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公冶長篇第五》5.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2021-01-17 陳小劍Jan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的第 115 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

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原文】

顏淵、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②,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③。」

【注釋】

①季路:即子路。

②伐善:誇耀功勞。伐,誇耀。

③懷:關懷,照顧。

【譯文】

顏淵、季路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為什麼不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說:「我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穿的衣服,和朋友們共同使用,即使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我們想聽聽老師的志向。」孔子說:「我願意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間相互信任,年少的人得到關懷。」

【解讀】

本章主要是師徒三人關於志向的談話,且三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概括起來,可以說子路的志向是「義者之志」;顏回的志向是「謙者之志」,而孔子的志向則是「仁者之志」。他們的志向,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相同之處在於,三人的志向都是積極向善、有益於社會大眾的高尚志向;不同之處在於,三人的志向有高低深淺之分。

子路性情豪爽,講義氣,熱衷於幫助別人,願意與朋友分享的財富物質。但他的修為尚處在「舍物」層面。而顏回的志向修養顯然要比子路深,他已經擺脫了身外之物的束縛,進入到內在心志的修養上,到達「舍己」的層次。志向最高遠的是孔子,他的修養已經超越了「外物」和「自我」兩個層面,達到了泛愛無私的仁道境界。

不管怎麼樣,這三個層次的志向都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和學習,有了志向才能為他人、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益處和價值。

溫馨提示

—END—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5.23: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5.24: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5.25: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多元思維模型#專欄

《如何建立多元思維模型,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如何運用「複利思維」投資你的人生,徹底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刻意練習,很多牛人都在使用的最高效訓練方法》

#思維偏誤#專欄

《倖存者偏誤:成功是偶然的,失敗則是必然和普遍的》

《芒格:避免「司機知識」,成為擁有「真知識」的人!》

《確認偏誤:誰都別想說服我,除了我自己》

#自品牌#專欄

《自媒體時代: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用的時間管理法》

《讓你事半功倍的目標管理方法》

#其他#專欄

《跑步近十年的我,為什麼不提倡「夜跑」?》

《只有認知不足的人,才會說「讀書無用」》

《寫作是人人都需要的底層能力》

陳小劍,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維模型踐行者、終身學習者

幫助提升個人認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相關焦點

  • 論語必背精選之公冶長篇
    一起來背誦論語精選吧 後浪◎論語必背(十五)公冶長篇因首章所論人物為公冶長故名《公冶長》本章共二十八章。該篇主要記載了孔子對古今人物賢愚得失的評論。因首章所論人物為公冶長,故名《公冶長》。篇中前半部分為孔子評論弟子德行;後半部分主要是評論古今知名人物的得失長短,還有孔子自言其志的章節,其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對其「大同」理想的很好詮釋。全篇圍繞孔子對人物的評價展開,材料看似比較零散,其實與上篇《裡仁》仍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5.13: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原文】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溫馨提示—END—《高效學習法,提升你的終身學習力》《運用設計思維,設計出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實現有效社交的「四個法則」》#每日一句論語#專欄《《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 【國學名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譯文】孔子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我的弟子們志向遠大而對事物缺乏謀斷,但寫起文章來斐然成章,真不知道用來教育他們的方法啊。」【注釋】1、出自《論語.公冶長》。
  •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侍」。四書辨證:邢疏「卑在尊旁曰侍。」「閔子侍側」疏同。於「侍坐」則曰:「時孔子坐,四子侍側亦皆坐。」
  • 論語:公冶長篇第一百零五篇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翻譯:顏回和子路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各自講一講自己的志向吧?子路說:我希望坐著馬車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昂貴的衣服,如果穿壞了也沒關係。子路不在乎外在的物質,他渴望的是有好的感情。
  • 論語學習心得——公冶長第五(117)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馬: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論語》,公冶長第五的第二十五章: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方同學,來給大家念一下翻譯吧。方:好。
  • 從《論語·公冶長》看孔子的「君子」觀
    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第二條:「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外,其餘均有孔子的發言。而在兩條此兩條未含孔子言論的記錄中,第一條,有孔子「說」(悅)弟子雕漆開之自我認知的認同與讚許的態度。而唯子路對自己「未之能行,唯恐有聞」的記錄,與孔子未有直接關聯。故,這一章,是考察孔子觀點與態度的重要部分。
  • 女寶寶取名:《論語》人見人愛的女寶寶名,個個有文學典故,古典仙氣
    《論語》是儒學最重要的經典,是一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理名言書,堪稱立身處世的道德典範。它所提倡的正心修身的為人之道、以和為貴的處世良方,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篤行的處事準則。智孝出自《論語》:孝慈,則忠。運用論語詩句中的孝字來寓意著事業有成,懂得感恩。5. 希念出自《論語》: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論語天天讀之098-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按:這套論語天天讀系列,是學而讀書會成員冬青,以南公懷瑾大士《論語別裁》為主,合參雪廬老人《論語講要》,融會個人心得總結而成,耗時年餘,計408
  • 方城縣讀書會學習分享專題系列之三十三四 ——輪流領讀公冶長第五 分享為什麼要大聲讀書
    9月5日上午9:00—11:00,方城縣讀書會周六讀書活動在縣文化館一樓小劇場如期舉行,50多名父母和孩子不約而至,滿懷求知慾望和美好理想,共享古聖先賢孔子的智慧。孩子們爭前恐後,展示讀經才華,輪流復讀《論語》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裡仁第四1遍,領讀《論語·公冶長第五》10遍,並有老師分享「什麼要大聲讀書」。為什麼要大聲讀書?早、 午、 晚讀時,有人大聲誦讀、有人小聲讀、有人在默讀。
  • 《論語》精華|孔子與子路、顏淵談志向 聖人講理想,學生看現實
    01、子產為官的四種可貴品質:端己、敬上、惠下、有義原文5.16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孔子對他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子產為官做到了合於君子之道的四個方面:端己、敬上、惠下、有義。端正自己,以身作則,樹立威信;恭敬君主,行事無私;惠澤百姓,天下受益;役使百姓也是合乎道義,百姓任勞任怨。正因為這樣,鄭國才能在群雄之間爭強自保。這四種可貴的品質,也是當今為官者值得借鑑的地方。02、晏嬰為什麼能讓人「久而敬之」?原文5.17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 小孩名全集:論語霸道總裁範的男寶寶名,個個古風古韻
    尚中出自《論語》:「樂禮善學,尚中貴和」。可見,「尚中」有貴和之義,引申男寶寶性情溫和,博學多識,做事以和為貴,考慮周全。3. 友信出自《論語》:「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賢哉出自《論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寓意:賢表示人才、賢能、賢良;哉表示善哉、美哉、烝哉。名字意義吉祥、優美。5.
  • 《論語》導讀之112:孔子追求人人生活美好社會和諧相處的大同景象
    《公冶長》(26)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顏淵,即顏回。季路,即子路。侍,侍立,站在身邊。
  • 論語取名男孩:100個出自《論語》典故裡,儒雅清新的寶寶名字!
    《論語》取名一直都是文人雅士所推崇之一的經典著作。可見《論語》的內容價值,不僅對世人的修養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在世人心中,更是無法撼動的一座大山。就像孔子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每個人的名字伴隨自己一生,名字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終身的名片,不可謂不重要。起名的過程看似十分簡單,不過是漢字組合的藝術或遊戲。
  • 試論《論語》「仁」的思想及其深化——兼析《道德經》「自然」和「無為」之理(上篇)
    引言《論語》裡孔子的大量談話都涉及「仁」的問題,
  • 公冶長的「鳥語」之謎
    雖然沒有記在正史中,但在《論語》中留下了痕跡。 (一)鳥語功能的由來我看到公冶長懂鳥語的功能,不是生來就顯現的。他家裡很窮,從小上山砍柴,吃野果子,他生性純樸,思想單純,在山林間出世忘塵,接近出世修行的狀態,先天的功能才慢慢顯現出來了,自然就懂了鳥語。
  • 跟領導人讀《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發展思想,不如叫做解放思想更適切些。在舊社會裡,思想本是大受束縛與壓迫的。剝削者的統治異常仇視人民的思想和它的發展,人民如果多思想,對於剝削統治者是不利的。中國歷史上雖沒有像西洋教會的權力燒死和虐待科學發明家的事情,但壓迫思想和反對知識的事實是有過的。別的不說,只要舉統治中國思想界很長久的孔老夫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話,就可以知道一般了。
  • 「論語心解」「顏淵季路侍」
    論語心解公冶長篇第二十六則《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張珊老師寄語原文: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