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葉秋老師編輯的《「2018年浙江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比」系列報導(三)——「象徵」修辭寫作課專題》,向我們細緻地報導了浙江省開展的一項寫作教學研討活動。我挺喜歡他們的創意,從一個小的視角訓練學生的寫作,比起那些大而空、形而上的寫作課,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瀏覽中我注意到,有老師的聽課心得中將擬人、誇張、象徵都歸納為修辭手法。這種歸納是有待商榷的。
擬人、誇張是語句的修辭手法,這無可置疑;把象徵也歸在修辭手法的範疇,則不是很恰當。象徵應該屬於文章寫作的一種藝術。我曾在1995年第5期《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發表過一篇辨析文,其中就涉及「比喻和象徵」的區分。
這是一本很薄的刊物,正16K,48頁。現在好多的刊物都由月刊變成了半月刊、旬刊,由48頁變成了96頁、128頁,容量增加了好幾倍。不過,我還是喜歡、懷念那時的刊物。懷念老刊物,進而懷念那時的編輯:單純,敬業。
我找到那時的發文登記本,那是一個小本本,翻到1995年的發文記錄,數了數,那年我發表了大大小小各類教輔導文章38篇,主要有下面一些篇目(其中「名句選講」「袖珍考場」「三分鐘小練習」類火柴盒茲不列舉)——
1.在《中學語文教學》上發表了《淺談高考試題中的古典詩歌題》《讓老師接受你的自薦——談求職信的寫作》;
2.在《語文學習》上發表了《饒有情趣的比體詩》《薦評〈米啊!米〉》《與〈遊子吟〉比較》;
3.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發表了《和比喻易混的幾個概念辨析》;
4.在《中學語文》上發表了《拓寬語文學習的外延》;
5.在《課內外輔導》上發表了《甘肅省1995年中考作文題解及範文示例》《也說「反彈琵琶」》;
6.在《語文報》上發表了《分辨詞和短語》《注意引號同點號連用時的位置》《全面認識分號的用法》《敘議結合,因事見理——〈遊褒禪山記〉與〈石鐘山記〉之比較》《冰心小詩賞析》《〈依依惜別的深情〉精段精練》《亦是亦非新嫁娘》《為毛驢正名——賞評三篇寫驢文》《〈祭妹文〉疑難點詮釋》《〈散文二篇〉比較閱讀》《〈廉頗藺相如列傳〉與〈赤壁之戰〉之比較》《審清題意》《高考應用文題型說略》等;
7.在《中學生學習報》上發表了《要正確使用頓號》《使用問號三注意》《語言要連貫,表述應正確》《首先要讀懂題意》《濤聲依舊,思念情深》《切實掌握虛詞的用法》等。
昨天上午,在工作室成立五周年紀念會上,我提出6條倡議,其中的一條就是倡導各位成員給有稿費的報刊寫稿。事實上,這才是寫文章的正途。要是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正本清源,將閱讀、寫稿的目光聚焦在正規報刊上,那麼,我們才算端正了學風,我們社會的風氣也會好許多。悟性好的、有進取心的老師,相信能從上面的列舉中有所感悟。
白巖松在一篇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演講中,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個人對了,一群人就都對了。」不管是一個大家還是一個小家,抑或一個團隊,領頭羊都極為重要,他的視野、他的理念、他的胸襟,直接影響著一個團隊的發展,影響著團隊中成員的進步。為了讓我們工作室成員走上教學研究的正途,我這個「領頭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