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院士研究胃病50餘年,提醒:3行為或是給癌細胞開路,要少做

2020-12-20 專注健康生活解說

李佃貴院士,是全國最年輕的國醫大師,他已經積累了50餘年的從醫經驗,在治療胃病方面,為患者解決了很大的難題,70歲的他,至今還在工作崗位上,他提出的「濁毒學說」,在幫助萎縮性胃炎方面,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李院士表示,胃癌前病變不是無法逆轉的,為了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為要少做。

胃不好的危害有哪些?

1、引起痰溼體質

要知道,大多數胃不好的人,都會引發痰溼體質,很多人會發現者自己的舌苔發厚,或者是舌頭上出現了很重的牙齒痕跡,這就表示是脾胃虛熱引起上火了,對人的健康有很大影響。

2、引起氣血虛

胃在機體裡主要負責運輸並消化食物,如果脾胃出現異常情況,身體就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來提供動力,久而久之,就會引起氣血虛,就拿臉色發黃和手腳經常發涼的人來說,大多就是這樣造成的。

3、內臟下垂

如果是胃引起的脾氣主升,一定程度上,還會造成身體內臟的下垂,這是很不好的,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瀉脫肛及胃下垂等。

4、大便異常

正常人的大便是發黃狀態,但是在排除吃黑色的食物下,很多人的大便是呈現黑色狀態的,並且臉色也發白,其實就是胃功能下降引起的。

70歲院士研究胃病50餘年,提醒:3行為或是給癌細胞開路,要少做

1、 不講衛生

對很多人來說,吃東西都是不講究的,比如飯前不吸收、不用公筷等,這樣是不禮貌的,而且也會帶去一些病菌,想必大家對 「病從口入」這句話是在熟悉不過的,但是它的深意,也是值得思考的。

2、 吃宵夜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熬夜的情況都是非常多的,很多人不僅僅是熬夜加班,更多地是熬夜玩手機,基本都是在凌晨以後才睡覺的,有時候還會吃宵夜,這不僅會增加腸胃的負擔,還會造成內分泌紊亂,造成消化系統出現障礙。

3、 抽菸喝酒

對於有菸癮和酒癮的人來說,到了一定年紀,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菸酒不僅會對肝臟造成損害,還會讓胃功能出現下降,導致消化系統變差,在這種刺激作用下,會使胃黏膜變差,而且在酒精的灼燒感下,會出現燒心、胃潰瘍等症狀。

因此,這些不良的習慣是一定要改正的,平時胃痛的人,胃就已經受損了,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就會使胃功能變得越來越差,導致胃炎、胃癌等疾病發生,同時,在飲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幾點:

1、 飲食清淡

要知道,吃進身體裡的食物,都是先到胃裡面進行消化利用的,如果吃的食物過於油膩,就會加重胃的工作量,使胃動力下降,如果吃得過於刺激,會導致胃黏膜受損,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以清淡為主。

2、 不吃生冷食物

在冬天,很多人都會吃冷飲,就拿冰激凌來說,對胃的傷害是很大的,很多人吃完冷飲後,就會感到胃痛,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3、 多餐少食

每個人的飯量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總是不加節制,吃入人體的食物過多,不僅造成了胃的負擔,也會引發各種問題,所以在保證一日三餐的前提下,七分飽就可以了,不要吃得太撐。

除了注意飲食外,大家還要加強體育運動,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不僅能夠促進身體消化,還能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入侵,同時,要做到早睡早起,夜間讓胃功能得到很好地修飾釋放。

相關焦點

  • 研究癌症60年,91歲院士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癌細胞」,勸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歲高齡,大約從30歲便開始針對於肝癌的研究,直到現在,已有60餘年了。別看孫燕院士是九旬高齡老人,但是依舊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仍在抗癌前線,讓人很是羨慕。在一次的記者訪問會中,有人向孫院士提問:「孫院士,如今肝癌頻發,患病人數越來越多,並且難以治癒,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呢?」孫院士回答道:「所謂病從口入,根據我日常生活的習慣做出總結,那就是,別吃致癌食物,有幾種食物,我從不吃。」
  • 忽視4種小病,或是給癌細胞「開路」
    只是有慢性胃病,為什麼會發展成癌症?在醫院的腫瘤科,我們經常聽到患者和家屬有這樣的疑問!胃癌,是發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統腫瘤,不少患者在罹患胃癌前,都有多年慢性胃病史,對胃癌出現的症狀,往往誤認為是慢性胃病引起的。
  • 96歲院士研究小兒積食7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脾王,少給娃吃
    相關兒科曾做過統計,前來醫院就診的小兒中,超過80%是積食引起的疾病,其中典型的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過敏性哮喘等小兒問題,都是積食引起的,可惜的是,每次都是等到孩子需要手術了,父母才意識到積食的危害有多大。
  • 8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相關骨科曾做過統計,平常來骨骼問診的女性中,70%以上是因為骨疏鬆病症,其中有23%的人都出現了意外骨折的狀況。因為老年人受骨骼退化的影響,所以更容易出現骨疏鬆的症狀。除了跟這種生理因素有關之外,日常的飲食狀況跟骨疏鬆的發病關聯性也很強。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89歲的張院士,對女性黃褐斑已經研究了50多年了,大小論文,出版的相關黃褐斑的書籍也不計其數。對於黃褐斑的形成、影響、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黃褐斑,張院士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改善方法。
  • 李院士提醒:胃不好,少吃4物,勤做3事,胃或會「感激」你
    「健康」是目前全民都在討論的熱點話題,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一些不良習慣,暴飲暴食、加班熬夜等都是在威脅著健康的發展,這樣的行為,不僅對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的,還會使身體的各個機能受損,就拿我們常見的胃病來說,就發生在很多人身上。
  • 8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
    89歲的王娟院士,研究婦科疾病超過40年,更是發表過多篇關於宮頸癌的文章,被各大網站收錄。她表示,宮頸癌的誘發除了跟HPV密切相關外,食物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6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1.
  • 95歲院士,研究積食50年,勸告:4種食物傷脾胃,少給孩子吃
    95歲的肖院士,研究積食50餘年,發現十個孩子九個積食,並且家長有時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出現了積食,直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比如:反覆發燒,咳嗽,甚至是肺炎,到醫院來,經醫生提醒才知道是積食了。而這個時候,往往孩子的積食就比較嚴重了,損傷到了孩子的"元氣"。
  • 89歲院士研究高血脂50年,提醒:1種食物是升脂王,儘量少吃
    鄭大叔今年47歲了,在縣城裡開了一家熟食店。其實這也是滿足了他小時候的願望,小時候他最希望的就是能有怎麼吃也吃不完的肉,後來長大了,他就特意學了製作肉食的手藝,然後開了這家店,鄭大叔滷肉的手藝非常絕,尤其是他做的滷雞爪,十裡八鄉的人都會來買。
  • 91歲院士研究肝鬱50年,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色斑「因子」
    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陳院士是我國皮膚科研究的專家,他從41歲就開始研究皮膚長斑的症狀,但現在已經研究了50年了。對於面部出現黃褐斑長斑有著自己的見解,這也是經過幾千名女性長斑患者研究出的經驗。
  • 98歲院士研究女性皮膚70年,提醒:3種食物加快皮膚衰老,管住嘴
    這是因為決定皮膚衰老和皺紋滋生的因素,只有一小部分是存在於外界環境和外部因素上,另外一方面很大誘因則是跟日常的行為習慣有脫不了的干係。若是不在意這些錯誤行為方式的糾正,只會讓皮膚衰老速度不斷加快,不論多麼昂貴的護膚品也很難補救而如果能夠及時改變,並不需要怎樣的精緻護膚,就能夠看到皮膚明顯的變化。
  • 提醒大家!中醫提醒:胃不好的人,6種食物再喜歡也要少吃,以免加重胃病
    稍微多吃一點,一整天都覺得肚子脹;被冷風吹一吹或是早餐吃晚了,胃部就隱隱作痛……時間久了,還會增加或加重各種疾病風險。其實,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但怎麼養是關鍵。胃病患者有哪些飲食禁忌?怎樣才能正確養胃?這些食物,胃病患者要少吃合適的飲食習慣,是預防及改善胃病的重要手段,吃對了,不僅能讓胃免於''受罪'',還能起到一定的養護作用。
  • 胃病是「吃」出來的?提醒:這3種食物可能傷胃,平時要少吃
    一、胃病是「吃」出來的?提醒:這3種食物可能傷胃,平時要少吃1、咖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喝咖啡了,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的,經常在喝咖啡,這其實是因為咖啡能夠提神,但是常喝咖啡也會刺激胃部,引起痛、胃脹等,不利胃部健康。
  • 大錯特錯,90歲院士提醒:真正養胃的是這種食物
    胃不好,胃不舒服,這或是胃病的症狀表現。當很多人出現胃不舒服時,可能都會想著從飲食入手去養胃,這個想法是沒有錯的,「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養胃是恢復胃部健康的有效方式。下面就請90歲院士來為我們解開謎題。喝粥比吃飯更養胃?大錯特錯很多存在胃病的人,以為喝粥可以養胃,甚至說喝粥比吃飯好,可能是認為粥細軟易消化,能減輕胃的消化負擔。
  • 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要少吃
    孫院士就是一位,研究肝病已有60年,如今已經91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講座,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向大家進行傳授。每次演講時,孫院士都會提醒,肝病多是吃出來的,預防應大於治療。孫院士提醒: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少食用為好1、精加工食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零食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並且口味各色各樣都有
  • 85歲院士研究宮頸50年,提醒:3種食物是HPV的幫兇,儘量少去碰
    HPV是目前影響女性健康最為常見的一類女性問題,其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直接關係。根據統計顯示,我國成年女性中罹患HPV的機率高達65%以上,而每年因此而新增的宮頸癌變病例更是有近百萬之多。
  • 20歲的女人40歲的卵巢?不想卵巢早衰,4件事情要少做
    核心提示:在所有的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最低,僅為39%;5年復發率最高,約70%。調查顯示,超過50%的人對卵巢癌缺乏認知,70%以上的人不知道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 近年來,卵巢癌已經成為威脅婦女生命健康的「婦科第一癌」。
  • 90歲院士分享:3種早餐或會給血管「添堵」,提醒家人,儘量少吃
    陳可冀院士1930年出生於福建,至今已從事心血管疾病研究60餘年,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於199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80年代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增多,陳老多次嘗試將中醫活血化瘀思路運用於血管疾病的治療中,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別再吃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防癌抗癌聽他的!孫燕院士,相信很多人很多人都聽說過,他是我國的工程院院士,並且是我國腫瘤科的「奠基人」,從30歲開始就鑽研癌症,直到現在還在四處奔波。提醒:以下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奉勸你們快別再吃了1、久泡菌類木耳、銀耳等,都屬於我們常見的菌類,涼調木耳、煮銀耳湯等,成了餐桌上常見的菜品。
  • 三九胃泰:胃病患者要注意平時的飲食
    三九胃泰:胃病患者要注意平時的飲食時間:2017-05-24 14:53   來源:新浪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九胃泰:胃病患者要注意平時的飲食 吃穿住行一直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而很多人也因貪戀美食或是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吃出了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