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修辭手法:比喻與象徵

2021-02-19 詩詞軒

比喻與象徵

 

比喻是借它物來表現此物的一種抒情話語形式,它可以把抽象化為形象,從而將詩人理念化的哲理感悟或抽象化情感感悟形象化地傳達出來。這樣,比喻就成了化虛為實的一種重要的抒情手段。

曹植的《釋愁文》寫道:「愁之為物,惟惚惟恍。不招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這裡,他把「愁」比成了某種莫名其妙的東西,可「推」,可「握」,能來能去,能多能少,從而將某種「愁」的無形心理物質化、形象化了。

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庾信】「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愁」可以量;李清照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可以載;李後主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可以剪。以上均是將對物的感覺用來比喻心中對愁的感覺,從而將「愁」物化、具體化、形象化。也有以自然之物直接喻「愁」而將其形象化的,如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代詩中,余光中的《鄉愁》亦為精品。「鄉愁」,本為一種摸不著、看不到的抽象情緒,詩人卻巧妙地運用比喻的手法,忽而把它化作「小小的郵票」,忽而把它化作「窄窄的船票」,忽而又將其大膽化作「矮矮的墳墓」,最後「鄉愁」竟成了「一灣淺淺的海峽」,以此形象地表達出那複雜的眷眷思念之情、戀戀不捨之意、拳拳孝子之心,最後將強烈的思鄉情緒推到極點,使作品產生出了迷人的藝術魅力。

 

象徵,是以具體事物或形象間接表現思想感情的一種抒情話語形式。「這一術語較為確當的含義應該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也要求給以充分注意。」[1]

即作品中的象徵是用具體的形象或形象體系,來暗示性地意指這一形象或形象體系之外的事物或對象,它不僅表現自身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質、意義,同時又能表現一種深遠的思想感情或抽象意義。而在這一類抒情性作品的解讀中,我們首先必須關注文本表層的形象解讀,然後再由表層進入深層象徵意蘊的體味與尋索。

象徵這種抒情話語方式使抒情性作品語言更加凝練而情感內涵更加豐富含蓄,從而給讀者帶來更加廣闊的審美想像空間,在審美體驗中收到綿長而深遠的藝術效果。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詩句,都以其強烈的暗示性,成為典型的象徵性話語。我國古代抒情性作品中這種象徵性的抒情話語非常之多,而尤以山水田園詩為甚。在西方,進入20世紀,特別是【象徵主義】詩歌流派興起之後,作為一種表情形態的象徵更是備受推崇。

在【波德萊爾】、【艾略特】等象徵派大師們那裡,象徵成為一種用有聲有色的鮮明物象來暗示心靈世界的詩學原則。這「有聲有色的鮮明物象」即為象徵本體,正是通過它暗示著心靈世界、傳達著某種普遍性的情感意義。如【周敦頤】筆下的「蓮」,茅盾筆下的「白楊」,柯羅連科的「火光」,【賈平凹】的「醜石」,以至於【波德萊爾】加在我們每個人背上的「怪獸」……

 

比喻和象徵的表達效果——形象而又含蓄,並以此開拓出更為廣闊的審美想像空間,誘發讀者進行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理性思考,從而獲得更多的審美享受。

更多詩詞資料,盡在:詩詞軒

相關焦點

  • 象徵不是修辭手法
    陸葉秋老師編輯的《「2018年浙江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評比」系列報導(三)——「象徵」修辭寫作課專題》,向我們細緻地報導了浙江省開展的一項寫作教學研討活動
  • 修辭手法的解釋及運用
    常用修辭手法的特點比  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 設計中的「修辭」手法!
    文/李勇 文學修辭是靠文字、詞句的組織來傳達信息、表達思想感情的。修辭手法在文學著作中的運用可以為文章增色增彩,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這些語句的修辭手法讓我們領略到文學語言中修辭手法的妙手偶得。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象徵和比喻的區別
    象徵和比喻有不少類同之處,它們都由比喻與被比喻,象徵與被象徵的事物或道理兩者所構成,往往都用具體的事物,使人產生形象的感覺、鮮明的印象,從而對所接受的事物或道理感到更親切、更深刻。它們的不同在於:(一)象徵時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比喻則是用詞造句的一種修辭方法。(二)象徵一般是約定俗成的。
  • 想要語文得高分,修辭手法要掌握
    修辭,即文辭或修飾文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孩子的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眾所周知,語文的魅力離不開修辭手法的存在。那麼,常見的九種修辭手法你能信手拈來嗎?
  • 必看:語文修辭手法
    修辭語言的表現力往往需要藉助修辭手法的準確使用來體現。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借代和引用等。1.比喻比喻( 在說明文中相當於打比方 )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的修辭手法。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
  • 詩詞創作|白居易憶江南只有27個字,卻用了這麼多修辭手法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憶江南用了兩種修辭手法是什麼?題主的這個問題令人摸不著頭腦,《憶江南》是一個詞牌,有很多詩人填過這個詞牌。○●●○△這首詞中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下面一一道來。一、倒裝倒裝是詩家語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手法,例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按照正常的順序是: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
  • 【高三加油】比喻與象徵的區別
    比喻VS象徵      因為比喻中的本體和喻體有相似之處,象徵中的本體和象徵體也有其相似、相近或相關之處
  • 怎樣區分象徵和比喻
    象徵和比喻有不少類同之處,它們都由比喻與被比喻,象徵與被象徵的事物或道理兩者所構成,往往都用具體的事物,使人產生形象的感覺、鮮明的印象,從而對所接受的事物或道理感到更親切、更深刻。它們的不同在於:(一)象徵時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比喻則是用詞造句的一種修辭方法。(二)象徵一般是約定俗成的。例如:火炬象徵光明,又可以象徵意志和情緒的熱烈、高漲與堅定。紅色象徵革命,又可象徵喜慶。這些都為大家所公認。
  • 修辭手法之比喻
    比喻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
  • 2021國考行測,比喻——重要的修辭手法
    行測邏輯填空題作為必考的一種重要題型,正確率卻不那麼容易把握,那麼小編今天和小夥伴們來分享邏輯填空中經常出現的一種修辭手法——比喻,中公教育希望通過對個例題目的分析幫助小夥伴們掌握這一類題目的做題技巧!
  • 24種詩詞修辭手法,有解釋,有示例
    詩是語言的藝術,為了使詩歌語言更生動、形象,詩人經常借用一些修辭手法來處理。 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詩詞語言具有了這種立體感,使各種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從而表現出絢麗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詩人們張開想像的翅膀,在詩詞中運用高超的修辭手法,讓詩詞更生動,學會了這些修辭手法,你也會寫詩詞了!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 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比喻、象徵和比興,這次終於全分清
    比喻、象徵、比興是常見的修辭技巧。今天,我們來具體談談三者的區別——用有相似點的他類事物來相比,叫作比喻。——李維琦《修辭學》比喻有兩個要求:一是本體、喻體是不同類的事物;二是兩者具有相似點。(北島《回答》)例(1)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一句中的「街燈」是本體,「明星」是喻體。例(2)運用象徵的手法,用到處飄滿冰凌和死海裡千帆競發,表達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失望;但是不能說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是冰凌、千帆的本體,它們之間沒有任何相似點,作者只是將這種情感蘊藉在冰凌、千帆之中。大多數的比喻,「就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人們所不知道的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性狀,一是道理。
  • 修辭手法之比喻和比擬考情分析及備考建議
    一、考查形式「語言文字運用」這一大章中「修辭」這一節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觀題,以單選題為主,有時也有多選題、判斷題。提問形式如「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使用相同(或不同)的一項是( )」。除了客觀題外,在閱讀中,尤其是現代文閱讀,也經常會考一些主觀題,對文中的句子從語言方面進行賞析,對於這一類型題的回答,就要考慮這些句子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可以從修辭手法的功能方面進行作答。二、考點分析及備考建議修辭手法,在現代漢語中是單獨的一個章節,是修辭格。在語文基礎知識中,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知識點,同時也是文學作品寫作所必須的因子。
  • 對比是修辭手法嗎
    對比是不是修辭手法  對比是表現手法或說是寫作手法,不是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覆、象徵、寄寓、寄託等,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託、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 初中語文修辭手法練習題及答案
    修辭手法練習題及答案   1.與"終歲不聞絲竹聲"一句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在榮譽、利益、艱苦、危險、責任、義務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後一步,往往是檢驗人的思想品格的試金石。   B.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詩云'麼?"他驚奇地問。
  • 教師考試語文學科筆試修辭手法的考察要點及分析
    【考情綜述】一、問題形式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題幹多會問:「下列選項中沒有運用某個修辭手法的是?」「下列各項修辭手法不同於其他項的是?」偶爾也會以填空題或閱讀題的一個小問的形式出現,直接讓考生判斷是什麼修辭格。個別閱讀題還會進一步追問其修辭格的表達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不僅需要考生能夠辨別修辭格的類型,也要明確各修辭格的表達效果。綜上所述,關於修辭格的考題難度並不大,但是也有考生會將個別修辭格混淆,導致扣分。易混淆的多為:比喻和比擬、借代和象徵兩組修辭格。
  • 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
    是語言在長期運用過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達功能的修辭格式。它是一種語言技巧,是服務於思想內容的。      修辭方法共有四十多種,但我們常見的有屬於材料方面的:比喻、借代、引用、摹狀等。屬於意境方面的:擬人、反問、設問、誇張、象徵等。屬於詞語方面的:回文、歇後、析字等。屬於章句方面的:排比、對比、對偶、反覆、頂真等。