億元的券商已經達到11家,歸母淨利潤超過50億元的券商有8家。上述表格中,海通證券、中國銀河、東方證券、光大證券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80%。整體而言,2019年券商經營業績可觀,但是支撐每家業績大幅增長的業務卻各有不同,一起來看看大券商的賺錢法門吧。
  • 新財富發布《2019券商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研究報告》
    一方面,線上平臺在金融科技的賦能下,已成為券商財富管理業務主要的獲客途徑和流量入口。就在2020年春節前,華泰證券將經紀及財富管理部的相關職能和團隊併入網絡金融部,從機構設置上強化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推行「全面數位化」戰略。如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等券商也均將金融科技提升到新的高度。
  • 「零佣金」如果真來了,券商的日子還好過嗎?各大券商業務骨幹:「不...
    在上午的平行分論壇「2019券商行業高峰論壇」上,數十位國內券商行業網金業務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今年下半年以來,對國內券商經紀、網金業務觸動最大的一件事應該莫過於:在國慶期間從大洋彼岸傳來消息稱,嘉信理財宣布將完全取消美國和加拿大上市股票、ETF和期權的線上交易佣金。
  • 券商謀轉型「嘗鮮」外匯業務 國泰君安籌備代客外匯買賣業務
    中證網訊(記者 陳健)作為券商FICC(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業務的統稱)業務的重要一環,外匯業務正受到國內大券商的青睞和布局。
  • 監管強力「掃屋」防風險 券商暫停場外期權私募業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4月10日晚間,多家券商收到相關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從4月11日起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衍生品(期權)業務,證券公司不得新增業務規模,存量業務到期自動終止,不得續期。  記者了解到,目前私募機構的場外個股期權業務已全線暫停,有券商已開始準備對存量場外期權業務進行檢查。
  • 3萬億ABS迎來巨變 三大要求來了!最新解讀在此
    來源:中國基金報在去通道的監管高壓之下,資產證券化(簡稱「ABS」)業務成為近年來資管機構業務開拓的新藍海,尤其是券商,把這個業務當成未來比較有潛力的行業,各家都在加大投入。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行業的不斷發展,部分業務的風險計量需進一步完善和明確,以適應新形勢下風險管理和行業發展的需要。
  • 有券商一口氣投放80個投行職位!券商開啟2020人才爭奪戰,三大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中泰證券此前發出一份80人投行業務團隊的2020校招計劃,招募項目承做崗和發行承銷崗兩個崗位。投行與研究所等線條大力招攬人才據財聯社統計choice及中證協數據發現,2019年全國121家券商的證券持證上崗從業人數由33.48萬降至32.72萬人。
  • 14家券商新增借款超2000億 加槓桿拼重資產業務
    除華泰證券外,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等多家大型券商榜上有名。此前,為解決短期非銀資金困局、緩解行業流動性,多家頭部券商利用短期融資工具補充資金。在獲得大量資金補血的同時,券商重資產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在當前的資本風險監管體系下,如何在平衡槓桿及收益率的同時提升ROE,將是券商下一階段的重點。
  • 傘形信託子帳戶清理進尾聲 券商PB業務有望崛起
    傘形信託子帳戶清理進尾聲 券商PB業務有望崛起 2015-10-19 09:52:28廣州一家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稱,目前傘形信託子帳戶的清理已經進入尾聲,而券商PB業務則「漁翁得利」,有望崛起。  有報導稱,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透露,日前監管層曾針對部分券商的存量傘形分倉帳戶發出新的監管指令,繼此前關閉其買入權限後,又進一步對該類帳戶採取了關閉賣出權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