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權辱國:為了向列強乞和,下詔令對義和團進行圍剿籤訂辛丑條約

2020-12-22 百家號

喪權辱國:為了向列強乞和,下詔令對義和團進行圍剿籤訂辛丑條約

戊戌變法失敗了,但是保家衛國、抗擊外侵的思想卻如點點星火撒遍中國大地。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屢戰屢敗,恥辱越來越深。各階層之國人都在苦心尋求富國強兵之路。於是,先有洋務運動,後有維新變法。然至甲午一戰,戊戌百日一切努力都化為烏有,只有外國的侵略是變本加厲。至變法失敗之時,已是「國幾不國了。」當是時,民心激憤,以至不計成敗得失,只求與外敵拼死一戰。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怒火終於從四面八方噴湧而出一一規模宏大的「義和團運動」爆發了。

義和團,本是民間的一個宗教社團,本名「義和拳」。戊戌變法時各省興辦團練故改名「義和團」。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於德國藉口「曹州教案強佔膠東威海、青島等地,山東人民忍無可忍,義和團運動終於在這裡爆發了,隨後,在很短的時間裡,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遍及於山東、直隸等省。

這時,慈禧太后的日子也是非常難過。由於慈禧實行訓政,軟禁光緒帝遭到國內外的一致反對,尤其是各國列強紛紛要求慈禧還政光緒帝。這使得慈禧對各國列強極為不滿。正因如此,慈禧一反過去對義和團的鎮壓政策,而派大學土剛毅等人考察義和團和否可為朝廷所用。而後,在莊親王載勳、端親王載漪和剛毅、趙舒翹、徐桐的勸說下,慈禧終於決定利用義和團打擊洋人勢力。一則有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再則可以轉移國內外的視線,尤其是國內的不滿情緒。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農曆庚子年,義和團奉詔入京,開始和董福祥的某軍一起攻打教堂。由於清政府在正式宣戰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不能全力攻打使館,故雖擊殺德國公使克林德,但攻使館50日不下。

然而義和團終歸是一個民間宗教組織,團民進京後,大肆殺戮無辜教民,拆毀鐵路,搗毀電報局,直至放火焚燒教民民居和教堂,一時間北京城火光四起,人人自危。洋人的氣焰雖大受打擊,但洋務、維新時期所引進的先進事物卻被毀壞殆盡。昏潰的清朝統治者和無知的義和閉首領以為打大使館,焚毀教堂就可以使洋人屈服,殊不知這樣一來鬧得不可收拾,反為中國招來了彌五月,英、法、德、意、美、俄、日、比八國聯軍進攻大沽天大禍。

八國提出:一要光緒帝親政,二要西太后不得幹預政事,三要全國之兵歸外人統率訓練,四要全國之財歸外人整頓管理。

慈禧再也忍耐不住了,她立刻發布詔書對外宣戰。慈禧對于洋人一向是能忍則忍,但是當有人要奪她的權的時候,她就顧不上什麼洋人不洋人了。

清政府宣戰後,清軍和義和團緊密配合,一度確實給洋人以前所未有的打擊。但是,大刀長矛豈能與洋槍火炮相較量;赤棵的軀體又焉能阻擋赤熱的鋼鐵!大沽、天津相繼失陷。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早晨,慈禧太后改容易裝,身穿藍布大褂,攜帶光緒帝、隆裕皇后、瑾妃等部分官眷逃離北京。臨行前,慈禧殘忍的命令太監崔玉貴將光緒帝的愛妃珍妃推入井中。當天,北京陷落。

這已經是慈禧第二次逃離北京了。和第一次隨鹹豐帝出逃相比,這一次更為悽涼艱苦。從北京到懷來,一路上兩宮(慈禧和光緒)和妃嬪們每日只以小米稀粥充飢,夜裡露宿於荒郊野地之中。

慈禧帶著光緒等人經懷來、大同、太原至西安。一道上,為了向列強乞和,慈禧連下數詔令對義和團進行圍剿。可憐義和團數萬團民,滿懷報國之心,為中外反動勢力殺戮幾盡。

慈禧到了西安之後,立即命李鴻章和列強議和。慈禧深知,列強雖打著還政之旗號,但其實意不外乎錢財、利益。而這一切慈禧都不在乎,只要大權在握就是勝利!為了給自己找替罪羊慈禧將首倡利用義和團的莊王載勳、趙舒翹等人踢死,隨後將端王載漪發配新疆。罷黜載漪之子溥雋的「大阿哥」封號。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農曆辛丑年,《辛丑條約》在北京籤訂。條約規定: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北京之東交民巷為使館區,華人不得入內,並由列強之重兵把守;派遣使節向德皇謝罪,等等。

自此,中國已經完全為列強所控制。慈禧經此一役對洋人更是深為懼怕,因而在此後數年中更加對列強步步退讓。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慈禧竟將遼東半島劃與日、俄作為戰場便是明證。

「庚子變國」、《辛丑條約》中國上下皆是慘遭巨變。而惟沒有變的便是慈禧太后仍然把持著政權。這也許可以算作慈禧太后的「本事」吧。在慈禧的眼裡,良心、廉恥、親情、國家的利益和尊嚴,卻沒有由她掌握赫赫權柄更加重要。她有她堅定的信念,實現了她畢生目標—權力!只不過她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相關焦點

  • 籤訂《辛丑條約》,李鴻章沒有寫自己名字,而是用一個字代替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曾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他也因此被稱為大清帝國的裱糊匠,籤條約可不是光榮的任務,所以有人把造成屈辱的罪過推到李鴻章身上。平心而論,李鴻章作為清朝臣子,慈禧太后讓他做事,縱然有千百個理由、千百個不情願,他也不能拒絕,籤訂不平等條約是清朝的恥辱,李鴻章本人自然也感到屈辱。1900年,義和團運動失敗,清政府向八國聯軍宣戰,但清軍不堪一擊,連連潰敗,八國聯軍一路攻入紫禁城,慈禧太后連夜倉皇西逃。
  • 清朝的「背鍋俠」李鴻章,籤訂《辛丑條約》用一個字代替自己名字
    晚期是一個屈辱的時期,在這個籤訂了無數條約的朝代,一切的罪過總要找個人來承擔,而清朝的領導人選擇了李鴻章,不僅僅是因為李鴻章是清朝的權臣,更是因為李鴻章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更是被評為風雲人物之一。但是《辛丑條約》這個李鴻章生前所籤的最後一個條約,李鴻章卻沒有籤自己的名字。
  • 晚清老照片,光緒寵愛的珍妃真實樣貌,李鴻章在籤訂《辛丑條約》
    端康皇貴太妃和她的族人的合影,怎麼感覺每個人長得都一個樣。晚清的時候成年的男性練習射箭的場景,一個一個的排隊的練習著!不過這些練武的人的確是沒有電視上看到的那麼瀟灑帥氣呢!吹奏樂器。晚清吹奏樂器的藝人。居然還有個小孩子在裡面。
  • 《辛丑條約》籤訂之後,各國覲見皇帝的禮儀發生了哪些變化?
    然而,真正導致大清禮崩樂壞是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在《辛丑條約》中,清廷做出重大讓步,在禮儀功能上最終完成了從「威儀天下」到「親善公關」的過渡。到了六月份,關於覲見禮儀改革的內容最終塵埃落定,並被作為正式附件於《辛丑條約》之後。李鴻章在覲見禮儀改革中的作用從中西雙方在覲見禮儀改革方面的談判可知,清廷並非像很多人想像中那樣,拱手將主權讓於列強,其間還是充滿了諸多抗爭。
  • 八國聯軍入侵後,美國為什麼要幫大清,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8期:1901年,慈禧太后向跟列強談判的李鴻章等人施加壓力,本著「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重要指示,籤訂了《辛丑條約》。當年乾隆皇帝可是氣勢洶洶地對來訪的使者講過:「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
  • 2020年中考歷史:​《北京條約》籤訂160周年、《馬關條約》籤訂125周年
    《北京條約》籤訂160周年、《馬關條約》籤訂125周年
  • 李鴻章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只留下這個字,才知李中堂是真聰明
    此時國內也開始了風起雲湧的變化,前有太平天國攻佔大清半壁江山,後有義和團大刀向統治者砍去。尤其是19世紀末興起的義和拳運動,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繼明朝覆滅二百餘年後又開啟了一場持久的華夷之辨。然而,隨著列強在華日益橫行霸道,義和拳對列強的家仇國恨代替了對滿清的民族矛盾,他們將槍頭調轉列強,由此清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禦敵的局面形成。而對於西方列強來說,這無疑是一根導火索。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氣焰囂張,揚言要制裁慈禧西太后,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逃竄而去,並隨即下令讓李鴻章馬上回朝與列強商議和談事宜。
  • 從道光到光緒,到慈禧,個個果敢向列強宣戰,奈何晚清危局無人破?
    如果是的話,那晚清和洋人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又是何等來頭?所以,由此看來,這是一件十分矛盾的事。 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委任欽差大臣奕訢,作為談判及籤約代表,在北京禮部衙門(即今天安門廣場東南角),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籤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 侵華列強之中,有兩國曾向中國道歉並歸還國寶,如今早已滅亡30年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次戰爭,清朝失去的不僅是體面和尊嚴,還包括了很多或被盜竊或遺失的國寶。它們有些如今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但是有些依然在外漂泊,等待著回歸。這一年裡,以英、美、法、德為首的八國聯軍,借「鎮壓義和團」為由,瘋狂入侵中國。在炮火的輪番轟炸下,北京、天津連續淪陷,慈禧太后倉皇而逃,直接扔下了清朝的百姓們,讓他們堵在外國人的槍口前,為自己撤退做掩護。清軍掩護太后和皇帝西逃,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之後,如入無人之境,開始燒殺搶掠。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在面臨到西方列強入侵時,清朝和日本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一個能夠認識到客觀情況,一個仍然沉迷於大國的身份當中,不能夠客觀的認清事實的本質。一個能夠在認識到本身的問題後,能夠客觀地進行改革,把提升自己的實力放在第一。
  • 兩強國,一個被解體,一個合體,都曾因侵華向中國道歉,歸還國寶
    慈禧對此心懷不滿,於是刻意放縱義和團來反抗洋人,想以此給洋人一個下馬威。 義和團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反抗洋人的愛國運動。由於都是底層的老百姓思想還處於愚昧的狀態,居然流傳出了加入義和團可以刀刺不入炮轟不死的謠言。可笑的是,當時的清朝掌權人還真相信了這一謠言。
  • 為什麼矛盾重重的英法日俄美等列強,會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呢?
    八國聯軍處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從紫禁城、頤和園、各衙門王府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八國籤訂了《辛丑條約》,僅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一個中國人就得賠款一兩白銀,創造了不平等條約賠款之最,更是對中國人赤裸裸的羞辱。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什麼矛盾重重的八國會發動侵華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