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被稱為鄂豫皖蘇區「三駕馬車」的,自然當屬徐向前、張國燾和陳昌浩了。徐向前元帥不用多說,他為中國革命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十大開國元帥之一。張國燾的結局也很差,因為他在紅軍長徵勝利會師後,曾企圖分裂中央。雖然到了延安也不安分,後轉投國民黨被開除了黨籍,成為了徹底的叛變投敵者。那麼,陳昌浩的結局怎樣呢?
陳昌浩,1906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在那個年代,他是少有的讀書人。在13歲的時候,他就進入了武昌私立中中華大學附屬中學讀書。1926年,陳昌浩考入了私立武昌中華大學就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陳昌浩曾於1927年留學蘇聯,是著名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說白了,他和王明、博古一樣,是共產國際最堅定的擁護者。1930年,陳昌浩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原本打算回歸祖國,開始參加共產主義的工作,並積極參與抗日戰爭。
1931年3月,陳昌浩和張國燾一同,在顧順章的護送下去了鄂豫皖根據地。不料,在返回的途中,顧順章就直接被捕叛變了。然而,當張國燾和陳昌浩二人到了鄂豫皖後,就立即取消了鄂豫皖特委,成立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並且由張國燾擔任分局書記,成為了鄂豫皖實際的一把手。
這一行留蘇學生到了鄂豫皖後,很快就掀起了一陣陣的風波。當時,很多同志都有意無意地充當了張國燾的幫手,而陳昌浩自然是其中的一員得力幹將了。作為留蘇學生和共產國際的擁護者,他們所犯的錯誤可能並不全是惡意為之,也有可能是真的犯了「幼稚病」。
實際上,也可以這樣說,紅四方面軍是由陳昌浩等人辛苦培養起來的軍隊。所以在紅四軍成立後,陳昌浩被任命為紅四軍的總政委。當時,紅四軍的總指揮是徐向前。陳昌浩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尤其是在和徐向前搭檔後,紅四軍是屢戰屢勝,打了很多的勝仗。如在紅四軍成立後的第一場大勝仗「黃安戰役」。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陳昌浩前途無量,因為他當時的搭檔是徐向前,那可是元帥級別的人才。也就是說,如果按正常發展的話,陳昌浩至少也是開國大將軍銜。
長徵以後,陳昌浩率領的紅四方面軍勝利與第一方面軍會師。而此時的陳昌浩已經是紅軍前敵總指揮的政治委員了。並且在紅軍長徵途中,他還曾獲得了金質的紅星獎章。
1936年,在長徵勝利會師後,中央決定以紅四方面軍為基礎,開始組建西路軍,並準備創建「河西根據地」。西路軍成立以後,政委陳昌浩兼任西路軍的軍政委會主要領導人,成為了西路軍當時的最高領導者。當時,西路軍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踏上了西徵的徵途。
西路軍西進後,無日不戰,曾也給予了馬家軍沉重地打擊。在2月底時,曾一度攻佔了高臺縣城,並建立了革命政權。而輝煌戰績的背後,卻是彈藥糧草的日漸枯竭,兵員的巨大損失。
尤其是在11月的血戰古浪中,紅九軍遭到了重創。僅僅是師級以上的幹部就傷亡不少。經此一戰後,西路軍僅剩1.5萬餘人了。高臺被西路軍攻破後,馬家軍很快集結重兵反撲。經過九晝夜的血戰,除了少數人突圍之外,紅五軍全軍覆沒,軍長董振堂也壯烈犧牲了。
此時,西路軍的主力盡失。不足萬人的西路軍,包括為數不少的後勤人員,以及多達三千餘人的傷病員。西路軍失敗後,軍政委員會在石窩山召開了最後一次緊急會議,會議宣布西路軍徹底失敗。決定陳昌浩、徐向前兩位最高領導人回延安述職。其餘的人在李卓然、李先念等人的率領下就地分散打遊擊,伺機向新疆轉移。
對於這個決定,徐向前開始是堅決反對的。他說:「我們沒有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我們失敗了。但我絕不離開部隊,部隊打了敗仗,我回去幹什麼?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難過來的,要死死在一塊,要活活在一起。」
但陳昌浩是以軍政委員會的決定,個人服從組織為由拍了板。於是,陳昌浩、徐向前在一個由30人組成的小分隊的護衛下,離開西路軍返回延安。其實,徐向前和陳昌浩二人原本是在安保人員的陪同下結伴而行的,但沿途馬家軍不停地在盤查。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身邊的保衛人員最終都走散了,最後只剩下了他們兩個光杆司令了。據徐向前元帥後來回憶,為了安全起見,當時,他們兩個人都是一前一後相互照應著走,然後,晝伏夜行。但就在這時,陳昌浩卻生病了。
幸好在途中,他們遇到了一個叫做但復三的中醫,他還是陳昌浩的湖北老鄉。因此,他們二人就去了但復三的家裡。第二天一早,徐向前推了推身邊的陳昌浩說:「老陳,該起床了,我們還要趕路呢?」可是陳昌浩卻不願意起來。但這幾天他胃病也犯了,陳昌浩就藉故在老鄉家多呆幾天,以便能夠治療胃病,而但復三隻不過是一個土郎中而已。
然而,徐向前卻不願意留下來,他認為此地很危險,馬家軍的騎兵到處在搜捕失散的紅軍,留下來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不測。但陳昌浩卻堅持要住下來,等養好了病再走。
其實,陳昌浩的胃病不過就是一個藉口。他主要的原因就是連日風餐露宿、艱難跋涉,還要警惕敵人的搜捕,每天都膽戰心驚的。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老鄉,而且這位老鄉又是熱心腸的人,陳昌浩也累了,就想在這裡多休息休息,等養足了精神再上路。
然而,還有一點就是,他畢竟是紅四方面軍的高級將領,現在打了敗仗,2萬多人全都沒了,成了光杆司令,回到延安又會是什麼結局呢?但復三雖然是鄉間郎中,卻也是有俠肝義膽的漢子,見陳昌浩病體未愈執意要走,就提出由他護送回老家。
陳昌浩在但復三家住了一段時間後,就把槍埋了,穿著但復三給他的一身老百姓衣裳,裝成啞巴,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總算回到了湖北境內。但陳昌浩卻過家門而不入,直接來到了原紅四方面軍的根據地英山縣,打算在這兒重舉義旗,建立一支武裝力量。
當時,陳昌浩回到湖北英山後,他便與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總指揮,和西北軍革命委員會的名義,給高敬亭寫了一封信。而他的這封信也被高敬亭記錄在案上報給了中央,主席甚至下命令道「送來中央審閱」。那個時候的陳昌浩,其實是想回鄂豫皖重樹大旗,畢竟西路軍是在他手裡損失殆盡的。
因此,他覺得自己沒有臉面回陝北見中央領導。所以才改道陝北重回鄂豫皖,決定再拉起一支隊伍出來。可惜,他給高敬亭寫的信,雖然頭銜顯赫,但高敬亭卻冷落了陳昌浩,並沒有對他的到來產生多大興趣。因此,陳昌浩的這個打算也最終破滅了。
1939年春季,陳昌浩因胃病情況加重,向組織申請了前往蘇聯進行療傷,組織也批准了。於是,陳昌浩便去了蘇聯。但這次的蘇聯之行,可以說標誌著陳昌浩的政治生命已經完全終結了。
後來,陳昌浩因病而流離失所,又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陳昌浩被迫在蘇聯採石場工作,以艱苦的工作來換取生存。在此期間,他還一直寫信回中國,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回復。
陳昌浩在蘇聯呆了13年,這期間,國內無論是革命形勢,還是政治制度,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不僅趕走了日本人,而且還趕走了國民黨,並建立了新中國,而這些絕對性的事情,可以說他全都缺席了。
新中國成立後,陳昌浩才回到國內,此時已經是1952年了。當時,陳昌浩的同事們如今都是國家的重要人物了。昔日的搭檔徐向前,幾年後被授予了開國元帥軍銜,而陳昌浩卻默默無聞。不過,對於職務的高低,他並沒有過多的在意,而是將精力放在了新中國的建設中。不過,到了特殊年代,陳昌浩遭到了無情、無休止的批鬥。絕望之際的陳昌浩,在1967年7月30日晚,吞下了大量安眠藥離開了人世,終年61歲。
他一生中有過兩次婚姻,一共有三個兒子。在兒子們中,成就最大的是二兒子陳祖濤。當年陳昌浩前往蘇聯的時候,帶著陳祖濤一同前往。在蘇聯時,陳祖濤學習到了很多的先進技術。
陳祖濤參與了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的籌建,而且在廠內具有極高的地位和職位。整個過程都他參與其中,可以說,我國汽車工業的興起,他有很大的功勞。雖然他不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統帥大軍,但他卻在我國的汽車工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國汽車工業的功勳元老,成為了人們敬仰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