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珍藏百年的永樂劍,被西方列強搶走後,如今已成英國鎮館之寶

2020-12-18 騰訊網

華夏文明5000年燦爛恢弘,古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不過,它們經歷歷朝歷代各種戰亂,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如今傳到我們手上的,已經寥寥。

而說起對我國古代文物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莫過於近代的八國聯軍侵華了。西方列強本就是披著文明外衣的野獸,加上當時慈禧太后拉著光緒帝倉皇西逃,將我國千百年來最核心的文物雲集地紫禁城,完全暴露於列強的魔爪之下。

這無疑是我國古文物的一場浩劫,據不完全統計,八國聯軍撤離後,我國分散在海內海外的珍貴文物數量大約在1600萬件,其中有30萬件堪稱國寶級文物。

而上世紀90年代初,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斥十萬英鎊巨資購入了一把名為永樂劍的藏品,如今已成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把永樂劍正是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從我國故宮裡掠奪走的國寶級文物,其有多麼傳奇精美呢?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永樂劍,顧名思義,即明朝永樂年間鑄成的寶劍。這把劍鑄造於1420年,是在朱棣的全程監督下打造的。當時,朱棣是想把這把劍送給西藏一位活佛當禮物,從而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統治。因此劍身上紋的全是佛教的花紋圖案,譬如劍格上雕刻的動物是藏傳佛教的瑞獸雪獅。

除此之外,永樂劍的劍身長90.3釐米,刃長76釐米。重1.3公斤,拿起來相當趁手。做工極其精美,劍柄還特意採用了凹坑設計,增強了手感和摩擦力,堪稱古代寶劍之首,也代表了我國鑄劍工藝的最高水平。

為何朱棣要特意打造這樣一把劍給西藏人呢?眾所周知,明朝建立後,元朝其實還未完全滅亡,而是退守漠北建立了北元政權。為了防止他們伺機反攻,穩定西藏的統治便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到了明朝末期,明朝的君主千防萬防,還是沒能防住東北地區女真人建立的後金政權的崛起。他們就是清朝的前身,其勢力很快壯大,迅速席捲了明朝的周邊地區,而西藏當時也被他們徵服,這把精美的永樂劍就這樣落入了清軍的手中,最後被帶入了紫禁城。

在很長一段時間,永樂劍一直被放置在圓明園中,被清朝皇帝當傳世之寶珍藏。然而到了近代,西方列強敲開了清朝的大門,英法聯軍先是洗劫了一波,然後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裡面的珍寶搬的搬,燒的燒,徹底失去蹤跡。這把永樂劍也從此流失,近一個世紀杳無音訊。

直到1991年,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從當年八國聯軍的後人手中買來,這把絕世寶劍才重見天日,其工藝之高超,完全碾壓同時代的西歐寶劍。然而,它卻已經很難再回到祖國了。

如今,永樂劍依然靜靜躺在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中,訴說著上個世紀初的我國的血淚歷史。同時,在時刻提醒著每一個國人,勿忘國恥,砥礪前行。只要將祖國建設強大,才能不讓歷史重蹈覆轍,才能不讓這些哭泣的文物無家可歸。

相關焦點

  • 八國聯軍搶走「永樂寶劍」,估價超10億元,英國博物館卻拒不歸還
    從這段記載可知:八國聯軍的統帥瓦德西進入北京城後在皇家儀鸞殿居住,而聯軍入城後更是肆無忌憚地逞兇施暴,還搶奪了中國的大量銀兩資財。 永樂劍:15世紀初中國劍的最高工藝水平。 永樂劍的劍柄是鐵鑄而成,手握之處有密密麻麻的點狀突起,是為了增強持握的摩擦力。
  • 八國聯軍搶走的「永樂寶劍」,估價超10億元,英國博物館拒不歸還
    這隻獅子非常的具有藝術感,也精緻非凡,可以看到這把劍的劍鞘有著許多相互交錯的紋路,還有浮雕花面。相比同時期的歐洲鐵劍,永樂劍可以說是非常奢侈、精緻了,這把劍富有東方文化特色,是一把非常值得收藏的寶劍。只不過永樂劍並沒有如它的名字這般「永樂」,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永樂劍被八國聯軍侵略者奪走了。
  • 英國博物館中十件鎮館之寶,其中三件來自中國,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但是故宮博物館數十萬件文物中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或者是我們從中國考古發現的,沒有一件是掠奪的西方文物,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博物館裡面的文物多多少少都可以看見中國文物的身影。在整個英國博物館上萬件的藏品中,根據文物的來源一共分成三個文物館,總共有十件鎮館之寶,一說到鎮館肯定就價值不菲,在這十件寶物中有中國的三件。第一個是敦煌壁畫,敦煌壁畫共有五百五十多個石窟,裡面有各朝各代的壁畫,一共有五萬多平方米,這些壁畫集合了各朝的宗教技術,內容豐富有人物有景物,還有一些神話傳說。
  • 大英博物館十件鎮館之寶,其中三件都是來自中國
    博物館就是聚集當地各個朝代歷史文物的地方,裡面放置的都是古人留下的文物,中國許多省市都有文物,而且文物的數量還不少,最著名的一家博物館就是用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修改成的故宮博物館。然而,故宮博物館的數十萬件文物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或者是中國考古學發現的,沒有一件是搶劫的西方文物,但世界其他博物館裡的文物或多或少都可見中國文物的身影。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我國絕世寶劍:第2是秦始皇佩劍,第3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中國的3大絕世寶劍,每一款都是經典之作,第二款是秦始皇的佩劍,第三來自永樂皇帝最喜歡的兵器之一,如今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1. 越王鼫與劍:臥薪嘗膽使得越王勾踐名留青史,這把鼫與劍跟著越王馳騁沙場,立下了汗馬功勞。該劍極其鋒利,劍體寬闊。由青銅製造,雙刃呈弧形條理清晰,劍身完好無缺,留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卻寒光耀目,依舊如新。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瀋陽故宮裡再也看不到的鎮館之寶,圖說努爾哈赤劍和皇太極腰刀
    2006年瀋陽故宮博物院曾經評選出的十大鎮館之寶包括:努爾哈赤劍、皇太極御用腰刀、皇太極御用鹿角椅、後金天命雲板、金代交龍鈕大鐘、清郎世寧《設色竹蔭西狑圖軸》、清王翬等人繪製的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臺北故宮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了,幾乎成了臺北故宮內名氣最大的藏品,也常常成為遊客眼中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而在曾經一則新聞中,北京故宮博物館單館長透露,臺北故宮裡面的文物只佔了故宮文物總數的22%,而所謂鎮館之寶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只能算其中的「三級品」。
  • 西安大明宮旁挖出石榻,成陝西博物館鎮館之寶,比故宮龍椅還珍貴
    西安大明宮旁挖出石榻,成陝西博物館鎮館之寶,比故宮龍椅還珍貴我們都知道皇帝的龍椅那是相當的珍貴的,在唐代以前,雖然還沒有椅子這種東西,但是因為受到遊牧民族和西方的文化影響,產生了榻這種東西,也就是一種極其窄的床,可以用來睡覺,也可以用來坐著,算是古代的沙發,而中國榻類家具經久不衰,可以說是歷史悠久。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03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祭侄文稿「 將情緒刻在字裡行間一代忠烈名臣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被譽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
  • 臺北故宮藏永樂青花瓷!
    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並取得最終勝利,從其侄兒朱允炆手裡成功奪得帝位。後世稱其為明成祖。
  • 英國博物館有五件鎮館之寶,其中兩件來自中國,可在也要不回來了
    ,有五件寶貝成為了英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這五件寶貝卻應該是中國的,小編覺得這真的是有些諷刺了。說起第一件寶貝,就是納芙蒂蒂的胸像,這是從法老墓葬裡發現的,殖民時代的時候,歐洲的這幫強盜們盜走了古埃及的法老墓,在墓中就發現了這個納芙蒂蒂胸像,納芙蒂蒂在曾經是古埃及最美最漂亮的女子,就這麼的被歐洲列強們給掠走了!第二件的鎮館寶貝是羅塞塔石碑,羅塞塔石碑雖然是一塊石頭,但珍貴的卻是上面的文字,因為字而特別的顯貴。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 農民挖到吃不了的「菜」,專家800元買下,如今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一顆白菜,河南省博物館裡也有顆白菜被稱為鎮館之寶。我們先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這顆白菜,這是一顆翠玉白菜,整顆白菜由翠玉雕琢而成,從白色的菜幫到翠綠的菜葉,通透無暇,菜葉上還有2隻昆蟲,觸角清晰可見,栩栩如生。這顆白菜原來陳設在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寢宮永和宮。
  • 誰是「鎮館之寶」?你來定!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湖北省博物館 三期預計2021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大一倍,「鎮館之寶」也將隨之擴容。省博聯合湖北日報 推出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以更好地發揮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館、推介荊楚文化的作用。
  • 此物曾是乾隆摯愛,溥儀逃亡時貼身攜帶,如今成為故宮鎮館之寶!
    而今已然成為故宮的鎮館之寶!這件東西到底是什麼來歷?為什麼讓溥儀如此看重呢?這枚寶物名叫「田黃石三聯章」,是乾隆帝的印璽,由一大塊田黃石雕刻而成,甚得乾隆喜愛。「田黃石三聯章」顧名思義,共分為三枚印章,左側呈正方形,高1釐米,邊長2.6釐米,刻有「乾隆宸翰」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翰墨的意思;中間刻有「樂天」二字,橢圓形,高1釐米,長徑3釐米,取義與天同樂,與民同樂;右側雕刻著「惟精惟一」,意為皇帝要時刻警醒自己,做事不可三心二意,置江山社稷於不顧;這三枚印章,中間以模印、刀刻而成,左右飾以螭紋,使璽面富有動感。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如今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名家叫文徵明,他是明朝有名的書法家、繪畫家,文徵明的才華非常的高,因為精通詩、文、書、畫,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四絕」全才,可見文徵明的才華也是非常的高,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可以說是非常的珍貴,是文徵明89歲所寫的生前最後一幅書法作品叫《獨樂園記》,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珍貴,如今被珍藏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館,成為了鎮館之寶。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