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講座和交流中經常會談到周三是我家的Hapyy Day:兒子下午有選修課,是他喜歡的城市發展與歷史什麼的內容,女兒有形體課;課後他倆會去參加足球俱樂部的訓練課,可以大汗淋漓、滿草地滾來滾去那種;還可以喝運動飲料;也是我家的在外就餐日---什麼味道、品味(比如我們經常反對的快餐)都可以;我也Happy啊,不用做飯,晚上也不用親子共讀,而是我們一起編故事。
今兒正是星期三,正好新購的方素珍的《天天星期三》到貨。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小怪獸嚕嚕的舞蹈課正是在周三,可他總是趕不上節拍,搞不懂左右。老師說周四要排練,可把他給愁死了,許願要天天星期三,這樣就可以逃避了……結果還真是天天周三,天天練習,只是,你看圖畫,除了他自己,別人都是黑白色……
除了這本外,還有一本星期三的圖畫書,而且和兒童讀書有關---《星期三書店》,去年我們一幫人專門精讀過此書,通過大家討論知道了為何會有這樣的書名-----法國的周三下去不用上課,所以在書店裡經常會有孩子們去看書。這個小姑娘每個周三都去書店看書,都能看到一個老爺爺去看一本大大厚厚的歷史書,卻總是不買回去看,直到聖誕節前夕,這本書沒了……
由此,我想,是不是有些圖畫書可以安排在周一到周五去看啊(周末不看書,孩子只管玩吧),還真有:
周一:《一個星期一的早上》
其實這是故事的第一句話,說得是整個星期的事:國王、王后和小王子來看「我」,而我不在家;小王子說,那就星期二來吧。於是就是這樣從周一到周日,每次來我都不在家,而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不同的人,有騎士、衛兵、廚師、理髮師、小丑和小狗。那麼周日他們見面了嗎?為何小王子這麼執著地要見我呢?是真是幻?……尤裡·舒利瓦茨用他經典的「單筒望遠鏡」帶著我們進入一個想像中的故事。
周二:
最有名的當然是《瘋狂星期二》,大衛·威斯納的經典作品。我就不說啥了。
還有《星期二洗髮日》,或許可以幫助不願意洗頭髮的孩子找到一個方法。
周三:《天天星期三》《星期三書店》
周四:《星期四要去哪裡呢?》
周四是波波的生日,他想要是這一天不走,是不是天天可以過生日啦?那麼星期四到哪裡去了呢?然後他到處尋找星期四,要和它說再見……
《老鼠在星期四想什麼?》
還真不知道答案……
周五:《美麗的星期五》
是我最近特別喜歡向大家介紹和分享的一本書,每場講座或者跟爸爸的採訪溝通中,都會提到此書,因為我很認同這本書所傳達的做法,跟我的實踐非常相近----小男孩特別盼望周五的早晨,因為可以和爸爸一起走路去一個餐館吃早餐。一路上他們東看看西看看,聊聊各自的事……簡單的事成了父子之愛的小小儀式,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溫暖回憶。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