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院士研究骨疏鬆30年,提醒:這3種食物是爛骨王,最好別吃

2020-12-22 小胡醫生

骨質疏鬆症也是影響居民健康最為常見的一種骨骼性疾病了,根據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億多人都會患有骨質疏鬆的症狀,而且我們國家也是世界上擁有骨質疏鬆症狀患者最多的一個國家大約有患者9,000萬人,但由於人們對於骨質疏鬆的危害都是認識不足,所以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骨折的發生機率就會造成出現嚴重的後果。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基礎骨量積累和年齡增大過後,骨量流失都是有密切相關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年齡增大也是骨質疏鬆症狀高發的一個主要原因。今年已經87歲的徐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經有30多年的經驗了,在徐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在人群中高發,跟人們不健康的飲食也有著很大的密切相關。

87歲院士研究骨疏鬆30年,提醒:這3種食物是爛骨王,最好別吃

1、高鹽食物

像一些醃製的鹹菜,韓國泡菜,鹹菜零食等等都會含有大量的一些鹽分,如果吃得多了攝入鹽分過多可能就會加劇鈣質的流失,就會非常容易誘發或者是加重骨質疏鬆的症狀。

3、草酸食物

像菠菜,萵筍,莧菜等食物,草酸含量比較多的一些菜,草酸和鈣也會非常的容易相結合成草酸鈣,從而影響到了鈣質的吸收,而補鈣也是骨質疏鬆病患的一個重點了,因此在補鈣的時候患者也非常的需要注意避免和高草酸食物一塊進行使用,就會非常的容易影響到機體對鈣質的吸收和效果。對於這樣的一些食物,即便是健康人群,在平時生活當中也需要減少攝入對於骨質狀況不太好的一些中年人來說,則更需要去避免骨質疏鬆症狀的發生。

骨骼的「修復器」被找到,睡前吃1點,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疏鬆

實驗室在給患者調理和改善骨質疏鬆的過程當中,往往都會使用一種叫做硫酸補鈣質的營養物質硫酸補蓋子,裡面還有大量的補鈣成分,能夠增強骨骼密度的補骨脂和肚中的成分經常補充硫酸補鈣質的狀況下,還可以有效地去促進軟骨素細胞的再生和修復情況,從而能夠去加速骨骼的再生和衝減的效果。從而還能夠起到一個強筋健骨,防止出現骨質流失的作用。

徐院士提醒除了飲食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運動,這樣還能夠有效的幫助骨骼的防護運動,尤其是那一些戶外的運動對於強健骨骼有著很重要的效果,在戶外運動的時候會經常接觸紫外線,時常進行日光浴,能夠有效促進機體對鈣質的吸收,更好的去養護我們的骨骼健康。

相關焦點

  • 8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今年已經89歲的路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有50逾年的經驗。在路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代人群中頻頻發生,都是跟人們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很大關係。雖然骨疏鬆不像其他骨病那樣發病起來會產生直接的危害性,但是無異於在體內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若是受到一些輕微的外力刺激,就可能造成嚴重骨質的後果,使得人們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 93歲院士研究骨病60年:骨疏鬆莫慌張,謹記3句話,少往病房跑
    93歲的高院士,對於骨骼維護有著自己獨到且專業的理解,憑藉60年的從醫經驗,高院士曾治癒了無數的骨疏鬆病症患者。不僅被患者稱頌不已,在業內同行中,也有著極高的聲望和地位。殊不知高院士本人也曾是一位骨質疏鬆的患者,在一次骨病測量中被查出骨骼密度僅為-3.4,經過半年多的調理,骨骼狀況才恢復如初。如今的高院士身體狀況並不亞於一些中老年人,而且這麼多年來從未出現過骨折狀況,全賴骨骼保養得當。根據高院士本人所說,若想防範骨質疏鬆病情出現,首先就要找到骨疏鬆的原因,然後對號入座,謹慎避免,才能更好改善骨骼狀況、降低骨病發作機率。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別再吃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防癌抗癌聽他的!孫燕院士,相信很多人很多人都聽說過,他是我國的工程院院士,並且是我國腫瘤科的「奠基人」,從30歲開始就鑽研癌症,直到現在還在四處奔波。提醒:以下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奉勸你們快別再吃了1、久泡菌類木耳、銀耳等,都屬於我們常見的菌類,涼調木耳、煮銀耳湯等,成了餐桌上常見的菜品。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89歲的張院士,對女性黃褐斑已經研究了50多年了,大小論文,出版的相關黃褐斑的書籍也不計其數。對於黃褐斑的形成、影響、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黃褐斑,張院士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改善方法。
  • 89歲院士研究皮膚60年,提醒:皮膚色斑怕3種食物,多吃可美白
    王院士,今年已經89歲高齡了,在很多皮膚專著和報紙期刊上都發表過諸多著作,在皮膚病防範和皮膚美白祛斑方面具有深刻且獨到的見解。一次記者採訪中,有記者詢問道,"女性色斑為何總是去不掉,易復黑,有什麼方法可以徹底解決嗎?"
  • 三位院士忠告:1種食物當「零食」吃,骨骼更堅固,骨量不會丟
    手上3種症狀,或是骨疏鬆發生的徵兆1、手指疼痛骨質疏鬆發生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骨痛,若發生在手指部位的骨疏鬆,則會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發生。對於這種情況,不能大意忽略,及時就醫檢查,才能預防和減輕骨受損狀況的進一步加重。2、手指彎曲變形骨疏鬆發生時,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硬度和形態,容易造成骨軟化變形。
  • 89歲院士研究高血脂50年,提醒:1種食物是升脂王,儘量少吃
    鄭大叔今年47歲了,在縣城裡開了一家熟食店。其實這也是滿足了他小時候的願望,小時候他最希望的就是能有怎麼吃也吃不完的肉,後來長大了,他就特意學了製作肉食的手藝,然後開了這家店,鄭大叔滷肉的手藝非常絕,尤其是他做的滷雞爪,十裡八鄉的人都會來買。
  • 96歲院士研究小兒積食7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脾王,少給娃吃
    今年已經96歲高齡的臧柄春院士,研究小兒積食已經70餘年的時間了,在臧院士看來,小兒積食如此高發,而且能夠成為小兒常見病的主要病原,跟家長的餵養習慣有很大關係。雖然小兒積食看起來不是太嚴重的問題,但是久而久之,它所產生的危害可能是家長承受不了的,如果孩子長期積食,到2歲的時候腺樣體肥大,要求手術,又有多少家長能不心疼呢?
  • 研究癌症60年,91歲院士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癌細胞」,勸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歲高齡,大約從30歲便開始針對於肝癌的研究,直到現在,已有60餘年了。別看孫燕院士是九旬高齡老人,但是依舊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仍在抗癌前線,讓人很是羨慕。在一次的記者訪問會中,有人向孫院士提問:「孫院士,如今肝癌頻發,患病人數越來越多,並且難以治癒,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呢?」孫院士回答道:「所謂病從口入,根據我日常生活的習慣做出總結,那就是,別吃致癌食物,有幾種食物,我從不吃。」
  • 91歲院士研究肝鬱50年,提醒:4種食物會喚醒色斑「因子」
    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陳院士是我國皮膚科研究的專家,他從41歲就開始研究皮膚長斑的症狀,但現在已經研究了50年了。對於面部出現黃褐斑長斑有著自己的見解,這也是經過幾千名女性長斑患者研究出的經驗。
  • 98歲院士研究女性皮膚70年,提醒:3種食物加快皮膚衰老,管住嘴
    有些女性日常生活的一大半開銷都花在了護膚品的選購和醫美方面,但是自己的肌膚外觀其實並沒有得到多少改善,皮膚依然該老的還是會老,暗沉、鬆弛、皺紋衰老表現一個個都如約而至,這讓不少愛美女性都感到十分頭大。這是因為決定皮膚衰老和皺紋滋生的因素,只有一小部分是存在於外界環境和外部因素上,另外一方面很大誘因則是跟日常的行為習慣有脫不了的干係。
  • 73歲老人骨密度0.3,骨科專家:1種食物堅持吃,提升骨密度
    小區裡的鄧大爺,今年73歲,看似一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但是卻是遠近聞名。出名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一身強健結實的骨質狀況,在小區組織的老年體檢中,鄧大爺的骨密度測量結果為0.3,而其他很多六十出頭的老年人骨密度都還不足-2。
  • 87歲院士研究失眠50年,忠告:3種食物會喚醒「失眠」因子!
    根據一項臨床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目前的失眠患者數量已經達到了3.3億人,其中成年人中失眠病症的發生機率高達38.6%,其中尤以一些老年人、停經後女性所佔比例最大。87歲院士研究失眠50年,忠告:3種食物會喚醒「失眠」因子!
  • 8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
    89歲的王娟院士,研究婦科疾病超過40年,更是發表過多篇關於宮頸癌的文章,被各大網站收錄。她表示,宮頸癌的誘發除了跟HPV密切相關外,食物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69歲院士提醒:餐桌上常見的3種食物,是"傷宮利器",勸你少吃1.
  • 29歲女子,從骨疏鬆到骨折只用了2個月時間,醫生:3物吃得太多
    鄭女士,今年29歲,在2個月前的一次體檢中,就被查出了骨疏鬆的症狀。但是因為當時並沒有出現太過明顯的身體不適,所以鄭女士也就沒當回事。結果前幾天在一次跑步時,不慎撞斷了腿骨,這才讓鄭女士意識到了骨質疏鬆的嚴重危害性。承受了莫大痛苦的鄭女士,如今躺在醫院病床上,每每想起此事,都是後悔萬分。
  • 3種食物吃太多,或導致轉氨酶升高,90歲院士直言:能不吃就不吃
    其實像王先生這樣的情況還是挺多的,90歲的吳院士治療過很多的病患,一直以來都著重於肝病的研究,對於肝病和飲食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3種食物吃太多,或會導致轉氨酶升高,能不吃就不吃01筷子一夾就抖動的肥肉
  • 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餘年,總結:易患癌的人,3種致癌食物吃多了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孫燕院士的大名,他一生都在研究癌症,是非常著名的腫瘤學專家。從三十歲開始,孫燕院士便開始對癌症進行研究,如今已經91歲的高齡,60餘年過去了,還依舊在鑽研。在我們的印象裡,91歲的老人應該是老態龍鐘的樣子,走路顫顫巍巍,或是早已臥病在床,而91歲的孫燕院士,卻依舊走路帶風,神採奕奕,光看精神狀態,你完全無法想到他已經91歲了。孫燕院士對待身邊人總是非常的溫和,曾經有人問,到底怎麼樣才能預防癌症呢?
  • 95歲院士,研究積食50年,勸告:4種食物傷脾胃,少給孩子吃
    95歲的肖院士,研究積食50餘年,發現十個孩子九個積食,並且家長有時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出現了積食,直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比如:反覆發燒,咳嗽,甚至是肺炎,到醫院來,經醫生提醒才知道是積食了。而這個時候,往往孩子的積食就比較嚴重了,損傷到了孩子的"元氣"。
  • 48歲女子從重度骨疏鬆到骨量正常,只用3月,專家:全在吃1素
    章女士,今年48歲,是一家IT公司的從業人員。其實在IT領域,女性員工還是比較少的,而章女士一幹就是20多年,其中的付出與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平時章女士不太愛喝水,經常會喝一些奶茶或者碳酸飲品。深感健康危機的章女士也開始重視起日常的骨骼養護措施,不僅戒掉了一些會誘發骨疏鬆的壞習慣,還每天堅持服用一種營養素,經過3個月左右的調理和恢復,等到再次進行骨量檢查時,章女士的自身骨狀況已經完全恢復到了正常範圍內。不僅骨骼不疏鬆了,而且就連一些關節炎的老毛病也都消失不見。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