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貨幣重置時代已到來!未來最能抗通脹的,唯有比特幣……

2021-01-07 功夫財經

作者:財主家的餘糧

如果要找出2021年元旦前後的明星資產,毫無疑問是比特幣。

在2020年3月份疫情引發的全球資產普跌中,比特幣一度跌至4000美元附近,但是,從2020年10月份開始,比特幣從1萬美元左右開始,連續暴漲。特別是進入2020年11月份以來,短短的2個月裡,從1.4萬美元一路暴漲至接近3.5萬美元……

如果從2020年3月份的最低點算起,比特幣的價格上漲了近8倍。

1

為什麼比特幣會暴漲?比特幣的暴漲又意味著什麼?

世界經濟論壇(WEF)將2021年1月份召開的達沃斯年會的主題,確定為「大重置(The Great Reset)」,這個詞我覺得提得非常好——儘管,我所理解的大重置,與達沃斯年會所解釋的大重置,完全不是一碼事。

大家應該都用過電腦「Reset」鍵,就是重新設置,重新恢復原位的意思。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Klaus Schwab在提出「大重置」這個主題的時候表示,現有的西方體系,是二戰結束後形成的守舊體系,不能包容持不同立場的人和聲音,更會引發環境破壞等問題,缺乏可持續性,早已變得不合時宜。

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危機當中,許多西方國家均暴露出醫療和社會福利體系不完善的問題。

因此,Klaus Schwab認為,西方國家不應只重視經濟發展,而是必須加強和改進社會福利體系,他雖然不否認自由市場是西方體系的基礎,但他也認為,各國政府和精英,更需注重發展社會市場經濟和政府調控,以應對新時期的環境和社會治理等問題。

具體的大重置計劃內容,包括了「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和「重繪世界地緣政治圖」,實現「能源轉型」,令「經濟更具可持續性」,同時促進「工作場所的公平,包容和社會正義」,以便全球經濟可以「更好地重建」。

簡單來說,「大重置」就是將西方國家原本因為全球化而造成的問題,逐步納入政府管理系統,並期望用更加有力量的政府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

就經濟和貨幣議題來看。

包括施瓦布在內的全球化主義者心中,「大重置」將賦予各國央行和政府更多的權力,以追求代價高昂、嚴酷的環境和社會正義目標,為此不惜打破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所堅持的貨幣發行框架,將最不正常的無限QE(無限制印鈔),當成治癒社會問題的良藥。

以美聯儲為例,他們將美國的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視為自己的使命,他們使用政府有限定義的「通貨膨脹數據」作為基準,明明資產價格都漲了N倍,但他們依然視而不見,只管印印印、印印印……

就在最近,除大肆印鈔之外,美聯儲還加入了綠色金融網絡(NGFS),這是一個由央行和監管機構組成的全球性組織,致力於實施《巴黎氣候協定》和其他「綠色」優先事項。

有人已經設想了這樣的情況,美聯儲濫用其美元貨幣創造能力,直到公眾對美元失去信心的地步,迫使當局以真正有限的資產去支撐美元。

各國央行及政府經濟學家們認為,印鈔一定要越來越多,經濟一定要不斷前進,不管是黃金還是比特幣這樣數量有限的資產,根本就不可能作為貨幣而存在。

在這種理念之下,1971年人類退出以黃金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當時的黃金價格是40美元/盎司,在美聯儲一路印印印的過程中,2020年黃金價格創下了2000美元的歷史新高。

貨幣價值本身的重置才是最要命的。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網際網路式的無中心化機構監管產品,從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上來說,比特幣一直要抵制的,恰恰就是這種「強有力的中心化機構」所操縱的貨幣價值持續衰減。

換句話說,比特幣價格的暴漲,反映的就是市場完全不認可包括世界經濟論壇主席Klaus Schwab、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國際工會聯合會秘書長Sharan Burrow、加拿大總理Justin Trudeau、英國王儲Prince Charle、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Gina Gopinath等這些當今世界最精英的政治經濟人士所謂的「大重置」。

從這個意義上說,比特幣的價格暴漲才是真正的大重置。

5000年的人類文明史,貨幣一直都是經濟運轉的核心,但除了個別國家、偶爾的時期之外,幾乎所有文明都是拿著黃金白銀和銅做貨幣,信用貨幣持續的時間,都非常非常短。

但是,從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倒臺開始,全球範圍內,都在美元的影響下,都開始採用沒有任何實物資產做抵押的信用貨幣體系,這種體系迄今已經持續近半個世紀——也許,正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處在信用貨幣體系下的,還以為信用貨幣才是世界貨幣本來的樣子。

就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包括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英格蘭銀行等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依然在印印不息。2008年的時候,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僅為3.6萬億美元,12年過去之後,現在西方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超過25萬億美元。

如此海量而廉價的金錢,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央行們在用點紙成金,挑戰人類對於貨幣價值的信仰。

貨幣以「萬億」來計價,這是幾千年來人類文明史所不敢想像的數字,但在今天,對於美歐日等央行來說,卻是隨隨便便稀鬆平常的數字。

比特幣,就是真正衡量美元到底貶值了多少的一面鏡子。

2

有人問我,什麼樣的資產才是好資產?

我的回答是:

標準化的、共識越來越多的、稀缺性越來越強的資產,就是好資產。

標準化,是要保證這種資產方便分割和交易,而且確保沒有特別複雜的分辨過程(比方鑽石和古董,就因為其分辨過程過於複雜而無法標準化),基本能實現價值無損的流轉;

有足夠共識,是要求這種資產不能是個別人的愛好,而至少是相當大一個群體的共同認知,否則的話,共識太少會導致該資產變現的時候出現流動性不足、甚至不值一文的情況(典型如郵票、文玩核桃等);

有相當的稀缺性,是確保該資產擁有較高價值的基礎,否則的話,如果該資產數量眾多而且還能夠隨時生產(例如原油等),那麼該資產就無法充當價值儲藏的載體。

因為有區塊鏈技術公開、透明、分布式的約束,有每過4年產量減半的死規定,所以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區塊鏈技術。所以我一直認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比特幣就是一種特別好的資產。

2020年8月的時候,當時的比特幣價格不足1萬美元,我用存量/流量(Stock / Flow)的方式,估算比特幣的價格,2021年有可能到達5萬美元。

所謂存量(Stock),就是該商品或資產在世界上的現有存量;

所謂流量(Flow),就是指該商品或資產每年的新增產量。

S/F法評估稀缺性的觀點認為:

若某種不可再生商品或資產的S/F值很低,意味著其年產量相比社會存量較多,那麼意味著產量波動對此商品或資產價格影響巨大,其價值很難穩定下來,人們也不願意將這種商品或資產當作價值儲存的載體——典型的,就是原油、鋼鐵、鋁之類的大宗商品;如果某商品具有很高的S/F,這意味著即使該商品在短時間內產量大增,也不會對其總市場價值造成大影響,因為市場價值穩定,就會有很多人願意視此商品為價值載體,這進一步促進其價值保持,長期下來,S/F數值很可能就決定了該商品的整體市值規模,典型如黃金、白銀和比特幣。

下面的圖表,就是我建立的S/F模型模擬的比特幣價格與2013年4月份迄今實際的比特幣價格的走勢情況。

下面的截圖,就是我當時的文字內容:

我還認為,無論是便攜性、可互換性、可驗證性、可分割性、抗審查性以及最為重要的稀缺性來講,比特幣都是一種比黃金和白銀更適應這個時代的資產。

現在看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很多的正規金融機構進入了,甚至某些保險公司都開始購入比特幣……

正是這些持續的購買,讓比特幣的價格上漲到了3萬美元以上。

3

說到底,並不是比特幣在漲價,而是美元在耍流氓。一部分先知先覺的人,不認可以美聯儲為首的各國央行在印鈔方面的流氓行為——比特幣的價格,就是美元價值,或者說整個法幣體系的反面。

如果美聯儲、歐央行、日本央行和英格蘭銀行的印鈔不停息,至少在短期之內,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趨勢很可能也不會停止。

幾十年來,信用貨幣體系的順利運行,讓央行和政府都陷入了無比狂妄的境地,以為只要是控制了貨幣發行權,他們能解決這個,能解決那個,他們既不尊重5000年人類的貨幣史,也不尊重貨幣價值的神聖性……

比特幣的暴漲,就是對這一切的回應。

就像布雷頓森林體系下35美元/盎司的黃金價格,當時的人怎麼也沒有想過,黃金有朝一日會漲至2000美元/盎司。

現在的你覺得,3萬美元/枚的比特幣價格昂貴,等到它漲到5萬美元、10萬美元,甚至是30萬美元時候,到那個時候你才意識到,這是法幣體系的價值重置,豈不哀哉?

當今世界主要央行關於人類貨幣價值重置的時代,有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早的到來。

相關焦點

  • 華爾街大佬保羅·都鐸·瓊斯:如何應對大貨幣通脹時代
    這篇報告的觀點已經在標題體現了,Paul Tudor Jones認為,全球央行大發貨幣,必然會出現一次偉大的貨幣通脹,那麼什麼資產會最受益呢?在這篇文章他,他對全球央行的行為,以及如何抵禦貨幣通脹,都做了詳細的闡述。
  • 高通脹時代將至?投資者已開始囤黃金、比特幣和威士忌
    他這麼做的理由是,各國央行持續的刺激政策實質上已經讓世界進入了一個「貨幣和資產價格操控的時代」。霍奇斯相信,所有這一切很可能會釀成大禍,紙質資產屆時就將全面崩塌,唯有實體的、有形的黃金才能保全價值。「我甚至經常會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把這些金條擺來放去。」
  • 投資者囤積黃金、比特幣和威士忌,以緩解通脹恐懼症
    霍奇斯還在野村資產管理公司擔任理財經理,他認為央行的刺激政策迎來了一個 "貨幣和資產價格操縱的時代"。他押注,如果這一切出現問題,紙質資產崩潰,實物、有形的黃金可以保值。"我甚至像電影裡一樣,把這些小金條堆在一起。"他說。
  • 一切通脹仍是貨幣現象——致美國終將到來的通脹
    報告摘要:「一切通脹都是貨幣現象」,這是諾獎得主弗裡德曼的經典論斷。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美國通脹中樞不斷下移,尤其是2000年之後,即使貨幣政策不斷大水漫灌,仍未能推升通脹。很多人認為貨幣對通脹的傳導作用已經消失。
  • 央行盛松成: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
    但目前虛擬貨幣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如Q幣、百度幣、盛大點券等,使用範圍也超出了虛擬商品的範疇,可以用來購買一些實物,甚至出現了很多專門提供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雙向兌換的網站,似乎虛擬貨幣已逐漸成為可以流通的交換單位。其中,2009年出現的比特幣(Bitcoin)發展最為迅速,影響也最為廣泛,其使用範圍已從網際網路滲透到現實世界。
  • 基金大佬Paul Tudor Jones:我們即將面臨一個超級通脹的時代,如何...
    圖片來源:Paul Tudor Jones致投資者信Jones認為,受需求缺口影響,通脹在短期內依然可能下降。但從長期看,M2增長與通脹保持非常穩定的關係,高M2增速意味著全球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超級通脹」時代。
  • 比特幣9月將何去何從?不管未來會怎樣,你至少的擁有一枚.
    本周,比特幣在劇烈的價格波動中繼續苦苦掙扎,交易員們對此保持警惕。比特幣價格較7天前下跌16%,目前在1萬美元左右盤整。9月7日星期一,保誠證券(Prudential Securities)前執行長認為勞動節將是比特幣採用和投資的潛在轉折點,因此加密貨幣市場可能進入重要的一周。
  • 山雨欲來風滿樓:8月比特幣持續看漲邏輯 加密貨幣牛市動力充足
    43萬的比特幣能否到來?從7月底開始,在ETH的領漲下:山寨幣崛起、BTC破萬、ETH破400,加密貨幣迎來行業整體平衡發展,由此點燃了加密貨幣的牛市集結號。進入8月,行情仍然保持穩中有漲的節奏,牛市已經啟動的信號更加明顯,根據歷史發展規律,「若牛市行情重演,比特幣有望在2021年末達到43萬美元」。
  • BitMEX:通貨膨脹將至,比特幣或迎最大機遇
    經濟環境可能會像上世紀70年代那樣,通脹預期反覆無常。這種體制更迭和通脹將是金融市場難以容忍的。在這種環境下,比特幣可能在其短暫的生命周期內獲得最大的機遇。貨幣政策已經行不通了。央行無路可走可以說央行已經達到了他們所能做的極限,這已成為共識,甚至在央行之間也是如此:利率已經處於下限0%,因為如果大大低於這個比率,公眾就會囤積現金。
  • 比特幣,是晦澀小眾的網絡貨幣?
    是晦澀小眾的網絡貨幣?是燙手山芋?是對無能政府的抵抗?是對衝通脹的避險資產、是奢侈品亦或是星際超級資產?在幣價衝破13500美元後,比特幣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圍繞未來價格升值的預測甚囂塵上。
  • 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虛擬貨幣但已偏向於監管
    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虛擬貨幣但已偏向於監管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虛擬貨幣但儘管全世界目前已發布的加密貨幣超過2000種,包括難以跟蹤的隱私硬幣,但絕大多數的灰黑交易犯罪分子仍然比較偏愛比特幣進行結算
  • 比特幣減半後價格怎麼走?聽聽經濟學家、分析師和投資機構怎麼說
    正因如此,中國幣圈對這場減半期待已久,許多人渴望它能帶來2017年那樣的超級大牛市。而在「3·12」大跌之後,中國幣圈輿論場的「減半行情」熱度明顯下降,許多人轉而認為「減半行情」已經破滅,甚至還將給礦圈帶來危機。與中國幣圈的輿論場不同,在「3·12」大跌後,西方投資圈對比特幣的看法反而更加樂觀。
  • 【直擊華爾街】比特幣能取代黃金嗎?
    每天向您推送華爾街最熱新聞,了解最新時訊,請關注MBA教育中心公眾號。孟令星: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講師、MBA教育中心招生部主任、執業律師、清華大學商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博士後、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學者。比特幣能取代黃金嗎?
  • [S]十問「比特幣」:瘋狂的虛擬貨幣
    4月11日消息,據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的報導,近段時間以來,網絡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身價不斷走高,一度創下1比特幣兌換250美元的記錄,而關於比特幣的討論最近也頻頻見諸報端,英國的《經濟學家》雜誌認為它能引起大多人的興趣,科技博客GigaOM的撰稿人馬修英格拉姆(Matthew Ingram)則認為比特幣將會引發許多問題
  • 比特幣抵達P站,數字貨幣已經得到市場認可?
    很多人戲謔說區塊鏈的發展要靠」色情「(社群),但這當作日常談資是可以的,比特幣早已過了需要色情內容擴大市場的時代。 那麼比特幣抵達P站,意味著數字貨幣得到市場認可?大家都知道灰度等大機構都紛紛購買比特幣,比特幣開啟了機構牛市,核心原因在於獲得了主流金融市場的認可,早已過了當年靠色情等內容擴大市場的時代。
  • 業內人士稱比特幣的波動性比特斯拉股票還小,有成為通脹對衝工具的...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影響,但比特幣的主要市場指數還是突破了歷史新高。相對於特斯拉等股票而言,比特幣的波動性並沒有那麼瘋狂。這是推銷數字貨幣投資項目的CoinShares公司的首席戰略官梅爾特姆-德米爾斯(Meltem Demirors)在接受採訪時的說辭。
  • 農民思考者的貨幣資本主義理論,告訴你通脹如何發生的呢?
    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與管理是兩個輪子,而資本是發動機,信用是貨幣和資本之源泉,就是發動機裡的油!信用的根本,是債!中國已經濟實現了工業化,並處於後工業化時期,從資本增量擴張,正向技術創新內涵式增長轉變!資本是經濟增量擴張的主要推動力量,重效益的質需要管理提升,而內生增長需要科技創新出新產業新產品。
  • 30天賺2010萬美元利潤的比特幣投資大牛表示,比特幣價格尚未觸底
    加密貨幣市場未完全觸底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用戶名為J0e007(喬)的分析師和比特幣交易員已經成為比特幣交易社區中最傑出的成員之一,每月都能獲得瘋狂的利潤。Bitfinex的排行榜數據顯示,該交易員在過去30天內獲得了2010萬美元的已實現比特幣交易利潤,這使他在幾個月前賺到了數千萬美元。因此,當他在發表觀點時,人們會認真傾聽,這就不足為奇了。
  • 《精通比特幣》作者Andreas:未來有一天,所有人都會需要加密貨幣?
    自2012年進入這一行業之後,Antonopoulos就去往世界各地分享自己對比特幣的看法。《精通比特幣》、《貨幣網際網路》以及即將出版的《精通以太坊》都被譽為是學習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必讀書物。  他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公認最受尊敬且最權威的意見領袖之一。
  • 美國通脹之謎:菲利普斯曲線失效、寬貨幣失靈與再通脹之路
    80年代以來貨幣政策整體寬鬆的同時美國實體經濟部門槓桿率中樞不斷上升,但通脹中樞仍波動式下滑。美國寬貨幣未能推升通脹或源於三因素:全球產業轉移、人口老齡化與社會貧富分化加劇。首先,全球產業轉移推動中低端產成品附加值難以攀升,進口物價掣肘通脹水平。60年代以來全球貿易加權的人均GDP增速多數時間低於經濟總量加權的人均GDP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