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

2020-12-25 張凱醫生說健康

宮頸是身體內非常重要的一處器官,在人體內負責支撐和防禦的功能,人工流產、妊娠等活動都有經過宮頸,所以它也是極易發生炎症的地帶。

宮頸受到外界的損傷,輕則出現各種炎症,重則可能誘發宮頸癌。據數據顯示,99.7%的宮頸癌的發生與HPV病毒感染有關。

89歲的王娟院士,研究婦科疾病超過40年,更是發表過多篇關於宮頸癌的文章,被各大網站收錄。她表示,宮頸癌的誘發除了跟HPV密切相關外,食物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6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

1. 豆腐乳

豆腐乳是下飯是好搭檔,但卻是藏在我們身邊的"傷宮利器"。

少吃是有利的,但是吃過多就會對身體產生反作用。首先豆腐乳想要防腐,就要加入大量的鹽分,體內的鹽分超標,便會導致宮頸的代謝能力下降。

其次,有些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製作環境不合格,改變傳統的製作方法,很有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易誘發宮頸癌。

2.久泡木耳

木耳本身是很好的食物,但是浸泡的時間過長,就會轉化出一些有毒物質,加速癌細胞的生成。

專家提醒,木耳的浸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8小時,最好用熱水泡,縮短浸泡時間,控制在3-4個小時之間。

另外,不僅是木耳,幹蘑菇、幹海帶等也不宜長時間浸泡。

3.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一般指生的食物,既沒有加工烹飪的食物,包括肉類、水果等。

少吃一點對身體是沒有損傷的,但是攝入過多,特別是對宮頸和子宮不好的女性來說,會進一步加重體內的溼氣,不易於代謝垃圾的排出,長時間如此,便會容易誘發宮頸癌。

以上幾種食物對宮頸的損傷是比較大的,嚴重的就會誘發宮頸癌,給個人安危和家庭幸福帶來極大的損傷。同時,生活中也要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

呵護宮頸健康,建議你做好以下2件事

1. 補充身體營養所需

除了從食物中獲取營養物質外,對免疫力較差的女性,還應建議適量的添加一些西麥雙素類的物質,西麥雙素可以幫助促進免疫細胞的分化合成,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幫助短時間內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更好的防禦外界病原體的侵害。

西麥雙素中含有豐富的硒元素,在雜誌《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中就有硒抗腫瘤的分析,可以有效降低癌細胞的活性,減少細胞突變的機率,具有很好的防癌效果。還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有害病毒,更好的保障身體的健康。

2.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況,比如長期飲酒、吸菸,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比較大的。另外,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小知識:熬夜對宮頸的傷害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熬夜傷身,但依舊我行我素,今天就來告訴大家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人體只有在進入深度睡眠時,才會加速身體代謝物的排出,如果長時間熬夜,很容易導致大量的垃圾聚集在體內。

另外,長時間熬夜,會導致身體的免疫力慢慢下降,最終致使無法阻擋身體的病毒的侵害,給我們的宮頸和身體造成的損害都是巨大的。

相關焦點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黃褐斑是一種發生在面部,對稱分布的黃褐色的色素沉著斑」黃褐斑是中國女性比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其法身的主要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種。內因主要有氣血不足、肝氣鬱結、脾胃氣虛等;外因主要有紫外線照射、化妝品刺激、電離輻射、環境汙染等。
  • 餐桌上常見3種蔬菜,是傷肝利器,提醒家人,再喜歡也少吃幾口
    ,肝臟的工作量非常龐大,同時,也因為是食物的主要代謝器官,也很容易受到食物傷害,所以,健康的飲食對我們保護肝臟健康又非常重要的作用。  餐桌上常見3種蔬菜,是傷肝利器,提醒家人,再喜歡也少吃幾口  為保護肝臟健康,一定要注意日常飲食,這3種會嚴重傷肝的食物,就不要再吃了,以免肝臟受損癌變。
  • 8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今年已經89歲的路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有50逾年的經驗。在路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代人群中頻頻發生,都是跟人們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很大關係。雖然骨疏鬆不像其他骨病那樣發病起來會產生直接的危害性,但是無異於在體內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若是受到一些輕微的外力刺激,就可能造成嚴重骨質的後果,使得人們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 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要少吃
    孫院士就是一位,研究肝病已有60年,如今已經91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講座,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向大家進行傳授。每次演講時,孫院士都會提醒,肝病多是吃出來的,預防應大於治療。孫院士提醒: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少食用為好1、精加工食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零食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並且口味各色各樣都有
  • 研究癌症60年,91歲院士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癌細胞」,勸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歲高齡,大約從30歲便開始針對於肝癌的研究,直到現在,已有60餘年了。別看孫燕院士是九旬高齡老人,但是依舊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仍在抗癌前線,讓人很是羨慕。在一次的記者訪問會中,有人向孫院士提問:「孫院士,如今肝癌頻發,患病人數越來越多,並且難以治癒,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呢?」孫院士回答道:「所謂病從口入,根據我日常生活的習慣做出總結,那就是,別吃致癌食物,有幾種食物,我從不吃。」
  • 女子腰疼入院,宮頸癌離世,醫生:2種傷宮食物,勸忌口
    醫生提醒,身體出現這些情況,建議及時進行檢查。身體出現3個不適,及時進行宮頸檢查1、腰酸背疼腰酸背疼是宮頸發生病變會出現的一種的情況,體內的腫瘤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大,壓迫到周圍的組織器官,表現在外部就會出現腰酸背疼的情況,有時還會伴隨雙腿腫脹。發現這種情況長時間得不到恢復,建議及時進行檢查,明確原因。
  • 提醒:這4種食物早已被列入「黑名單」,肝不好的人,勸你少吃
    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餐桌上的食物也逐漸豐富,經過多重烹飪方式,食物愈發鮮美可口。可口的美食雖好,但是吃多了卻會化為傷肝「利器」,在肝臟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撩撥,造成肝臟功能運轉出現障礙,很容易發生損傷。
  • 89歲院士研究高血脂50年,提醒:1種食物是升脂王,儘量少吃
    鄭大叔今年47歲了,在縣城裡開了一家熟食店。其實這也是滿足了他小時候的願望,小時候他最希望的就是能有怎麼吃也吃不完的肉,後來長大了,他就特意學了製作肉食的手藝,然後開了這家店,鄭大叔滷肉的手藝非常絕,尤其是他做的滷雞爪,十裡八鄉的人都會來買。
  • 消化不好的人,這4種常見食物,勸你少端上餐桌,吃多了更不舒服
    當然對消化不好的人來說,除了吃一些健脾開胃的藥物以外,在平時的飲食中也要慎重選擇有一些食物,雖然看上去很健康也很美味,但是卻容易引發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問題。消化不好的人,這4種常見食物,勸你少端上餐桌,吃多了更不舒服蛋黃和黃豆雞蛋有蛋白和蛋黃兩部分構成,蛋白裡面主要含有蛋白質,而蛋黃裡面含有軟磷脂,維生素,脂肪等營養物質,因為蛋黃屬於酸性物質,而且裡面的脂肪含量,膽固醇含量都比較高,吃多了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問題
  • 89歲院士研究皮膚60年,提醒:皮膚色斑怕3種食物,多吃可美白
    王院士,今年已經89歲高齡了,在很多皮膚專著和報紙期刊上都發表過諸多著作,在皮膚病防範和皮膚美白祛斑方面具有深刻且獨到的見解。一次記者採訪中,有記者詢問道,"女性色斑為何總是去不掉,易復黑,有什麼方法可以徹底解決嗎?"
  • 餐桌上的2種食物,或是肝病的「罪魁禍首」,提醒家人,儘量少吃
    餐桌上的2種食物,或是肝病「罪魁禍首」提醒家人儘量少吃食物1:久泡菌類菌類食物非常多見,比如:木耳、銀耳、平菇、蘑菇等。食物2:黴變食物大多數家庭廚房中,都會存在一些食物、水果,若長時間不食用食物、水果就易發生黴變。食物、水果發黴以後,部分覺得浪費會將黴變食物、水果進行二次處理,比如將黴變水果削削繼續吃,殊不知,發生黴變的水果會存在黃麴黴毒素。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別再吃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防癌抗癌聽他的!孫燕院士,相信很多人很多人都聽說過,他是我國的工程院院士,並且是我國腫瘤科的「奠基人」,從30歲開始就鑽研癌症,直到現在還在四處奔波。提醒:以下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奉勸你們快別再吃了1、久泡菌類木耳、銀耳等,都屬於我們常見的菌類,涼調木耳、煮銀耳湯等,成了餐桌上常見的菜品。
  • 老中醫提醒:這4種食物挺厲害的,堪稱「傷肝利器」,勸你少吃
    老中醫提醒:這4種食物「傷肝利器」,勸你少吃 1、甜食 2、高脂食物 我們首先要知道肝臟事脂肪運輸重要的樞紐。我們人體吸收不了的油脂進入肝臟,然後就會變成脂肪。如果身體處於比較飢餓的狀態的時候,貯存的體脂鉗就會被運送到肝臟,然後開始分解。如果一個人日常生活中吃太多高脂油膩食物,那麼就很容易導致脂肪代謝紊亂,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脂肪肝。所以在這裡建議大家不要多吃油膩的食物。
  • 醫生:這3種食物,是傷肝的「利器」,勸少吃
    家中常見的3種食物,或是傷肝的"利器",勸你趁早丟掉1、醃製的鹹菜蔬菜,是每家每戶都會吃到的食物,但是不易保存,因此大多數人也會把蔬菜用大量的鹽分醃製起來,來延長食用的時間。3、發芽的土豆土豆是家中常吃的一種食物,不僅營養豐富還美味可口,受到不少人的喜歡。但是也要注意,放置時間過長的土豆,尤其是發芽發青的土豆就要不再吃了,建議儘快丟掉。因為這種土豆中,會滋生出大量的龍葵鹼。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這3種食物經常出現在餐桌上,被列入傷肝「黑名單」,勸你別再吃
    肝臟主要負責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對肝臟的保護就顯得格外重要,同時肝臟還負責人體很多重要的工作,它的健康關係整個身體機能能否正常的運轉,正是印證了中醫上的一句話:「養肝就是養命」。但肝臟又是非常脆弱的一個器官,可能喝一次酒、熬一個夜,就會造成肝功能的受損,不止是這些,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行為都有可能對肝臟的健康造成威脅。
  • 三位院士忠告:4種食物,堪稱衰老「加速器」,勸你少吃,要節制
    我們雖然不能抗拒衰老的降臨,但是卻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延緩肌膚的老化步伐,對於自己的飲食習慣,是我們首先需要在意和調整的地方。三位院士忠告:4種食物,堪稱衰老「加速器」,勸你少吃,要節制1.含過氧化質的食物過氧脂質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物,常見的有油炸魚蝦後的食用油放置一段時間,就會生成過氧脂質。
  • 餐桌上常見的3種「傷肝」食物,轉給家人:再貪吃也要少吃幾口
    餐桌上常見的3種「傷肝」食物,轉給家人:再貪吃也要少吃幾口1、鹹菜相信不少家庭的餐桌上,都有酸辣爽口的鹹菜。雖然看著很普通,卻是下飯的神器。2、白酒酒,是傷肝的利器。雖然說少量飲酒,可以緩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大多數喝酒的人,都掌握不住度,導致飲酒過量,既傷身又傷肝。
  • 31歲女子從未同房,患宮頸癌離世,醫生:餐桌2種食物,勸你少碰
    那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於夫妻生活這件事情毫不抗拒,也有非常多的青少年都偷食禁果,但是有部分人受到傳統家庭關係的影響,依舊特別的保守,隔壁的劉女士今年31歲,由於自己的眼光比較高,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意中人,31歲還從來都沒有過夫妻生活,可是上個星期卻發現自己下體總是出現異常的流血現象
  • 專家提醒:這3種常見蔬菜,堪稱「嘌呤大王」,勸你趁早撤下餐桌
    這是因為尿酸是嘌呤類化合物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嘌呤的攝入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尿酸的產生量多少。眾所周知,海鮮和肉類都是嘌呤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控制飲食,少吃肉就可以了,但很多高嘌呤患者即使只吃素也有升高尿酸值的風險。因為有些蔬菜的嘌呤含量和肉類、海鮮一樣多,如果高尿酸患者不清楚,那麼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攝入大量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