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字」,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未核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人生短暫,但人生之路卻很漫長,沒有人預知在他的前方將要遇到什麼,但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亂世出英雄,但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對於那些英雄人物來說,每一次戰役或許都會成為他們人生的轉折點。就像紅四方面軍的大人物陳昌浩,25歲就成為方面軍總政委,紅軍時期鼎鼎有名,但抗戰爆發後就銷聲匿跡了,建國後也只是擔任副局長,這一切都源於西路軍的慘敗。
擔任西路軍軍政委主席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經過三次過雪山草地的艱辛歷程,終於勝利到達陝北,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宣告紅軍萬裡徵途的勝利。
三大主力合兵一處,標誌著紅軍實力的上升,卻也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陝北一帶地處西北,降雨量少,植被稀少,土地貧瘠。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養育當地人口依然不易,此時到達陝北的紅二、四方面軍超過五萬,而當地也僅有40萬餘人口,難以支撐這些紅軍的日常消耗。
不久中央決定:組建西路軍,西渡黃河西徵,這樣既可以攻取寧夏,創建河西革命根據地,也可以西進新疆打通與蘇聯的陸上交通線,獲取蘇方提供的軍需物資。
當時由陳昌浩擔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與徐向前一起領導西路軍,但這是一支沒有後援、沒有群眾基礎、也沒有物資兵員供給地的隊伍,孤立無援的西路軍命途多舛。
在經過古浪、高臺血戰後,西路軍主力盡失,在回撤途中又不斷遭到馬家軍的追擊和騷擾,最終只有4000多人回到延安,其他人員不是被俘犧牲,就是流落西北各地。
撤離途中,陳昌浩因為嚴重的胃潰瘍,與徐向前分別,留下來養病。病癒後他沒有去延安,而是先去了趟漢口老家,見了見數年未見的妻兒,在了卻這一心願後,才趕赴延安。
留在蘇聯的十餘年
回到延安後,陳昌浩被安排到宣傳部工作,後調到延安抗大擔任教員。不過1938年4月張國燾在武漢叛變後,牽連了不少紅四方面軍的將領,其中就有陳昌浩。
再加上西路軍失敗推卸不了的責任,讓陳昌浩寢食難安,此時他的胃潰瘍又復發,就向上級申請去蘇聯療傷,在得到批准後,他乘坐飛機去了莫斯科,但他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十幾年。
經過手術後,陳昌浩被送進共產國際的療養院休養,在最初兩年多裡,他的生活很安逸,但所有的一切都被蘇德戰爭打亂了。
戰爭爆發後,他被送往中亞的一個小鎮,為了支援前線,他在這裡的採石場幹了一年多的苦力,1943年才被召回莫斯科,安排進蘇聯外國文學出版社擔任編譯,從1946年開始,陳昌浩有了一個新任務,負責編譯《俄華辭典》。
為了這個浩大的工程,陳昌浩嘔心瀝血五年多,直到1951年才完成編纂,此時他發出的回國申請也得到國內的批准,1952年他帶著蘇聯妻子和兒子回到闊別十餘年的祖國。
晚年結局
回國後,陳昌浩當上了中央編譯局的副局長,不過由於50年代中蘇關係的逐漸惡化,他與妻子格蘭娜的關係也有了隔閡,從兩人分居到解除婚姻關係,後來格蘭娜與兒子搬去澳洲生活。
陳昌浩離異後,有熱心人向他介紹了在中科院心理所工作的孟力,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兩人在1965年7月的一天正式登記結婚。
可惜第二年就進入特殊年代,陳昌浩的好日子到了頭,無休止的批鬥讓陳昌浩失去活下去的信念,1967年7月30日的夜裡,陳昌浩吞食了大量安眠藥,離世時61歲。
13年後陳昌浩得到平反,也恢復了名譽,在1980年8月21日,組織上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