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女兒進入一年級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每天家庭作業在QQ群裡打卡提交,其他重要的通知老師一會兒在QQ群裡發,一會兒又在微信群裡發。這段時間以來,我已經習慣了每隔一會兒,就會機械性地在QQ和微信兩個APP上進行切換,生怕自己遺漏了什麼重要的通知和內容。
或許是因為QQ群被老師設置為禁言的原因,那些自發刷屏打卡的家長就開始把「舞臺」搬到了有老師的班級微信群。其實,我們班微信群有兩個,一個群裡有老師,一個群裡沒老師。那些自發刷屏打卡的家長,從未在沒有老師的微信群裡發過視頻和照片,每一次都是在有老師的微信群裡找存在感。
毋庸置疑,她們的目的就是讓老師看看她們孩子是多麼的優秀和出色,就是讓老師知道她們作為父母是多麼的負責任。但對於這種在QQ群裡打卡之後,仍然要來微信群自發刷屏的做法,曦曦媽認為特別欠妥——
(1)孩子學得怎麼樣,單靠刷屏是刷不出來的。
今天放學,曦曦媽聽班裡一位接送孩子的老人,講述了自己家裡非常戲劇性的一幕。老人一邊笑著一邊告訴站在身旁的家長:「我們家孫女每天打卡都是一副應付的狀態,她媽媽說打卡的時候她就跑過來坐得特別端正,只要照片咔嚓一聲照好了,她立馬就跑去玩平板電腦了。」
因為是小學一年級新生,雖然目前已經開學第三周了,但老師依然布置學生每天回家端坐十分鐘。那個老人的孫子,在微信群裡出現的頻率相當之高,每天她媽媽都會刷屏發很多照片。要麼是孩子端坐的照片,要麼就是孩子握筆的照片,要麼就是孩子看書的照片。
在沒聽見老人笑談這個事情的時候,我還真覺得她們家孩子相當不錯,但當發現她們家孩子和父母是為了在班級群裡找存在感而故意擺拍,就讓我有些吃驚了。孩子學得怎麼樣,單靠刷屏是刷不出來的,或許班級群裡不明所以的家長真的會信以為真,但其實孩子究竟如何在學校老師是能夠看出來的。
(2)刷屏容易覆蓋關鍵信息,增加了所有人的時間成本。
關鍵信息被覆蓋,是一件特別讓人糟心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曦曦媽可以說是深有體會。開學第二周,我們班採購了美術用品,家委會在群裡發了收款連結,但一分鐘不到的時間裡,就被彈到了最頂端。
有的家長白天上班忙,都沒有時間看手機;有的家長白天在開會,只有晚上下班後才能看看微信群;有的家長是特殊職業,白天手機、電腦不能聯網,只有下班後才可以查看消息。而等到他們需要查看關鍵信息的時候,打開微信群發現幾十上千張自發打卡的照片或視頻,經常容易錯過關鍵信息。
孩子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孩子的坐姿是否存在問題,孩子的文字發音是否標準,孩子的學習效率是否高效等等,這些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同樣能夠一目了然。同時,老師要求的打卡內容,在QQ群裡已經提交了,相當於老師也已經可以看見了,又為何要再次去微信群裡贅述呢?
(3)自發的打卡刷屏,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甚至是厭惡。
在我們班級群裡,有一位位居刷屏榜首的家長,開學以來她從未缺席自發打卡。一會兒發一張孩子的照片在群裡,並配文「看看一年級的孩子,多麼棒!」一會兒發一個視頻在群裡,並感嘆著「我兒子讀得還是不錯的。」
大多數時候,都沒有人回復她,就她一個人在群裡自言自語,場面一度有些尷尬。但讓人特別佩服的,大部分人都覺得尷尬的時候,她卻不覺得尷尬,依然一如既往的玩著刷屏打卡遊戲。偶爾也會有家長附和她兩句,每到這個時候她的表現欲就更強了,一個勁的誇孩子誇自己,比如:「我兒子每晚做作業到九點半。」「我對孩子還是比較有耐心的,誰叫他是我親生的呢。」
曦曦媽一直認為,學習是一個自覺和自律的行為,孩子學得究竟如何,其實並不是靠家長刷屏,也不是靠家長吹噓。就像日久見人心一樣,孩子的學習成果並不會陪家長演戲。比起那些愛刷屏的行為,曦曦媽覺得默默地陪伴孩子成長、默默地監督孩子學習,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因為我們對孩子的付出,不是為了取悅老師,更不是為了在其他家長面前進行炫耀,很多時候炫耀得越多了,往往就會出現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情況。
(4)頻繁打卡錄製視頻或拍照,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計算,到大學本科畢業得有16年的時光。這是一個極其需要毅力、恆心、方法、技巧和專注力的事情。
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其實考多少分真的並沒有那麼重要,相反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習慣才是至關重要的內容。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端端正正的坐滿四十分鐘,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事情,更別說專注的聆聽四十分鐘的知識點講解了。
大部分孩子學習成績差,其實不是智商多麼差,都是學習習慣有錯誤導致的,而這其中專注力的缺乏往往是最為常見的。在很多家庭,家長的嘮叨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還有的家長,總是喜歡在孩子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去刻意關心和打擾孩子,導致孩子專注力急劇下降。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記錄珍貴的瞬間,但往往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的拍照和視頻錄製。因為孩子總是被打擾,總是被要求各種擺拍,這對孩子來說也就成為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若想孩子長久的熱愛學習,培養和呵護孩子的專注力,是每個家長必須要重視的關鍵!
(5)自發打卡會更為嚴重的增加家長和孩子的焦慮。
很多人喜歡炫耀,是因為缺乏自信。這些人一般會給自己一些消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說,經常認為別人會對自己作出負面的評價。所以,他們想通過炫耀來稍稍提高自尊。這類人,一般才認識你幾分鐘,就會滔滔不絕地誇起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
同理,自發打卡刷屏其實並不是炫耀,反而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因為她太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害怕在老師心中會留下她們家孩子並不太聽話或者並不太努力的印象,於是乎在課後的時間裡,她就千方百計的想要為孩子掰回局面。
自發打卡,已經證明了這是家長的一種過分焦慮的表現,而持續如此,也會造成孩子嚴重的焦慮。其實在學校放學之前,老師都會告訴孩子們當天的家庭作業是什麼。也就是說,孩子自己心中其實清楚當天的作業究竟有哪些,而家長在完成學校打卡的基礎之上,還要錄製視頻或照相,往往會激起孩子的不滿情緒,讓孩子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打卡,不是說不完成,在老師規定的位置提交作業,這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但是,額外在班級群裡自發打卡,不僅別人看了會反感,自己的焦慮心也會更加嚴重。
(6)自發打卡同時助長了家長和孩子的攀比心理。
網友「銀髮安琪兒」對打卡事件,這樣評價著:「我特別討厭拍照打卡,家庭條件一覽無餘,連在哪個小區住都猜得出來。其次是錄音打卡,有的課文很長,不得已我們需要採取錄音軟體,錄製好之後再加上日期和名字傳到班級群。有的家長懶啊,為了圖自己方便省事,就頻繁在群裡發消息,每天晚上手機都在不停的響。設置微信群免打擾吧,又怕錯過了關鍵信息,不設置吧,又不堪其擾。」對此,有網友調侃著:「背誦只拍嘴,寫字只拍字,刷碗只拍碗。」
其實曦曦媽並不反對老師布置的打卡作業,打開作業按鈕,上傳語音、照片或視頻,點一個提交就行了。老師作為群管理員,你的孩子究竟有沒有完成,完成得怎麼樣,老師是能夠一目了然看清楚的。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次去其他群裡贅述自己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
自發打卡或者擺拍打卡,對孩子的成長都是非常不利的。孩子會認為,我努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取悅父母、取悅老師;孩子會認為為了能夠在同學面前抬頭挺胸,我擺拍就足夠了。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知道,對待孩子學習最大的誠意,並不是用手機打開來實現,因為結果往往騙不了人。
——————
您的孩子多大呢?孩子所在的班級群裡,有這種自發打卡、頻繁刷屏的家長嗎?對於這部分人的行為,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跟曦曦媽探討您的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