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解」「顏淵季路侍」

2020-12-12 光年外的讀書人

論語心解

公冶長篇第二十六則

《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

——張珊老師寄語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翻譯:

(孔子坐著,)顏淵,季路兩人站在孔子身邊。孔子道:「何不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道:「願意把我的車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壞了也沒有什麼不滿。」顏淵道:「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道:「希望能聽到您的志向。」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輕人使他懷念我。」

楊睿潔:

在這則「侍坐篇」中,孔子及兩位弟子分別表明了自己不同的志向,但都不是政治方面的追求,而是自己理想中為人處世的狀態,從他們的標準中便可看出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與追求。

子路是講義氣重情義的人。他所希望的是把自己的車馬衣服與朋友共用,哪怕是用壞了也不後悔。在當時,車馬是十分貴重的東西,也是能表明身份的東西,孔子曾因為不能放棄車馬所象徵的士大夫身份而拒絕變賣車馬來為顏淵製備棺槨,車馬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衣服也並不是普通的麻布短衣,子路提到的是「裘」,即毛皮的衣服,想來也並不便宜。這樣的東西,願意與朋友共用,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便已經不多了,而子路願意這樣做,哪怕朋友把它們都用壞了也無所謂。從古至今,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對自己的朋友掏心掏肺呢?有多少人只是維持表面關係,實際上連任何幫助都不願意提供,生怕朋友觸犯了自己的利益呢?他們看到子路,也該慚愧了。子路便是這樣一個人,無怪乎孔子說他「片言可以折獄」了,面對這樣赤誠的,願意把自己的一片真心全部展露的人,誰又能說出謊來呢?

顏淵是自持謙虛的君子。作為孔子多次誇讚的學生,顏淵的品行和學問都堪稱無可挑剔。這樣高的成就,若是換作別人,想必早就飄飄然了,然而顏淵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向他人表白自己的功勞,這樣高的覺悟,讓人不得不感嘆顏淵到底是顏淵,這就是他之所以能成為孔子最喜愛的學生的原因啊。聯想到《老子》中的話: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這是儒道的相同之處,也是一條真理。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越是成熟的麥穗頭垂的越低,發出最大響聲的是半瓶子的水。顏淵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驕傲自滿呢?孔子評價顏淵,說他的心長久的不離開仁德,確實是如此。

孔子是以「仁」為己任的踐行者。相比於兩個學生,孔子的理想更多的體現在他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希望使老人安逸,怎樣才能使他們安逸?希望使朋友信任自己,怎樣才能朋友信任自己?答案就是踐行仁。踐行了仁德,孔子身邊的老人就會安逸,他的朋友就會信任他,他的學生們也會懷念他,但孔子明明做到了這一點,為何他還將其作為自己的志向呢?原因是孔子的這番話實際上並不特指自己,而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如此,而使天下人都能實行仁的方法便是統治者推行仁政,而這也是孔子畢生的追求。

子路和顏淵說的都是以自己為主的理想圖景,而孔子的理想則是改變天下,只能說這三位賢人真是一位高於一位,孔子不愧為老師,而兩位也不愧是孔子的學生啊。

劃重點——

孔子及兩位弟子分別在本則中表明了自己不同的理想中的為人處事的狀態,從其中可以對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與追求略見一斑:

子路是講義氣重情義的人。他樂意把貴重的財物與朋友共用而不計損失的行為就體現了他的赤誠之心。

顏淵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自滿自誇。顏淵品德高尚,得到了孔子的肯定,但依然謙虛謹慎,符合孔子對其長久的不離開仁德的認可。

孔子的理想更多地作用於他人而非自身。雖然孔子讓老年人享受安逸生活,讓朋友信任自己和讓年輕人懷念自己的理想似乎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實現,但是孔子依然希望能夠將這種行為推己及人,使美德得到全社會共同的認可和踐行。

綜合來看,子路和顏淵的理想主要都從自己出發,是作用與自己及身邊關係密切的人的理想。孔子的理想則視野更廣,是作用於天下人的理想。

今天這位同學的「心解」有沒有帶給你什麼啟發?

對本則論語內容的深入理解又引發了你對生活經驗的何種聯想?

人人生活樂不同,人人均可評《論語》,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在評論區書寫自己的「心解」~

希望飛到光年外,

尋找安靜讀書的淨土。

編輯|沈昕

相關焦點

  • 「論語心解」「賢哉,回也!」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自行束脩以上」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張珊老師寄語述而篇第七則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翻譯:孔子說:「只要是主動給我十條幹肉作為見面禮物的,我從沒有不給予教誨的。」
  • 「論語心解」「子於是日哭」
    論語心解述而篇第十則《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飯疏食飲水」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心解」「其為人也孝弟」
    論語心解《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闡釋、解讀語錄之前,我們會參考前賢的經典解說,但更多會結合我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去深入思考,故名「論語心解」。——張珊老師寄語學而篇第二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論語心解 學而篇第一》:君子不重則不威
    【心解】前面說過,孔子的思想照耀千秋,不在於清晰地描述現實,但一定是燭照現實的。現在的人性往往就是乍乍呼呼,自以為是,道貌岸然,煞有介事,把機巧當成聰明,把位置當成理所當然,總是生活在一種虛幻之中。當位置失去之後,當前呼後擁的人群散場之後,卻只落下一個落寞與孤獨而已!
  • 「李保佳講論語86」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
    「李保佳講論語86」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翻譯:孔子說:堅定的相信儒家之道,勤奮學習,堅持依道行事,直到死去。危險、動亂的國家,不要去。
  • 《論語三反——舉一反三學論語》前言
    《論語三反——舉一反三學論語》是一本講《論語》的書,所謂「三反」,有兩個含義,或者說用了兩個典故。其一,是「舉一反三」,語見《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其二,是「反覆再三」,語見《陰符經》——「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百倍。」其實,《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說的也是反覆再三。
  • 「李保佳講論語7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李保佳講論語7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翻譯:孔子教給學生的就4個點:文、行、忠、信文,指的是文獻知識、技能;行,指的是行為規範;忠,指的是做事盡心盡力;信,指的是做人可靠、誠信。具體可查看我之前寫過的 [「李保佳講論語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信,是做人的要求。誠信是一個人行走社會的潤滑劑,如果沒有誠信,就像是車沒有了軲轆一樣,不知道該如何在社會上行走。具體可查看我之前寫過的[「李保佳講論語2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 連鎖論語201024「當標準化遇到Z世代應以夷制夷、滌故更新」
    #連鎖論語#201024「當標準化遇到Z世代應以夷制夷、滌故更新」當越來越多的新生代進入組織時,部分標準化操作可能會受到挑戰。此時可因勢利導,鼓勵新生代在原有標準化基礎上,不斷探索直至沉澱新的標準化流程。標準化是經驗和教訓的沉澱,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
  • 連鎖論語201217「小塊割肉收取加盟費用不鼓勵但也無可厚非」
    #連鎖論語#201217「小塊割肉收取加盟費用不鼓勵但也無可厚非」有些連鎖企業覺得自己的加盟金和整體開店投資比較高,擔心一下子如實告知意向加盟商會嚇跑對方,於是在實際招商時會告知對方一個投資概數,之後根據加盟進程逐步收取各種費用,小塊割肉,意在讓加盟商先上船。
  • 連鎖論語201208「說加盟難做的,多半是因為總部無能」
    #連鎖論語#201208「說加盟難做的,多半是因為總部無能」經常有人說自己行業不適合發展加盟、行業不好標準化、加盟商不好管,諸如此類,說到底多是總部無能。總部沒有足夠的能力管理、服務好加盟商,沒有核心資源綁定、賦能給加盟商,換位思考一下,你會服從總部的管理嗎?
  • 連鎖論語 201124「哪有什麼不能模塊化的,是你鑽研不夠罷了」
    #連鎖論語#201124「哪有什麼不能模塊化的,是你鑽研不夠罷了」做家居定製的大信,從收集到的10萬套原始設計方案中,總結出了4235套經典解決方案。經過深入的分解、交叉對比以及數次軟體升級,最終形成了2326個模塊,實現了定製與大規模生產的完美結合。
  • 「李保佳講論語35」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李保佳講論語35」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喻」指的是知曉,明白。這句話翻譯為:君子做事之前,先把這件事是否符合道義弄明白;小人做事之前,先把這件事是否符合利益弄明白。論語中,關於義利的討論有很多。前面分享過的「論語講解27、31、32」,都是對義和利的討論,有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進入我的主頁,往前面找下。總結起來,儒家關於義、利的思想很簡單,就是要求君子要做一個以「義」為價值觀的人。做事要有勇氣堅守道義、有毅力去除私心、貪心,不為利益所蒙蔽,始終只做符合道義之事。
  • 連鎖論語201221「服務加盟商時的重要節點要有單據和籤字」
    #連鎖論語#201221「服務加盟商時的重要節點要有單據和籤字」把每個重要的尤其是涉及經濟往來的流程儘可能做得規範,來往有記錄、有單據、有籤字,日後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畢竟加盟商一多,難免有些魚龍混雜。很多事情一旦形成習慣和規範,就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 連鎖論語201128「連鎖創業前幾家店不一定非得自己開」
    #連鎖論語#201128「連鎖創業前幾家店不一定非得自己開」一些意欲做連鎖的創業者,可能會因為此前在產品/供應鏈等其他領域的沉澱,在項目籌備期已擁有一批意向加盟商。此時創業者可選擇與其或松或緊地合作。via陳引榷#連鎖論語#200928「發展區域加盟可借鑑格力及娃哈哈聯銷體」在跨區拓展時,發展區域加盟商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傳統的區域加盟和總部聯繫比較鬆散,總部的管理和指導也有限。為了更有效率地開發區域市場,越來越多的品牌總部傾向於和區域加盟商綁定發展,類似娃哈哈的聯銷體和格力的區域化銷售公司制其實是個不錯的參考。
  • 連鎖論語201212「項目前期慢一點、穩一點,等成型後再加速跑」
    #連鎖論語#201212「項目前期慢一點、穩一點,等成型後再加速跑」道理說起來都懂,但還是抵不過圈錢的誘惑。有的是因為項目生命周期短,急於撈一把就走;有的迫於現金流短缺,急於圈錢維持運營。via陳引榷#連鎖論語#201012「資本可以催生連鎖擴張但不如網際網路那般迅速」商業進化到今天,特許經營和連鎖的魅力已無法阻擋,在你我視線範圍內已很難沒有連鎖品牌。資本關注連鎖的熱情空前高漲。資本可以助力連鎖創業擴張,但切不可揠苗助長,否則就會如瑞幸一般通過業績造假飲鴆止渴。畢竟,店址、人才、供應鏈和系統的整合都需要時間。
  • 子曰:「君子不器。」
    ,按引文稱「君子」為「道德之稱」,此暫先姑且不論,而「君」字很明確地與「群」字關聯,且此在《論語》裡有其根據,孔夫子講「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衞靈公》),即講明君子是能夠「群而不黨」。何以君子能夠「群」?按「群」字是由「君」、「羊」二字組成,而「君」是在「羊」字之上,即表示「君」為群之首。從此角度切入,「君子」是討論如何為政的問題。
  • #連鎖論語#201215「無人/智能類連鎖項目眼下受挫但未來可期」
    2020-12-16 00:51:39 來源: 榷事如此 舉報   #連鎖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