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大的中國一支牙膏,外資佔比近六成,國產牙膏正在崛起!

2020-12-18 聚富財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曾經四大發明傲視世界、留下五千年燦爛文明歷史的中國,在民國到建國初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火柴、釘子、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都無法生產,所以便有了「洋火」、「洋油」和「洋釘」等。

筆者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山東農村,在兒時的記憶中,當時的爺爺奶奶仍然稱火柴為洋火,煤油為洋油,小學時候晚自習用墨水瓶做煤油燈,那時候還沒用電。

如今,建國70多年,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後,中國已經今非昔比,已經擁有完備的工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

然而,在我們的日化用品行業中,國人每天都在用的小小一支牙膏,如今仍然為外資所盤踞。根據2017年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銷售品牌,有六家為外資品牌,分別是黑人、佳潔士、高露潔、中華、舒適達、竹鹽;國產品牌僅有雲南白藥、冷酸靈、納愛斯、舒客。

從產量上看,本土品牌的總產量佔中國牙膏產品總產量的比重約為42%,而外資品牌佔58%,外資仍佔主導地位。而2018年根據口腔清潔護理用品行業2018年年鑑數據,國產牙膏產量佔比48.1%,外資企業佔比36.97%,合資企業佔比16.1%。國產牙膏市場份額空間提高,但仍不佔主導地位。

引以為豪的國產牙膏品牌

然而,並非老夫聊發少年狂,我們的國產牙膏品牌也曾一度風光和驕傲。「一口好牙,兩面針」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火遍中國,也讓兩面針牙膏和柳工、螺獅粉、金嗓子等,共同組成柳州的品牌驕傲。

柳州兩面針最早起源於1941年成立的五家小型肥皂廠,在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為民用洗滌之用。經歷1956年改建「柳州市肥皂廠」、1963年更名「柳州市日用化工廠」後,1978年改革開放後組建「柳州市牙膏廠」。1980年建廠後的兩面針在1994年成功股改為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兩面針銷售4億支牙膏,從1986年開始連續十五年同類產品銷量第一,和高露潔、佳潔士等洋品牌三足鼎立。

2002年兩面針牙膏市場佔有率達到16.30%,穩居國產品牌第一寶座。2003年創下營收5.86億元。2004年乘勢追擊,成功在國內A股上市,成為國內牙膏第一股。2005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當年更是將同行安徽芳草日化收入囊中。

與此同時,兩面針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最受公眾喜愛的十大民族品牌」等行業殊榮。1996年和2008年先後有兩位國家領導人視察兩面針,其中一位在1996年稱讚兩面針是「國寶」。

而廣西另一個足以堪豪的國產牙膏品牌是著名的「拍照喊田七」的田七牙膏。田七成立於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誕生於廣西梧州。

當地人頗通健康養生,將田七這一中草藥放入牙膏,於是誕生了田七牙膏。1991年的田七牙膏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785名職工的人均工資高於北京。2003年到2004年則實現了6億到10億銷售收入的火箭式上漲,位居高露潔、佳潔士、中華牙膏之後。

據稱2004年高光時刻的田七牙膏排滿了九條生產線,工人們加班加點。因為不停車間勞作,有人回家後手發抖發軟到沒法做飯。

而同樣書寫傳奇的國產品牌是 " 嘿,黑妹 " 的黑妹牙膏,在20世紀90年代末曾年銷售額6 億元。90年代憑著廣告"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您瞅準了,藍天六必治"爆紅(原本默默無聞20年的相聲演員李嘉存曾因此大火陳佩斯也曾為該品牌代言)的藍天牙膏則歷史更為悠久。

該品牌前身是遼寧錦州人劉凱平早在1911年就成立的"同昌行",其推出了著名的"地球牌"牙粉,是我國牙粉、牙膏製造業的先驅。

建國後的1956年成立了利民牙粉牙膏廠,1957年推出國內首支含氟牙膏,1966年正式更名為天津牙膏廠,1992年推出國內首支全效牙膏,1996年佔國內牙膏市場近16%的份額。

而「冷熱酸甜,想吃就吃」的冷酸靈則是1939年成立的重慶本土企業,1960年更名為重慶牙膏廠,1974年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支氯化鍶抗過敏牙膏(現冷酸靈抗敏感系列牙膏),從而確立了其抗牙齒敏感的國產牙膏品牌定位,1999年則謝絕了外資的收購或合資請求。

去年推出的火鍋牙膏頗為引發關注,目前還處於發展之中。始建於1952年,前身為遼寧丹東化學廠的康齒靈1967年成功研製上市複方中藥牙膏——康齒靈牙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幾乎等同於中國中草藥牙膏「第一品牌」。

另外,1953年9月,中國化學工業社(現上海美加淨日化有限公司)開發的國內首款水果香型牙膏——白玉牙膏,曾作為樣板牙膏在全國推廣,如今早已風光不再。

令人惋惜的沒落

似乎是絢爛之極終歸平淡,曾經為數不少的國產牙膏品牌近年來也逐步走向沒落。兩面針自2006年主業連續十四年下滑,2014年-2019年累計虧損超過8億元,今年上半年更是利潤大幅下滑91.73%。田七牙膏曾在2014年因資金短缺被迫停產。

連續兩次拍賣資產無人問津,母公司奧奇麗公司最終宣告破產,新東家中恆集團接盤,如今前路未知。黑妹牙膏進軍酒店行業後在大眾眼光中的存在感明顯降低,21世紀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如今早已為大眾所遺忘。

藍天牙膏2005年賣身立白集團後,2018年請林更新代言,雄風已不再。冷酸靈雖仍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但影響力已經下滑。康齒靈則淪為區域性地方品牌,面對新銳品牌的崛起,增長空間越來越小。

惋惜之餘,我們更要反思幾大國產牙膏的沒落原因。概況起來,大致有如下幾大原因。

一是發展定位失當。國產牙膏品牌面臨外資品牌的激烈市場競爭,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做出有別於外資品牌的差異化競爭戰略和適合自己的發展定位,或者針對自己的定位沒有用心執行。

比如兩面針牙膏對自身產品定位不夠清晰,沒有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和理解用戶痛點,後來做商務連鎖酒店,今年疫情爆發酒店業務影響較大,也直接拖累其業績大幅下滑,原本就虧損不斷如今雪上加霜。

同樣進軍酒店連鎖業務,利潤微薄的黑妹牙膏和兩面針也存在相似之處。田七牙膏有中草藥牙膏的定位,但是後來沒有進一步挖掘自身優勢,沒有專業專心和專注。

而相比之下,雲南白藥的定位中草藥、高端市場,以預防牙齦出血或止血為核心賣點,則和外資品牌相比有了較好的差異化區分。冷酸靈的抗過敏定位目前仍有一定用戶群體。

二是多元化布局。可以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國內很多成功的企業在高光時刻後就飄了,忘記了專業專注的初心,有了一定規模甚至巔峰後大舉調整戰略,推行多元化發展戰略,結果活活把自己拖死,搞死。

兩面針的多元化轉型從2008年開始,涉足領域包括洗滌用品、旅遊用品、生活紙品、醫藥、精細化工、製漿造紙和房地產等八大產業。結果副業沒做好,拖累了主業,核心業務虧損。2004年後田七牙膏在牙膏主業外,同時做了田七洗髮水、洗手液、洗衣粉等等,給用戶帶來幹擾。

黑妹公司的母公司在本世紀初也陷入了多元化發展怪圈:相繼進軍醫藥、建材、物流行業,開拓信息科技業務 ; 後來又開發維亞國際廣場 ( 商業 ) ,生產食品乳化劑等產品,投資小額貸款公司。

三是過於倚重廣告。田七牙膏是曾經操盤三精口服液、蓋中蓋、葵花葯業的於曉聲複製了以往的醫藥品廣告投放經驗,猛烈的廣告投放帶動田七達到2004年的銷售巔峰。

但是也正是過於依靠廣告,田七沒有將重心放在產品研發和質量提高上,最終導致該品牌在當年後就開始走下坡路。

四是管理失誤。田七牙膏在高峰後,於曉聲分設南北兩個公司分而治之,導致內部矛盾不斷,職業經理人離職。

2004年在2003年6億元銷售業績基礎上,將業績目標提高至16-18億元,狂增辦事處和激進獎勵,增加營銷費用和管理成本。

康齒靈從1999年轉制為民企康齒靈公司後,十五年間經歷曉聲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欽聯控股有限公司和丹東市醫藥物資有限公司,這種經營管理的不穩定也對其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外資圍剿下 雲南白藥扛起大旗

1988年,日本獅王公司進入中國。1991-1996年,高露潔、聯合利華、好來化工、寶潔、LG等知名外資、港資牙膏企業先後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我們熟知的中華牙膏就是1994年被聯合利好收購,從此國產品牌成為洋品牌。黑人牙膏雖然20世紀30年代成立於上海,但是其公司主體好來化工(中山)有限公司屬於臺港澳法人獨資,本質上仍屬於外資企業範疇。

面臨外資的步步緊逼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依託外企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豐富的產品線等,外資牙膏對國產品牌帶來不小的衝擊和挑戰。

幸運的是,我們的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雲南白藥2004年後精準定位成功轉型,目前已經佔領20%的陣地。2019年,雲南白藥以牙膏為主的健康產品事業部實現營收46.8億元,這是一個好消息,未來國產牙膏的比重將有望進一步上升。

未來牙膏行業的發展趨勢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品質的提升,未來人們更加注重口腔保健和健康養護,養生保健牙膏、綠色環保的中草藥牙膏和兒童牙膏將備受青睞。

同時,在智能科技推動下,電動智能牙刷將得到進一步推廣和普及。未來的牙膏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國產牙膏品牌責任重大。

我們要堅定信心,適時調整戰略,精準發展定位,加強內部管理,加大自主研發,提高產品質量,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迎頭趕上,壯大民族產業,在當前內循環格局中佔領國內高地。

相關焦點

  • 外資牙膏品牌狼奔虎突,外資佔比近6成,國產牙膏如何實現突圍?
    2017年,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牙膏品牌中,有6家是外資品牌,包括黑人、佳潔士、高露潔、中華、舒適達、竹鹽,只有雲南白藥、冷酸靈、納愛斯、舒客是國產品牌。具體到產量,本土品牌的總產量佔中國牙膏總產量約42%,外資品牌佔到58%,掌握主導地位。顯而易見,外資牙膏品牌不斷進擊,國產牙膏越髮式微。
  • 中國牙膏四大天王集體淪陷,連年虧損遭外資收購,國產牙膏怎麼了?
    知名度頗高的田七牙膏曾取得年銷超4億支和年收10億元的好成績,並成功進入過國內牙膏市場前四強,但在2014年因資金方面的原因被迫停產。雖然後來再度復產,這個誕生於1945年的本土品牌已大不如前。《2014年中國牙膏品牌口碑報告》顯示,當年牙膏行業網絡口碑總體排名前五家品牌中,僅雲南白藥位居第二,其他全為外資品牌。一枝獨秀的雲南白藥牙膏,扛起了堅守國產牙膏陣地的大旗,目前市場佔有率在全國第二。對「牙齦止血」功能的強化,讓其在打開知名度的同時,也間接增加了向固齒、美白等領域發展的難度。
  • 國產牙膏終於「逆襲」,擊敗兩大「藏華」外資,奪回幾十億市場!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我們中國大約有14億人口,而人口眾多也就意味著消費能力也是不可小覷的。一直以來,中國的消費市場巨大,因此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外資品牌的關注,這些品牌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他們都想"瓜分"中國市場的紅利,所以很多外資也都紛紛來中國建廠。
  • 國產牙膏終於「崛起」?打敗兩大「藏華」美企,奪回幾十億市場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牙膏品牌中,就有這兩個外國品牌,「藏華」十幾年,曾在一段時間佔據了我國牙膏市場超50%的市場份額,這兩個品牌就是高露潔和佳潔士,甚至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它們是「國貨」。值得慶幸的是,我國本土牙膏正在逐漸崛起,並威脅到了佳潔士、高露潔。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消費潛力也是非常的巨大,在很多外資企業眼中,中國市場就是「香餑餑」。
  • 市場充斥百餘牙膏產品 外資牙膏霸佔逾六成江山
    中國牙膏市場全球增長率最強 記者調查發現  目前市場有百餘家牙膏企業產品進行銷售。而據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統計,中國年產牙膏逾100億支,並以30%的增長速度成為全球增長率最強的市場。「外資軍團」寶潔的佳潔士、高露潔的高露潔、聯合利華公司的中華牙膏等分走了逾六成江山,剩下的國產貨開始大打中藥牌、早晚牌,尋求品種和衍生品新突破。
  • 國產牙膏「逐漸消失」?兩大外資「霸佔」市場,它終於奪回第一
    在牙膏行業中,它們也曾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為何國產牙膏品牌,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逐一「落敗」呢? 兩大外資牙膏品牌,佔領市場? 我們熟知的國產牙膏品牌,逐漸退出市場後,那麼又是誰搶佔了市場呢?答案就是高露潔和佳潔士,這兩個外資品牌。
  • 國產牙膏終有出頭之日,擊敗兩大「藏華」外資,重新奪回牙膏市場
    說到牙膏,相信肯定沒有人感到陌生,畢竟這是一個基本要伴隨我們一生的日常用品,不過現實中,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牙膏品牌,認為是國貨的代表,其實卻是外資控股的品牌,反之部分我們認為是外資品牌的,反而恰恰是國內的品牌。
  • 國產牙膏品牌崛起,擊敗兩大「藏華」外企,重新奪回幾十億市場!
    而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也吸引了眾多洋品牌的關注,紛紛進軍中國市場。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試圖「瓜分」我們的市場份額。隨著國外品牌進入中國,中國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牙膏行業。在我國牙膏行業,兩面針、田七等一大批品牌正日益衰落。一些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紮根多年,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比如中華牙膏。
  • 一年入帳近300億,國產牙膏成為行業第一,擊敗高露潔、佳潔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不得不承認,美國寶潔和歐洲的聯合利華作為全球兩大日化巨頭,已經將旗下多種多樣的產品滲入到國民生活的各個角落。據資料顯示,這兩大日化品牌已經長期佔據著我國日化市場70%的份額。你沒有看錯,這三大牙膏都是外資品牌,很多國人到現在都還以為是國產牙膏,尤其是中華牙膏。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一度以為黑人牙膏是外資品牌,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黑人牙膏是我國本土品牌。可以發現,單靠一個品牌的名字已經很難分清楚究竟是國產還是外資。但是在國內的牙膏市場,國產牙膏品牌正在強勢崛起。
  • 中國人的牙膏戰爭:叫「中華」是外資,叫「黑人」卻是國產
    【1】 近日消息,2019年,雲南白藥牙膏市場份額佔比約20%,超越黑人,成功躍居國內牙膏市佔率第一位。這是雲南白藥這一國產品牌進軍牙膏產業15年來取得的最高成就。 而論起國產牙膏發展歷程,擁有近90年歷史的黑人牙膏則是一座繞不過的高山。
  • 又一國產牙膏崛起,擊敗兩大「藏華」美企,1/5的中國人都在用
    如今稱霸全球的兩個牙膏品牌都是美國企業。尤其是高露潔,多年來一枝獨秀,根據2019年的財務報告,高露潔全球市場份額仍然高達41.4%。在我國,高露潔和佳潔士都長期佔據著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20世紀90年代,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大幅提升,吸引了大量外資品牌的關注,他們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瓜分」中國的市場份額。
  • 三年賣出6億支,擊敗兩大外資品牌,國產牙膏成行業第一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產品、各種各樣的品牌,比如高露潔、佳潔士這兩種牙膏牌子,在我國的大小超市中基本都能看到。讓很多中國人想不到的是,這兩個大家非常熟悉的牌子,竟然不是國產品牌。我國人口已經達到14億,人口多市場大,對於很多國外產品來說,中國市場是很有誘惑力的。
  • 國產牙膏品牌的崛起,比外資品牌的實力強,贏回市場更多份額
    牙膏可以說是我們在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相信對生活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現在的牙膏品牌在超市中最常賣的應該就是雲南白藥,黑人牙膏,佳潔士,高露潔等等,還有舒克這個國產品牌在現在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 據說早期的牙膏是由古埃及發明的,而最早生產牙膏的公司則是美國人所創立的。
  • 擊敗2大「藏華」外資!這款國產牙膏逆襲登頂,1/5中國人都在用它
    牙膏作為我們日常最常用到的物品之一,他背後有很大市場。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牙膏市場基本都被外國品牌所壟斷,佔比高達90%,國產牙膏品牌處於劣勢。
  • 國產牙膏終於登頂,連續擊敗兩大外資巨頭,重新奪回幾十億市場
    世界上最早的牙膏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但最早的牙膏公司卻是美國人創立的,而如今「稱霸」全球的兩大牙膏品牌「高露潔」、「佳潔士」也都是美國企業。尤其是高露潔,多年來一枝獨秀,2019年的財報顯示,全球市場份額仍高達41.4%,而在中國,高露潔和佳潔士也曾長期把持著冠亞軍的寶座。
  • 市值突破1600億,擊敗兩大「藏華」外資,國產牙膏終於「登頂」
    其實,在我國的牙膏行業中,就有兩個「藏在」大家身邊很久的外資品牌,在數年間,這兩大品牌,已經在我國的牙膏市場之中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且賺到了不少錢,而它們便是高露潔與佳潔士。說到這兩個品牌時,很多人可能為之一振,在不少人印象中,高露潔和佳潔士就是國貨呀?怎麼會是外資企業呢?
  • 國產牙膏第一品牌誕生:擊敗了美國兩大巨頭,市場份額超20%!
    提起國內知名的牙膏品牌,很多人都會想到中華、兩面針、田七、六必治等。但因為佳潔士、高露潔等外資品牌壓在了國產品牌頭上,導致國貨品牌不是被外資收購,就是發展走向了沒落。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產牙膏一蹶不振,我們擁有全球最大的牙膏消費市場,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錢都被外國人掙走。
  • 國產牙膏難有一口好牙,兩面針連虧12年,中華牙膏已被外資收購
    文|AI財經社 李依蔓編|鹿鳴造過紙漿、蔗糖、洗滌護膚用品、藥品、旅遊用品和微波爐,投資過房地產、進出口貿易和證券基金,本想靠多元化戰略突圍卻無功而返之後,曾經高踞「國產牙膏第一品牌」寶座的兩面針兜了一個大圈子,如今又打算回到當初的老本行。
  • 中國牙膏市場十強6家外資,兩面針田七六必治為何紛紛走向沒落?
    2017年,中國市場排名前十的牙膏品牌中,有6家是外資品牌,包括黑人、佳潔士、高露潔、中華、舒適達、竹鹽,只有雲南白藥、冷酸靈、納愛斯、舒客是國產品牌。具體到產量,本土品牌的總產量佔中國牙膏總產量約42%,外資品牌佔到58%,掌握主導地位。
  • 國產牙膏品牌的突圍:兩面針向左 雲南白藥向右
    財聯社(北京,記者 魯佳樂)訊,冷酸靈、六必治、田七、兩面針……這些曾經耳熟能詳的牙膏品牌,正在逐漸被市場遺忘。近日,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國內牙膏市場被外資品牌擠壓的同時,許多新興品牌也在崛起,國產傳統牙膏品牌處境艱難,這些品牌也開始在營銷、定位上進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