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餐飲年收入跨過三萬億元臺階——大眾餐飲帶火「舌尖經濟」

2021-01-13 中國政府網

「之前看到『獅子樓』都是『過店門而不入』,一份佛跳牆就要628元。現在,600多元能點一桌菜,好友相聚敢進『獅子樓』啦。」成都市民馬帥是一位軟體工程師,月收入萬元以上,但過去說起高檔酒樓也是望價興嘆。「這兩年,高檔餐廳放下了架子,推出價格公道的特色菜,咱也能時不時自掏腰包進高級館子飽口福了。」馬帥說。

2012年底,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與此同時,百姓外出就餐比重逐年增加,個人消費取代公務消費,成為餐飲企業瞄準的新方向。成都「獅子樓」總店改頭換面,把部分停車位改為電瓶車、自行車車位,普通百姓成了進店常客,生意很火。

據統計,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中央八項規定幫助餐飲業把不正常的泡沫擠掉,走上了健康發展軌道。」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說,瞄準大眾需求,特色餐飲蓬勃發展、高檔餐飲逐步轉型、網際網路餐飲快速走俏,消費者就餐選擇更多元、品質更有保障、體驗更加愉悅。

特色餐飲成為新熱點

周末,瀋陽市大悅城商場的「外婆家」餐廳門口又排起長龍。「前面還有十幾桌,領了號先逛逛。」某銀行職員張卓和男友聚會經常選在「外婆家」,「這兒環境時尚,味道不錯,菜價也實惠,正好滿足了我們年輕人聚餐的需要。」張卓說。

「外婆家」是近幾年頗為火爆的大眾餐飲品牌,主打杭幫菜,口味獨特,裝修「一店一主題」,辨識度高,並且市場定位「親民」,人均消費一般50元左右,其各家店面都有排隊等位的場景。

「只有菜品質量高、環境有特色、服務更貼心的餐飲店,才能吸引消費者的胃。」姜俊賢認為,如今人們外出就餐,除了吃飽,還希望有個性化多樣化的體驗,這為大眾餐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新要求。

走進廣州「俏鳳凰」苗家牛肉粉店,身著傳統服飾的苗族姑娘即刻將顧客從水泥森林帶入湘西鳳凰。這裡不僅有正宗的苗家牛肉粉,還能看到苗家銀飾、蠟染、木雕等。一位顧客告訴記者:「在外吃飯就喜歡這樣有特點的餐廳。」「俏鳳凰」創始人吳天真認為,餐飲業創新供給,既順應和滿足了消費需求,也有助於企業在優勝劣汰中闖出新天地。

高端餐飲打造新賣點

龐大的客流被大眾餐飲吸走,給原先的高端餐飲企業帶來衝擊,一些高端餐飲逆勢轉型,降低身段,競相「琢磨」普通消費需求,在重新找尋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創下不俗的銷售業績。

長沙的「57度湘」,原先是主打高檔會所的餐飲品牌,2012年高檔餐飲品牌的營收佔全公司60%以上。之後,高端餐飲市場趨冷,「57度湘」一改經營思路,在長沙新開了號稱「中國最萌烤肉餐廳」的門店——「小豬豬」,價格體現平民化,店內還遍布卡通玩偶,受到帶孩子就餐的中青年群體喜愛,黃金時段需排長隊等位。

「目前,公司旗下8個餐飲品牌,中檔消費約佔75%,去年新增的124家店面幾乎全是中檔。」「57度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肖賽峰說,人們消費觀念在變化、品質意識在強化,大眾消費中仍存在一定的高端需求,「高端餐飲企業在轉戰大眾化高端市場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人均消費約300元的「大董烤鴨」在北京的門店不減反增,從2012年的3家擴大到2015年的10家,具有創新專利的烤鴨、蘊含文化創意的「大董意境菜」等,成為招徠高端消費者的熱門賣點。

「國外朋友來京城都想嘗嘗北京烤鴨,我們往往會安排去『大董』,『大董烤鴨』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特色菜很有味道。」北京某外資企業員工陳晨說,「我還打算最近帶家人到『大董』聚餐,順便給兒子講講老北京的傳統文化。」

網際網路餐飲增添新亮點

「自己買菜做飯要八九點鐘才能吃上,還好叫外賣越來越方便。」北京某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匡小迪已經習慣了晚餐叫外賣,下班時用手機下單,回家後外賣就送到了,「打開電腦一邊看電影一邊嘗美食,很愜意。」

足不出戶叫外賣比去快餐店還方便,「外賣」成了許多都市年輕人的就餐新選項。中國烹飪協會的調查顯示,藉助「網際網路+」的餐飲外賣業在2015年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網絡和企業APP訂餐的比例已高達40%。

「選哪家餐廳都要在點評軟體上搜一搜,付款時要看看有沒有團購或優惠買單。」匡小迪說,外出就餐用手機消費真爽,不僅可以了解更多信息,支付也更方便。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2015年餐飲業O2O市場規模達1400億元,比2014年增長48%,比2010年擴大了15倍,成為餐飲市場最耀目的新亮點。

據商務部調查,從餐飲業運行情況看,目前餐飲行業結構調整初顯成效,大眾餐飲已佔全國餐飲市場的80%左右,無疑是餐飲市場的主流。今後,伴隨城鎮化不斷推進,百姓外出就餐需求會進一步升級,作為民生產業的餐飲服務擁有巨大的市場潛能。

記者手記

餐飲業捧出新供給

特色餐飲熱了、快餐外賣俏了、網際網路訂餐火了……我國餐飲市場的「色香味」如今越來越誘人。餐飲消費持續走旺,與百姓生活水平步步高、消費觀念年年變密切相關,也是餐飲界適應市場需求、加快自身改革、改善供給結構的成效的體現。

這幾年,中央出臺「八項規定」等廉潔自律政策,在餐飲領域倡導「光碟」行動,以往那種拼奢華、拼排場、拼檔次的畸形餐飲消費沒了市場。同時,人們腰包更鼓、生活節奏更快,訂外賣、下館子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以個人、家庭為單元的大眾消費躍升為餐飲市場主體。與公務消費不同,大眾消費不追求奢侈但講究實惠,不注重排場卻偏愛個性,從菜品的口味、式樣、價格,到餐廳的環境、服務、格調,「眾口難調」的人們「用嘴投票」,其樂融融。

去除浮華,回歸本源;改善供給,滿足需求。針對消費市場新趨勢,餐飲企業以消費新需求為落點,緊盯消費心理、消費結構、消費走向的變化,創新產品結構,正在走出一條做大做強餐飲新供給的路徑。

民以食為天。時尚的就餐環境、便利的訂餐方式、新鮮的營銷手段,還有親民的價格、美味的佳餚、安全的質量,成為餐飲企業在變化著的市場中的生存發展之道,不也是深化餐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嗎?「舌尖經濟」大有可為,未來我國餐飲市場一定會更紅火。(記者 杜海濤 林麗鸝)

相關焦點

  • 商業特稿 小南國:看到了大眾休閒餐飲蓬勃發展的態勢
    觀點地產網 近年,高端餐飲迅速衰退,曾經的餐飲第一股湘鄂情被迫停牌轉型、俏江南上市失敗轉而出賣股權、而走著高端定位的上海小南國也曾遭遇了一定時間的市場尷尬。小南國是一家在1987年開創的餐飲品牌,在經歷十幾年的成長之後開始走出上海,新千年的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小南國也踏出了融資擴張的步伐。
  • 東北餐飲三十年 從高端餐飲到大眾小吃
    也是在1995年,東北三省GDP佔全國的比重首次跌破10%,並持續經年。其間,儘管2004年8月,國家層面提出了「振興東北」的戰略,東北經濟也的確有了小幅振興,不過其整體向下的態勢依然未能得到徹底扭轉。   經濟下行對高端餐飲的發展顯然不是什麼利好。加之2012年「國八條」發布,不到半年時間,東北的高端餐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高端酒樓或倒閉或轉型。
  • ——「舌尖經濟」興起改變你我生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僅餐飲業收入就接近4萬億元。「舌尖經濟」怎樣改變你我生活?新華社記者近日進行調查。「吃」出零售新業態剛到下午5點,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的多家餐廳外,已有慕名而來的食客等待。「這家是米其林餐廳,早就想來嘗嘗。聽說邊上那家也不錯,我的目標是先把這兒吃遍!」家住附近的北京小夥兒肖嶽一邊等位,一邊刷著大眾點評美食榜。
  • 10萬億國內遊市場帶火誰?「網紅新餐飲」、文創大IP、陳歐的共享...
    10萬億國內遊市場帶火誰?10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遊大市場。無論從疫情防控下的新選擇、還是從大眾出行的新理念來看,國內遊市場都正被激發龐大的內蘊潛力,從而成為炙手可熱的發展點。 各行各業也都摩拳擦掌意欲乘上這股東風。從新餐飲,到新文創,再到共享充電寶,10萬億的國內遊市場將要「帶火」誰?
  • "同學宴"勢頭很猛 畢業季"學生經濟"帶火餐飲消費
    浙江在線06月26日訊 進入6月,由畢業季帶動的餐飲消費迎來新一波熱潮,散夥宴、同學餐、謝師宴……這個畢業季,正是一年中學生經濟最火時。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五星級酒店低調推出的「瘦身版」學生宴很火,不僅不設門檻,中餐圓桌價格跌破1000元/桌,自助餐低至60元/位。
  • 內蒙古餐飲首富:在全國開了336家門店,店鋪生意比肩「海底撈」
    眾所周知,「衣食住行」中的餐飲行業一直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根據公開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的餐飲行業規模已超過了4萬億元。然而,由於餐飲行業的特色,以及行業入門門檻相對較低,因此國內真正的餐飲巨頭並不多。西貝筱面村排隊的客人根據西貝筱面村官方公布的數據:截止到目前,西貝筱面村在全國35個省57個城市共有336家門店,擁有員工約2.3萬人,年營收約50億元。
  • 2019年的餐飲行業依然被大家看好,什麼行業比較火?
    人們離不開吃,也就自然會有人開餐廳,如今人們創業也大多會選擇餐飲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不僅進入門檻低,回籠資金也很快。2019年的餐飲行業依然被大家看好,那2019年餐飲業什麼最火呢?
  • 亞惠餐飲將讓食客享受「舌尖上的獐子島」
    亞惠餐飲將讓食客享受「舌尖上的獐子島」2012-06-13 15:4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獐子島漁業以鮑魚、扇貝、魷魚、鱈魚、羅非魚、馬哈魚等國內外海洋珍品為原料,經過科技研發和精深加工製成調理和即食產品,讓一向品鑑美食的大連亞惠餐飲「食客」團隊為之一振,連連稱讚。獐子島漁業董事長吳厚剛與亞惠餐飲總經理程輝在現場品鑑洽談後,雙方達成合作意向,獐子島海珍有望搭乘亞惠餐飲向全國食客奉獻舌尖上的美味。
  • 宴席成餐飲浪費「重災區」 「舌尖文明」如何守護?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1699元、1999元、2299元等不同價位,總共都是24道菜品,每桌可坐10位客人。記者又聯繫了一家5星級酒店,婚宴每桌3000元起訂,還有4399元、5399元等,這些價位每桌都是26道菜,不同的是菜品的檔次不一樣。「除了涼菜、熱菜、湯以外,還有點心、水果、主食等,絕對不會出現賓客不夠吃的情況,很多婚宴至少會剩下三分之一。
  • 2017年全國各省市餐飲收入排行榜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餐飲收入39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0.7%。   2017年我國各省市餐飲收入排行榜上遊13省市餐飲收入在1000億元以上,6省市收入超2000億元。
  • 陝西2019年餐飲年收入首次突破千億 如此火爆為何難進全國20強?
    中國飯店協會公布的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陝西餐飲收入1044.41億元,排在全國第22位。就近年來排名看,看起來很火的陝西餐飲業,僅在2017年躋身全國20強。
  • 全球美食觸手可及 餐飲迎來大眾狂歡時代
    餐飲回歸大眾 生活更有滋味餐飲門店不同於一般家庭飲食,屬於專業的飲食場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居民餐飲消費主要為滿足溫飽。由於物資短缺,對於當年的國人而言,吃飽肚子顯得尤為重要。彼時,餐飲行業的產業規模很小,行業貢獻率也極低。從現有的餐飲業統計中,1952年全社會餐飲業的銷售額為14.1億元;即使到了1978年,全國餐飲業銷售額也不過54.8億元,全年人均餐飲消費不足6元。而且,當時的中國餐飲業幾乎都是國營,供市民消費的飯店不多,消費人群也主要為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政府或工商界人士。
  • 可怕的餐飲「幫派」!他們竟然佔了中國餐飲半壁江山
    比如源自四川的街頭小吃麻辣燙,被東北餐飲人改良後,從東北開始蔓延,火遍全國市場,進入「國民四大小吃」行列。哈爾濱米粉品牌「無名緣米粉」在東北小夥孟祥松的帶領下,短短七年時間便在全國開出超6000家門店;東北人程志斌創立的「五穀漁粉」,如今全國總門店數已經超過3000家。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光芒耀眼的東北餐飲人,並非是天賦異稟,天生就適合幹餐飲的,而是一步步摸索著白手起家的。
  • 餐飲大牌遙不可及?副線帶你體會親民風 _專題報導_贏商網
    ,主要面向家庭大眾消費為主,人均在100-120元左右。"、"醉湖美宴"、"郝記鼎湯坊"、"舌尖記憶"、"十八梯·小菜館"、"尋香源"等七個餐飲品牌。",這是高端餐飲品牌蘇浙匯旗下面向大眾開設的一個新品牌。"
  • 美團雙十一大牌美食內購會強勢開啟,聯合全國百家餐飲品牌送出億元...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即將來臨,為讓廣大消費者們能「剁手」快樂,吃得開心又實惠,美團特別聯合九田家黑牛烤肉、王品牛排、西貝莜麵村、辛香匯、渝味曉宇火鍋、德莊火鍋、金翠河燒鵝餐廳等全國超百家餐飲品牌,於10月19日開啟大牌美食內購會活動。
  • 2019「十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 餐飲...
    購物、餐飲等傳統消費亮點紛呈,旅遊、文化等新興消費蓬勃發展,夜間經濟大放異彩,彰顯消費升級的強勁動力。數據來源:文化和旅遊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今年「十一」黃金周,消費市場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氛圍,購物、餐飲等傳統消費亮點紛呈。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
  • 上海小南國等中高端餐飲轉身 大眾市場成新陣地
    全國餐飲收入連續三年增速下滑,直到2014年才出現9.7%的同比增長,初步終止了反腐政策衝擊帶來的行業頹勢。「苦不堪言」,一家上海高級餐廳的門店經理這樣形容反貪後高端餐飲的境地。「大家都知道,餐飲業大受影響」,他說。湘鄂情曾是國內餐飲第一股,但就在2013年,它的酒樓業務仍難免出現巨額虧損,公司營收僅為8.02億元,比上年度下降41.19%,淨虧損達5.64億元。
  • 煙火成都:舌尖上的戰「疫」|成都餐飲同業公會|雷星|成都|餐飲企業...
    鼓足勁頭加油幹,成都正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有力有序推進疫情科學防控和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在這一過程中,餐飲業順勢而為,為城市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助力。連日來,小錦深入餐飲服務一線走訪了多家我市代表性的餐飲企業,看到煙火成都如何通過舌尖上的戰「疫」促進城市滿血復活。
  • 吉菜餐飲企業聯合籤名承諾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吉菜餐飲企業聯合籤名承諾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2020-09-2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8年中國食醋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餐飲或將成為行業發展...
    ,2017年公司制定專項政策拉動餐飲銷售,實現40%增長;公司繼續加強餐飲渠道產品規格的開發,以500ML的A產品價格為標杆原則,實現黑醋、白醋、清香米醋等主流產品的多規格的產品及價格體系的開發,通過成立餐飲事業部,迅速搶佔餐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