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將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甦(CPR)納入教育內容。
這標誌著中國院前急救體系的裡程碑式進步。據統計,中國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驟停而倒下,而救活率不足1%,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救活率15%。落差背後,是AED除顫儀設備的稀缺,也是急救普及的不足。
中國有8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院外,尤其好發於人流密集場所,校園首當其衝。例如,華中科技大學在校師生有6.17萬人,吉林大學有6.96萬人,鄭州大學則高達7.26萬人,比北京工人體育場的承載量還多近1萬人。
校園成為潛在的高危場所,然而急救普及情況卻令人擔憂。
2019年,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供應商魚躍醫療開展了一項面對在校師生的街頭調研,結果顯示:只有13%的學生知曉「救命神器」AED,在受訪的師生群體中,除醫學生以外,無一人接受過急救培訓。
心肺復甦和AED並不複雜,非醫務人員在接受培訓後皆可操作。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讓更多師生了解急救?如何更高效地組織急救培訓?
定製課程 讓青少年學好「救命課」
「有人倒地不醒怎麼辦?」「心肺復甦按哪裡?」「AED怎麼用?」這些常見的問題,在魚躍德國普美康的校園急救培訓課都能得到解答和練習。
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魚躍醫療積極投身中國急救建設。自2017年引進國際頂尖急救品牌德國普美康以來,已入駐全國超百所校園,包括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杭州市長河小學、南通市越江中學等中小學校。
安裝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魚躍德國普美康AED
為了讓校園師生真正學會急救,魚躍攜手合作夥伴「第一反應」,組織了數百場校園急救培訓,還特別定製了適合少年兒童的安全急救課程與配套教具。
定製教具讓青少年更好地學習和練習急救技能
拯救生命 急救快線開啟「雲速度」
據臨床研究報告,當心臟驟停發生時,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分鐘。只有第一時間的心肺復甦和AED除顫,才能大大提高救活率。否則4~6分鐘之後,人體器官組織將形成不可逆的損害,乃至死亡。
以一臺AED為原點,4分鐘內可支援的距離不過千米,布點數量和響應速度成為救命關鍵。
據悉,魚躍德國普美康已在全國投放數千臺AED,覆蓋城市商超、大型企業、便利店、社區街道、體檢中心、交通樞紐等公共場所。為了進一步提高急救響應速度,還自主研發了急救快線管理雲平臺,依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將每臺AED和全國急救志願者互聯,實時響應急救需求,守護生命安全。
普美康急救快線
近年來,中國AED普及率顯著上升,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將為急救普及掃清障礙。2017年,北京、上海兩地有記錄的AED已有近2000臺,但缺口仍然巨大。未來,魚躍將持續攜手合作夥伴,整合現有資源,探索共建共享的院前急救機制,進一步提升公眾急救技能,拯救生命,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