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多次來西安後,除了遊客愛去的回民街和永興坊外,要真正體驗老西安的煙火氣,一定要來灑金橋,其實,灑金橋也是回民街的一部分。
秦腔大師孫存蝶在《拾黃金》裡表演一個叫花子拾到黃金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原發地就在西安的灑金橋。現在的灑金橋是一條不起眼的小街,只有800米長,它北起蓮湖路老關廟十字,向南延伸到回坊後,街路變窄,然後通向大麥市街。
接上文,在灑金橋美食圈轉了一大圈,這裡簡直就是西安特色美食的博物館,一家挨著一家。灑金橋與回民街不同的是,沒有那些高大上的豪華門面,只是稍顯簡陋的街邊小店,抑或是小攤子,但都人氣很旺,這裡才是西安本地人的最愛。
轉了一大圈,各種羊肉泡饃、肉夾饃、臘牛肉、肉丸糊辣湯、小炒、烤肉等,看得眼花繚亂。那就選這個回坊馬二酸湯水餃吧,看起來不錯。
室內面積並不小,早已坐滿了食客,一位難求,連店外的牆根下都擺上了小桌子。
食客眾多,讓室內空間顯得侷促,這不,煮餃子的大鍋就只好支在了街上。
在這裡點單。牆上有本店的介紹,一般這種介紹都是「王婆賣瓜」。上面介紹道,馬二餃子館是由馬景文先生創建30多年的酸湯水餃傳統美食,用料考究,只用上好的秦川牛肉、新鮮的韭黃,且每天盤餡均由店主親自操作,質量上精益求精,餡足皮薄,口味純香鮮美,被顧客譽為具有坊上獨特風味的餃子館。
大家都在排隊在前臺點單,鬧哄哄的大堂已經讓人不自覺地有些焦躁,而這個簡單的菜單,有點火上澆油的味道,讓人抓狂。幹餃子?生餃子?還有餃子餡?這得排除吧,我不吃生的餃子,也不愛吃生的餃子餡。看來,這裡是常年做街坊生意的,匆匆下班的人們順手帶回家生餃子或者餃子餡,會大大縮短晚餐準備的時間,我對這樣做街坊生意的館子好感陡生。
生餃子和餃子餡的問題解決了,幹餃子和牛肉麵不考慮,就是要吃招牌酸湯餃子,35一斤?這裡的餃子論斤賣?前臺阿姨見慣了「大世面」,不慌不忙地說,一碗3兩或4兩。我要4兩。然後拿上寫著號碼的小鐵牌,找位置等著叫號了。
等號期間,點了一杯酸梅湯和一瓶冰峰。早就發現了西安人的冰峰情結,走在西安街頭,無論是中午,還是晚上,無論是大街小巷,飯店賓館西安人得餐桌上總會有一瓶冰峰。冰峰已成為陝西本地飲食的標配,冰峰有一句直指人心的廣告語:「從小就喝它」。
由於大家都點的酸湯餃子,而餃子還是手工現包的,這樣就大大延長了等候的時間,看看滿屋子裡食客翹首以盼的樣子,是不是很有意思?
你以為店家不著急嗎?看看這一大鍋餃子,飽滿的餃子在沸水中快樂地翻滾,緩解了食客的急迫心情。
前臺也在忙活著,有條不紊。店家對這樣的爆滿場面早已習以為常,埋頭工作,分工協作。還有專人在調製酸湯,這也是小店的重要環節,含金量很高。調製酸湯要達到酸辣香味恰倒好處,酸而不澀,辣而不烈。講究的酸湯裡要包含蝦皮、熟芝麻、香菜末、韭菜末、牛油、香油、雞油、甜醋、醬油等。
服務員把餃子斷刀店外牆根下的小桌子上,外面也坐滿了食客。食客們都緊張地拿著手中的號碼牌,屏住呼吸、豎起耳朵聽著服務員的叫號聲,生怕錯過。
咱的酸湯餃子終於上桌了,快嘗一下。這家馬二酸湯水餃30多年來只賣一種,牛肉韭黃餡,粒大飽滿、鮮香多汁自不必說。酸湯才是亮點,油潑辣子的香氣加上花椒的麻,酸的剛剛好,讓人食慾大開。店裡的每個桌子上都放有一盤大蒜,顯然,最正宗的吃法是剝幾瓣大蒜才過癮,有點重口味哈。
我們是兩個人,這碗酸湯水餃顯然不夠,再出去找一家,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