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
提到全球工業奇蹟,莫過於日本汽車崛起,許多人都認為靠工匠精神,但實際上因為企業相互持股帶來共贏機制,讓他們團結起來辦大事;
1、全球工業奇蹟?
據公開資料顯示,日本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它卻能緊緊抓住韓戰機會,通過美國經濟扶持重整工業體系,尤其是汽車產業發展更為驚人,不僅湧現出了豐田、日產和本田三大巨頭車企,還有三菱、鈴木、馬自達和斯巴魯等小而美車企,重新殺回美國,讓通用和福特兩家車企俯首稱臣,堪稱全球工業奇蹟(本文屬於原創,貓視汽車首發,轉載請註明);
2、日本汽車崛起?
在許多人看來,日本汽車之所以快速崛起,根本在於工匠精神,一方面是豐田獨創精益製造模式,尤其是即時生產理念,不僅將標準化和低庫存生產推向極致,同時還確保了其產品質量穩定,從而收穫開不壞美譽;
另一方面則是本田凸顯技術宅男本色,通過獨創VTEC可變氣門發動機技術,實現了動力輸出和燃油經濟性雙贏,隨後通過改進可變進氣歧管、輕量化氣缸、渦輪增壓技術以及現在的混動技術,收穫了地球夢科技名號,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更是被評為亨利福特以後最傑出機械工程企業家;
據悉,終身僱傭制是日本工匠精神基礎,它開始於明治維新時期的學徒制,隨後武士經商加入忠誠品質,推動了終身僱傭制度普及,到二戰後則因為勞動力短缺,實行終身僱傭制有利於企業培養穩定員工隊伍,更有利於匠人文化傳承,因為只有讓員工長時間、專注和富有創造力工作,才能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工,從而成就卓越產品質量(本文屬於原創,貓視汽車首發,轉載請註明);
3、不是因為工匠精神?
事實上,工匠精神雖然鑄就卓越產品,但卻不是日本汽車稱霸全球關鍵,因為同樣有著工匠精神的英國,還是工業革命發源地,誕生了勞斯萊斯、賓利、捷豹和路虎等享譽世界超級豪華車品牌,卻在全球化市場競爭中落敗,讓人感到唏噓;
或許,我們更應從二戰後日本工業崛起過程去找答案,最開始美國為了清除軍國主義,將改革之刀揮向日本財閥,剝奪它們旗下控股公司所有權和控制權,在移交給政府後將股份出售給員工,但這種分散股權做法卻削弱了日本企業競爭力,尤其是不利於戰後一窮二白的日本經濟發展;
由此,日本開始推行企業間相互持股,形成一種高度整合利益共同體,這給日本工業帶來意想不到優勢,一方面是企業由經營者牢牢掌握,因為他的背後沒有所謂大股東,不會存在趕走創始人和股東投機行為,另一方面是整合上下遊供應鏈,逐步形成縱向一體化優勢,尤其是生產商和供應商之間良好關係,讓他們在產品製造及客戶關係維護上佔據優勢,成為日本企業全球化殺手鐧;
若再回到汽車行業,我們發現豐田汽車之所以成為全球最大利潤車企,除了精益製造降低成本外,更在於完善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帶來產品優勢,涵蓋了日本電裝和愛信精機在內16家世界頂級汽車供應商,同時還通過交叉持股形式,將鈴木、馬自達和斯巴魯納入自己體系之內,還有山葉則放棄單獨造車計劃,甘願為豐田研發發動機;
反觀中國汽車則是另外一番場景,不僅汽車品牌百花齊放,僅僅進入全球銷量50強品牌就有13個,相互之間水軍互黑行為層出不窮,同時因為整車企業過度追求性價比,拼命壓榨本土汽車供應商,讓他們生存環境日趨惡劣,其中國威科技更是直接陷入破產境地,這或許才是國產車趕不上日本車根源所在(本文屬於原創,貓視汽車首發,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