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上的電商「大拿」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11月25日,郭朋朋(右)在位於臨汾市洪洞縣的冷庫內查看蘋果質量。

  雙耳失聰、四肢變形、行動不便,這些都沒能讓身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疾病的小夥子郭朋朋向命運低頭。他通過電商銷售家鄉農產品,今年年銷售額已經超過200萬元,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郭大拿」,並成為「2020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家住山西臨汾市古縣五馬嶺村的郭朋朋2011年開始嘗試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家鄉的優質核桃,但起步並不容易,直到2012年,才迎來了自己電商生涯的第一筆訂單。隨著訂單的增多,郭朋朋對產品的質量把控更加嚴格,服務也更加到位。遇到客戶反饋質量問題,郭朋朋總是誠懇道歉,並及時提出補償方案。時間久了,郭朋朋也總結出自己的電商生意經,「做網絡銷售,客戶體驗最重要。客戶滿意了,他們才願意做你的推廣員。」如今,郭朋朋將目光投向了家鄉的其他農產品——蘋果、小米、櫻桃……一份份大山深處的土特產搭著電商「快車」銷往全國各地。

  為了獲得鄉親們的信任,郭朋朋到村民家裡去收購農產品時,出價總比市場價格要高一些。訂單多忙不過來,他就請村裡的老人、婦女幫忙挑揀和包裝,幫助一些閒散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老天雖然給我關上了一扇門,但是通過電商,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郭朋朋說,「農產品賣出去了,鄉親們開心,我也高興!希望通過網際網路,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新華社發(柴婷攝)

相關焦點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主要的高原有四個,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高原可謂是各具特色,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是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海拔高度相對較低;雲貴高原石灰巖廣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形成獨特的黃土地貌。
  •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
    黃土高原文藝作品的聲名要響亮得多從柳青的《創業史》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再到陳忠實的《白鹿原》這些黃土高原上產出的偉大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未能以風光取勝的黃土高原為什麼變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高原」?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 在內秀在黃土高原上的美味食物
    是被現代人嘲笑的十三朝古都西安,還是黃土高原上嘹亮的民歌,還是拯救中國危難中的革命聖地氛圍。他歷史悠久,地貌粗獷美麗,還有黃河的英雄民俗。當然,其中也有內秀,由於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融合,西安食品在中國食品行業中一直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 黃土高原到底是什麼氣候類型
    最近幾天不斷接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諮詢,各教師群中也都在討論一個問題:黃土高原到底是什麼氣候類型?其實這個問法本身就有問題,因為黃土高原跨的氣候類型種類不是單一的,各種氣候類型之間的分界線也不是清晰具體的線。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高原地形十分廣布,我國主要有四大高原地形區,分別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每一個高原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
  • 華夏人的祖先來自黃土高原嗎?
    這種氣候在地質學上被稱作「氣候適宜期」,或者「溫暖期」。而從8500年前延續到5000年前的這一段溫暖期,稱作「大西洋期」或「仰韶溫暖期」。在仰韶溫暖期內,東亞的氣候比現在更溫暖。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降水線,從秦嶺淮河一線往北移動到黃土高原中部和河北中北部。
  • 圖說黃土高原的塬、墚、峁、柱
    廣袤壯美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位於中國北方,北起長城,南達秦嶺,西至祁連山東端,東至太行山,包括黃河中上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北部、甘肅省東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及河南省西部,面積40萬平方公裡。黃土高原海拔800—2000米,黃土厚50—180米,是世界黃土分布最廣的地區。研究者普遍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刮來的沙塵。沙塵形成的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極易被流水衝刷破壞,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了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
  • 黃土高原的「黃土地貌」:風力沉積和流水侵蝕共同塑造的奇特地貌
    因為黃土地貌最為典型的分布地區就是位於我國北方地區的黃土高原,黃土地貌的最典型特徵就是溝壑縱深,千溝萬壑。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解釋黃土高原黃土的來源,黃土在世界上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大約佔了陸地面積的十分之一,而中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區中面積最大和最厚的國家,分布在北起陰山山脈,西至天山、崑崙山山麓,南至渭河平原,東達太行山脈的廣大區域,總面積達63萬平方公裡,其主體部分就是黃土高原。
  • 黃土高原塵土來自柴達木盆地
    研究小組以《亞洲中部的柴達木盆地的風蝕:對構造地質學、地質氣候和黃土高原起源的含義》為題的論文發表在《今日美國地質學會》雜誌4- 5月號上。 地球科學家通過研究由風形成的巨大風蝕土脊搞清風雕琢巖石的能力。 卡普通過谷歌地球的衛星圖片第一次看到了風蝕土脊。從太空中看到的大片風蝕土脊就像是燈芯絨。
  • 綻放在黃土高原上的四朵「山丹丹花」
    陝西網訊(記者 劉芯靚 通訊員 楊嶽鵬 李曉龍)「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深冬時節,黃土高原腹地陝西富縣,是這樣一種景色。洛河兩岸白茫茫的雪景,把包西鐵道線裝飾的更加好看。
  • 黃土高原社會-生態系統變化及其可持續性
    隨著「未來地球」科學計劃的發起,不同空間尺度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耦合關係正在成為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前沿[10]。黃土高原地區是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最集中的區域之一,脆弱的自然條件加之人類長期高強度的利用導致了黃土高原生態系統退化,曾是中國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 封底|邵明安 黃土高原「生」沃土
    1994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院士赴邵明安所在的愛荷華州立科技大學參加會議,期間他同邵明安談話,語重心長地說:「回到黃土高原去,回到大西北,那裡大有可為!」就這樣,邵明安回到了黃土高原,他落地生產實際,以土壤-植物系統水動力學與調控為核心,服務旱地農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需求,帶領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學者和研究生針對黃土高原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
  • 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上的民間歌曲——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印象 陝北民歌是流行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上的各類民間歌曲的統稱。 作為陝北歷史上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長期融合的產物,陝北民歌形成時間較早,如民歌信天遊即產生於周代中期,至漢代穩定成形,成為中國古老的民歌形式之一。
  • 問答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崎嶇狀況,在地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形態,表現為「千溝萬壑,溝壑縱深」,在世界範圍內都獨一無二,所以被命名為「黃土地貌」。
  • 黃土高原上曾經有茂密森林?它們是怎麼消失的?
    那麼是不是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呢?目前狀況是什麼時候才形成的呢?對這些問題,有關的專家學者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黃土高原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它從來就不會有茂密的森林,森林只能生成在未受黃土覆蓋或黃土覆蓋不厚的石山上。古代的情況和現在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上稍有差別而已。
  • 陝北神木二郎山: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
    二郎山位於神木市西1公裡的窟野河與芹河交匯處,碧水青山就如同一條纏繞在黃土高原上的「綠腰帶」。關於神木二郎山名稱的由來充滿了歷史神話色彩,據神木縣誌記載:二郎山創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巡幸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
  • 黃土高原上「出大事兒」了!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要更新了!
    藍田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地處秦嶺北麓,呈現著典型的黃土高原樣貌。其實黃土高原也不僅僅由黃土構成,它的剖面好似一個「千層糕」——自上而下,由黃土層和古土壤層相互疊壓著、交替出現。 自2004年起,研究團隊就開始在藍田縣上陳村周邊的這些「千層糕」中進行考古發掘,這一挖,就是13年。
  • 黃土高原是什麼氣候類型?這問法本身就有問題
    最近幾天不斷接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諮詢,各教師群中也都在討論一個問題:黃土高原到底是什麼氣候類型?其實這個問法本身就有問題,因為黃土高原跨的氣候類型種類不是單一的,各種氣候類型之間的分界線也不是清晰具體的線。要比較完美的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幾個問題。
  • 美大學研究稱黃土高原塵土來自柴達木盆地
    研究小組以《亞洲中部的柴達木盆地的風蝕:對構造地質學、地質氣候和黃土高原起源的含義》為題的論文發表在《今日美國地質學會》雜誌4- 5月號上。地球科學家通過研究由風形成的巨大風蝕土脊搞清風雕琢巖石的能力。卡普通過谷歌地球的衛星圖片第一次看到了風蝕土脊。從太空中看到的大片風蝕土脊就像是燈芯絨。風在基巖上衝刷出長長的鑿口,留下脊狀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