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悅友們,大家好!現在是裡德文化為大家轉述《論語•公冶長第五》研習報告039的時間。歡迎您與裡德的我們一起學習共振,教學相長!
我們現在跟很多人在一起也都有這種談話,你以後有什麼打算?人生的座右銘是什麼?長輩關懷晚輩時常常會有這種談話。這倆學生一文一武,子路有功夫是赳赳武夫,聽到老師問即刻搶先回答。他的性格非常可愛,聞風而動,一聽到問題即刻就說出來,這是他的行事風格,他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車馬、輕裘都是自己所擁有的財物,「與朋友共」與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共享。這是一點都不自私,即便用壞了,毫無遺憾再來置辦,跟朋友共享自己的財物。
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子路真的仗義輕財,對於物質上一點也不吝嗇,自己的就是同學朋友所共同擁有的。這個地方也要注意到一個細節,與朋友共享自己所擁有的。我們知道中國的倫常大道五倫關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最後才是朋友。既然物質上與朋友互通有無,共享所擁有的物質條件,那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會不會有所匱乏呢?不可能!能與朋友共享所有,那肯定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也照顧得非常妥當。
子路是一個很孝順的人,我們在《二十四孝》裡看到,他母親在世時他還不發達,到很遠的地方換一點米回來供養老母親。後來自己發達了,有吃有喝的了,每每吃到好吃的他都不忍下咽,想到母親在世時沒吃過這麼好的東西,慚愧母親在世時供養不了這麼好的食物。說一個人有孝心、有孝道,到了外面必然忠信,有孝必有忠,有悌必有信,忠信與孝悌是一體。他說願自己擁有的車馬、輕裘等物質條件,可以毫無條件與朋友共同擁有,即便用舊了也沒有問題,毫無怨言,這是他在物質方面仗義疏財。
顏淵接著說「願無伐善,無施勞」,這是非常高的境界,什麼叫伐善?「伐」是矜誇,「善」是自己的德行、能力、長處、優點。伐善是以自己所擅長的在別人面前誇耀,端著架子趾高氣昂,以為了不起。有一些傲慢、自視清高或者把自己高高掛起,這都是伐善的表現。什麼叫施勞?施有誇大之意,勞是付出、貢獻。無施勞,即便自己有付出、貢獻也不會面有德色。伐善、施勞都是個人內心的不自覺展現。無伐善、無施勞,即便自己很好也不能知足,學無止境,沒有成聖成賢之前,上面都有很多的空間要進步、提升。人有伐善、施勞之心,想要再進步就不可能了。
又到了我們說再見的時候,讓我們一起每天每天每一天端身正坐,挺胸收腹,氣沉丹田,有感情大聲朗讀《論語·公冶長第五》原著及研習報告,願悅友們在讀書中明事理、修自身、安靜心,達成回歸自身、回歸自心、回歸自性,成為心裏面真正幸福的有德行的人,並且以己推人,進而實現書香家庭。
研習報告未完待續,明日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