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新星!引力波和輻射(內含中文視頻)

2021-02-18 天文在線

視頻版權:Fraser Cain;
字幕翻譯:天文志願字幕組(有錯誤的地方望各位指出)
翻譯:@從科伊伯帶隧穿到奧爾特雲 
審核 :@Y東東Y

解說詞

(字幕翻譯:天文志願字幕組,若有錯誤,歡迎指出)\N【視頻版權:Fraser Cain】

天文學家們開拓性得探測到了1億3千萬光年外\N的一個星系中的雙中子星合併

他們探測到了引力波和因合併釋放出的輻射衝擊波

第一次觀測到了千新星

我知道在Guide to Space 我們一直在討論引力波\NI know we』ve been talking about gravitational waves quite a bit here on the Guide to Space,

在幾集之前我暗示過引力波很有可能

用來探測合併的中子星

你知道 一旦更加靈敏的儀器上線 物理學家就會調試它們

好吧 在提到這之前物理學家們就已經探測到了

現在很滑稽得成了過時的視頻

但是 更棒的是 他們同時探測到了引力波引起的時空漣漪般的扭曲

其它團隊的天文學家們實際上能夠用他們能利用的

所有波長來觀測中子星釋放的輻射衝擊波

他們探測到了引力波然後在天空中看到了合併

我保證這是本年度最大的發現之一

所以 讓我們深入得挖掘這個新聞\NSo, let’s dig into the news.

上周末 歐洲南方天文臺戲弄我們說他們將要

在(2017年)10月6日星期一 公布一些事情\N我們不知道是什麼 但是他們說是「史無前例」的\Nsomething on Monday, October 16th. We didn’t know what it was, but they called it 「unprecedented」

好的 他們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到了周一我們都知道那是什麼了 事實沒有讓我們失望

2017年8月17日的早上東部夏令時8:41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探測到了穿過地球的引力波漣漪

與之前觀測到的只持續幾秒鐘的雙黑洞合併不同

這些漣漪持續了100秒 表明這次事件並不是來源於黑洞\Nwent on for 100 seconds, indicating that this event wasn’t from black holes. Instead,

它與兩個中子星——一個8-2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

發生超新星爆炸後產生的遺留物的合併有關

兩秒之後 NASA的費米空間望遠鏡探測到了短促的伽馬輻射\NTwo seconds later, NASA’s Fermi space telescope detected a brief blast of gamma radiation,

同時伴有短伽馬射線暴的跡象

長伽馬射線暴很好理解 是超新星爆發產生的

但是短伽馬射線暴一直是個迷 儘管天文學家建立的理論

認為他們和中子星的合併有關係

除了LIGO  位於義大利的VIRGO幹涉儀也探測到了穿過地球的引力波

通過三個獨立的觀測 研究人員能夠知道合併中子星的大致方向

是位於長蛇座中

有幾百萬個滿月面積的區域 擁有上百萬顆恆星和星系

他們鼓勵整個天文界在這個區域去搜索合併的餘暉

在太空中 歐洲的INTEGRAL衛星\Nof the collision. From space, there was the European INTEGRAL satellite as well as NASA’s

NASA的Swift Hubble Chandra 和Spitzer天文望遠鏡

同時整個半球的地基望遠鏡都在掃描著這個區域 尋找著可視的證據

位於智利Cerro Las Campanas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一米Swope望遠鏡\N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s 1-meter Swope Telescope in Cerro Las Campanas in Chile

是第一個找到位於NGC 4993新光點的望遠鏡

接著其它的天文臺也轉向它\N共同見證了這個點的波譜跨越整個電磁波譜的變化

從微波 紅外線到紫外線 還有空間望遠鏡觀測到的的伽馬射線

總共70個天文臺 100種不同的儀器

試圖揭開這個事件的神秘面紗

到現在為止 LIGO只探測到了正在合併的黑洞\N探測黑洞的一個問題

當然 是它們相撞時不會釋放任何的輻射\Nof course, is that they don’t give off any radiation when they collide. Nothing escapes

沒有什麼能逃出來

但是中子星質量不夠大 也不夠緻密 所以輻射可以逃離\NBut neutron stars aren’t massive and dense enough, so radiation can escape them, so there

因此 利用其它的天文臺 我們就有機會發現這個爆炸\Nwas an opportunity to find the explosion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s observatories.

這兩顆中子星已經經歷了悲劇性的結局

在前世 大概110-120億年前 它們都是熾熱的巨星\N最終以超新星的方式一個接著一個得死亡

這些中子星遺骸自此繞轉著另一方

在幾十億年來逐漸靠近

其中一顆比太陽重10% 另一顆比太陽重60%

但是它們的直徑只有10km—一座城市的規模

在最後階段 它們以三分之一光速

每秒幾百圈的速度繞另一方旋轉 引力波激起了時空的漣漪

直到它們強大的引力也無法承受這個向心力 它們解體\Nwaves, until the their intense gravity couldn’t withstand the forces. They broke apart, merged

混合 爆炸 釋放出1億3千萬光年外都能看到的伽馬射線暴

通過引力波探測到並被其他望遠鏡證實的中子星合併?\NColliding neutron stars detected by gravitational waves and confirmed by other telescopes? That’s

這太令人興奮了 但是 精彩還在後面 我馬上就會講到\Namazing, but it gets even better. And I』ll get into that in a second, but first I』d

在此之前 我要先感謝

\NAndrew Ladzinski  Patricia Pipkin\NAndrew Ladzinski Patricia Pipkin

Joseph Salomone

以及其他793名贊助人的支持\Nand the rest of our 793 patrons for their generous support. If you love what we’re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工作並且想參與 請訪問patreon.com/universetoday.

從此前的觀測中\N天文學家已經知道NGC4993離我們大概1億3千萬光年

這證實了引力波天文學家的猜測

兩者十分接近 先前觀測到的合併的黑洞

在幾十億光年之外

全世界的天文臺見證了爆炸從明亮到在幾天內逐漸變暗\NThe world’s observatories watched the explosion brighten and then fade away within a few days.

天文學家意識到他們看見的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短伽馬射線暴

是前所未見的:千新星

你可能聽說過宇宙中所有的重元素\NYou』ve probably heard that all the heavier elements in the Universe, were formed in the

都是在坍縮層將輕元素「擠壓」變為重元素的過程中

在超新星爆的核心產生的

但是「超新星產生重元素」這個模型好像並不符合實際\NBut the models of supernova-generated heavy elements didn’t seem to match reality. There

必須要有另一種機制在運行 一個觀點就是合併的中子星

只有這些事件才能在宇宙中產生和散布金 鉑和其他重元素

在宇宙殘骸中 天文學家第一次在碰撞產生的爆炸中\NIn the cosmic wreckage ,blasting out of the collision, astronomers detected the source

探測到了這些重元素的來源

你婚戒中的金 手機裡的稀有金屬\NThe gold in your wedding ring, the precious metals in your cell phone. They don’t come

它們不是來自超新星 而是來自合併的中子星

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 產生了相當於月球質量的金子

實際上 只需這些事件中的一個就能產生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稀有元素

這就是它們的來源\NSo that’s where it all comes from.

這對於天文學界來說是一個大日子 天文學家們十分幸運得

遇到了離我們這麼近的雙中子星合併\N我知道1億3千萬光年聽起來不是很近\Ntwo neutron stars collide so close to us. I know, 130 million light-years doesn’t

但是確實很近了

感謝三個獨立的探測器 它們確定了它大致的位置

來指引全世界的天文學家

通過進一步觀測 他們首次探測到了千新星

看著這些特殊的撞擊將重元素散布到宇宙中

我們現在證實了稀有元素是在這樣的事件中產生的

由於引力波和輻射同時抵達地球

它也證實了愛因斯坦關於重力以光速傳播的預測\Nconfirms Einstein’s prediction that gravity moves at the speed of light.

分別通過重力和輻射觀測同一個事件

天文學家獲得了證實宇宙膨脹速度的新方法

作為一個快速側注 這個發現的一個很酷的部分是

各個國家 各所大學 各個天文臺 各個研究機構之間大規模的合作

最後 4500名獨立的研究者作為論文的第二作者宣布了這個發現

你們認為這個發現怎麼樣呢?

在引力波 伽馬射線暴或者合併的中子星中

有什麼你想深入了解的方面嗎?在評論裡寫出來吧\Nthat you』d like me to dig into any further? Let me know your thoughts in the comments.

當然 我們需要一個與這個了不起的發現及相關科學原理的播放清單\NOf course, we』ll need a playlist, all about this amazing discovery and the related science.

首先 我們以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原始公告開始\NFirst, let’s start with the original announcement from 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and

然後是NASA的公告 還有來自Veritasium 的視頻\Nthe announcement from NASA. Here’s a video from Veritasium on the event. And of course,

當然Scott Manley一直都在推薦的  最後是來自Crash Course Astronomy

關於伽馬射線暴的解釋\N翻譯@從科伊伯帶隧穿到奧爾特雲\N審核@Y東東Y\N(觀看更多中文天文視頻歡迎關注weibo天文在線)\N【也歡迎您加入我們字幕組,私信koukou零度星系(南充)】

 

新年大禮!我們翻譯的2018流星雨日曆中文版被國際流星組織正式使用

http://www.imo.net/resources/calendar/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關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天文在線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電磁波和引力波
    這個黑洞融合事件輻射的引力波到達地球時,引起物體長度的相對變化只有10-21。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有一根棍子,像地球半徑(R=6400公裡)那麼長,那麼,黑洞來的引力波將引起這根棍子的長度變化dL=10-21R=10-11mm(1毫米的一百億分之一!)。我們無法做出一根和地球半徑一樣長的棍子,但科學家們儘量延長探測臂的長度。
  • 引力波視角下的世界圖景│科協2020前沿問題解讀
    如此一來, 相對於光子來說, 引力波攜帶著星體內部寶貴的物理信息. 除了上面說的這點以外, 有些天體物理過程根本就不存在相應的電磁波段或者宇宙射線和中微子的輻射, 如真空中雙黑洞系統的併合. 而這樣的過程卻常常在宇宙的演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對它們的直接探測就完全依賴於引力波手段了.
  • 天文新寵:引力波 |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萬一有個東西不輻射電磁波,也不存在電磁相互作用,那我們就傻眼了!        有人會說,這種沒頭沒腦的假設,是毫無意義的鑽牛角尖!眾所周知,任何有溫度的東西都有輻射,誰能說出一樣沒輻射的東西?有嗎?有嗎!        別急,還真有,這就是暗物質。
  • 了解早期宇宙(內含中文視頻)
    為了證明這些 天文學家已經聚焦於研究原初引力波\NIn order to do this, astronomers have been\Nfocusing on searching for primordial gravitational waves.
  • 新引力波發現 都由哪些國家發現的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雙中子星引力波和你啥關係呢?坦白說……  四次發現雙黑洞引發的引力波之後, 人類現在第一次發現了雙中子星碰撞引發的引力波 ,而且首次實現了國際合作、多國利用引力波天文臺、電磁波望遠鏡同時詳細觀測了這一事件。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發現的時間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已經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   引力波的定義   雖然科學家們對引力波的研究有史已久,但對引力波的定義並不明確。至少給人兩種印象。   1)引力波是從物體內部的質量中輻射出來的波。這種波形成了引力場,引力是通過引力波傳遞的,從而導致了引力現象的出現。這種波有點像電磁波那樣是由波源(物質質量)輻射出來的。這樣的波是微觀的,頻率比較高。
  • 為什麼引力波會以光速傳播?
    另一方面,廣義相對論,它解釋了物質/能量和空間/時間之間的關係,並描述了我們所經歷的引力。在廣義相對論的背景下,出現了一種新的輻射類型:引力波。然而,儘管這些引力波與光無關,但它們必須以光速傳播。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電磁輻射的速度可以由真空中的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來。什麼方程(可能與麥克斯韋方程類似?)提供了重力波必須以光速傳播的數學證明?
  • 英語熱詞:3分鐘動畫到底啥是「引力波」?
    2016-02-16 10:34 來源:騰訊視頻 作者:   被新晉網紅「引力波」刷屏了?   對於文科生的某些,是不是依然雲裡霧裡?如同電荷被加速時會發出電磁輻射,同樣有質量的物體被加速時就會發出引力輻射,這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項重要預言。   引力波與流體力學中的重力波很相似,當液體表面或內部液團由於密度差異離開原來位置,在重力(gravity force)和浮力(buoyancy force)的綜合作用下,液團會處於上下振動以達到平衡的狀態。即產生波動。引力波則是由於空間質量和速度的變化導致空間產生的波動。
  • 這種看不見的事物隱藏了它的半數量(內含中文視頻)
    我知道大家都和我一樣,\N焦急地想要弄清楚暗物質和暗能量究竟是什麼,\NI know you’re all as antsy as I am to find out what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really但是這個謎團至今仍未解開。\Nare, but that mystery remains unsolved.
  • 引力波來自兔子洞 人人都可以是愛麗絲
    當地時間2月11日,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由引力波留下的B模式偏振。引力波被直接探測到了。
  • 什麼是引力波?
    【張天蓉:終於探測到了引力波】 與電荷運動時會產生電磁波相類比,物質在運動、膨脹、收縮的過程中,也會在空間產生漣漪並沿時空傳播到另一處,這便是引力波。 愛因斯坦在100年之前預言存在引力波,但是,由於引力波攜帶的能量很小,強度很弱,物質對引力波的吸收效率又極低,一般物體產生的引力波,不可能在實驗 室被直接探測到。
  • 引力波和光速都是299792458m/s,是巧合還是必然?
    在2017年8月17號,天文學家接收到1.3 億光年外兩個中子星合併分別發出的引力波和電磁信號。 按照科學家的預期,他們應先接收到引力波。
  • 挖掘引力波的化石,能找到被埋藏在黑暗中的宇宙真相嗎?
    撰文 | 董唯元2015年9月,人類首次捕捉到了引力波,LIGO這種巨型幹涉儀也隨之名聲大噪。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如今這種臂展數公裡,精度達到千分之一質子半徑的工程奇蹟,已經在全球鋪展成LIGO-Virgo網絡。
  • 廈大選修課講授「引力波」 選修課人氣爆棚
    一門以星系宇宙學為主題的研究生選修課,也轉為圍繞引力波的研討課。  此外,引力波的相關講座也在謀劃中。據了解,廈大天文學系計劃在本學期開設一些講座,傳授引力波的相關知識。  引力波輻射  危害健康?  專家:不用擔心  「防引力波輻射面膜」「新一代防引力波神物:納米」「防引力波輻射肚兜」……科學家宣布探測到引力波後不久,防引力波輻射產品就在淘寶上閃電上線了。但是,對於自己所銷售產品的「防引力波輻射」原理,賣家除了打出「ligo高科技」「負離子」等簡單字眼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 從引力波到伽馬暴探測——記在GECAM衛星發射之時
    到了某一瞬間,兩顆星體碰撞到一起,伴隨而來的,是迄今發現的宇宙間最強的爆炸,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和強烈的伽馬射線輻射,隨後,輻射出的引力波強度也達到頂峰。伽馬射線暴和引力波暴以光速向四外擴散開去。較之於爆發時標只有秒到千秒量級,繼之而來的,是持續時間更長的X射線、光學和射電波段的餘輝。X射線餘輝能夠持續幾個星期,光學和射電波段的餘輝的持續時間可長達數月乃至數年。
  • 中國「極目」衛星上天,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這是我國首次發射全天監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衛星。GECAM衛星發射現場視頻,劉文勇 攝GECAM由兩顆完全相同的微小衛星組成,如同「孿生兄妹」一般,科研團隊給這兩顆小衛星起了暱稱——「極目」,這也是GECAM英文的諧音。「小極」和「小目」分布於地球兩側,形成兩「極」之勢,猶如二「目」,將對黑洞、中子星等極端天體的劇烈爆發現象進行觀測。
  • 未來15年或20年,引力波將用來研究宇宙最早的時刻 | 視頻
    他當時正在引力波探測實驗的早期階段。Joe和我在法國的阿爾卑斯山散步,關於引力波我深受他啟發。因此幾年後在1996年,當我以一個年輕教授的身份回到加州理工時,我決定組建一個理論研究組,有一些跟我一起工作的學生和博士後,主要研究黑洞、中子星和引力波的理論。
  • 瑞典新星中文學校火爆招生
    新星中文學校介紹:瑞典新星中文學校創建於 2005年,隸屬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華夏文化協會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由於純手打,可能要分幾次寫才可以寫完,希望大家支持(雷鋒網會有系列更新)對方這方面特別感興趣的同學,推薦大家看一本書:KIP寫的黑洞與時空彎曲(有中文譯本),寫的非常非常好,通俗易懂。曝一張我和Kip Thorne三個月前的一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