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歲高齡,大約從30歲便開始針對於肝癌的研究,直到現在,已有60餘年了。
別看孫燕院士是九旬高齡老人,但是依舊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仍在抗癌前線,讓人很是羨慕。
在一次的記者訪問會中,有人向孫院士提問:「孫院士,如今肝癌頻發,患病人數越來越多,並且難以治癒,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呢?」
孫院士回答道:「所謂病從口入,根據我日常生活的習慣做出總結,那就是,別吃致癌食物,有幾種食物,我從不吃。」
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癌細胞」,勸少吃
第一:久泡菌類
菌類的食物,有不少人都比較喜歡吃,尤其是香菇、木耳、銀耳等,更是我們經常吃的一些菌類。
但這些菌類由於較為特殊,新鮮的不宜存放,因此我們買來的基本都是風乾的。
在食用前泡一會就可以了。
而正是這一道「工序」,若你掌握時間不對,就容易損傷到肝臟,甚至誘發肝癌。
因為菌類久泡後(超過2小時),其中會滋生出一些米酵菌酸,容易導致肝細胞變性、肝組織硬化。
第二:黴變食物
發黴的食物,並不稀奇,年輕人還好,可能有一些老人經常食用。
但不管是什麼食物發黴,都勸你不要再食用,因為發黴的食物中會產生一些真菌物質,其中具有一種毒性較強的——黃麴黴毒素。
可千萬別小看此物質,攝入1毫克就可能導致肝臟癌變,更別說有些人天天吃了。
並且要注意,不要自作聰明將發黴的部分削掉,剩下的繼續食用,其實剩下看著比較正常的部分,也已被黃麴黴毒素所汙染了。
第三:發芽的土豆
土豆,做法多種多樣,很多人都會買一小袋,屯放在家中。
而要知道,若土豆存放時間過長,或是放在較為潮溼的環境,很容易出現發芽的現象。
發芽後,大多數人都會削掉發芽的地方後再食用。
但這種做法會深深傷害到肝臟,因為發芽的土豆中含有龍葵鹼這種致癌物質,其進入體內後,肝臟將其分解,容易損傷肝細胞,破壞肝細胞的完整性,誘發肝病。
第四:醃製蔬菜
醃製的黃瓜、辣白菜、酸菜、豆角等蔬菜,吃起來口感清爽,被不少人稱作是「下飯神器」,但懂得養生的人,卻很少吃。
蔬菜中含有的硝酸鹽較多,經過食鹽的醃製後,硝酸鹽會直接成為亞硝酸鹽,而其進入體內後,要經過肝臟的分解,隨後轉變為亞硝酸胺。
這種物質對肝臟損傷極大,很容易引起肝組織纖維化,增加肝臟病變的機率,甚至誘發肝癌。
肝臟受損後,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若佔一個,早做檢查
◇ 腹部右上方疼痛;
◇ 噁心、食欲不振、嘔吐;
◇ 消瘦、乏力;
◇ 口乾、口苦、口臭;
◇ 臉色蠟黃、鞏膜黃染;
◇ 小便濃黃、異味嚴重;
◇ 大便發黑、腥臭、不成型;
◇ 肝掌、蜘蛛痣、肝斑。
養護肝臟,避免肝臟受損,希望你能做好2件事
第一:合理作息
早睡早起,多次強調過,但是熬夜的人還是不勝少數,也正是因為熬夜,給肝病埋下了「禍根」。
晚上,是肝臟的一個主要排毒時間,大約可以排出比白天多30%的毒素,如果經常熬夜,容易導致肝臟排毒不暢,毒素或會在肝內囤積,對肝臟的代謝工作不利,增加肝臟病變的機率。
建議平時早睡早起,少熬夜。
第二:常喝水
人體健康少不了微量元素的參與,其中硒元素,以及水蘇鹼、類黃酮等物質,都是對肝臟有益的。
類黃酮能夠很好的抑制毒素沉積肝臟中,並降低肝臟受損的機率;
硒元素可以提升肝臟抵抗有害物質的能力,還可以對受損的肝細胞起到較好的修復作用,保護肝臟;
水蘇鹼的促進分解能力很強,能夠很好的提升肝臟代謝脂類物質的能力,將肝內脂肪加速排出,避免肝臟因脂肪堆積而受損,減輕肝臟的壓力。
以上這些營養素,都可以從雲臺冰菊中獲取,使用95度以上熱水衝泡,營養更容易被吸收。
小貼士:以動代靜
經常運動,能夠很好的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並且加速肝內毒素的排出,避免肝臟因毒素堆積受損。
此外,常運動還可加速燃燒肝內的脂肪含量,幫助肝臟能夠更好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