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院士研究小兒積食7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脾王,少給娃吃

2020-12-19 健康新經

相關兒科曾做過統計,前來醫院就診的小兒中,超過80%是積食引起的疾病,其中典型的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過敏性哮喘等小兒問題,都是積食引起的,可惜的是,每次都是等到孩子需要手術了,父母才意識到積食的危害有多大。

今年已經96歲高齡的臧柄春院士,研究小兒積食已經70餘年的時間了,在臧院士看來,小兒積食如此高發,而且能夠成為小兒常見病的主要病原,跟家長的餵養習慣有很大關係。雖然小兒積食看起來不是太嚴重的問題,但是久而久之,它所產生的危害可能是家長承受不了的,如果孩子長期積食,到2歲的時候腺樣體肥大,要求手術,又有多少家長能不心疼呢?

臧院士提醒:3種食物是爛脾王,少給娃吃

1、蛋糕、糖果

蛋糕和糖果類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分,糖會在體內產生溼氣,而溼氣又需要脾來運化,孩子脾常不足,運化食物都已經耗費大半精力了,現在又要運化溼氣,所以很容易就出現脾虛積食了,作為家長一定要少給孩子吃蛋糕、糖果類的甜食。

2、肉乾零食

肉乾類零食一般是肉類做成的,其實口感比肉類還要硬,而且非常不好消化,這些肉乾一般會做成零食的形式,家長也是以零食的形式給孩子吃,殊不知這樣不僅增加消化負擔,還影響孩子胃口,導致積食脾虛。

3、豆類食物

比較典型的是黃豆,綠豆,家長認為這些豆類食物中有比較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經常讓孩子吃的話,對身體的營養補充有一定好處;殊不知豆類食物很容易脹氣,尤其是黃豆,若是孩子已經積食,會讓腹部更加不舒服。

還有一種是綠豆,因為積食往往會表現為上火,所以家長想著用綠豆來清火,但綠豆屬於寒性的食物,如果積食期間再吃綠豆的話,不僅會加重積食,還會導致寒熱夾溼。

小兒脾胃的「修復器」找到了,連喝4天,改善積食,脾胃更強健

柳果刺鋅中含有很多健脾合胃的成分,是目前中醫改善小兒積食常用的方法,它其中以柳果、雞內金、猴頭菇為主要成分,配上麥芽、山楂、橘皮、金銀花等,雞內金和麥芽、山楂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待積食化解後,柳果、山藥、橘皮能夠改善脾的運化功能,猴頭菇起到養胃健胃的效果,因很多孩子在積食時容易鬱熱,所以添加了金銀花清熱解表。

綜合來講,柳果刺鋅是比較全面的一款消食水,如果父母缺乏育兒醫學方面的知識,可以提前準備,因為整體是比較溫和的,所以可以放心給孩子喝,哪怕是幾個月都可以喝。

小兒積食預防,教你3招,脾胃更好

1、別給孩子吃太多,他們的脾胃功能有限,一旦吃得多了,運化不了,就很容易積食,此時若是父母發現不了,積食就會繼續發展,危害小孩身體;

2、常帶孩子運動,運動能夠加快腸胃蠕動和新陳代謝,在中醫上講,脾主四肢肌肉,小孩經常運動,他的脾胃功能可以得到強化,減少積食;

3、關注情緒,這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總是對孩子沒有耐心,孩子情緒不穩定會導致肝木過亢,克制脾土,導致脾的功能低下,也會誘發積食的出現。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士研究積食50餘年,忠告:3種食物是積食的成因,少給娃吃
    小兒積食,消化不好讓很多家長非常擔憂,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被孩子脾胃虛弱困擾著。孩子因為身體虛弱,不願意吃飯,但是很多家長從來沒有考慮過幫助孩子調理脾胃,導致孩子的食物堆積越來越嚴重,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當然也會成為孩子健康的攔路虎。
  • 5歲孩子長期積食,個頭半年沒發育,勸告家長:3種食物少給娃吃
    帶娃的家長應該都清楚,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病症就是積食。但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小兒積食生百病」,這些家長覺得孩子積食其實就是因為吃多了,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減少孩子的飲食,但有時候也會發現,即使給孩子吃再少,積食的情況還是沒能得到緩解。
  • 94歲教授研究積食50年,勸告:這3種常見食物是爛脾旺,別給娃吃
    94歲的王哲亭教授研究積食50餘年,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積食的困擾而家長卻不自知,很多情況下家長以為「疼愛」孩子,卻實際上在「害」孩子,以至於孩子生病了也找不到原因,所以更多的小孩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 94歲兒科教授研究積食60餘年,忠告:3種食物是禍根,少給娃吃
    94歲的肖加哲教授,研究小兒積食60餘年,發表了數十篇關於積食的文章,也曾做客少兒頻道講解關於積食的知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也變得多樣化起來,但積食的孩子越來越多,肖教授發現,這與平時的不當飲食有非常大的關係。
  • 9歲男童積食不消化,身高停止發育,兒科醫生:3種食物少給娃吃
    像下面的這3種食物,是孩子積食的「罪魁禍首」,家長少給娃吃。一、9歲男童積食不消化,身高停止發育,兒科醫生:3種食物別給娃吃1、醃製食品像孩子平時早餐吃的鹹菜、酸菜、泡菜都屬於醃製食品,孩子經常吃對身體無益,因為裡面含鹽量太高,而且在發酵過程中還可能會產生亞硝酸鹽,會拖垮娃的脾胃功能,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 7歲雙胞胎積食不消化,拖成「疳積」,醫生:這3種食物少給娃吃
    我們小區有一戶山東搬來的姓張鄰居,夫妻兩個的身高都很高,但是他們的兩個雙胞胎兒子確實矮的很,明明已經有7-8歲的年齡了,但是卻比我小區裡面那些5-6歲的小孩子還矮,身高几乎差半個頭。此外,我發現這家人來這裡開了一年半滷肉店,他們家無論是大人小孩都是無肉不歡,經常吃肉飽。
  • 95歲院士,研究積食50年,勸告:4種食物傷脾胃,少給孩子吃
    95歲的肖院士,研究積食50餘年,發現十個孩子九個積食,並且家長有時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出現了積食,直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比如:反覆發燒,咳嗽,甚至是肺炎,到醫院來,經醫生提醒才知道是積食了。而這個時候,往往孩子的積食就比較嚴重了,損傷到了孩子的"元氣"。
  • 84歲兒科教授研究積食60餘年,忠告:3種食物是禍根,少給娃吃
    相信許多家長都在不斷擔心孩子脾胃虛弱,腸胃消化不良等症狀,由於脾胃原因造成的孩子不喜吃飯,每每都讓做父母的苦不堪言;擔憂的家長重在考慮哪些食物能讓孩子多吃一點,而忽略了幫助孩子調理脾胃,吸收不良導致積食越來越嚴重,對孩子生長發育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影響孩子健康狀況。
  • 99歲院士研究積食60年!提醒:3個習慣趕跑積食,再難也要堅持
    嬰幼兒天生脾胃虛弱,所以對於嬰幼兒來說,一開始不允許吃成年人吃的食物,只能吃母乳或者奶粉。因為飲食不當很容易導致兒童積食,有很多寶媽都經歷過孩子在添加輔食階段出現積食,積食雖然不是大事,但是長期的積食不及時處理,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育。
  • 「積食王」找到了,3種食物經常吃,孩子脾胃虛弱,趕快住口
    7歲的小辛,平時食慾很好,能吃下不少東西,家裡人還稱他是「大胃王」。不過最近的一段時間,小辛一直說自己肚子疼,家裡人也沒有當回事,也沒有空陪孩子去醫院看看,給娃吃了消食片,症狀有所緩解,很少出現肚子疼。
  • 孩子積食的「幫兇」被揪出,提醒:3種水果易傷脾胃,少給娃吃
    我女兒有一個好朋友薇薇,是一個小區裡面的夥伴,今年才剛滿5歲,前不久生病住院了,薇薇體內有大量的積食,拖垮了娃的脾胃功能,已經到了"脾胃衰竭"的地步,平時吃的東西,剛吃完就吐出來了,孩子會變成這個樣子,都是因為長期積食導致的,孩子體質下降,影響到娃的生長發育。
  • 98歲院士研究女性皮膚70年,提醒:3種食物加快皮膚衰老,管住嘴
    陳釗衷院士,是我國知名的皮膚病專家,儘管現在已經98歲高齡了,但是對於我國女性的皮膚問題,陳院士依然非常關心。在老院士看來,現代女性之所以會頻頻出現肌膚衰老的問題,多半是跟以下幾種食物有脫不了的干係。98歲院士研究女性皮膚70年,提醒:3種食物加快皮膚衰老,管住嘴01 醃製食物醃製類的食品口味獨特,是不少人家餐桌上的常客。但需警惕的一點是,醃製類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糖或鹽,這些鹽分糖分會隨著醃製食物進入到人體裡。
  • 8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今年已經89歲的路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有50逾年的經驗。在路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代人群中頻頻發生,都是跟人們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很大關係。雖然骨疏鬆不像其他骨病那樣發病起來會產生直接的危害性,但是無異於在體內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若是受到一些輕微的外力刺激,就可能造成嚴重骨質的後果,使得人們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 中醫院士提醒:1種「飲料」可勁喝,堅持3天,清理積食胃口好
    積食又稱積滯,是中醫上的說法,一般來講會直接說小兒積食,確實是小孩更容易積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脾胃虛寒,正氣不足,大部分的孩子生下來就是氣虛體質,而這個氣虛主要指的就是脾氣不足,脾主運化,若運化的能力低下,孩子就容易積食了。
  • 百歲肖院士提醒家長,這3種食品容易讓寶寶患上積食,少吃為妙
    近百歲的肖娟院士,研究寶寶積食的問題已經60多年,她認為現在的治療孩子積食的方式都很不靠譜,都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著想。積食本身的問題,是在「吃」上,只要解決了「吃」這個問題,那麼孩子的積食也會迎刃而解。
  • 87歲院士研究骨疏鬆30年,提醒:這3種食物是爛骨王,最好別吃
    今年已經87歲的徐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經有30多年的經驗了,在徐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在人群中高發,跟人們不健康的飲食也有著很大的密切相關。87歲院士研究骨疏鬆30年,提醒:這3種食物是爛骨王,最好別吃1、高鹽食物像一些醃製的鹹菜,韓國泡菜,鹹菜零食等等都會含有大量的一些鹽分,如果吃得多了攝入鹽分過多可能就會加劇鈣質的流失,就會非常容易誘發或者是加重骨質疏鬆的症狀。
  • 首次公開:91歲院士,5個重孫從不積食生病,只因常做2件事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表現出積食的時候就及時幹預,而且積食對孩子日常的成長發育也非常有影響。肖院士,91歲高齡了,研究小兒積食50餘年,發表過數十篇關於小兒養護的文章,但卻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積食的困擾,他深知要讓更多的父母了解到積食對孩子的影響。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89歲的張院士,對女性黃褐斑已經研究了50多年了,大小論文,出版的相關黃褐斑的書籍也不計其數。對於黃褐斑的形成、影響、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黃褐斑,張院士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改善方法。
  • 91歲院士研究肝鬱50年,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色斑「因子」
    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陳院士是我國皮膚科研究的專家,他從41歲就開始研究皮膚長斑的症狀,但現在已經研究了50年了。對於面部出現黃褐斑長斑有著自己的見解,這也是經過幾千名女性長斑患者研究出的經驗。
  • 89歲院士研究皮膚60年,提醒:皮膚色斑怕3種食物,多吃可美白
    王院士,今年已經89歲高齡了,在很多皮膚專著和報紙期刊上都發表過諸多著作,在皮膚病防範和皮膚美白祛斑方面具有深刻且獨到的見解。一次記者採訪中,有記者詢問道,"女性色斑為何總是去不掉,易復黑,有什麼方法可以徹底解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