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症60年,91歲院士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癌細胞」,勸少吃

2020-12-19 盧主任健康說

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歲高齡,大約從30歲便開始針對於肝癌的研究,直到現在,已有60餘年了。

別看孫燕院士是九旬高齡老人,但是依舊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仍在抗癌前線,讓人很是羨慕。

在一次的記者訪問會中,有人向孫院士提問:「孫院士,如今肝癌頻發,患病人數越來越多,並且難以治癒,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呢?」

孫院士回答道:「所謂病從口入,根據我日常生活的習慣做出總結,那就是,別吃致癌食物,有幾種食物,我從不吃。」

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癌細胞」,勸少吃

第一:久泡菌類

菌類的食物,有不少人都比較喜歡吃,尤其是香菇、木耳、銀耳等,更是我們經常吃的一些菌類。

但這些菌類由於較為特殊,新鮮的不宜存放,因此我們買來的基本都是風乾的。

在食用前泡一會就可以了。

而正是這一道「工序」,若你掌握時間不對,就容易損傷到肝臟,甚至誘發肝癌。

因為菌類久泡後(超過2小時),其中會滋生出一些米酵菌酸,容易導致肝細胞變性、肝組織硬化。

第二:黴變食物

發黴的食物,並不稀奇,年輕人還好,可能有一些老人經常食用。

但不管是什麼食物發黴,都勸你不要再食用,因為發黴的食物中會產生一些真菌物質,其中具有一種毒性較強的——黃麴黴毒素。

可千萬別小看此物質,攝入1毫克就可能導致肝臟癌變,更別說有些人天天吃了。

並且要注意,不要自作聰明將發黴的部分削掉,剩下的繼續食用,其實剩下看著比較正常的部分,也已被黃麴黴毒素所汙染了。

第三:發芽的土豆

土豆,做法多種多樣,很多人都會買一小袋,屯放在家中。

而要知道,若土豆存放時間過長,或是放在較為潮溼的環境,很容易出現發芽的現象。

發芽後,大多數人都會削掉發芽的地方後再食用。

但這種做法會深深傷害到肝臟,因為發芽的土豆中含有龍葵鹼這種致癌物質,其進入體內後,肝臟將其分解,容易損傷肝細胞,破壞肝細胞的完整性,誘發肝病。

第四:醃製蔬菜

醃製的黃瓜、辣白菜、酸菜、豆角等蔬菜,吃起來口感清爽,被不少人稱作是「下飯神器」,但懂得養生的人,卻很少吃。

蔬菜中含有的硝酸鹽較多,經過食鹽的醃製後,硝酸鹽會直接成為亞硝酸鹽,而其進入體內後,要經過肝臟的分解,隨後轉變為亞硝酸胺。

這種物質對肝臟損傷極大,很容易引起肝組織纖維化,增加肝臟病變的機率,甚至誘發肝癌。

肝臟受損後,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若佔一個,早做檢查

◇ 腹部右上方疼痛;

◇ 噁心、食欲不振、嘔吐;

◇ 消瘦、乏力;

◇ 口乾、口苦、口臭;

◇ 臉色蠟黃、鞏膜黃染;

◇ 小便濃黃、異味嚴重;

◇ 大便發黑、腥臭、不成型;

◇ 肝掌、蜘蛛痣、肝斑。

養護肝臟,避免肝臟受損,希望你能做好2件事

第一:合理作息

早睡早起,多次強調過,但是熬夜的人還是不勝少數,也正是因為熬夜,給肝病埋下了「禍根」。

晚上,是肝臟的一個主要排毒時間,大約可以排出比白天多30%的毒素,如果經常熬夜,容易導致肝臟排毒不暢,毒素或會在肝內囤積,對肝臟的代謝工作不利,增加肝臟病變的機率。

建議平時早睡早起,少熬夜。

第二:常喝水

人體健康少不了微量元素的參與,其中硒元素,以及水蘇鹼、類黃酮等物質,都是對肝臟有益的。

類黃酮能夠很好的抑制毒素沉積肝臟中,並降低肝臟受損的機率;

硒元素可以提升肝臟抵抗有害物質的能力,還可以對受損的肝細胞起到較好的修復作用,保護肝臟;

水蘇鹼的促進分解能力很強,能夠很好的提升肝臟代謝脂類物質的能力,將肝內脂肪加速排出,避免肝臟因脂肪堆積而受損,減輕肝臟的壓力。

以上這些營養素,都可以從雲臺冰菊中獲取,使用95度以上熱水衝泡,營養更容易被吸收。

小貼士:以動代靜

經常運動,能夠很好的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並且加速肝內毒素的排出,避免肝臟因毒素堆積受損。

此外,常運動還可加速燃燒肝內的脂肪含量,幫助肝臟能夠更好的運轉。

相關焦點

  • 91歲院士研究肝鬱50年,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色斑「因子」
    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陳院士是我國皮膚科研究的專家,他從41歲就開始研究皮膚長斑的症狀,但現在已經研究了50年了。對於面部出現黃褐斑長斑有著自己的見解,這也是經過幾千名女性長斑患者研究出的經驗。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別再吃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防癌抗癌聽他的!孫燕院士,相信很多人很多人都聽說過,他是我國的工程院院士,並且是我國腫瘤科的「奠基人」,從30歲開始就鑽研癌症,直到現在還在四處奔波。有人問孫燕院士的防癌、抗癌經驗是什麼,孫燕院士回答道:「其實癌症主要在於預防,預防大於治療,在我看來,應從日常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
  • 8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
    89歲的王娟院士,研究婦科疾病超過40年,更是發表過多篇關於宮頸癌的文章,被各大網站收錄。她表示,宮頸癌的誘發除了跟HPV密切相關外,食物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6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1.
  • 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餘年,總結:易患癌的人,3種致癌食物吃多了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孫燕院士的大名,他一生都在研究癌症,是非常著名的腫瘤學專家。從三十歲開始,孫燕院士便開始對癌症進行研究,如今已經91歲的高齡,60餘年過去了,還依舊在鑽研。在我們的印象裡,91歲的老人應該是老態龍鐘的樣子,走路顫顫巍巍,或是早已臥病在床,而91歲的孫燕院士,卻依舊走路帶風,神採奕奕,光看精神狀態,你完全無法想到他已經91歲了。孫燕院士對待身邊人總是非常的溫和,曾經有人問,到底怎麼樣才能預防癌症呢?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忠告:3種致癌食物儘快撤下餐桌
    孫燕院士在肝病治療界具有很高的聲譽,今年已經91歲的高齡了,研究癌症60年,依然身體康健,鶴髮童顏。周圍許多人都到孫院士家去取經,是怎樣保持這麼多年身體如此健康呢?孫院士呵呵一笑說,並沒有什麼厲害的訣竅,只不過平時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平衡。對身體有害的食品,少吃或者不吃。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勸誡:3種食物不可多吃,重視起來
    導語:其實孫燕院士就像是鍾南山院士一樣,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特別是對治療癌細胞方面,是有著很大的微信,尤其是現在的孫燕院士,已經達到了91歲的高齡,而在他30歲時就已經成為了非常年輕的鑽研癌症的專家,而如今也已經有了60年的經驗和研究成果。通過平臺審核的金幣將於次日凌晨自動換算成現金計入用戶的個人帳號中。系統會將申報信息同步於「健康信息碼」中。柔性處理」制絲工藝以便菸絲穩定燃燒。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癌字裡面「三張口」,預防癌症勸你管住嘴!醫生:少吃4食物為好
    俗話說,病從口入,是得,我們每天都不離不開吃,但是你吃的對不對關係到身體的健康,如果吃的不健康很容易導致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除了腸胃還會影響到五臟六腑,甚至會出現更大的危險。為什麼這樣說?大家看看癌這個字,癌字裡面「三張口」,說的就是吃與癌症的關係。一、癌字裡面「三張口」,預防癌症勸你管住嘴!
  • 89歲院士研究皮膚60年,提醒:皮膚色斑怕3種食物,多吃可美白
    王院士,今年已經89歲高齡了,在很多皮膚專著和報紙期刊上都發表過諸多著作,在皮膚病防範和皮膚美白祛斑方面具有深刻且獨到的見解。一次記者採訪中,有記者詢問道,"女性色斑為何總是去不掉,易復黑,有什麼方法可以徹底解決嗎?"
  • 癌症的「勁敵」,常吃3種「硒食物」,癌細胞或不攻自破
    來自江蘇南京的王曉梅,今年已經75歲的高齡,能吃能喝,還能操持家務。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位身體健康的老人曾經也是一名癌症患者。然而,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現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王曉梅不僅沒有被癌症輕易打敗,更重要的是,當王曉梅再次前往醫院進行複查時,醫生發現王曉梅體內的癌細胞不增反而在不斷的減少。後來經過醫生了解後得知,王曉梅之所以能夠成功帶癌十多年不復發,離不開常吃的這3種硒食物。
  • 95歲院士,研究積食50年,勸告:4種食物傷脾胃,少給孩子吃
    95歲的肖院士,研究積食50餘年,發現十個孩子九個積食,並且家長有時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出現了積食,直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比如:反覆發燒,咳嗽,甚至是肺炎,到醫院來,經醫生提醒才知道是積食了。而這個時候,往往孩子的積食就比較嚴重了,損傷到了孩子的"元氣"。
  • 研究肝癌60年,91歲院士:3個飲食習慣易「招惹」癌症,儘量改掉
    孫燕,我國肝癌研究奠基人之一,今年91歲高齡的孫老已經在腫瘤研究道路上奮戰了60年,並於1999年當選工程院院士。關於肝癌,孫老多次在講座上講道:肝癌發病隱匿,晚期治療難度較高,預防大於治療,從生活習慣上去保護肝臟,防患於未然是最為可取的方式。
  • 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要少吃
    孫院士就是一位,研究肝病已有60年,如今已經91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講座,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向大家進行傳授。每次演講時,孫院士都會提醒,肝病多是吃出來的,預防應大於治療。孫院士提醒: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少食用為好1、精加工食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零食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並且口味各色各樣都有
  • 8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今年已經89歲的路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有50逾年的經驗。在路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代人群中頻頻發生,都是跟人們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很大關係。雖然骨疏鬆不像其他骨病那樣發病起來會產生直接的危害性,但是無異於在體內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若是受到一些輕微的外力刺激,就可能造成嚴重骨質的後果,使得人們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 癌症都是吃出來的?這4種食物,恐是在「餵養」癌細胞
    否則癌症一旦出現,癌細胞在體內的發展又不受控制,還可能有轉移、擴散的風險,沒有及時察覺,及時治療,容易讓生命健康受到影響。癌症是否跟飲食有密切聯繫呢?1、燒烤類食物部分類型食物會讓癌症發病率增高,特別是燒烤類食物。很多人喜歡吃各種各樣燒烤的食物,雖然燒烤食物美味,但是在炭火燒烤影響下會產生對健康不利的物質苯並芘,長時間大量吃燒烤食物同樣會有致癌的風險,是部分人惡性腫瘤出現的原因。
  • 91歲院士,研究肝病60年,忠告:肝不好,日常3種蔬菜,勸你少吃
    91歲院士忠告:肝不好,日常3種蔬菜要少吃1、久泡的木耳木耳是飯桌上經常見的一種菌類蔬菜,但是木耳不能泡發的時間太長3、醃製的鹹菜對於鹹菜大家都不陌生,是家家戶戶飯桌上比較常見的食物,因為鹹菜本身口感不錯,又方便存放,深得大眾的喜歡。
  • 89歲院士研究高血脂50年,提醒:1種食物是升脂王,儘量少吃
    鄭大叔今年47歲了,在縣城裡開了一家熟食店。其實這也是滿足了他小時候的願望,小時候他最希望的就是能有怎麼吃也吃不完的肉,後來長大了,他就特意學了製作肉食的手藝,然後開了這家店,鄭大叔滷肉的手藝非常絕,尤其是他做的滷雞爪,十裡八鄉的人都會來買。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89歲的張院士,對女性黃褐斑已經研究了50多年了,大小論文,出版的相關黃褐斑的書籍也不計其數。對於黃褐斑的形成、影響、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黃褐斑,張院士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改善方法。
  • 70歲院士研究胃病50餘年,提醒:3行為或是給癌細胞開路,要少做
    李佃貴院士,是全國最年輕的國醫大師,他已經積累了50餘年的從醫經驗,在治療胃病方面,為患者解決了很大的難題,70歲的他,至今還在工作崗位上,他提出的「濁毒學說」,在幫助萎縮性胃炎方面,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李院士表示,胃癌前病變不是無法逆轉的,為了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要少做。
  • 癌細胞是食物滋生出來?提醒:想遠離癌症,4種食物早點撤下餐桌
    醫療界的人士懷著對生命的渴望,從未停止過研究癌症的起因、經過、惡果,試圖通過諸多方式來減少癌症的發生。 雖說現在醫療有了很大進步,但「癌症」依然是人類目前沒辦法攻克的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