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遙縣中醫院婦產科收治了一名重型胎盤早剝伴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經過多學科緊密協作,開通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成功挽救了孕婦的生命,也成功保留了子宮。
一位36歲的*女士懷孕28周,體力勞動後出現持續性腹痛6小時來到急診就診。入院時孕婦面容痛苦,子宮宮壁張力高,呈板狀腹,值班醫生簡單詢問病史後,為其做胎兒胎心監測時未監測到胎心,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安排行相關檢查,床旁B超提示:胎盤早剝、胎死宮內。快速檢驗結果提示:凝血功能障礙。
診斷明確,情況危急。經驗豐富的醫生馬上向科主任匯報情況,一邊啟動產科搶救小組,通知相關科室協助搶救,一邊安慰孕婦。
時間就是生命。稍有延誤,後果不堪設想!各科人員迅速到位,吸氧、開放靜脈通路、術前準備、備血、向家屬交代病情.......多項工作同時進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手術搶救緊急展開......
危重的病情牽動著手術室裡每個人的心,術中見胎盤剝離面積佔3/4,出現子宮胎盤卒中,子宮收縮差,大量失血,導致出現失血性休克、心肺腎等臟器功能衰竭。
驚心動魄的急救場面,醫務人員從容鎮定、處置得當,搶救工作緊張有序進行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此時,所有的苦、累、痛,比起患者的生命安全來說都不值一提。
孕婦總失血量約4500ml,經婦產科、輸血科、手術麻醉科、內科等多學科無縫聯結積極搶救,孕婦轉危為安,手術成功完成並保全了子宮,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術後,*女士恢復很好,其家屬對醫務人員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搶救成功的背後是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盡職盡責,也是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和支持!平遙縣中醫院積極發揮多學科診療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緊急手術,成功挽救孕婦生命,用紮實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先進的醫療設備支撐起患者的生命,充分體現了多學科團隊的團結協作精神和應急反應能力,彰顯出醫院在孕產婦急危重症治療上的高效與精準。
胎盤早剝起病急驟,來勢兇猛,如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極高。
一、什麼是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屬於妊娠期嚴重併發症,起病急,發展快,若處理不及時可危及母兒生命。
二、為什麼會出現胎盤早剝?
出現胎盤早剝可能與孕婦血管病變如高血壓,長時間仰臥位,宮腔內壓力驟減,機械因素如孕婦腹部受撞擊,孕婦吸菸、代謝異常、高齡多產等因素有關。
三、出現胎盤早剝時孕婦有哪些症狀呢?
典型臨床表現是陰道流血、腹痛,可伴有子宮張力增高和子宮壓痛,尤以胎盤剝離處最明顯。陰道流血特徵為陳舊不凝血,但出血量往往與疼痛程度、胎盤剝離程度不一定符合,尤其是後壁胎盤的隱性剝離。
嚴重時子宮硬如板狀,子宮收縮呈持續性,陰道出血可能不多,胎心有改變,病情進展快,短時間內胎死宮內,母親出現凝血功能障礙。
四、發生胎盤早剝如何治療?
一旦發現胎盤早剝,一般情況良好,病情較輕,以外出血為主,宮口已擴張,估計短時間內可結束分娩,可密切監測胎心及孕婦生命體徵經陰道分娩。重型的一旦發現,無論孕周大小,胎兒存活與否都應該爭分奪秒的進行手術來搶救。
五、胎盤早剝如何預防?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高齡孕產婦隨著增加,妊娠合併症併發症相應增加,原本少見的胎盤早剝如今似乎成了常見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母兒生命健康。因此預防顯得很重要:
1、健全孕產婦三級保健制度,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高血壓、腎臟疾病孕婦,應加強妊娠期管理並積極治療;
2、指導產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預防宮內感染;
4、避免腹部外傷;
5、對高危患者不主張行外倒轉術;行外倒轉術糾正胎位時,動作應輕柔;
6、羊膜腔穿刺應在超聲引導下進行,以免誤穿胎盤等。
7、妊娠晚期或分娩期,應鼓勵孕婦作適量的活動,避免長時間仰臥;應在宮縮間歇期進行人工破膜,減緩羊水流出的速度。
胎盤早剝屬於妊娠嚴重併發症,發病急,進展快,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會危及母兒生命。 且容易和妊娠期其它出血及腹痛疾病混淆。
因此,出現陰道異常出血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