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他信、英拉母親的祖宅「儒林第」
圖二:黃先榮展示他與表弟他信的合影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湯啟衛攝□本報記者 湯啟衛
8月5日,英拉當選泰國總理。同日,在中國廣東的一個山村裡,客家老農黃先榮也在為她鼓掌高興。黃先榮,泰國總理他信和英拉的表兄。
8月8日,本報記者赴廣東探訪他信、英拉母親的祖居地――― 梅州市梅縣松口鎮梅教村。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信母親曾來此避難,他信也曾來這裡尋根問祖。另外,記者採訪得知,開國元帥葉劍英的母親生於梅教村,與他信的母親是同村人。
黃先榮向本報記者披露,他信政治命運的起伏也給他們一家帶來了希望與失望。如今,英拉當選泰國總理,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英拉能出錢修一下祖屋。
泰國兩任總理的中國表兄
8日中午,天氣炎熱,群山環抱的梅教村寂靜無聲。與村裡的新式瓦房相比,村頭那片白牆黑瓦的老屋格外扎眼,這就是他信和英拉母親的祖宅――― 儒林第。
如今,黃先榮還與老伴巫祿妹住在這裡。
對於記者的到訪,黃先榮有些意外。這名78歲的客家老農膚色黝黑,身材瘦小,因為不會講普通話,他只能以憨厚的笑容向記者表示歡迎。乍一相見,實在不敢相信他就是泰國總理他信、英拉的中國表兄。
但他確實是。
看過黃先榮與他信的合影后,在孫女黃珊紅的翻譯下,黃先榮用客家話向記者講述了與他信的關係。黃先榮說,他的曾祖父(即他信的外曾祖父)黃桐秀與曾祖母沈太君生下了他的祖父黃瑞成、他信的外公黃銓成等兄弟。黃銓成從梅教村遷移到泰國謀生,在泰國成家立業,生下黃金鯉(他信的母親)等七兄妹。黃瑞成則留在梅教村,育有獨子黃新香,黃新香與妻子丘榮秀成家後未有生育,收養了黃先榮。黃先榮比黃金鯉小一個輩份,叫她表姑。黃先榮的這些說法已被當地史志資料證實。
黃先榮回憶,在二戰期間,他信的外公黃銓成曾帶著家人從泰國回梅教村避亂。不到一年,黃銓成就帶著幾個兒子去香港謀生。當時10歲的黃金鯉與她的母親留了下來,直到兩年後,才離開梅教村去香港與家人團聚。
黃先榮告訴記者,他比黃金鯉小一歲,兩個人一起吃住,經常一起做遊戲。黃先榮的妻子巫祿妹今年80歲,黃金鯉一家來梅教村避難時,她們家與黃家相鄰。在巫祿妹的記憶中,黃金鯉瘦瘦高高,皮膚黝黑,頭髮有些捲曲。「跟她一起玩時,感覺她很機靈、調皮。」
黃先榮感慨:「當時我絕沒有想到,這個小表姑以後會成為泰國兩個總理的母親。那時也沒看出她有什麼不同。」
童年分別之後,黃先榮與黃金鯉再未見面。直到2005年,黃先榮才知道黃金鯉的兒子他信是泰國總理。
他信帶來的希望與失望
黃先榮說,2005年夏天,收到廣東省僑聯發來的傳真後,他才知道泰國總理他信竟是自己的表弟。
他信幼時就從母親那裡得知自己的祖居地在中國廣東。2005年7月,時任泰國總理的他信來華訪問,向中國政府表達了到廣東尋根問祖的心願。在廣東當地政府和僑聯的幫助下,最終在梅教村找到了母親的祖居老屋。
2005年7月2日,在梅州地方官員的陪同下,他信帶著大兒子來到梅教村。
黃先榮回憶,那是一個下午,自己想上前與他信握手,但因為他信身邊圍滿官員,他未能近身。雖然黃先榮最終得與他信合影留念,但因語言不通,又加上他信周圍護衛森嚴,兩個人並沒有多少交流。
黃先榮對記者說,他信進村時,自己的母親丘榮秀就等候在門口。他信一進院子就拉著表舅母的手用客家話問候她:「吃飯沒?」
在祖屋裡,他信帶著兒子在院子裡四處觀看,並來到母親黃金鯉居住過的小屋,坐在睡床上與陪同人員聊天。他信告訴大家,母親經常跟他講起在這裡生活的情形,所以他對祖屋的一切都有印象。他信回憶,童年時母親為自己唱過客家童謠《月光光》。黃先榮告訴記者,他信在梅教村逗留了一個多小時,其間還到山上祭奠了祖墳。
臨別之前,他信遞給表舅母一個大紅包。「看起來很厚,但打開一看,鈔票上包了很多層報紙,只有一萬元人民幣。」儘管如此,黃先榮還是很滿足,「我們村裡幾乎每家都有親戚在南洋,但很少有人回來探親。他信當這麼大的官還不忘本,這很難得!」
黃先榮的兒子黃振康透露,他信來訪後,當地有關部門過年過節都要來給黃家送紅包。「但是他信下臺後,他們就不來了。」
黃振康說,曾有一名祖籍梅州的泰國華僑為黃家申請去泰國旅遊,並安排他們在泰國會見他信家族的重要成員。「行程都安排好了,但我們剛想動身,泰國就發生政變了。他信下臺,並連累了那個華僑的兒子,我們也去不成了,白高興了一場。」
「英拉會不會出錢修房子?」
如今,他
信的妹妹英拉
當選泰國總
理,黃先榮一
家又重燃希望。說起英拉當選的消息,黃家人的表情充滿興奮和自豪。「她當選的那一天,我們從鳳凰臺看到新聞了,很為她高興,她論起來是我表姑。」黃振康說。
但一旁的黃先榮潑了兒子一頭冷水:「什麼表姑?她或許還不知道有我們這門親戚。」黃振康則有些不服氣:「不能吧?他信會不告訴她?」
父子爭辯時,巫祿妹則在考慮更現實的問題。「你們說,英拉會不會出錢修房子?這老屋很破舊了,再不修過幾年就塌了。」
這時,黃振康反倒理智起來:「肯定不會,高興歸高興,但英拉不會帶給我們什麼實惠。」
記者看到,黃家的祖屋「儒林第」是一座「三堂四點金」式的客家老宅,有30多間房屋。雖然年代久遠,卻難掩昔日豪華,屋梁、房簷、窗欞等處均是精雕細刻。黃振康介紹,這座老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關於它的興建,黃家祖上有一個傳說。「我們的老祖宗是收破爛的。有一次,一個老頭誤把純金的十八羅漢當作廢銅賣給了他,他因此發家,建了這座房子。」
黃振康說,祖宅最興盛時住有30多戶黃家子孫,如今只剩父母在此居住。「現在年輕人都不願住這種房子,一旦將來沒人住,這房子恐怕真就塌了。」
儘管有這種焦慮,但黃振康無力修房。今年42歲的他在家種植金柚,收成好的年份能掙4萬多元。他不捨得花這些錢,而是存起來留給兩個女兒上學用。
黃振康介紹,當地最初實行農田承包責任制時,他曾勸說父親將稻田改種柚子。黃先榮卻認為不種水稻就沒糧食吃。「直到結婚分家後,我才自己做主改種柚子,但已經晚了,最早種柚子的那批人都發家了,一年掙幾百萬。」
黃振康的新房修在祖宅一側,陳設簡陋,但這現狀並沒讓他灰心。「將來有了錢還是要做生意,如果發了財,修房子就不用指望英拉了。」黃振康半開玩笑地說。
葉劍英母親與他信母親是同村人
梅教村西有龍山,南有虎山,林木茂盛,全村1900多口人主要靠種植金柚為生。
從他信母親的祖宅儒林第往北走兩公裡,路邊有一處無人居住的老樓,這便是葉劍英母親陳秀雲的祖宅德裕樓。
兩座老屋同在梅教村,葉劍英的母親與他信的母親是同村人。
梅教村老人介紹,德裕樓為陳秀雲的曾祖父所建,至今有200多年歷史,採取「翻身逆勢」的建設手法,坐南向北,為土木一字樓結構,兩層樓,6個廳、33個房間。
當地史志資料顯示,陳秀雲1873年出生在德裕樓,其父陳玉華在南洋經商,母親範氏務農。陳秀雲是長女,沒讀過書,18歲時嫁給梅縣雁洋鎮19歲的村民葉鑽祥,先後生下8個孩子,其中兩男兩女早夭,葉劍英(家名宜偉)出生於1897年,和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得以倖存。陳秀云為典型的客家婦女,平時操持繁重的家務,還常打短工補貼家用。
陳秀雲的曾祖父目前有60多名後人,多數在家務農。1980年以後,很多人離開老屋自建新房,德裕樓漸成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