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列強之中,有兩國曾向中國道歉並歸還國寶,如今早已滅亡30年

2020-12-18 趣觀歷史

引言

《辛丑條約》記載:「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外國認為各個通商章程中應修之處或其他應辦的通商事項,清政府概允商議;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次戰爭,清朝失去的不僅是體面和尊嚴,還包括了很多或被盜竊或遺失的國寶。它們有些如今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但是有些依然在外漂泊,等待著回歸。

▲八國聯軍侵華將領舊照

01

1900年,是中國歷史上恥辱一年。這一年裡,以英、美、法、德為首的八國聯軍,借「鎮壓義和團」為由,瘋狂入侵中國。在炮火的輪番轟炸下,北京、天津連續淪陷,慈禧太后倉皇而逃,直接扔下了清朝的百姓們,讓他們堵在外國人的槍口前,為自己撤退做掩護。清軍掩護太后和皇帝西逃,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之後,如入無人之境,開始燒殺搶掠。

在所有的隊伍中,尤屬德國和俄國的侵略軍最為瘋狂。在之前的「庚子事變」中,駐紮在中國的德國公使克林德在與清軍的對峙中喪了命,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以此為恥,因此非常仇視清軍。他對派出的軍隊放了狠話,要像對付匈奴人一樣對付中國人。只是德國軍隊到達北京城時晚了一步,北京城那時已被攻破,氣勢洶洶的他們心頭怒火無法發洩,於是就將矛頭對準了普通老百姓。

▲頤和園現址

他們攻進了皇宮、頤和園,在看到滿目皆是華麗的珍寶之後,每個人都貪慾大作,恨不得手腳並用,一個個都塞滿了口袋還不罷休,全身裝得滿滿當當。那些剩下拿不走的,他們要麼直接摔碎,要麼就一把火燒光。

這裡面很多東西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有些物件歷史悠久,有些器具代表著中國古代技藝的最高水平,這麼多無價之寶,就這樣毀在了這群瘋子手裡。看到這情景,就連當時德軍的主帥瓦德西都覺得十分可惜,他在後來回憶的時候說到:「那麼多珍品,被以粗魯的方式對待,都被毀掉了……」。

▲瓦德西舊照

02

八國聯軍侵華之後,無數國寶流落到了海外,最讓人覺得可惜的是,一整套的永樂大典也丟失了。其實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就搶走了部分永樂大典,但是這次之後,剩餘的永樂大典也都被搶走了,被他們拿回自己的國家耀武揚威,當作戰利品炫耀。

萬幸的是,新中國建國以後,國力逐漸提升,很多國家表示願意和中國交好,其中包括東德和蘇聯。而這兩個國家在派人和中國進行友好會談的時候,還攜帶了永樂大典作為禮物。這些遺失的國寶,終於再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永樂大典》照片

東德總理格羅提渥在1955年訪華的時候,作為禮物,他帶來了三冊永樂大典。得知永樂大典回歸,人們非常激動,甚至夾道歡迎格羅提渥。格羅提渥看到了北京城的盛況,先是緬懷了中國曾經承受的深重災難,並且向中國提出了道歉。與此同時,格羅提渥也歸還了當年德軍在侵華戰爭中搶奪的義和團戰旗。

03

其實早在1951年的時候,蘇聯方面就曾經將11冊永樂大典歸還給中國政府,且又於3年之後送回了剩餘的52冊。1959年的時候,蘇聯派代表訪華,重新對當年的侵華事件表示歉意。這次蘇聯帶來了當年義和團軍旗上的金鐵拳,以此表示他們的誠意。面對蘇聯如此態度,中國表示願意放下往日的芥蒂,重新和蘇聯修成友好關係。

▲義和團運動油畫

後來,雖然中國和這兩方都有了些過節,但是這兩國在承認歷史錯誤、歸還我國國寶方面,做法還是值得肯定的。即使這兩個國家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在我國的發展中都或多或少地提供過幫助,這一點還是值得我們感激的。

當年侵華的8個國家,都犯下了不同程度的惡行。雖然後來有兩個國家正式道歉,並且歸還了一部分國寶,但是,中國在這次災難中受過的創傷,至今還沒有完全癒合。如今,還有很多國寶流落在世界各處,下落不明。好在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在國際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更多的國家都開始重視中國,願意同我國交好,也願意將曾經的國寶送回。

▲前蘇聯海報

結語

「落後只能挨打,強大才有話語權」,社會發展至今,這條規律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要想不被欺負,首先就得讓自己變強,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如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還要在文化、制度等方面全面跟上。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夠佔據主導地位,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

《辛丑條約》

《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侵華,唯獨此兩國向中國道歉並歸還國寶,如今都早已滅亡30年
    在庚子事變中,八個帝國主義國家都犯下了不同程度的暴行,無數國寶流失海外,其中尤以《永樂大典》為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永樂大典就曾遭英法聯軍劫掠。在八國聯軍侵華中,幾乎所有《永樂大典》圖書都遭奪走。除此之外,他們還奪取了許多義和團的旗幟,送回本國揚武耀威,讓中國平添更多恥辱。
  • 八國聯軍侵華,只有這兩國向中國道歉並歸還國寶
    中國的近代史是中國的屈辱史,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地位最低的一段歷史,在當時由於清政府的懦弱無能,很多的小國都趁機進入中國,想趁機給自己撈油水,最令人恥辱的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當時面對八國大軍,懦弱無能的清政府為了躲避八國軍隊,向西逃竄,最終將北京和天津百萬市民和很多的文物暴露在外國侵略者的腳下。
  • 八國聯軍侵華過去119年,唯兩國向我國道歉歸還國寶,今全部消失
    1900年,由於義和團運動的爆發,給我國境內的西方列強造成了巨大衝擊。為了報復,西方列強聯手組建了一支軍隊,對清政府所在的腹地京津地區發動了戰爭,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 兩強國,一個被解體,一個合體,都曾因侵華向中國道歉,歸還國寶
    列強們自然不會咽下這口氣,但也沒太把清朝放在眼裡。開始時只讓一位叫西摩爾的將領帶了兩千士兵來解決義和團,慈禧一看對方居然派兵前來,認為這是在向清朝示威,隨即對其宣戰。
  • 琉球國上供清朝的貢品,現今成一級國寶,日本專家卻希望中國歸還
    琉球國上供清朝的貢品,現今成一級國寶,日本專家卻希望中國歸還一件文物承載的是一段歷史。不管文物出自哪個國家,對於世界來說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寶。如果一個國家的文物多,就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深厚 。在這些文物中就有來自日本的——清東洋漆甲。不過當年那個地方叫做琉球國,後來琉球國被日本侵略,琉球國就滅亡了。琉球國當年為了向中國表示友好,派了使者來覲見,他們將這件東洋漆甲送給了清政府。
  • 八國聯軍中,唯有2國主動向我國道歉並歸還文物,名字聽著很耳熟
    今日中國之強盛離不開先輩們的艱苦奮鬥和付出的艱辛的汗水,吾輩應當銘記之,繼承先輩們的精神、傳承正能量和正確的價值觀。在中國近代史裡面,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廣為人知的歷史事件之一,也被稱作庚子國難。至於事件的經過和最後的結局我們已經記憶猶新,中國由此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 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德國率先道歉並歸還文物,唯獨此國恬不知恥
    晚清時期,統治者一直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當西方國家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時,清王朝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隨著思想的解放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西方國家早已經率先探索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在探索的同時也在進行海外殖民擴張。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他們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近代屈辱的一段歷史。
  • 為什麼矛盾重重的英法日俄美等列強,會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呢?
    大清光緒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5月28日,西方列強: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曾說:『』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 英國主動歸還25年前流失的中國文物
    直到25年的今天,文物購買人去向不明,英國方面認為扣押時間超過追訴期,該批涉案文物被界定為無主物,主動提出要把這批文物歸還中國。目前,68件文物已經安全回到了國內。經專家,68件文物中,有十三件二級文物、30件三級文物三十件、一般文物二十五件,主要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文物從春秋戰國跨越到了清代,其藝術歷史價值頗高。
  • 這個國家從沒有侵略過中國,卻佔有我國大量領土,並主動歸還!
    一時間各國列強聯合侵華,同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致使我國大量領土被其他國家割佔。但是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科學技術也是發展,國力漸漸強盛,由此便收回了我國的大部分領土。但是這個國家從沒有侵略過中國,卻佔有我國大量領土,並主動歸還!
  • 中國有多少國寶流失海外?
    中華大地上就有古人類生存中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在歷史長河之中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中英雙方籤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八國聯軍哄搶圓明園,一法國人拿走一不起眼物品,如今成最大贏家
    可是,這些都被外國列強看在了眼裡。他們早就準備對中國動手。這一回,終於找到了藉口。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義大利,俄羅斯,日本,奧匈帝國這八個國家組成了聯合軍隊。在德國司令瓦德西帶領下,共計五萬多人從天津大沽口登陸。五十艘軍艦組成了艦隊,他們勢如破竹,直接向北平打去。清廷派出了十幾萬部隊,卻根本無法阻攔。上百萬義和團團眾被打得潰散。
  • 日本何時向中國慰安婦道歉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倍感委憋屈,原因為何,要知道當年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比起韓國來可以說是更沒人性,別說是慰安婦,光南京大屠殺,足夠日本道歉十次也不夠,當年日本侵略中國,造成慰安婦的人數是韓國的數倍,而今,日本當局向韓國道歉了,不知何時向中國慰安婦道歉呢?
  • 中國的國寶都流失到哪裡:大英博物館最多,丹楓白露宮最精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然而,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凌辱,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掠奪,使得大量珍貴的文物都被流失海外,那麼,這些國寶都流失到哪些國家呢?圓明園遺址一流失到英國的文物最多大英博物館被認為是中國以外藏有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搶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
  • 這位日本前首相獲聘中國大學名譽教授,曾為日軍侵華暴行道歉
    會見頒發聘書吳普特在致辭中表示,「鳩山先生長期致力於推動中日友好往來,為促進兩國關係改善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鳩山先生從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中日友好的大原則,極力呼籲兩國應和平解決包括領土糾紛在內的各種問題,避免使用武力,並共同致力於東亞安全的構築,其戰略眼光令人欽佩。」
  •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會滅亡嗎?
    所以,如果沒有歐洲列強入侵,清朝也一樣會滅亡,而且說不定還會滅亡得更早。首先,清朝並沒有擺脫前現代社會的根本危機,也就是由人地矛盾引發的所謂「馬爾薩斯陷阱」。清前期迎來康雍乾三代百餘年的盛世,人口大幅度增加,乾隆朝晚年已超過三億。
  • 故宮珍藏百年的永樂劍,被西方列強搶走後,如今已成英國鎮館之寶
    華夏文明5000年燦爛恢弘,古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不過,它們經歷歷朝歷代各種戰亂,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如今傳到我們手上的,已經寥寥。
  • 日本最有良知的皇族成員,承認徐福是日本國父,還主動向中國道歉
    眾所周知,昭和天皇裕仁是二戰最大的戰犯之一,由他批准和直接參與的侵華戰爭,給我國人民帶來了沉重傷害,裕仁這個名字在我國乃至大多數亞洲國家都可謂臭名昭著。不過有人知道,裕仁天皇其實有一個頗為忌憚的弟弟,後者曾在戰爭中力主和平。此人便是三笠宮崇仁親王,為明治天皇睦仁之孫、大正天皇嘉仁的幼子。
  • 日本天皇叔父逝世 生前希望就侵華暴行向中國人民道歉
    NHK網站還稱,三笠宮崇仁親王曾經歷過侵華戰爭,期間,他曾在南京任陸軍參謀一職,後擔任大本營參謀職位。戰後,他一直致力於歷史研究。三笠宮崇仁親王在著作中寫道,「未能足夠認識到戰爭的罪惡,這讓我至今仍然受到良心的譴責。」戰後,三笠宮親王在東京大學攻讀中東古代史,走上了歷史研究的道路。
  • 同意歸還香港,卻不肯歸還福克蘭群島
    如今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無疑是十分幸運的,回首過往,我們的國家也曾遭受無數人的侵略,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清朝時期,中國因閉關鎖國的政策逐漸開始走下坡路,清政府腐敗落後。而西方列強在工業革命的基礎中日漸強大,經濟迅速增長,但這也導致了國家商品積壓以及材料短缺等問題,中國人口眾多,資源又十分豐富,自然吸引了西方列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